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三个孩子,二刷隐秘的角落②三个孩子一台戏

当悬疑落幕之际,紧张刺激的故事之外,很多人都在掩面沉思,悬疑的外衣之下,有很多可追忆的东西,可能追忆最多的,是一个人一生的教育问题。

看过《隐秘的角落》的人可能都有一个极深的印象,剧中的三个孩子都不大像孩子。他们或圆滑、或老练、或精于算计。我们也不可能对他们仨说: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更不敢唱那首当下最流行的歌: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时间只不过是考验,种在心中信念丝毫未减。

电影三个孩子,二刷隐秘的角落②三个孩子一台戏(1)

图据网剧《隐秘的角落》官方微博,下同

难怪有人说,电视剧播出后,“很多家长开始害怕”。

01 看似人畜无害的朱朝阳身上,

藏着一种不受控制的野性。

即便这是一部非常贴近现实的网剧,我们依旧会和它划一条很粗的边界,因为我们既不是张东升,也不是朱朝阳、严良、普普。但不可否认的是,生活中,又有着他们的身影。

到底哪里出了问题?让他们一步步走向罪恶的深渊;又是谁在暗中“推了一把”,让他们走向了黑洞?很显然,家庭脱不了干系。

家庭是教育的起点,我们每一个人都从家里走来,无一例外。

这三个孩子的家庭都是破碎的,且一个比一个糟糕,朱朝阳父母离异,与母亲相依为命;严良父亲坐牢,母亲从未提及;普普父母去世,弟弟身患绝症。

最为典型的是朱朝阳,母亲压抑着自己的情感与怨恨,以爱绑架着孩子,束缚着自己。为了孩子,她即便把身体交给了上司,也不愿意进一步发展关系,即便同事出于无心的一句“孤儿寡母”,也能引起她极大的反抗,“我是寡母,但我儿子不是孤儿”。

电影三个孩子,二刷隐秘的角落②三个孩子一台戏(2)

这个离异女人的内心深处,孩子是她存在的唯一价值,和所有行为的动力。

朱朝阳的父亲则和母亲截然不同,他对朱朝阳不管不顾,一心全在现在的家庭。他有时间和朋友打牌,没时间去看朱朝阳,即便和朱朝阳见面,也不肯单独留出时间陪陪他。对朱朝阳,父亲体现出的更是一种义务,因为是他的孩子,所以必须每个月给生活费。只有当女儿朱晶晶去世,朱朝阳发现父亲在录音,有意表露出一番感人的话后,他才有所悔悟,教朱朝阳游泳,甚至答应带他游珠江。

电影三个孩子,二刷隐秘的角落②三个孩子一台戏(3)

即便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不同,但依旧有一个共性,就是把朱朝阳当成一个“工具”。是朱朝阳,让他们有了父母的身份,然后以自己的身份向孩子索要信任与爱。

剧中有一幕值得注意,朱朝阳从水产厂被救出后送到医院,病床前,父亲、母亲各在一方,切切等着孩子回答警察问询。父亲希望他隐藏真相,母亲希望他说出真相。此刻,朱朝阳变成父母手中的“武器”,在信任与爱的争夺中攻击对方。

比起孩子本身,他们可能更在意他是否听自己的话,站在自己的一方。

蔡元培曾说,“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在这扭曲而残缺的家庭里,孩子早就成了一个“特别器具”,而不是一个有情感的人。

工具的属性,让他情感极度缺失,也就对外界没有太多情感。因而,我们才能在看似人畜无害的朱朝阳身上,看到不受控制的野性。

02 严良、普普的同与不同,

哪怕只有一线爱。

与朱朝阳截然相反的是严良,虽然剧中已经精神失常的父亲只有几个镜头,但从严良的感情可以看出,父亲应该给予了他足够的爱。即便被送去福利院,他也从未埋怨过父亲,反倒对抓父亲入狱的陈警官耿耿于怀。从福利院逃出来,他也是想找父亲的好朋友借钱。他的内心,父亲是一个永远为他遮风挡雨的人,找到了父亲,就能解决一切问题。

严父是爱严良的,即便是受了刺激进精神病院,严父依旧不愿意见孩子,他不想给孩子留下不好的印象。剧中严良与父亲的相见,足以体现父亲的爱。在精神病院,严父爬树,下树后将梨递给严良,他知道孩子最爱吃梨。

电影三个孩子,二刷隐秘的角落②三个孩子一台戏(4)

只是很不幸,严良得到的父爱虽然很深,但却十分短暂,一个几近于无的家,无法给予他遮风避雨的地方。但也正是父亲之爱给他的温暖,让他承担起了照顾普普的责任,他用自己的力量,为普普搭建了一个小家,彼此温暖。

三个孩子中,普普是最特殊的一个。她父母双亡,有个弟弟,小小年纪就进了福利院。她的性格养成,离不开福利院的大环境。福利院不是家,没有人会无缘无故地宠人,孩子们必须学会察言观色,才能得到更多的关注和爱,长年累月的训练,普普成了三个孩子里最擅长捕捉大人心理的人,也是最会撒谎的人。她骗朱晶晶上了少年宫5楼,骗老陈自己找不到家……谎话张口就来,不带一丝慌乱。

不仅如此,她还擅长抓住他人的弱点,帮助自己完成心愿。她通过教训朱晶晶得到朱朝阳的信任,帮眼前的杀人恶魔张东升贴创可贴,以得到他的关爱。

电影三个孩子,二刷隐秘的角落②三个孩子一台戏(5)

小小的孩子已经谙熟,要想得到,必须先付出。

家庭的差异,让三个孩子呈现出不一样的性格特征,但因为或多或少的问题,导致他们都有一个共性,即有着与年龄不相配的成熟。三个孩子成了一种矛盾的综合体,他们既是孩子,又是成人;既是天使,又是“魔鬼”。

03 是“社会”释放的“催化剂”,

将三个孩子变成了“大人”。

一个暑假,突然之间,所有人都变了,但人的改变并非一瞬间。

初看朱朝阳的改变,来自于严良和普普,如果没遇见他们,他应该还保持三点一线,行走在少年宫、书店和家之间。

近墨者黑。朱朝阳、严良、普普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坏小孩,朱朝阳次次考试考第一,不惹是生非,总是以“忍耐”对付。在少年宫里,朱朝阳却变了。如果普普没有擅作主张教训朱晶晶,把她堵在楼上,就不会有朱朝阳和朱晶晶的直面冲突,最终导致两人口出恶言,激发矛盾。

可以说,朱朝阳内心的恶,是被普普诱导和释放出来的,是在成人式的“恐吓”助力下,激发而出。

在发现张东升杀人视频之后,三个孩子身上的社会性开始凸显,朱朝阳想到的是报警,但严良却已想到报警会让他和普普被抓回福利院。

电影三个孩子,二刷隐秘的角落②三个孩子一台戏(6)

社会让严良和普普超朱朝阳一步,长成了“大人”。

如果说至此,三个小孩还基本保持着少年对世界的认知,但随后就开始偏离了方向:比如向张东升索要30万元,换取相机里面的目击证据;每一次和张东升交涉,必定有一个孩子不出现,相机也放在另外一个地方;为了从老陈家中偷走相机,他们严格分工合作,让行动天衣无缝。

勒索、敲诈、偷盗行为,都是“社会”这所学校教给孩子们的,是“社会”一步步激发出的“恶”,让他们一次次尝到了甜头。甚至在最后,朱朝阳也仅仅只是后悔为两个小伙伴开了门。原本,他们可以在发现张东升杀人视频后立即报警的。

即便是张东升,社会也并没有给他一条更好的途径。他本是一个热爱数学的人,只想通过数学获得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不幸的是,因为他没有正式工作,导致他无法获得社会的认同,也击碎了他的自我认同。

剧中没有展示张东升的少年是如何过来的,但看完谁能不感叹,少年版的张东升未尝不是朱朝阳、严良、普普,某个人的翻版?

04 又一个暑假到来,

我们该提供怎样的“爱”?

教育始终要回答一个问题,培养什么样的人。

席勒在《美育书简》里强调,教育应该培养人性的完满。美育的根本目的是使人去追求人性的完满,也就是学会体验人生,使自己感受到一个有意味的、有情趣的人生,对人生产生无限的爱恋、无限的喜悦,从而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

剧中三个孩子,要么内向自卑,要么圆滑世故,要么冲动大胆。所有这些,都不能掩盖一个基本事实——他们都需要爱。

朱朝阳次次考第一,因为他需要得到母亲的认同,和父亲推心置腹地说话,是渴望得到父亲的关爱,从他和父亲一起学游泳就可以看出,他向往这样的生活。

严良虽然无法获得父亲的爱,但他也在老陈身上找到了一种寄托,从最开始坚决不见,到一次次地接触,他内心已经接受了老陈,也从老陈的关心里得到了父爱的温暖。

电影三个孩子,二刷隐秘的角落②三个孩子一台戏(7)

普普无父无母,也没有老陈这样的“监护人”,但她遇到了“想要一个眼睛大大的女儿”的张东升,在他那里,她也收获了久违的亲情。张东升和普普的相处中,人们也看见了黑暗中的一丝亮光,在这个身负多条命案的人身上,也有“人性”的一面。他所有的不如意和不由己,都在这最朴实的关爱和互动里得到一定的补足。

可以说,一个人无论身处怎样的困境,社会和家庭都可以填补缺陷,总有一些人在不远处,等待他转身。社会应该让大家知道,无论是张东升式的“家庭困局”,还是朱朝阳式的“亲子困境”,无论是张东升“一切重来”,还是朱朝阳“后悔开门”,都不应该成为滑入深渊的起点,而是都能就此打住。

电影三个孩子,二刷隐秘的角落②三个孩子一台戏(8)

人生从来都不是完美的,但不影响我们拥有完善的人格,向往美好的生活。

红星新闻评论员 黄静

编辑 赵瑜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电影三个孩子,二刷隐秘的角落②三个孩子一台戏(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