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世遗22处清单(从漏泽园义冢看泉州古代慈善事业)

泉州世遗22处清单(从漏泽园义冢看泉州古代慈善事业)(1)

李玉昆 泉州历史文化中心

泉州世遗22处清单(从漏泽园义冢看泉州古代慈善事业)(2)

宋代在各州县设置的慈善福利机构有居养院、常平仓、惠民药局、漏泽园等。居养院,收留老弱病残及贫孤无依之人。常平仓,以官钱籴粮入仓,在水旱灾害,百姓无粮时出粜,以救济贫民。惠民药局,以官钱充药市,减十分之二以惠民。漏泽园、义冢,掩埋无主尸骸。民间的慈善事业包括周济贫穷、造桥修路、修缮寺庙、兴修水利、施药赈饥、修建漏泽园、义冢等。下面就古代泉州漏泽园、义冢,略述管见,以求教于方家。

漏泽园为宋时官设之丛葬地,设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徐度《郤扫编》云:“漏泽园之法,起于宋元丰间。予外祖以朝官为开封府界使者,行宿陈留佛祠,见积骸蔽野,皆贫无以葬者,委骨于此,即具所见闻诸朝,请斥官地数顷以葬之,报可。外祖陈氏,名向,字适中”。(1)明张岱也说:漏泽园“创始于宋元丰间,立为埋葬之所,取泽及枯骨,不使有遗漏之义也。明初,令民间立义冢。天顺四年,令郡县皆置漏泽园”。(2)

义冢,掩埋无主尸骸者。《宋史·理宗纪》:“淳祐四年,命两淮、京、湖、四川制司,收瘞频年交兵遗骸,立为义冢”。

漏泽园和义冢为慈善事业,漏泽园取“泽及枯骨,不使有遗漏之义”。漏泽园与义冢同时存在。

01

宋元时期泉州的漏泽园、义冢

宋代泉州漏泽园。晋江漏泽园,乾道元年(1166年)郡守韩仲通建。嘉定十二年(1219年)真德秀撤而广之。绍熙二年(1191年)颜师鲁筑丛冢于东山永福寺后,守邓驿复于四门城外增置丛冢。南安县漏泽园,宋时建于九日山之东。(3)安溪县漏泽园,宋崇宁中(1102—1106年)“令州县以常平钱置”。(4)永春县漏泽园,在兴善山,德化县亦有漏泽园。(5)

宋代泉州义冢。惠安县义冢,在县北郊外,嘉定十四年县丞张豹建,“传灵安王(张悃)生前在闽南御寇时,有牺牲的义勇将士飘尸海上,乃集之而合葬于此“。(6)

宋代漏泽园、义冢多为地方官员创建和维修,其经济来源,《安溪县志》记载“以常平钱置“,常平钱即常平仓的钱。

元代泉州漏泽园、义冢,文献记载很少。《安海志》卷3,《义冢·凤穴》条云:凤穴,“在八都龙山寺东坑呷后,本青锁士墓。元时为官山,听民择葬,故号博士顶,又号石城墓”。

赵深道,晋江人,乐善好施。至正十四年(1354年),泉州岁歉,“饥殍载道”,深道于中和堂设粥,“令饿者列坐供之”,所活者甚众。接着泉州又发生瘟疫,“死者相枕藉”。深道“造舟,施轮其下,会众僧以长绳挽拽,沿街搜索,或遇门闭,辄排以入,舟挽各城门外埋瘞之,日不下数坎。有司以闻于朝,旌表其门曰‘义士’”。(7)赵深道造舟用长绳挽拽死尸送到各城门外埋瘞,这应该就是义冢。

元代,在泉州的胡贾于泉州城外东南隅筑丛冢,以掩胡贾之遗骸。《诸蕃志》卷上,《志国·大食国》条载:“有番商曰施那帏,大食人也。蹻寓泉南,轻财乐施,有西土气习,作丛冢于城外之东南隅,以掩胡贾之遗骸”。提舶林之奇《泉州东坂葬番商记》云:“蕃商之墓,建发于其畴之蒲霞辛,而试那围之力,能以成就封殖之。其地占泉之城东东坂,既翦薙其草莱,夷铲其瓦砾,则广为之窀穸之坎,且覆栋宇,周以垣墙,严以扄钥。俾凡绝海之蕃商,有死于吾地者,举于是葬焉……试那围于是举也,能使其椎髺卉服之伍生而无所忧,死者无所恨矣”。(8)施那围所作丛冢,属于义冢性质。

02

明清时期泉州的漏泽园、义冢

明代泉州漏泽园有官员修的,也有里人“舍地”、县民出私地送官修的。漏泽园建有围墙,有僧人看守。

据文献记载,明代泉州漏泽园有晋江县漏泽园,明洪武初建于仁风门外一里许。嘉靖四年(1525年),“守高越重建,绕以垣墙,命东禅寺僧守之”。(9)南安漏泽园,嘉靖三年知县颜容瑞建在三都佛迹寺,今仍之。(10)安溪县漏泽园,“明嘉靖中,令黄怿始设于永安里,县民黄志道出私地送官,广六亩,环石砌之。”(11)明嘉靖七年,德化知县许仁“置漏泽园、养济院”。(12)

明代的义冢亦多为地方官员建,也有里人买地舍为义山,置义冢。将抗倭死难者之尸骨和瘟疫死亡者埋于义冢。

晋江义冢,在东门外二里许东岳,万历十五年(1587年)知县李待问捐建,“豁产充为官地听民埋葬”,邑人琢李待问像祀于凤山寺左。乾隆十二年(1747年)署县李元瑞重修,并撰《记》云:“先生为前明进士,治晋邑捐俸画山立义冢,邑人数百年无髑髅之叹,拜先生之德也。当时琢石像祀之,迄今道德俨然”。(13)又晋江县义冢在府东三十七都明教山前,成化八年(1472年),泉州卫指挥邓铨创建。同安县义冢,一在县东榕溪亭,一在县西赤阑林,成化十九年知县张逊买隙地创建。(14)

安海义冢曰寨埔,在东城角,成化间里人郑璞与安姓买地喜舍为义山。(15)

永春县义冢,明永春知县周堪赓“置义冢,掩骷骸”。明永春人颜钜卿“置义冢,以瘞暴骨,邑人咸钦其义。”(16)

明代倭寇入侵中国东南沿海,肆意烧杀抢掠,给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很大的破坏。倭寇在泉州的暴行,造成田野荒芜,瘟疫流行,尸骸盈野。顾珀之孙应兰“召役夫举虆梩竹簟,裹尸一万六千余,而髆骨行髑髅且以万具,别男女而丘之。郡城村落在在而有,而为之志曰”。(17)顾应兰将在抗倭中死难者和瘟疫死亡的尸骸别男女而丘之,这也属于义冢。

倭寇在泉州横行霸道,激起全民的义愤,有的民众英勇牺牲,人们敬佩他们的义举,将死难者合葬。嘉靖三十八年八月二十八日,倭寇入侵城东琯头一带,附近村民奋起反抗,几乎全歼入侵之敌,数以百计村民英勇牺牲,人们将死难者合葬一起,并筑十班公妈庙奉祀众英烈。每逢农历八月二十八日,城东举行“祭十班”民俗活动,“慎终追远”,缅怀英烈。(18)同年,倭寇入侵晋江,在新店、畲店遭到守将季将军奋勇抵抗,后季将军等将士全部壮烈牺牲,抛尸野外,村民自发掩埋尸体,祭奠亡灵,集资建季将军宫,奉祀季将军及阵亡将士。(19)嘉靖三十九年四月初二日,倭寇侵犯崇武所,千户钱储,百户王铁率军民御倭,血战累日,力尽矢竭,“城陷身亡,填屍遍野”。迨寇退民复,就北关后湖路石盤下开筑圹十一窀,尽收骷髅而埋之。但忠魂郁积,义魄无依,往往天阴为厉。都指挥公哀而怜之,故设此焉。”(20)

清代义冢的数量更多,据《晋江县志》记载,晋江县义冢有乾隆十二年(1747年)署晋江县李元瑞重修东岳义冢。康熙二十九年(1696年)福建陆路提督张云翼捐建义冢一所,自撰《记》云:“穷而无告,死当安土;旅魂飘泊,尤所心恻,因捐俸购民地五亩,以为义冢。凡属孤贫无依,及流离客櫬,即听瘞埋。其余不许混葬,并不许视为闲地侵没界限。特垂示于石。时康熙二十九年仲冬,一等侯管福建陆路提督事闽中张云翼记”。凤山寺左苏厝埔义冢,雍正六年(1728年)知县苏本洁捐建,自撰《记》云:“六年正月,洁将以代去,是不可以言之而不能行也。乃捐赀置地于东岳之麓。计产七亩,树石为界。度其中可容广柳之车六百有余;听贫民之不能买地者葬焉。恐其争也,为之勒诫于石……开圹下棺,勿侵旧瘞。相让一尺,彼此依庇。所葬何人,报名详记”。岳口唐厝埔义冢一所,雍正七年,知县唐孝本捐建,自撰《记》云:“本县甫蒞斯邑,目睹地近城郭,便于速埋,捐俸购之,使贫民毋致停葬,生者有赖,死者得安,亦佐阳理阴之微意耳。雍正七年八月知晋江县事唐孝本立”。

乾隆十八年,泉州大疫,二十三年瘟疫复炽,延及二十四年,“穷民殡葬无资”,知县王勲捐俸始建象坑山冢地8所,先农坛后冢地1所、岳口冢地2所,共11所。谕劝绅衿商士捐貲购地,“大施棺木并给坟碑,听民埋葬。又将漏泽园遗址,起盖店屋7座,后楼5座,招赁收税,永充塚山祭葺之资,有董事数人轮流管掌”。又东门外象坑乡岩沟园8坵,东山边园17坵,南门外狮山尾园一坵,北门外花园头乡山并园大小25坵,嘉庆十八年(1813年)守郭正谊捐建,于东门外弥勒亭李公祠边,总勒冢地丈尺禁约。

安平义冢5所:凤穴、鲤鱼穴、寨埔东城角、崎岑、北门埔。溜澳乡石埕墘义冢,乾隆三十四年,里人陈元灿建。龟湖乡义冢,乾隆间铺锦乡乡宾黄汝涛再购地一亩,附旧冢地旁充葬。(21)

《泉郡施棺修冢善行碑记》载:乾隆十八年“疫气盛行,穷者殡殓无资,暴露盈野”。泉州元妙观董事沈俊华等“倡治丧车设厂。该观制施丧车三千三百五十余具,输捐各数勒垂观内。戊寅荐饥,复倡捐赈给。自寅春讫辰冬阅三寒暑,计施丧车三千二百七十余具,并捐义坟镌碑瘞埋,续奉檄饬修埋郊外暴骨,华等佥请捐备灰工逐处葺掩。己卯庚辰两载,又修埋岳山等处棺罐三千五百七十九首,仍葺废坟七千四百有奇,创建义冢,赁息充祭。越辛巳壬午,复修埋东北内外城边河崖各处棺罐废坟一万三千有奇,统需金七百三十余万,子继父,弟赞兄,相承不替”。“旌奖癸未秋,又据俊华之子沈廷栋等循例请办。讫今复据葺掩新水城边坟骸二千九百九十八首,又修理满州山及义冢埔兵骸罐一千一百三十八首,废坟三千三百二十四首。另修东禅寺暴露尸棺,并台运故丁笼骸共三百二十首,仍施丧车三百三十八具,业经详明”。(22)

台运故丁笼骸320首。清代福州、福宁、泉州、漳州民多地少,协济犹不足。而台湾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宜于种植水稻,经泉漳粤三地民人开垦,粮食有余,赋其谷曰“正供”,备内地兵糈。以台湾额征供粟内拨运,谓之“兵米”,后又增加戍台兵眷米谷每年85297石,闰年89595石。商船赴台贸易者,照梁头分船之大小,配运内地各厅县兵米谷。台运港口,初期集中厦门,后增加泉州蚶江。在台运中有人去世,共骸装在竹笼里,元妙观董事沈俊华之子廷栋在修葺义冢、废坟时也修东禅寺暴露尸棺和台运故丁笼骸。

据碑文记载,捐资者非常广泛,包括元妙观董事、商邦、僧尼和社会低层妇女等,捐款数从一千多两到几十文不等,有的捐冢地、棺帽、鞋、衣裤帽等。他们根据自己的财力,为社会公益事业尽了一份心力。

捐资者中包括元妙观董事沈俊华、黄奕谋、施肇钧、王世科暨侄联魁、陈隆祺、徐吉卿、陈允魁、陈廷珪、曹廷芬暨男殿栋、王元尚、王世道、张贵、许志博暨男文汪、陈僎、张廷京、李君烈、陈思联、董忠岳、沈廷栋、李壁、陈士龙、陈嘉谟、陈士器、张士华、蔡世宽、陈士郁、鲁惟勤共捐3757两。商邦捐款的有:安溪邦李荣捐34大员,永德邦姜锡祖捐34大员,南安邦翁泰原捐31大员,裕记黄春卿观捐5大员,广诚号、鼎丰号、裕豊号、裕源店、泉豊行、永泰典铺、法石盐馆、溥源行、泰记行、益巽行各捐2大员,广源行、和源行、胜宝行、陞源号、长茂号、万成号、恒源行、澹永号,各捐1大员,庄元记、史茂记、茂利行、裕源号、豊源号、德荣行,各捐1中员等。僧兴宗捐10大员,尼姑捐16文。还有陈黄氏、陈蔡氏、沈陈氏、陈杨氏、吕陈氏等捐600文、500文、60文、20文不等。

除了捐钱外,庄越观捐象坑冢地一丘,孙亮捐七里庵孙厝山冢地一片,孙存善捐随施丐棺真银五十三万,邓会观捐棺衣帽鞋各四付,傅法观捐棺帽五十顶鞋五十双,吴思观捐棺帽十顶鞋十双,黄吴氏捐棺鞋十双等。

关于丧车,或云为送葬者坐的车。《周礼·春官·巾车》:“王之丧车五乘……及墓,嘑启关陈车。”孙诒让正义:“丧车,生人所乘。”《礼记·杂记上》:“端衰、丧车皆无等。”孔颖达疏:“丧车者。孝子所乘车也。”或云为运载灵柩的车子。《穆天子传》卷六:“天子乃周 姑繇之水,以圜丧车。”《南史·后妃传上·殷淑仪》:“上自于南掖门临,过丧车,悲不自胜,左右莫不掩泣。”唐韩愈《祭董相公文》:“今公之归,公在丧车。”

元妙观董事及民众捐资施丧车6858余具,丧车当系运载灵柩的车子。

从乾隆十八年至二十八年(1753—1763年)沈俊华沈廷栋父子元妙观董事22人及其他民众捐资施丧车6858余具,修葺废坟26722首,修理棺罐4717首,修台运故丁笼骸320首等。

晋江深沪南北赤埕义冢“由来久矣”。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四月,“滂沱之后,坟丘倾塌。乡中诸君触目心伤,倡议修筑,捐资乐助,趋事赴功。复虑坟茔累累,积久重叠,爰是新建冢地,充厥葬所”。乾隆四十八年,义冢“窄狭堪叹……公议倡佈,一举遂成。计捐花银千员,再捐璞石山,地颇宽平,产收原庄。第恐世远倾圮,即兴工填补沟隙”。(23)

同治十二年至光绪元年(1873—1875年),泉州观察林维源,龙溪人,庄正,晋江人,“勼工饰材,广为封缮。经始西山,而下辇,而迎春门外诸墩,而东北至赐恩山下,又北至清源山下,南迤西至双坑、前店,逮七城之根。若内若外,濠之岸,途之陲,工人告藏,总其坟籍盖二万数千有奇。饰故扦新,必究必实。由是,曩之倾空竁窆、暴露而莫恤者,今且夅如矣,宰如矣,墳如矣。”

林维源、庄正修理西山、下辇、迎春门外、赐恩山下、清源山下、双坑、前店及七城根坟墓二万余,其中有的系义冢。

南安县义冢。白马坟、九十人墓、宋园义冢、东山头义冢、麒麟山义冢、教场义冢、潘山义冢等。(24)陈棨仁《南安锦溪诸山修筑义冢记》云:“南安埌甸褊窄,穷檐氓隶弗克有私域,华离硗确之处,若锦溪,若马坪,若佛迹,若锦屏,若石角、后茂、灵秀、鹏溪、大小潘诸山丛欑,浮瘞郁郁然,累累焉”。“此乐善好义之君子所为勤勤恳恳,掩掩覆之,而弗思其暴露也”。从光绪二十二至二十四年(1896—1898年)“凡修筑一万一千二百余冢,縻白金一千六百零两”。(25)这些乐善好义之君子中有吴克承,字毅庵,锦溪人,“光绪丙申,督修锦溪诸山义冢万余首,朝出暮归,以勤以慎”。(26)

泉州乡绅或捐置义冢;或买地为义冢;或捐地为义冢;或捐地以广义冢,或修义冢。

德化陈义炽,好义,捐置义冢,乡人德之。(27)晋江陈明陞,“死则为治丧,买洪尾埔、后林埔旷地为义冢,以听贫者之葬”。晋江曾廷标“捐西坤产地数顷以为义冢,乡人赖之”。(28)安海颜思敬“自捐园地并倡捐购买山地数十亩,以广义冢”。(29)南安吴冠世,独力修建“九日山废冢万余”。吴扶淑“尝买靴山以修义冢,施棺木以给贫穷”。张泽肃“修本族大小宗祠及各处义冢,不能殚述。郡中称曰‘张善人’”。(30)

修建漏泽园、义冢是善举,佛教、道教等信徒积极参与修建与管理。

许多义冢筑于寺院附近,以便僧侣参与管理。宋绍熙二年(1191年),颜师鲁筑丛冢于东山永福寺后。安海凤穴义冢,在龙山寺东坑呷后。南安县漏泽园,明嘉靖三年(1524年)知县颜容瑞建在三都佛迹寺。晋江漏泽园,嘉靖四年重建,“命东禅寺僧守之”。

僧伽积极参与修建漏泽园。至正十四年(1354年),泉州岁歉,又发生瘟疫,“死者相藉”,赵深道造有轮之舟,与众僧以长绳挽拽,送至各城门外埋瘞之。明东禅寺僧法果,在清明节前后,率其徒,沿途拾露骸葬漏泽园。郡守熊尚初匾曰“义僧”。乾隆十八至二十八年(1753—1763年)泉州元妙观董事沈俊华及商绅等众治丧车修废坟,其中也有僧人、尼姑捐钱。

03

海外华侨义冢

随着泉州人出国,修建义冢的优良传统也传播到东南亚一带。旅居马来西亚槟榔屿的华侨,咸丰年间(1851—1874年)创建波池滑义冢,因“规画未周”,至光绪年间”荒芜遽甚,于是募资修葺,蠲吉兴工,拾其残骸,无使暴露;芟其灌卉,无使蟠根。除旧亭之积秽,会葬可憩宾朋;化仄径为康庄,祭扫尽容车马。择人守冢,器皿俱全。编篱为垣,牛羊勿践。驾双桥以通流水,春潮无泛滥之忧;植佳木以广浓荫,夏晹有招凉之快。凡兹缔构,具见周详。复有羡余,留为工款”。(31)马来西亚槟榔屿福建全省公冢,光绪十三年至十六年(1887—1890年)重修,用银万六千两,李丕耀倡捐。修完后编篱笆为垣,驾双桥以通流水,值佳木以广浓荫,修道路以容祭扫车马。除旧亭之积秽,可憩宾朋,择人守冢,器皿俱全。拾残骸,无使暴露。

泉州华侨参与修建的华侨义冢还有,马来西亚霹雳福建公会,创立于1893年,初意为建旅冢,以方便安葬华侨。1897年再成立福建会馆。会馆所属福建义山(义冢),王世昭题联“往古今来,一场梦幻;清风明月,到处江山”。槟城联合福建公冢,始建于1805年,周漫沙题联“灵秀拥青山,低徊芳春萋萋,长掩炎荒客梦;安和萦紫府,远瞩祥云霭霭,来招冷阁归魂”。菲律宾华侨义山,位于马尼拉市和加洛干市交界处,面积51万多平方米,有火葬场、功德堂、安圣堂等建筑物,围墙边造壁槨3万多穴,以收藏遺骨。王麟阁题联“黄土遍青山,异地孤魂称得所;红颜变白骨,他年我辈孰能逃。”胡汉民题联“不归故乡,斯地安神当有阙;共扶义举,及时致礼幸无遗”。泰国各地有供土葬华侨的义山,春府晚县万佛寿山联云:“万佛布慈云,接引英灵归极乐;寿山饶胜概,平畴绿野有洞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有许多华工死于法国,目前在法国有32个公墓葬有华工,最大的为诺汉尔勒公墓,葬有9900多人。此墓建于近代,时任中国驻英国公使施肇基前往吊念,题联云“我欲多植松楸,生长远为;是亦同庚袍泽,勋劳宜媲”。(32)

04

义冢的规制与管理

清代泉州义冢的规制是义冢有一定范围,树碑为记。立碑的目的一是刊刻冢地的尺寸、范围以及禁约,二是“俾往来感推而广之,以为后之倡云。”规定不许将义冢视为闲地,侵没界限。入葬义冢者为孤贫无依及流离客榇,其余不许混葬。开圹下棺,勿侵旧瘞。相让一尺,彼此依庇。“所葬何人,报名详记”。而且还有坟碑,晋江知县王勲捐俸建义冢11所,谕劝绅商捐资购地,“大施棺木并给坟碑”。

义冢祭祀、修葺之经费有立户征粮,赁息充祭。晋江深沪南北赤埕义冢,“立户征粮,经碑记事”。元妙观董事沈俊华等,“创义冢,凭息充祭”。晋江知县王勲将漏泽园遗址起盖店屋7座,后楼5座,招赁收租,充冢山祭祀修葺之资,有董事数人轮流掌管。

05

蟳埔“小矮人墓”应是义冢

几年前,有关泉州东海蟳埔“小矮人墓”的讨论非常热烈,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电视台等,专程到泉州实地考察,访问有关专家学者和当地居民。关于“小矮人墓”的性质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这之前,泉州文史界老前辈陈泗东先生《泉州丧葬风俗记闻》(《幸园笔耕录》,鹭江出版社2003年版)、庄为玑先生《海上集》,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王洪涛先生《晚蚕集》,华星出版社1993年版、傅金星先生《泉山采璞》、《续泉山采璞》,泉州市鲤城区方志委编1992年、2001年版、陈垂成先生主编《泉州习俗》,《丧葬祭祀及宗族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今人刘浩然先生《闽南侨乡风情录》第二章《丧葬之俗》,香港闽南人出版有限公司1998年版、陈桂炳先生《泉州民间风俗》第五章第二节《丧葬礼俗》,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版等,均无提及蟳埔“小矮人墓”。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在上世纪五六七十年代,专门到东海进行考古调查,编辑出版调查报告《泉州海外交通史料汇编》(1959—1964年)、《泉州海外交通史迹调查资料·泉州东海专辑》(1978年),也没有论及蟳埔“小矮人墓”。近二十年来,举行多次有关东海、蟳埔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学术研讨会,出版泉州老子研究会编;《众妙之门——东海法石历史与文化研究专辑》(2000年)、泉州老子研究会、泉州市丰泽区文体旅游局编:《众妙之门——海上丝绸之路与蟳埔民俗文化研究专辑》(2004年)、陈水德、温太平:《东海文化之光》,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年版,也没有提及蟳埔“小矮人墓”。这可能与“小矮人墓”的“皇金”尚未大量出土有关,或许是疏忽所致。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于2010年10月至2011年到蟳埔调查、清理“小矮人”墓,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专家对搜集到的骨骸进行鉴定,以探秘“小矮人”,还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展览。其结束语云:

蟳埔“小矮人”的传说,其实是早先的村民在“拾骨”进行二次葬时,可能混入一些其他哺乳类动物的骨头。而后人在迁移这些皇金罐时,看到罐里面既有人类的骨骸,又有较小的骨骸,觉得不可思议,便将这些小的骨骸误认为是“小矮人”的骨头,并且以讹传讹,最终变成蟳埔海边埋葬着“小矮人”的传说。它实际上就是沿海地区“埋葬好兄弟(阴公)”信俗以及拾骨风俗的一种表现,这里面隐含着纯朴的人文关怀,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

明清时期,泉州在发生水旱灾害、瘟疫和抗倭战争中,许多人“殡葬无资”,地方官员、绅士、商人等创建义建冢,以掩埋遗骸。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晋江知县李待问建泉州东岳义冢,成化八年(1472年)泉州卫指挥邓铨建明教山前义冢,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福建陆路提督张云翼建义冢一所,雍正六年(1728年)晋江知县苏本洁建苏厝埔义冢,雍正七年,晋江知县唐孝本建岳口唐厝埔义冢,乾隆十八至二十四年(1753—1759年),晋江知县王勲建象坑山、先农坛后、岳口等八所义冢。《收葬浮瘞暴骨碑记》载,从西山、下辇、迎春门外诸墩、赐恩山下,清源山下,南至双坑、前店,逮七城之根,都有浮瘞暴骨,林维源,庄正广为封缮。乾隆十八至二十八年,元妙观董事沈俊华等修埋东岳山坟,创建义冢,又修埋东北内外城边河崖各处棺罐废坟,新水城边坟骸,满州山义冢、骸罐,废坟等。可见泉州的义冢、废坟、骸罐分布之广,数量很多。

蟳埔鹧鸪山的“小矮人墓”为义冢遗址是可能的。“小矮人”墓的皇金为什么比一般的皇金小?为什么会混葬有动物的骨头等,尚等进一步研究。

注释:

(1)《辞海》,中华书局1991年版第785页。

(2)张岱:《夜航船》,卷2,《地理部·古迹》。

(3)乾隆《泉州府志》卷33,《卹政》。

(4)乾隆《安溪县志》卷1,《城署》。

(5)乾隆《永春州志》卷18,《公署附卹政》。

(6)惠安县文化局编:《惠安县文物志》第33页。

(7)黄仲昭:《八闽通志》卷67,《人物·孝友》。

(8)林之奇《拙斋文集》卷15。

(9)道光《晋江县志》卷68,《冢墓志》。

(10)乾隆《泉州府志》卷33,《卹政》。

(11)乾隆《安溪县志》卷1,《城署》。

(12)乾隆《永春州志》卷23,《名宦》。

(13)道光《晋江县志》卷68,《冢墓志》。

(14)黄仲昭:《八闽通志》卷61,《卹政》。

(15)《安海志》卷3,《义冢》。

(16)乾隆《永春州志》卷23《名宦》;卷26,《孝义》。

(17)何乔远:《闽书》卷127,《英旧志·韦布·顾应兰传》

(18)龚万全主编:《泉州城东祭十班习俗》,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2010年版。

(19)陈巍主编:《江南人文摭谭》,香港中国新闻出版社2001年版第175页。

(20)《崇武所城记》,《碑记》。

(21)道光《晋江县志》卷68,《冢墓志》。

(22)吴乔生、林德民、林胜利编:《泉州古城历代碑文录》,中国文史出版社2009年版第134—136页。

(23)《捐修南北赤埕暨新建义冢碑记》、《新建璞石山义塚碑记》,郑振满、丁荷生编纂《福建宗教碑铭汇编·泉州府分册》,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80页;304页。《收葬浮瘞暴骨碑记》同上书第419页。

(24)民国《南安县志》卷6,《营建志》。

(25)陈国仕辑:《丰州集稿》卷9《记》。

(26)民国《南安县志》卷34,《人物志·义行》。

(27)乾隆《永春州志》卷34,《人物·孝义》。

(28)道光《晋江县志》卷53,《人物志·笃行》。

(29)《安海志》卷9,《乐善》。

(30)民国《南安县志》卷34,《人物志·义行》。

(31)陈怀陔:《光绪十六年岁庚寅英国槟榔屿波池滑重修福建全省公冢序》,《丰州集稿》卷7,《序》。

(32)陈方圆:《海外楹联集锦》,香港闽南人出版有限公司1996年版。

泉州世遗22处清单(从漏泽园义冢看泉州古代慈善事业)(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