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精致的素颜也很美(神秘面纱下的静雅与温婉)
台湾印象:神秘面纱下的静雅与温婉文/汪建业
飞向桃园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过去,读余光中的《乡愁》,总能激起对宝岛台湾怀想的情愫。但怀想容易相见难,对台湾的印象还只是停留在三毛的文章,邓丽君的歌或者蓝绿营的政治上。我在这头,宝岛在那头,怀想不如相见,于是,在乙未年初夏,我便携夫人素云登上了飞往台湾的班机,开始了访台之旅。
飞机降落在桃园机场,出舱、通关、取行李、兑台币,台湾观光局的地接导游便出现在面前。他高高的个儿,四十出头,满脸堆笑。自我介绍说,他叫尹世玺,他让我们管他叫“阿玺”,祖籍山东日照,父亲是国民党老兵。他见了我们的第一句话就是:“陕西的帅哥美女们,你们好呀,欢迎你们来到祖国宝岛台湾”,这见面的第一声问候,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亲切而温暖。
当晚下榻桃园大酒店,卧室宽敞,明亮、舒适,写字台、大衣柜、穿衣镜、大电视、冰箱、微波炉、中央空调等一应俱全。床上被褥整洁,床头置圆简型落地台灯,台灯旁安有折叠式沙发,躺在上面很舒适。地面铺着地毯,墙上挂着油画。浴室洁亮,还安有呼救电话和求助电钮。工作人员说话轻声细语且办事效率极高,五分钟不到,团队就入住完毕。早上电话叫时,洗漱就餐,服务员站在餐厅门口,同顾客一一打招呼:“早上好,请进。”自助餐多种主食、副食、稀饭、菜肴、汤羹,品种繁多,做工精致,风味齐全;餐毕离开时,服务员又招呼说,吃好了吗?“慢走,走好”!工作人员服务极耐心,极认真,且脸上总是溢满微笑,让人感觉体贴而温馨。
春季到台北来看雨
饭后到台北,出门天空飘洒着小雨,想起孟庭苇的歌《冬季到台北来看雨》,而我们却是春季看雨来了。台北的雨,细得像丝,只是慢慢地飘着,轻柔得如春柳拂面,酥酥的,痒痒的,很惬意。远处近旁的楼房、街面、行道树、广告牌、玄瓦粉墙,高高低低,经春雨润湿,闪烁着一种淡淡的醉意,又如笼着一层薄薄的朦胧,这朦胧又幻出一些轻纱的梦来。街上车辆川流却不见喇叭声,只是轻盈而过,路旁春花红的、黄的、蓝的、白的,族拥一起,在微风中轻轻摇摆,婀娜的行道树,披着郁郁的衣袍优雅地扭动着窈窕的身段。连旁边打电话行人的投币声,说话时喃喃细语都如此轻柔。台北,似乎要拂去往日的风尘,向来客奉出一个温婉而清爽的城市,带给你一份意外的惊喜与感叹,是童话,却又是现实。然而,就在那着朦胧中又透出几分神秘感来,因为这毕竟是在台北,毕竟是在台湾。而今,两岸交流了,但法理上仍处于一种敌对状态,似乎在这表面的神秘中藏着一种凶险,一种暗流,会随时发生不测,因而还有一丝惊疑在心底弥散。
故宫—台北不得不去的地方。台北的故宫依山势而建,坐北朝南,远远看去,淡蓝的瓦顶,棕黄的墙面,非常气派的五架梁式排楼和长长的通道。汉白玉的围栏,围栏下族拥着整齐的长青绿。排楼的正中央有四个大字:大中至正。显然,这是用蒋介石的字号来表示这个故宫的正统性。台北故宫确实名不虚传,这里的国宝非常之多,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青铜器馆,这里收藏的青铜器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年代久远,件件是珍宝,样样价值连城。在艺术品馆中,有非常有名的玉白菜和完全天然石头的东坡肉,这两件是台北故宫的“镇馆之宝”。玉白菜虽小巧,但它却驰名中外。其它的艺术品,如瓷器、陶器也都是精品中的精品,琳琅满目,目不暇给,难怪有人说:“北京故宫看宫,台北故宫看宝。”看着这一件件被称作“国宝中的国宝”的展品,思绪飞向了远古,这尊尊古老的青铜器记录着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内敛唯美的瓷器传承着含蓄的东方之美,而那些玉器,尤其是清朝那些被称为“炫技”的让人瞠目结舌的微雕,让我们不能不感叹只有那样年代的人才有那样的闲情逸致和神奇技艺把那些粗胚变为一件一件惊世骇俗的杰作!再看看那些泛黄的书画,也是如此摄人心魄。连我们每天接触的文字也竟有如此的魔力。故宫让我们惊奇与震撼!
台北的高层大厦似乎不是太多,但101大厦却是鹤立鸡群。101大厦的高度超越了吉隆坡的双子塔,可称当前世界的第一高楼。大厦的底层是商店,要去观光层须从4层买票上去。因为是周末,登观光层的人很多。然而乘电梯去观光层只需要短短的一分多钟,这是世界上最快的电梯。到了观光层,定睛一看,有乳白色的烟雾在楼身半中缭绕,在这里可一览台北的市容。
从101大厦下来,参观“国父纪念堂”却发生了一件意外之事。在纪念堂的北门口,我们找到了一个拍摄101大厦的绝佳角度。拍照完毕,夫人说,大队人马已出东门去了,我们赶紧尾随而去,出了大门,过了街道,赶上人群,却傻了眼,发现错了,怎么办?返回纪念堂又找了一遍,仍没找着,又来到东门外街上,此时,雨又大了起来,街上行人少,只好求助于旁边餐饮店小姐,小姐二话没说给了10元硬币让投币打电话,走了百余米才找到电话亭,为节省,我便一枚一枚地投,结果硬币投完了,电话也没有打通。不得已又到街边一饭店向柜台小姐求助,小姐直接用自己手机帮助联系导游,不一会,电话通了,传来阿玺的声音“你们在那里,别动,我马上过来接你们”,我们一颗悬着的心才放下来。原来大队人马在西门等候我们,已等了半个多小时了。多亏遇见了好心人,她们的助人为乐,让人难以忘怀。
消磨了一些时间,又来到大街上,雨已经停了,市面更加清新而明朗,台北乃岛内第一大城市,有260万人口,但除少量的高层建筑外,大都为6层左右建筑,且样式单调老旧,街道也较逼仄,最宽的也就是双向六车道,少有国内大城市的恢宏与气派。但台湾人是爱生活的,即使是陋旧的木屋前,也能看到怒放的花儿和绿色的盆景。很喜欢这种随处都能有着大自然气息的感觉。教堂边的小巷口,白发老人们坐在一起拉家常;垂吊着绿油油植物的篱笆墙下,打扮精致的老太太歇着脚,安详着神态;偶尔呼啸而过的车,才会带你回到现实中。忍不住想象,若有一天自己老得走不动路了,是否也能这样,靠在绿蔓丛生,花香弥漫的墙边,看着人来人往。
台中市与中台禅寺
傍晚时分,来到台中市。饭后在酒店旁边的街头徜徉,端详着这个城市的面貌,感觉城不算大,但市容还是很美的。花灯初放,霓虹闪烁,惝愰迷离,街面上有小书店,有音乐会,门前有新娘拍的婚纱照,处处给人一种艺术和生活融为一体的感觉。走在街上,身后响起小时候熟悉的音乐。偶尔,见有人匆匆提着黑色袋子有序的装上垃圾车。台湾是一个爱干净的地方,城市的街头巷尾,你看不到一个垃圾桶。日常垃圾都存放在室内,每天固定的时间,垃圾车就会“走家穿巷”,搜集着生活废弃品。音乐使我想起了年轻时,当时家乡还是小桥流水人家,时而能听到这样的音乐。走进书店,随意翻翻书架上林林总总的书籍,大多繁体,好在像我这样岁数的人小时候接触过,并无文字障碍。读着读着,似乎又觉身在大陆,因为,我逛汉中市,就常常这样进书店读书。在这里,随便翻翻,喜欢的书似乎也很多。读着,读着,我又像是置身家里一样,品味着三毛、林清玄、席慕蓉、龙应台等人的作品。书店外面传来了邓丽君“夜来香”的歌声,“月下的花都如梦,只有那夜香吐露着芬芳。”曼妙的歌声撩拨着你的心弦,弥散着那些凄凄婉婉的爱情,那些缠缠绵绵的深情,让人挥之不去。
第二天去中台禅寺。宗教在台湾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大多数人即使没有明确的信仰,也会拜拜神,祈祈福。在我看来,这是一个社会特质不可或缺的部分。一个人不管是贫是富,这些信仰或对神灵的敬畏慢慢会成为人们行为规范的一部分,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法制,对道德的补充。在台湾很多人身上,能感受那种谦和和容忍,说话轻声柔气,让人很舒服。在中台禅寺参观,就能感受到这种浓浓的氛围。中台禅寺是台湾最大的寺庙,中西合璧,造型独特,发光的金顶,有些像清真寺的摩尼珠,顶上却又有高高的佛寺塔尖,下面有写意的莲花台托着,从地面到塔尖约百余米。寺内殿堂,宏伟华妙,四壁生辉。寺院里设有弥勒佛、四大天王殿、祖师殿、大雄宝殿等供游人瞻仰参拜。佛像全身金装,四角是花岗石雕变形三头的四大天王,威猛狰狞,让人震撼。寺院里还种有菩提树、樟树等珍稀树种供游人鉴赏,寺内游人如织却没有大陆寺庙中那种鞭炮声声、人声鼎沸、香雾缭绕的景象,也没见各种纪念品、工艺品摊点,有的只是虔诚地双手合十,表现出一种内心的淡定与情感的归依。中台禅寺,它是温和的,它是肃穆的,如同光阴深处喷涌出来的静气与定力,瞬间固化成一种文化的认同。
心泊日月潭
下午,去南投,游日月潭。日月潭是台湾最大的天然湖泊,湖的北部形如日轮,南部形如月钩,故名日月潭。此时天空飘着微微细雨,日月潭犹如一位美丽少女蒙上一层薄薄的轻纱。来到游船码头,放眼远望,面前是巨大湖泊,四周是苍郁青山,仔细端详,湖水是绿悠绿悠的,用手掬起一捧,一尘不染。远处湖面上,游船点点,笛声阵阵,坐在游船上,看水面升腾的雾霭与游船犁出的白浪相搏,微微泛出一股暖人的清冽。不一会,雨停了,先前的雾霭幻化成了一层层白纱,白纱慢慢的凝聚、升腾、飘散,周围的山水就都朗了起来,更显幽雅宁静,湖心岛露出了她的峥嵘,远看好像浮在水面上的一块绿色的玉簪。日月潭则更像梦幻中的仙景了。
潭的四周点缀着许多亭台楼阁及寺庙古塔,其一为玄奘寺,供奉着唐代玄奘的灵骨,这也应了两岸历史文化的一脉相连。潭边散居着台湾少数民族邵族,邵族是高山族的一支。台湾政府保护少数民族,鼓励生育,多生一胎,奖励50万新台币。我们上岸后即去走访他们的邵族文化村,村口有几位青年在进行电声器乐演奏,音乐和谐悦耳,夹杂着邵族民族歌舞表演,情不自禁走进去享受艺术的婉美。来到村内,但见一造型独特的四层阁楼,一楼大厅古色古香,迷漫着浓浓的名族风情味,大厅东面为一个舞台,台上表演着歌舞,台下摆着饭菜,我等便围了起来。边看表演便品尝邵族风味饭菜,好客的族老讲起邵族那些神话般久远的故事:每当中秋圆月当空,邵族青年男女便扛着又长又粗的竹竿,带着彩球,来到潭边跳起古老的民间舞蹈,上演着征服恶龙的故事,他们把太阳和月亮顶上天,让日月潭永远享有日月的光辉。这些舞蹈和优美传说,让人感受到邵族百姓的纯朴、热情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漫步阿里山
从嘉义出发,两个小时左右就到了阿里山。八十年代初,当第一次听“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的歌曲时,就对阿里山产生了无比的神往。此刻,我们真的来阿里山了,不是在梦境吧?本想一睹阿里山姑娘与少年的风姿,但我们却始终没见到阿里山“壮如牛”的少年和“美如水”的姑娘,阿玺调侃说,阿里山的姑娘小伙都下山打工去了。阿里山山高林密、风景优美,沿着木条搭建的便道,我们穿行在原始森林中,享受着这天然的氧吧。阿里山上遍地皆鲜花,春天里,樱花、茶花、杜鹃花、绣球花、马蹄莲,红的、白的、粉的、黄的,争芳斗艳。阿里山遍山皆桧树,当地人称为“神木”,千年以上的桧木比比皆是,树干高大笔直,下雨后则树干发红,故称“红桧”,树龄最长的达2300年以上,须几个人才能合抱,形成桧树奇观。由“山阁大饭店”向东,沿塔山步道可达阿里山最高处,海拔2663米。记得年轻时,读过辛亥老人于右任的《望大陆》一诗。1962年,于右任病重,他在日记中写到:百年后愿葬阿里山最高处,可时时望见大陆故乡。并写下《望大陆》一诗:“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望。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而今,斯人已去,世事已变,大陆台湾,皆可相见了。阿里山郁郁葱葱、环境幽静,生态保护极好,水果也特别便宜,100元新台币就能买2斤莲雾,水多味甜,颇能解渴。下山乘小火车,阿里山铁路是当今世界上仅存的三条森林登山铁路之一。乘小火车在森林穿行,感觉极好。森林间时有轻烟飘拂,阳光从树缝中透射过来犹如仙境,小火车漫步在这仙境的云端之上,不时如临“碰壁”,有趣而惊险,乃一大奇观。
在邓丽君文物纪念馆
饭后,去高雄参观“邓丽君文物纪念馆”。邓丽君的歌早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华人世界就风靡一时,家喻户晓。记得,那会儿我刚大学毕业,任教于南郑二中,从学生的作文中我知道了邓丽君。八五年暑期,我参加了在武汉召开的全国中学语文教材教法研讨会,会议期间,我们去武昌桂子山参观华中师范大学,校方招待我们看台湾影视片《在水一方》,这是我第一次看台湾影视片,该片主题歌“在水一方”由邓丽君演唱:“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歌声甜润,清旷,以特有的细腻和诗韵将浪漫的情歌演绎得柔媚入骨,荡人心魄。从那之后,无数次听别人唱《在水一方》,但再无人能唱出水的空灵,能让人在荻花飞舞中感受到秋霜的迷离,她的歌可以说是中国流行歌曲最后的古典。纪念馆座落在高雄市鼓山区,走进馆内,见到她生前用的物品、饰品、衣物、用具、收藏及她芳年和演出时的照片,她生前乘坐的奔驰车,睡过的公主床等等,这些东西都是货真价实的,完全按原来邓丽君生前的卧室、客厅、餐厅那样布置,使参观者犹如置身当年的情境中。而今,人们热爱她,怀念她,给她以流行音乐界至高无上的评价。余秋雨说她的歌“是中国文化的密码”,白岩松说她的歌“能让世界安静下来”,成方圆则说她的歌“能唱到你的心里,有一种沉醉的感觉”。如今,睹物思人,斯人已去,让人唏嘘不已,正可谓:伊人香消去,歌声永流传。
逛六合夜市
傍晚,下榻尊龙大酒店。听说高雄最有名的“六合夜市”就在近旁,何不就此一游呢?于是携夫人换上便装轻轻松松去逛夜市。这里的夜市主要是各种小吃,小吃之多之丰,可以说你即便住上10天半月也未必能尝遍吃尽。比如,有虱目鱼粥、菜粽、米粽、羊肉汤、担仔面、刈包 、碗稞、虾仔煎、虾仁饭、鱼丸汤、肉圆、卤面、红龟等等,还有许多叫不上名字的小吃,样样都精致而朴实,粗看平淡无奇,但一口吃下去一种原味的幸福便从心底油然而生。我们来到一粽子摊点,原以为这粽子同家乡的大体差不多,实则迥然不同,单说这粽的叶子就大有讲究:肉粽用鲜竹叶、碱粽用是干竹叶、菜粽用是月桃叶。月桃叶有一股特殊的香味,一口吃下去,有种久违的米的感动。这里还免费供应温热的决明子茶,不同口味的粽子吃几个,再喝几口决明子茶,心里温暖而烫贴,六合夜市是如此打动人心。
六合夜市除小吃外,还有各类点心副食品、服饰用品,50元新台币一盒的台湾特产凤梨酥价廉物美,买几盒带回家。花280元新台币给孙子孙女各买一件很好看的T恤衫留作纪念。夜市中,商铺间往往挂着一些灯笼,红红的灯笼上绘饰着图案,这些图案有八仙武福、禄寿三星,龙、马、象、鹤,以及梅、竹、兰、菊等,形态各异、风格不同,整个夜市更洋溢着一种浓浓的温馨和喜庆的气氛。
几天来,在岛内行走,由北向南、由南向北,城市、乡村、公园、景点、道路、海岸,几乎听不到嘈杂声,整个岛屿静静的,感觉到了另一个世界。
行走在大小市镇,街上没有摊点,没有各类固定的或流动的小吃点、水果摊,没有各类降价的衣服、鞋、袜用品等五花八门的地摊。所有交易均在街道屋内进行,街道虽不宽,且栏沿也较窄,但街面干干净净、清清爽爽,除公交车和小车外,市民出行一般骑电动车;自行车基本绝迹,街上行人稀少,地面一尘不染, 很少见到警察及岗亭、报亭,也没见到大陆城镇随处可见的大妈广场舞,更未见到大陆大小城镇中修了又拆,拆了又修,永远修不完的建筑工地,因而,基本听不到喧嚣声和嘈杂声,工厂则集中在特定的区域,一般对居民环境污染控制较严。在士林官邸景区,即使在卫生间也置满花盆与吊兰,保洁员每隔两小时就要冲洗一次。进出人员自觉保持卫生,这样的生活角落气氛也很静雅,透露着一种生活美学与生活哲学,这又是一种文化生活。有时,我在想,文化的用途是什么?其实文化的用途不是摆设,不是附属,不是工具,它是生活本身,是渗入骨髓的生活元素,而生活注定将陪伴你度过整个人生,想到这里,蓦然明白,会生活才是人生的第一要义。
寂静的东海岸
在去垦丁的路上,放眼望去,公路两旁满是菠萝、甘蔗、木瓜、槟榔树的碧绿田地和山坡,那些充满特色的农家大院,别墅式建筑,窗明几净,掩映在花树绿丛中,在远处层层青峦的映衬下,越发宁静而秀美。其实,整个台湾岛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就像一个巨大的绿色翡翠静静地躺在蔚蓝色的大海里。绿色是生活的主色调,有绿色就有春天,有绿色就有希望。路见“垦丁国民小学”的校门,询问阿玺,阿玺说,在台湾,国民小学即公立小学,公立学校有国立、省立、市县立之分,台湾也搞九年义务教育。在一家珍宝店附近还见到了一所学校叫“新庄高中”,据说也是公立的,学生们穿着蓝白相间的校服在操场打篮球。便同阿玺聊台湾的教育,台湾为提高教学质量,已进行了不少改革,比如实行每班30人的班制;实行考试命题改革,比如高考语文试题,居然考了金庸的《神雕侠侣》、张惠妹的《牵手》和广告词,这样的考题轻松,亲切,尽可能抒发考生内心的感受,又不拘于课本上呆板的答案和固定的模式。另外,学校还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校外活动,比如骑车作环岛游,沿途参观名胜古迹,同兄弟学校学生互动,既锻炼了孩子们体魄又加深了对社会生活的认识。
从垦丁开始,沿着台湾东海岸经台东、花莲到台北一路北上。途径猫鼻头、帆船石、南湾、北回归线标志塔、八仙洞、太鲁阁等景区景点。这些景区景点除太鲁阁外大多为海景。台湾东海岸频临太平洋。右侧不到一公里处便是太平洋浩瀚的海水。艳阳高照,蓝天如洗,风平浪静,海水静如处子。在阳光的照射下,大海不断变换色彩,最靠近岸边的为海水扑打过来又翻转过去的白色泡沫浪花,往外依次为浅黄、青蓝、蔚蓝、深蓝,海水色彩变幻粼粼闪光真是美极了。几百公里行了一路,不见渔村、不见港口、不见行人。寂寥的海天下除偶尔见到几辆呼啸而过的旅游观光车和听到海浪拍岸之声外,没有任何声响,安静极了。夜宿花莲太平洋山庄,此为太平洋岸边别墅群,独立的西式小洋楼,宽绰的阳台,阳台上置花岗石桌椅,周围花树摇曳、绿草茵茵、流水潺潺、荷莲涣涣,时逢夜雨,静谧而温婉。有位游客在手机里写下了自己的感受:花莲/大地的宠儿/有个美丽的家/头枕青山/身体浸在太平洋/于是/花莲的山/便有几许海的蓝/花莲的海/便有了几许山的绿/你让海天洗净了灵魂/要亲近它/得走千廻百转的路…… 别了,宝岛在台湾旅行,一般不同当地人谈政治,当地人很谨慎。但在桃园大酒店大堂内,巧遇一台湾公职人员,他胸前佩戴有工牌,上标有姓名叫“洪熙”,他彬彬有礼地同我打招呼,我便同他搭讪,先从哼哈天气开始,引入两岸关系正题。他说,台湾人比较崇尚自由,想怎么表达自己的想法就怎么表达自己的想法;台湾人比较重文明礼仪,台湾人还比较注重环境的整洁与优美,想实实在在的过一种平和的日子,现在两岸交流,他相信这些都能影响大陆。两岸最终能统一,但需要时间。我同阿玺交流颇多,阿玺说,台湾政治主要为蓝绿相搏,原国民党来台人员及后代大都为今天的蓝营,蓝营比较认同“一中”但又强调“各表”;日本统治台湾五十年,其移民及后代包括日本移民同台湾土著通婚的后代大多为今天的绿营。绿营骨子里是主张,其势每每占上风。虽然祖国大陆现今国势强大,但有日美支持,因而台湾政治依然还是错综复杂、云谲波诡、乱云飞渡,多方政治势力,台前幕后博弈织就了一幅幅神秘的面纱,但摄于祖国大陆威势尚不敢出格,相信,随着两岸人民的交流加深,最终会实现统一。于是,为表心迹,现就于右任先生《望大陆》一诗,步其韵,反其意而草成一章:站在高山之上兮,望我宝岛,宝岛今相见兮,永不能忘。站在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盼统一兮,共享祉福。天苍苍,水茫茫,国之上,乐无疆!想着的时候,飞机已滑入跑道,机头向上昂了起来,带着巨大的轰鸣,呼啸着冲入天际。别了,宝岛;别了,台湾!
作者简介
汪建业,男,中共党员,生于1947年10月9日,陕西省南郑县人,大学本科学历。1971年参加教学工作,多年来在南郑二中和县教研室工作,长期担任龙岗学校教科所所长。全国优秀语文教师,陕西省特级教师,陕西省特级教师评委会评委,历任中国教育学会课堂教学研究中心理事,全国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专题组研究员,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课堂教学分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汉中市中语会副理事长,主持国家教育部“十二五”重点科研课题“‘少教多学’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及陕西省“九五”基础教育科研课题“中学环境课程研究”等省市级和国家级课题30余项,曾连续21年担任毕业班课程,学生有两千余人考入大学,编辑各类论著80余部,发表各种论文(作品)千余篇,指导学生发表习作2000余篇。《给语文教学生命的亮色》被全国第二届教育家协会评为“全国100篇优秀论文”。多年在龙岗学校从事教育科研工作、教师的培养及培训工作,各类校报校刊和校本教材的编辑工作等,仍在教育战线为指导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智慧与艺术,提高教学教育质量奉献辛劳,被誉为“汉中教育的长青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