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tv市场大有可为(IPTV的前世今生与发展)
本文来自通信人家园(C114中国通信网旗下论坛) ,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iptv市场大有可为?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iptv市场大有可为
本文来自通信人家园(C114中国通信网旗下论坛)
作者:donecc
1
IPTV即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在中国的发展还要追溯到一个人,那就是UT的创始人WU。在是WU争取了TV市场向电信运营商开放的国家政策,这是UT从小灵通这个市场转型的一个常识。UT的IPTV先后在福建泉州、上海、山西、黑龙江等地商用,后续在海南、浙江也有部署,可以说UT为IPTV的商用、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至今UT的一些地方的局点还未被中兴、华为搬迁。还有UT在黑龙江的局点有近10万用户,这个是多少年前就取得的成绩了,后来UT支持力度下降,无人维护,烽火就从UT挖了一帮人,帮助黑龙江客户进行一些支撑。
说完UT,再说Z。中兴的IPTV是和UT基本同时开展的,与UT布点的同时,在前期也进行了大量的铺垫。说的Z,不得不说江苏电信这个局点,江苏电信和中兴在IPTV这个市场投入了很大的力量。江苏电信在全省13个地市部署了若干个CDN节点,同时城域网的投入巨大。在牌照和节目源方面,首先引入的是上海文广(即百事通)的牌照,不过做过直播的都知道,本地频道对当地的受众人群还是非常重要的,江苏电信引入了江苏及南京的本地节目,同时借着奥运会的东风,将3、5、6、8几个频道拿下(你要知道就是现央视的几个频道好多地方都没有),自此之后,江苏的节目源的质量和数量都可以达到和数字电视正面PK的程度。
话完Z,再说H。华为的IPTV业务的开展前几年在市场上的规模是小于Z的,HW为了竞争其中一个焦土计划中有一个产品就是IPTV,也就是说为了拿IPTV单子,盈利是不用作考核的。通过几年的发展,尤其是广东电信这个市场蛋糕,确实是蛋糕。在12、13年的时候与中兴形成的势均力敌的格局。但是,华为的市场运作能力确实很高,这几年在国际市场的市场份额远远高于其它包括Z厂家。当然华为IPTV的盈利也是这两三年的事情。
2
这些年由于UT的支撑力度问题,在国内的局点基本被搬迁的差不多了。剩下的也是迟早的事情。
再说说运营商。中国电信是IPTV业务的极力推动者,联通是跟随者。三网融合的试点政策下来的时候,有规定一个省份只能有一个运营商搞,基本就是南方电信北方联通,移动只能干瞪眼了。电信拿了C网的无线牌照之后,通过与IPTV的组合套餐推广,赠送机顶盒,捆绑了一大批用户,这一批用户现在还是电信的忠实用户。相对电信,联通作为的IPTV的推广上力度远远小于电信,笔者认为至少有下面几个原因,其一联通的3G牌照在三家里面是有优势的,重点的投资全部放在无线上了,其二在业务的推广上联通魄力不足,没有做组合拳头,而电信的CDMA当时不管是从速度还是后续演进到LTE都不甚理想,单从无线业务本省吸引不够,需要更多的业务补充。
为啥说电信是推动者,国内IPTV规范的制定基本都是电信推动的,其中上海院对2.0规范将机顶盒与平台进行了解耦,广州院3.0则将CDN与业务平台进行了解耦。为啥要做这些动作。哈哈,话说还是厂家和运营商的博弈,原来的业务架构中,各家的平台都是封闭的,盒子只能接自己的平台,这样就给运营商造成店大欺客的印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电信就搞了2次规范将各个接口标准化,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的玩家进来。机顶盒有创维、烽火等等,盒子这个东西一标准化之后,实际的门槛是极低的。通过这些动作,运营商的建设成本大大的降低了。
3
前面有帖子在讨论iTV和IPTV的区别,实际上IPTV是技术的称谓,iTV是电信的品牌名称。
再来说说IPTV网络组成架构。IPTV主要分为下面几层,播控平台(牌照方)、业务平台、CDN、机顶盒,在国内播控平台都是牌照方建设的,这边不作阐述,当然了解的也不多,就说一点,播控平台需要的编码器都是经过一些相关厂家定制过的,价格不亲民。诸如哈雷等。运营商IPTV的业务平台主要有三家提供的,哪三家,看了前面的描述没,就是那三家,业务平台的主要能力有内容管理、业务管理,有人说说啥叫业务管理,解释一下就是内容发布、上线、下线等等,业务管理是最终消费者的业务处理,如套餐、订购等等。
还有一个重要的网元,后来独立出来了,就是EPG电子节目菜单,有人会说电子界面菜单就是给用户提供了一个展示页面,实际上远远不止。首先EPG后台是一堆服务期提供服务的,每台EPG的能力时有限的,在初期设置方案的时候,EPG分两块,一块是平台侧,完成用户的登入验证工作,并将用户重定向归属EPG去,如你的IP显示区域重定向只归属EPG,EPG再根据目标用户的点播内容重定向至指定CDN进行服务,所以说一般情况下这个EPG和CDN基本部署在一块的,后来的方案EPG和系统解耦后,就么有这个限制了。
4
CDN是IPTV提供具体服务的的网元,为内容分发网络,实际就是服务加存储。CDN一般情况下是分层级别的。
初期应为CDN硬件性能不足、网络的约束,CDN按照省中心、区域、边缘3层部署,省中心全量存储,基本不带用户,并且是存储2分;区域部分存储,提供部分服务;边缘少量热片存储,终结大部分用户的服务请求。CDN最大的目的是将偏远推送到离用户最近的地方,达到用户及时响应,同时也避免的运营商网络内的流量的无序。
初期运营商内的CDN是按照IP进行重定向的,每个地区都有IP地址池,实际的效果就是区域下的用户最终服务节点基本是设定好的。
CDN实际部署具体还需要和用户数、并发、区域分布、用户发展趋势等等相结合起来的,比如业务的初期一般是1层或者2层架构。CDN节点总需要存储节目的,节目是通过怎么样的流程发布到最下层节点的呢,有两种方式PUSH和PULL,PUSH就是上级节点主动下推,PULL是下级节点发起动作进行下拉(和机顶盒点播的动作类似),2种方式代表了2种不同的思维,PUSH是对热片有一个预判并将之推送下去,而PULL是有需求再获取。
5
谈到PUSH和PULL就顺便讲一下OTT与IPTV的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吧。OTT泛指绕过互联网的应用,微信等都属于这一类应用,在视频领域互联网电视称为OTT,如爱奇艺、优酷等等都是,这些应用都是自建或者租用第三方CDN来开展服务,实际的服务与传统电信运营商电视业务无任何关系,有关系的就是向运营商租用IDC,租用出口。而广电总局分别给CNTV、百视通、华数、南方传媒、湖南广电、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发了7张牌照,约束了在电视上观看的OTT内容必须由这7家提供,别人想进来没份。
在发牌照之前和初期,大家都把红线当成黄线踩,黄线当成白线踩,比如当时很火的小米盒子被约谈停售的事件,比如安徽魔盒,营业厅外有人主动教你安装直播APK,之后总局一步一步的将圈收紧,比如移动的延时直播后来都被要求下线,没有了。
在采用协议上IPTV采用的RTSP协议,实时流传输,由于IPTV有专门的通道,UDP传输;而OTT采用HTTP协议,采用渐进式下载方式,使用TCP传输。采用UDP传输,UDP协议没有重传机制,所以厂家平台提供了丢包重传、冗余包补偿方面提供解决方案来提高用户的体验。
丢包重传就是网络不好的情况下发现包丢失了要求平台重发,冗余包就是在发送码流时同步发送用于纠错的冗余包,但是这种技术需要额外的带宽,同时如果运营商的网络足够好的情况下,这部分系统、网络开支实际上是多余的,也加重了网络的负担。
而OTT相对于IPTV不同最大的地方是采用HTTP下载方式提供服务,这其中有几个影响,一是点播节目开始时OTT的延时大,正常的反应就是有段时间在转圈响应,而是采用下载再观看的方式,片源就可以采用可变编码的方式来实现了,IPTV采用的是恒定编码。
举个例子,有两种片源,一种是动作大片、一种是小清新的文艺片,动作片换面转换快,I帧(I\P\B帧这边就不作介绍了,有兴趣的TX可以问Baidu)包含的信息量大,而恒定编码在单位时间的码率的波动要求限定在一定极低范围之内,就是说这么点码率不够用了,怎么办?
编码的时候就做了一件事情叫做消峰,文艺片与之相反,叫做填谷,这个就是你看电信IPTV一些体育直播感觉画面不是很流畅的原因。与恒定码率相反,可变码率的波动可以分成大,在同样的码率的情况下,清晰度比恒定的IPTV要高。
可能大家要问,为啥IPTV不采用可变的,因为在推广的初期,一是网络情况不好,二是当时的机顶盒的芯片处理能力无法达到瞬时解码的程度(采用的RTSP,要求即时解码,如果不即时就被再来的给填充掉了),三是传统IPTV机顶盒内存空间不足,无法支撑足够的缓存。
注:
查看网友精彩评论,请猛戳阅读原文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