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孤求败为什么没有一生之敌(独孤求败傲视群雄)

金庸笔下的各部作品中都难免同时存在多位武林高手,武侠的故事也正是因武林高手之间的对决而精彩,若一个时代有那么一两个实力远超旁人的高人,让其他人避之不及,那故事反倒是很难写得精彩了,所以“剑魔”独孤求败这个角色只能被一笔带过,就因为他的实力实在是过于强大。

根据书中的说法来看,独孤求败就像是个猎人,而武林中的其他高手则被他视为猎物一般,他纵横江湖三十余载,一心只想寻得一个能够将自己击败的高人,不难想象,他在剑冢里刻下那段生平自述时的神情一定是十分傲气的。

独孤求败为什么没有一生之敌(独孤求败傲视群雄)(1)

(独孤求败剧照)

不过即便强如独孤求败,从书中细节来判断,在他活跃于武林中的时代,有三位高手是他不敢挑战的,原因很简单,那三人的实力倒未必比他强,奈何三人背后的势力都极为庞大,独孤求败一心求败,却不是一心求死,若挑战那三人,只怕是难逃一死。

一、大理国的威严,大理皇帝

若无意外,杨过推测独孤求败是七十年前的人物,那他生存的时代多半是在《天龙八部》结束后不久到《射雕英雄传》开篇之前,而在这个时代,名声最大的无疑是两个人,灵鹫宫主人虚竹,还有他的义弟大理皇帝段誉。

独孤求败为什么没有一生之敌(独孤求败傲视群雄)(2)

(杨过剧照)

虚竹本就是个不喜争斗之人,他早有退隐之意,而且根据后世武林中没有逍遥派与灵鹫宫两派来看,虚竹多半是退隐了,他行踪不定,哪怕独孤求败想挑战他也寻不到他。

而段誉不同,尽管他也不是个爱争名利的人,但他“大理皇帝”的身份是让他无法从武林中抽身,即便他与“武林”二字再无关系,但他当年在宋辽大战时与虚竹一同生擒辽帝的壮举早已传遍武林,身为后辈的独孤求败又怎能不对这位前辈感到好奇?

独孤求败为什么没有一生之敌(独孤求败傲视群雄)(3)

(段誉剧照)

而段誉哪怕是当了皇帝,至少也是活跃在人们的视野中,独孤求败若有心去会一会他的话,只需杀到大理国去,必然能够遇上段誉。

但笔者肯定他没有这么做,因为段誉的孙子段智兴就没听过独孤求败这人,而独孤求败的顾虑自然不是段誉本人,而是段誉身后站着的大理大军,他若敢对大理皇帝不敬,甚至让段誉受了伤,只怕他武功再强,也难保小命。

二、天下群丐的头领,丐帮帮主

独孤求败不敢挑战的第二位高手则是丐帮帮主。

凭什么这么说?其实也很简单,丐帮帮众有多少人?书中没有具体的数字,但鲁有脚曾提到过这么一句:“咱们行乞为生,要金珠何用?再说,我帮帮众数十万,足迹遍天下,岂能受人所限?”

丐帮数十万帮众遍布武林,若曾经有过一位自诩“剑魔”的人前来击败了他们帮主,这事迹只怕早是一传十十传百了,独孤求败的威名又如何会在《神雕侠侣》中鲜为人知?

独孤求败为什么没有一生之敌(独孤求败傲视群雄)(4)

(丐帮剧照)

换一个角度来说,丐帮早有“天下第一帮”之称,独孤求败又岂能不知?他们强大的原因不仅仅在于帮主实力强劲,同时也在于帮众人数众多,独孤求败若惹了丐帮帮主,那数十万帮众哪怕是把武林掘地三尺也要将他找出来,他又如何以一人之力对抗一整个丐帮?

三、一帮狂徒之主,明教教主

在“后天龙时代”,武林中除了虚竹、段誉、丐帮帮主之外,还有一位客观存在于武林之中的高手,那人便是明教教主。

《倚天屠龙记》中,张三丰就提及过一段关于明教的往事,原著道:“张三丰道:‘啊,老道倒忘了。’这才想起,魔教中人规矩极严,戒食荤腥,自唐朝以来,即是如此。北宋末年,明教大首领方腊在浙东起事,当时官民称之为“食菜事魔教”。食菜和奉事魔王,是魔教的两大规律,传之已达数百年。”

由此来看,明教至少是在唐朝时期就已传入中原,所以天龙时代的明教是客观存在的。

独孤求败为什么没有一生之敌(独孤求败傲视群雄)(5)

(明教剧照)

明教历代教主都身怀乾坤大挪移,哪怕他们并没有像张无忌那般将乾坤大挪移修炼至顶层,但也算得上是一流高手了,比如那阳顶天,他当年不过三四层乾坤大挪移的水平便将少林神僧三渡击败。

明教祸害武林,独孤求败又岂会不知他们的存在?那他敢去挑战明教吗?多半也是不敢,若他挑战了明教,结局只怕会很惨,从北宋大内文官黄裳的经历就能看出这一点,那黄裳当年挑战明教,他虽杀了明教不少法王、使者,但自己也落得个全家被杀的结局,还只能隐居几十年躲避仇家,着实是惨。

所以从书中的细节来看,即便独孤求败有实力傲视群雄,但同时代的大理皇帝、丐帮帮主以及明教教主都是他不敢挑战的存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