春秋战国时期什么流派关注民生(春秋战国时期灾荒有哪些种类)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混战时期,在这四、五百年的时间里邦国林立、各自为政。作为一个自古以来就深受灾害困扰的国家,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自然也没能逃得掉。在这一漫长的时期内,各诸侯国都出现过不同程度的灾荒。各大诸侯国为了巩固本国范围内的政权,维持社会稳定发展,保证再生产的正常进行,始终把救灾防灾政策,也就是“荒政”,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加以实施。那么,春秋战国时期灾荒有哪些种类、特点和影响,各国又有何种应对措施?

灾荒的种类

最初的“灾”主要是指洪水之害,之所以会遭受洪水灾害,跟上古时期人们的居住环境和农业生产方式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春秋战国时期什么流派关注民生(春秋战国时期灾荒有哪些种类)(1)

春秋战国时期水灾相关记载

早期的神话故事中就有关于治理水灾的故事,而主人公正是我们所熟知的大禹。根据《诗经》记载:

洪水茫茫,禹敷下土方。

这样的记载,就非常好的反映了当时社会所面临的洪水灾害。随着时代的发展,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这个“灾”指代的就是多种意思了。《春秋》中记载到:

夏,成周宣榭火。

《左传》对火与火灾作出了进一步解释,即因人类失火等引起的叫火,由天火引起的叫灾。

人火之也。凡火,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同时,《左传》中关于灾害的记载还有很多,比如虫灾、冰雹、旱灾等。

秋,有蜚,为灾也。

秋,大雨雹,为灾也。

三年春不雨,夏六月雨,自十月不雨至于五月。

《周礼》还记载到了,因为日食、月食等天文现象引起的灾害,以及地震灾害。

天灾日月晦食,地灾崩动也。

从这些史书的记载中可以了解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灾害主要包括水灾、火灾、虫灾、冰雹霜灾、旱灾、日(月)食引发的灾害以及地震等多种自然灾害。

最后,灾还上升到了“人灾”。根据《老子》的记载: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意思就是当天、地、人不能再遵循其本来的轨道行事的时候,就会爆发战乱。而春秋战国时期,在这四五百年的时间里,诸侯国各自为政,连年征战,老百姓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从这里也可以得知,春秋战国时期灾荒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一、天灾;二、人祸。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春秋战国时期,不管是天灾还是人祸,都会使得老百姓的生活陷入无法自救的状态。

春秋战国时期什么流派关注民生(春秋战国时期灾荒有哪些种类)(2)

春秋战国时期旱灾相关记载

灾荒的特点

据各种史书和后代学者的研究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果,春秋战国时期的灾害主要包括这两个特点。

第一、多发性、连发型、群发性

后代有学者统计到,仅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的灾害有:水灾十九次、旱灾三十三次、虫灾二十次、火灾十四次、地震十九次、冰雹霜灾十五次。这紧密的灾害情况简直让人头皮发麻。而且,频繁的灾害还会使得灾害从一个区域发展到另一个区域,从而形成一灾为主、多灾为辅的恶劣现象。

如鲁定公四年,晋国就出现了洪灾和疟疾。也就是说,灾害会出现群发情况。比如说旱灾大多和虫灾结合,而水灾或虫灾之后又会使得疾病蔓延。而那个时期由于医疗条件低下、百姓的防范意识不到位等多种原因,往往会出现疾病大面积传染的情况。严重的灾害,深深的困扰着春秋战国时期的老百姓们的生活。

第二、旱灾和虫灾最为常见

从上面的统计中可以看出,旱灾和虫灾爆发的次数为最多。旱灾形成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是这跟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发、各国为了提高国民的农业生产力从而无节制开荒、破坏森林植被,使得生态失去平衡有着斩不断的关系。而且,大旱之后往往就是虫灾的到来,毕竟旱灾是虫灾的诱发因素。而且由于古代的救助措施低下,旱灾和虫灾带来的破坏程度往往是不可估量的。

春秋战国时期什么流派关注民生(春秋战国时期灾荒有哪些种类)(3)

春秋战国时期虫灾相关记载

灾害的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的灾害不仅次数多、种类多,而且危害程度也很严重。首先来说,频繁的爆发自然灾害会给人民和国家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自古以来,我国就是农业大国,春秋战国时期自然也不例外。被天气控制的农业生产,如果遇上灾荒年代,轻则粮食减产,重则颗粒无收。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百姓的正常生活,使得人民和国家的经济利益受到损害。于百姓和国家来说,都是不小的打击。

其次,如果灾害情况过于严重,已经超出了当时社会的承载能力,那么就很有可能击垮国家机构,使得百姓陷入战乱,从而使得人民流离失所,失去赖以生存的家园,甚至国家也因此而消失。

灾荒的救助

灾情发生以后,灾民们最需要的就是国家的救助。春秋战国时期统治者们为了安抚民心、稳定社会发展,往往会在灾后采取各种措施帮助灾民们度过困难,重建家园。因此,春秋战国时期的灾后救助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第一、灾后救治;第二、灾前预防。在二者的结合之下,可以有效提高国家的工作效率,帮助百姓共度难关。

就灾后救治来说,又分为这一下四个措施:第一、赈济;第二、借贷;第三、蠲缓;第四、减少开销。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这四个措施的具体实施。

春秋战国时期什么流派关注民生(春秋战国时期灾荒有哪些种类)(4)

灾民

第一、赈济

赈济是指严重灾情发生后,为了及时帮助灾民渡过难关,国家往往会先向灾民无偿发放救济钱物。从赈济形式上来说,春秋战国时期的赈济主要分为国与国之间的赈济,以及本国之内的赈济两种情况。而从赈济内容上来看,主要有粮食、物品和工作。

1、国与国之间的赈济

春秋战国时期最早的国与国之间的赈济,发生在鲁隐公六年。根据《左传•鲁隐公六年》载:

冬,京师来告饥,公为之请籴于宋、卫、齐、郑,礼也。

大意是说鲁隐公六年的冬天,周朝发生了饥荒,向鲁国通报后,鲁隐公立即向宋、卫、齐、郑各国转达情况,商议对策。最后五国决定,共同售卖粮食给周朝,以帮助周朝渡过难关。

还有,根据《左传》记载,晋国在发生灾荒后,向秦国求救,秦国同意运粮,而运粮去支援晋国的船只从今天陕西的凤翔排到了山西的翼城。

晋荐饥,使乞籴于秦,秦于是乎输粟于晋,自雍几绛相继,命之曰泛舟之役。

这些记载都足以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灾荒后,国与国之间会相互帮助。同时,在那个讲究仁义的时期,当一国遭遇灾难,向别的国家提出援助的请求时,如果该国拒绝受害国的求助,就会被视为不仁不义,从而受到谴责。所以,一般情况下,遇到他国求救,一般都会施以援手。

春秋战国时期什么流派关注民生(春秋战国时期灾荒有哪些种类)(5)

灾民

2、国内的赈济

国内的赈济是指一个国家在遭遇灾荒以后,国家根据本国的能力给予百姓帮助,赈济内容主要就是给予百姓粮食、其他物品或者是给百姓提供工作。

根据《春秋》记载,楚国发生了饥荒后,解决办法就是开仓放粮,赈济百姓。

楚国大饥,自庐以往,振廩同食。

根据《左传》记载,郑国都城发生了重大火灾,子产的做法则是减免和放宽赋税,并给予百姓钱财。

书焚室而宽其征,与之财。

除了给百姓发放粮食以外,国家还会开放私有的王室领地让百姓谋食。根据《左传》记载,齐顷公朝晋返国之后,为了赈济饥民,就曾开放自己王室的领地。

弛苑囿,虛积聚,以救民。

根据《韩非子》记载,秦就开了自己王室领地,而其中的各种蔬菜瓜果就足以救活百姓。

秦大饥,应侯请曰:五苑之草著、 蔬菜、橡果、枣栗,足以活民,请发之。

从这些记载就足以看出,从春秋到战国时期,各国王室的私有领地在灾荒的救济中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春秋战国时期什么流派关注民生(春秋战国时期灾荒有哪些种类)(6)

灾民劳作

同时,当时的各国还会进行工赈。工赈指的是国家出钱雇佣灾民去修筑大型建筑工程,通俗一点就是说国家为灾区人民提供工作,使得灾民们可以通过付出劳动力而养活自己。根据《晏子春秋》记载,齐景公时期就雇佣灾民进行了修建建筑工程,而这些灾民也凭自己的老动养活了自己。

齐景公之时,饥,晏子请为民发粟,公不许,当为路寝之台,晏子令吏重其赁,远其兆,徐其归,而不趣,三年台成而民振,故上悦乎游,民足乎食。

第二、借贷

在遭受大灾荒之后,国家往往会借贷种子和粮食给灾民,帮助其恢复生产和维持最基本的生活。根据《管子》记载:

无食者予之陈, 无种者贷之新。贾疏云:谓丰时敛之, 凶时散之。其民无者,从公贷之,或为中子,或为食用,至秋熟还公,据公家为散,据民往取为贷,故云散利贷种食。

第三、蠲缓

灾荒之所以会影响到国家的经济效益,就是因为大型的灾荒之后,由于百姓们无法靠自己度过难关,就得依赖国家。因此,国家对灾民有蠲缓之策,蠲缓作为救荒的措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减少或免除赋税,二是缓刑弛力。

春秋战国时期郑国发生了严重的火灾,执政者采取“宽其征”的措施,就是为了减免灾民们的赋税,缓解百姓们的生活困境。况且,灾荒之后,国家自然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来加入到生产当中,以借此来恢复国家的经济实力。因此,国家会不再对犯人进行体罚,而是期望这些劳动力可以加入到救灾活动当中去。

《管子》中也曾经记载到:“弛刑罚,赦有罪。”可见,国有灾荒的时候,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刑罚,而不是依靠常理来解决问题。

春秋战国时期什么流派关注民生(春秋战国时期灾荒有哪些种类)(7)

灾民

第四、减少开销

既然国家经受大难,那么统治者自当从各个方面开始减免费用,开始走上勤俭节约的道路。从统治者自身来说,他们会减少统治阶级的开支,比如说皇宫贵族都会节约用食。根据《逸周书》记载:

维周王宅程三年,遭天之大荒,王既发命,入食不举,百官无方,口不食饗。

同时,还会减少各级官员的工资。根据《墨子》记载:

岁馑,则侍者大夫以下皆损禄五分之一。

灾荒的预防

对灾害的救助自然不止是依靠灾后的重建,更要体现在灾前的预防措施上来。因此,春秋战国时期的灾前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第一、兴修农田水利、治理河患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就兴修了一批预防、减轻水、旱灾害的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就再也不怕水、旱灾害,并从此成为了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春秋战国时期什么流派关注民生(春秋战国时期灾荒有哪些种类)(8)

勘察、修建水利工程

第二、加强气象、灾情监测

早在周朝初年,就已经设立了专门的官吏来负责天气的预报工作,以便于从事各项活动。根据《周礼》记载,当时设有大宰之职,该职位就是负责祭祀和占卜天气。

祀五帝, 则掌百官之誓戒, 与其具修。前期十日, 帅执事而卜日。

到春秋战国时期天气预报的经验更加丰富, 这在诗经中能得到印证,根据《诗经》记载:

北风其凉, 雨雪其雱。

第三、储粮备荒,建立仓储制度

在农业并不发达的春秋战国时期,为了安稳度过灾荒年代,粮食的储备就尤为重要,这一点在《墨子》中就有很明确的记载:

仓无备栗,不可以待凶饥,故备者,国之重也。

结语

春秋战国时期虽然遭遇了众多灾荒,老百姓们也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是顽强的炎黄子孙并没有在困苦中被打倒,而是不断从灾荒中总结经验教训,一方面完善自己的发展制度,一方面采取很好的预防措施,以期在今后的日子里能尽量减少因发生灾荒而带来的经济损失。况且,这些防灾救灾政策,对我国现今的防灾救灾,依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诗经》、《左传》、《春秋》、《周礼》、《老子》、《晏子春秋》、《管子》、《逸周书》、《墨子》、《韩非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