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拟停云君去细陶诗(清风诗历毅然独客归初伏)

更拟停云君去细陶诗(清风诗历毅然独客归初伏)(1)

更拟停云君去细陶诗(清风诗历毅然独客归初伏)(2)

更拟停云君去细陶诗(清风诗历毅然独客归初伏)(3)

题目“发昆明电报绛”,从昆明发电报给杨绛。绛,杨绛,钱钟书的爱人。

今日入初伏。查三联书店出版的钱钟书诗集《槐聚诗存》,此诗当写于1939年,作者自注“时方初伏”。也就是说这首诗是钱钟书写于80年前的今天,那一年钱先生才29岁,此前一年他已当上清华大学的教授。虽然此时钱钟书已有了“学问大抵是荒江野老,屋中两三素心人议论之事,朝市之显学必成俗学”的学问“素心”观,但他毕竟还是个青年,对婚恋、对爱情、对爱人的心,还是“素”不下来,这当然是十分正常的。于是他在初伏的大热天,抑制不住对远在江南的爱人杨绛的思念,披着昆明的酷暑,以诗的形式给杨绛写了一封情书。那时候没有手机,当然也没有短信微信视频了,于是他将这首诗通过电报房拍发给了杨绛。

有时我在想,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让我们在分享便捷效率的同时,却消解了我们精神世界的丰富,稀释了我们情感世界的浓郁。比如“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这种对亲人的刻骨思念。比如“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孤灯燃客梦,寒杵捣乡愁”这种浓稠的乡思与乡愁。比如“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相思千万里,一书抵万金”“两相思,两不知”“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这种男女间镂心的相思,等等。今人没有了这样的经历,自然也难有这样的感受了。人类在物质生活日益丰盈的同时,精神世界却日见浇薄,从而陷入精神的困境,精神的困境与物质的困境同样不堪,奈何!

诗里的“三宿恋”是佛教语。《后汉书•襄楷传》:“浮屠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爱,精之至也。”李贤注:“言浮屠之人寄桑下者,不经三宿便即移去,示无爱恋之心也。”后因以“三宿恋”指对世俗的爱恋之情。苏轼《别黄州》诗有“桑下岂无三宿恋,樽前聊与一身归。”元好问《望崧少》诗有“结习尚馀三宿恋,残年多负半生闲。”姚鼐《答孙补山中丞见怀》诗有:“我欲更除三宿恋,就公新治乞《坛经》。”(环江老民)

更拟停云君去细陶诗(清风诗历毅然独客归初伏)(4)

甘 肃 文 物 鉴 赏

更拟停云君去细陶诗(清风诗历毅然独客归初伏)(5)

更拟停云君去细陶诗(清风诗历毅然独客归初伏)(6)

凤头青玉簪

明代器物,长14.5厘米。此件发簪于1987年8月维修白衣寺塔时,在塔刹天宫发现。青玉质,簪体光泽莹润,呈圆锥状,上半部精工雕刻成凤状,带一串珍珠璎珞。为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兰州市博物馆。

更拟停云君去细陶诗(清风诗历毅然独客归初伏)(7)

更拟停云君去细陶诗(清风诗历毅然独客归初伏)(8)

来源:啄木鸟

制作:中共平凉市委网信办

审核:雷勇 何文

编辑:王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