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越剧创新发展(百年越音传新韵)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剡溪是浙江嵊州的母亲河,春日的剡溪清幽可鉴,两岸一派田园风光,上三高速、杭绍台高速、甬金高速三条高速公路在这里穿汇,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嵊州越剧创新发展?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嵊州越剧创新发展(百年越音传新韵)

嵊州越剧创新发展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剡溪是浙江嵊州的母亲河,春日的剡溪清幽可鉴,两岸一派田园风光,上三高速、杭绍台高速、甬金高速三条高速公路在这里穿汇。

“千年剡溪唐诗路,百年越剧诞生地。”嵊州是越剧之乡,中国越剧的起源地。越剧的前身,是当时流传于嵊州农村的“落地唱书”。1906年,唱书艺人在甘霖镇东王村香火堂前,用门板铺在稻桶上搭成一个简易戏台,为村民们上演了小戏《十件头》和大戏《双金花》,把“落地唱书”搬上舞台。自此,先后经历了田头歌唱、沿门唱书、落地唱书发展而来的这一新戏曲,从剡溪起航,沿曹娥江、经钱塘江,闯进“十里洋场”的上海,创造出一曲中国戏曲史上的传奇。

作为嵊州“金名片”,近年来嵊州市委市政府一直重视越剧的传承和创新发展,在加强越剧原生地保护,为越剧流传和繁荣提供坚强保障的同时,以文旅融合发展新思路、新模式和新载体,把嵊州打造成为中国越剧戏迷朝圣地和全国越剧传承发展示范区。

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施家岙村是中国女子越剧诞生地,村里至今保留着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明清建筑,古院、古戏台、古门、古庙、古石。

在施家岙村,男女老少几乎人人都会唱越剧,越剧文化也是村里旅游经济的最大招牌。近年来,村里充分利用古村落、古戏台、越剧人、剡溪水、田园味等原生态乡土资源,整修绳武堂古戏台,改造老台门,打造“八卦台门”早期女子越剧博物馆、组建娘家戏班,打造出青砖黛瓦的原生态江南古村。

“枕边山水近,戏里日月长。”与施家岙村一路之隔的“越剧小镇”,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个以地方戏曲剧种命名的特色小镇。置身小镇,越音袅袅。衬着剡溪,长袖飞舞,徜徉于剡溪之间,在绿水青山间移步换景,让人零距离感受越剧之美。

“入戏里人生,赴梦里桃源”,作为一个以戏剧和山水为核心的文旅小镇,越剧小镇依托深厚传统文化和地域文脉基因,每年吸引着数十万的戏迷观众,为游客和戏剧爱好者提供了山水田园中的戏剧体验。

据悉,在推进越剧传承发展中,嵊州还全面实施“全域化保护、立体化培育、活态化传承”。从越剧艺术传承保护中心、越剧博物馆、嵊州越剧艺术学校到中国越剧戏迷网、嵊州·中国民间越剧节、各个村落的民间剧团和戏迷文化,以及随处可见的越剧文化元素,成为嵊州越剧传承的独特风景。

山水青绿,田园清幽,流淌千年的剡溪依然清澈。从一个唱腔到多个流派,从传统演绎到现代越剧⋯⋯,百年前从田间地头起步的越剧,如今已是全国第二大剧种。

据介绍,目前活跃在全国各地的嵊州民营越剧团就有100多个,从业人员超过1万多人,年均演出3万场,实现演艺收入近两亿元,并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加强创作。在全球布点建设的“爱越小站”,运用“越剧 互联网”创办的中国越剧戏迷网,凝聚着越来越多年轻的越剧爱好者,也让百年越音的受众越来越广。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