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翁情史人物分析 莎翁笔下的伟大情人安东尼

文丨米琴财新文化专栏作家,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莎翁情史人物分析 莎翁笔下的伟大情人安东尼?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莎翁情史人物分析 莎翁笔下的伟大情人安东尼

莎翁情史人物分析 莎翁笔下的伟大情人安东尼

文丨米琴

财新文化专栏作家

【名著的启示】莎士比亚写过两部以安东尼为主角的历史剧。在《裘力斯·凯撒》(Julius Caesar 1599)中,安东尼是裘力斯·凯撒的大将和亲信。他狡诈地将罗马平民煽动成暴徒,去追杀那些刺死凯撒的 “叛党”分子。[1]另一部就是讲述安东尼与埃及女王恋情的《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Antony and Cleopatra 1607)。该剧中的历史事件发生在刺死凯撒的“叛党”被清除以后。安东尼成为与奥克泰维斯·凯撒(通常称作“屋大维”)、莱必多斯并列的罗马三巨头,掌控着罗马东部的半壁江山。在这部剧中,安东尼有高贵的人格,又重情重义,与前一个安东尼的形象颇不相同。

《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Antony and Cleopatra)与电影《埃及艳后》是两部完全不同的作品。“艳后”的提法也不确切,因为克莉奥佩特拉并非王后而是女王,埃及的统治者。在莎剧中她不是中心主角。安东尼的戏份比她的还更重。正是安东尼让人们发现了爱情的新天地,也是他宣布自己和埃及女王为举世无双的一对情人。

安东尼在罗马的政治世界和埃及的感情世界之间来回穿梭。政治世界里群雄争霸,硝烟弥漫,战争一触即发。安东尼与埃及女王的感情世界也像一个战场,充满矛盾和紧张气氛。他们互有激情,难舍难分,可又互相猜疑,互相指责,互相折磨。因为他们两人都有复杂背景,都是政治人物,是各自领土的统治者。安东尼结过多次婚,女王曾做过裘力斯·凯撒的情妇。安东尼脾气暴躁,女王性格变化多端。直到临终时,安东尼才完全获得了女王的心。他们二人的爱情才达到完美巅峰。

全剧开场时,将佐们指责主帅安东尼因迷恋埃及女王而忽视职守:“从前他指挥大军的时候,他的英勇的眼睛像全身盔甲的战神一样发出棱棱的威光,现在却如醉如痴地尽是盯在一张黄褐色的脸上。……他本来是这世界上三大柱石之一,现在已经变成一个娼妇的弄人了。”

安东尼却豪气冲天地宣告:“让罗马融化在台伯河的流水里,让广袤的帝国的高大的拱门倒塌吧!这儿是我的生存的空间。纷纷列国,不过是一堆堆泥土;粪秽的大地养育着人类,也养育着禽兽;生命的光荣存在于一双心心相印的情侣的及时互爱和热烈拥抱之中;(拥抱克莉奥佩特拉)这儿是我的永远的归宿;我们要让全世界知道,我们是卓立无比的。”莎翁借安东尼之口粪土当年强大的罗马帝国。在攻城掠地的战争中不乏禽兽般的行为。莎翁对如此建立的霸业嗤之以鼻。他认为还是恋人的感情更体现生命的真正价值。

安东尼拒绝见罗马的信使,只想和“鼓起他的活力”的克莉奥佩特拉在一起。他对她说:“今晚让我们两人到市街上去逛逛,察看察看民间的情况。来,我的女王;你昨晚就有这样一个愿望的。”这显出他们二人对一般老百姓的世俗生活的兴趣。曾有称霸雄心的安东尼在女王的影响下,思想已在开始发生变化。

然而在安东尼得知自己妻子去世及种种内忧外患的坏消息后,不仅产生自责:“千万种我所意料不到的祸事已在我的怠惰之中萌蘖生长”。他决定回国,“我必须割断情丝,离开这个迷人的女王”。女王得知他要离开当场表示道:“我快要倒下来了;我这身子再也支持不住,恐怕不久于人世了”。安东尼安慰她:“我们虽然分离,实际上并没有分离;你住在这里,你的心却跟着我驰骋疆场;我离开了这里,我的心仍旧留下在你身边。”在英文原文中,没有“驰骋疆场”之语。安东尼回到罗马所做的事都是为了避免战争,比如与塞克斯特斯·庞贝签和约。

安东尼走后,女王日思夜念,每天差使者给他送一封她的亲笔信。安东尼的亲信爱诺巴勃斯认为,“她的感情完全是从最纯洁微妙的爱心里提炼出来的”,并夸奖女王道:“年龄不能使她衰老,习惯也腐蚀不了她的变化无穷的伎俩;别的女人使人日久生厌,她却越是给人满足,越是使人饥渴;因为最丑恶的事物一到了她的身上,也会变成美好,即使她在卖弄风情的时候,神圣的祭司也不得不为她祝福。”

埃及女王自称是“以恋爱为职业的人”。一个国家的统治者以恋爱为职业,似乎显得也太离谱,但这描写正表现出将爱情置于政治使命之上的思想,也是反对把国家利益置于个人感情之上。政治世界的中心人物屋大维严辞谴责安东尼在国家多难的时候,沉迷不返。他口头上强调国家利益,实际自己“搜括民财,弄得众怒沸腾”。这位未来的“奥古斯都大帝”此时正在谋划成为罗马帝国的独裁者。当回到罗马的安东尼问他“我在埃及跟你有什么相干”时,他回答道: “本来你在埃及,就跟我在罗马一样,大家都是各不相干的;可是假如你在那边图谋危害我的地位,那我就不能不把它当作一个与我有关的问题了。”可见他关心的不是什么国家利益而是自己的权力。安东尼倒是出于国家利益,为了和屋大维加强团结而同意娶他的妹妹。在安东尼携新婚妻子去雅典后,屋大维利用莱必多斯打败庞贝,随后找借口杀了莱必多斯。然后他又向罗马人民宣布安东尼的罪状。安东尼得知屋大维在准备讨伐他的战争后也回到埃及去集结军队。

全剧共五幕。第三幕描写了安东尼与大军压境的屋大维决战。屋大维挑战更善于陆地作战的安东尼在海上作战。埃及女王率她的六十艘战舰参战。可开战后不久,女王就带领六十艘船只转舵逃走。从后面她问安东尼是否“从天罗地网之中脱身”可以想见,她是被屋大维军队的阵势吓到了。而安东尼竟然也随她退却。他的部下如此形容:“她刚刚拨转船头,那被她迷醉得英雄气短的安东尼也就无心恋战,像一只痴心的水凫一样,拍了拍翅膀飞着追上去。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可羞的行为,多年的经验、丈夫的气概、战士的荣誉,竟会这样扫地无余!”

实际上,早就预谋称霸的屋大维,在吞并了莱必多斯军队后,实力已超过安东尼。安东尼及早退却,还能保存更多将士的生命。可作为战神式英雄,安东尼无论如何也应当勇战到底,宁死不降。 连他的亲信爱诺巴勃斯都认为,在紧急关头他追随埃及女王逃走造成“无法洗刷的耻辱”。

安东尼却并不懊悔。他对女王说:“我曾经玩弄半个世界在我的手掌之上,操纵着无数人生杀予夺的大权,现在却必须俯首乞怜,用吞吞吐吐的口气向这小子献上屈辱的降表。你知道你已经多么彻头彻尾地征服了我,我的剑是绝对服从我的爱情的指挥的。…… 不要掉下一滴泪来;你的一滴泪的价值,抵得上我所得而复失的一切。给我一吻吧;这就可以给我充分的补偿了”。

在第一幕安东尼和女王出场时,女王问安东尼爱她有多深,安东尼回道:“可以量深浅的爱是贫乏的。”女王又说:“我要立一个界限,知道你能够爱我到怎么一个极度。”安东尼回答:“那么你必须发现新的天地。”在第三幕,安东尼以自己退出战场的行动做出了关于“新天地”的解答。在这个“新的天地”里,无论是雄图霸业,还是英雄荣誉都没有爱情重要。“新天地”实际就是新的观念。

安东尼在遣散自己手下将领时称自己“替懦夫们立下一个转身避害的榜样”,然后说:“朋友们,去吧;我已经为自己决定了一个方针,今后无须借重你们了;去吧。我的金银财宝都在港里,你们尽管拿去。”他的方针就是派遣使者去向屋大维致敬,并请求允许他以平民身份住在埃及,还请求对埃及女王开恩。可见,安东尼临阵退却,是为了“避害”,从而可以继续和所爱的女人在一起。此刻,权势、财富、名声对他来说都已无足轻重了。

屋大维断然拒绝安东尼的请求,并声称如果女王出卖安东尼,就可对女王开恩。暗地里,他派自己使者去见埃及女王:“快去替我从安东尼手里把克莉奥佩特拉夺来;无论她有什么要求,你都用我的名义答应她”。女王对使者假意殷勤。安东尼看见大为不满,对她咒骂、咆哮。之后,安东尼决定与步步紧逼的屋大维决一死战:“我倘不能胜利而生,也要用壮烈的战血洗刷我的濒死的荣誉”。

然而,安东尼没死在战场上。大败归来的他拿女王出气,埋怨她出卖了他。女王赶紧躲起来,派人去告诉安东尼说她自杀了。安东尼感到自己的胸膛破裂了:“我要追上你,克莉奥佩特拉,流着泪请求你宽恕。我非这样做不可,因为再活下去只有痛苦。火炬既然已经熄灭,还是静静地躺下来,不要深入迷途了。……我来了,我的女王!……在灵魂们偃息在花朵上的乐园之内,我们将要携手相亲,用我们活泼泼的神情引起幽灵们的注目;狄多和她的埃涅阿斯将要失去追随的一群,到处都是我们遨游的地方。”

莎翁让安东尼提到“狄多和她的埃涅阿斯”,可谓别具深意。在古罗马诗人维尼尔的著名史诗《伊尼德》中,英雄埃涅阿斯(又译作“伊尼西斯”)为了民族大业背叛了他对迦太基女王狄多的情感,致使狄多自杀。后来,他在地下碰到狄多的阴魂时,痛哭流涕求狄多原谅。“狄多和她的埃涅阿斯将要失去追随的一群”暗示,和英雄埃涅阿斯相比,安东尼才是真正伟大的情人,是人们该追随的榜样。

女王怕她自杀的假消息会引起不幸的结果,又赶紧叫人来向安东尼说明事实的真相,可为时已晚。安东尼已伏剑倒地,但尚未断气。女王哀叹“人间的巨星已经消失它的光芒了”。安东尼丝毫没责怪她欺骗他,而是要求:“让我把最后的一吻放在你的唇上”。女王表示:“要是我的嘴唇能够给你生命,我愿意把它吻到枯焦。”安东尼不希望女王为他殉情:“你可以要求凯撒保护你生命的安全,可是不要让他玷污了你的荣誉。”他在快要咽气之即,还不忘给她一句忠告:“亲爱的,听我说;凯撒左右的人,除了普洛丘里厄斯以外,你谁也不要相信。”安东尼死后女王叹道:“这寂寞的世上没有了你,就像个猪圈一样,叫我怎么活下去呢?”女王自杀前称她与安东尼为夫妻:“我的夫,我来了。但愿我的勇气为我证明我可以做你的妻子而无愧!”

安东尼在战场上惨败,可在情场上完胜。他从战神式英雄转变为胸襟宽阔、感情崇高的伟人。安东尼不仅对自己的恋人宽厚,对他的部将也一样。在安东尼最亲信的部将爱诺巴勃斯背叛他归附屋大维后,安东尼毫不责怪他,反派人把他未带走的财物加上许多赏赐送给他。安东尼的伟大情怀致使爱诺巴勃斯因羞愧而自杀。

如果说,莎翁的《哈姆莱特》(1609)颠覆了传统英雄主义中的复仇观,[2]《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则颠覆了传统英雄主义中的爱情观。[3]■

注:

[3]莎剧引文出自朱生豪译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