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金莲到底是怎样的女人(千古谁识潘金莲)

潘金莲是历史人物,武植之妻,善良贤惠,勤劳仁义。后世的文学作品对其进行歪曲,污蔑其为不守妇道,美艳放荡的淫妇,从而塑造成一个既聪明机变、美丽风流,又是一个心狠手辣、寡廉鲜耻、搬弄是非、淫欲无度,成为阴险、妖艳、淫荡、狠毒的典型。

自从《水浒传》和《金瓶梅》问世之后,潘金莲就一直就是荡妇的代名词。然而,人们却忘记了她原来也是守身如玉的贞女。那么,潘金莲是怎样由一名守身如玉的贞女堕落成放浪形骸的荡妇的?这其中究竟有什么深层次的原因呢?这还要从她的身世说起。

潘金莲到底是怎样的女人(千古谁识潘金莲)(1)

潘金莲是清河县里一个大户人家的使女,娘家姓潘,小名唤做金莲,二十余岁,颇有些姿色。因为那个大户要缠她,潘金莲去告诉主人婆,意思是不肯依从。那个大户以此记恨于心,却倒陪些房奁,不要武大郎一文钱,白白地把她嫁给武大郎。

与武大郎

武大郎本名武植,山东(今河北)清河县武家那村人。武植虽出身贫寒,但聪颖过人,崇文尚武,中年即考中进士,出任山东阳谷县县令。而潘金莲乃知州家的千金,住在距武家那村1.5公里处的黄金庄。

潘金莲史载,武、潘二人和睦恩爱,育有四子。武大郎的墓碑铭文就是最有力证据:“武公讳植字田岭,童时谓大郎,暮年尊爱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门淑媛。公先祖居晋阳郡,系殷武丁后裔,后徙清河县孔宋庄定居。公幼年殁父,与母相似,衣食难济。少时聪敏,崇文尚武,尤喜诗书;中年举进士,官拜七品,兴利除弊,清廉公明,乡民聚万民伞敬之。然悠悠岁月,历历沧桑,名节无端诋毁,古墓横遭毁劫,令良士贤妇饮恨九泉,痛惜武公,以示后人,是为铭记焉。”

铭文中的“孔宋庄”即武家那村。从中不难看出,武大郎虽然出身贫苦、历经坎坷,但绝非沿街卖炊饼的平庸之辈。相反,他是造福一方的父母官;而本是名门淑媛、原本贤良的县令夫人潘金莲却被后世描述成“裁缝家的穷苦女,九岁被卖做家妓”,且以美女荡妇的形象背负千载恶名,遭到唾骂,实在是比窦娥还要冤!

潘金莲到底是怎样的女人(千古谁识潘金莲)(2)

据1946年武植墓的发掘者依据比例和经验推断,武大郎实际身高应在1.78米以上,算的上伟岸。另外,不容忽视的是,武植墓的规模比较大,并且棺木用料是珍贵的楠木,这岂是一般人家所能做到?又岂是一般人所能享有的丧葬待遇?那么,武、潘二人的真实面貌为什么遭受历史残酷的“毁容”呢?据武植的24世孙武双福等武家后人介绍,这其中另有因由:早年贫苦的武植曾经得到过一位王姓同窗好友的资助,武植做官之后,这位王姓同窗家境败落,便千里迢迢来投奔武植,希望能谋得一个职位。

然而,在武家一直住了大半年,仍不见为官清正廉明的武植提拔他,他愤怒之下便不辞而别。为发泄心中怨恨,他在回乡的路上还四处编造、张贴武、潘二人的各种丑事,极尽污蔑损毁之能事(这或许就是后世各种故事的雏形)。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被不知真相的人越发传的离谱,并且煽风点火,添油加醋,很快,有关武、潘的各种谣言便传遍街头巷尾,且版本颇多,令其声誉遭受极大损毁。而王姓书生回家以后才发现,武植早已为他重修了房舍,并购置了家当。这时,他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无比的懊悔,并发疯似地揭撕自己沿街张贴的污蔑言论,然而,谣言一旦传开,又如何能收回呢?

潘金莲到底是怎样的女人(千古谁识潘金莲)(3)

潘金莲后世的文学作品,不论是《水浒传》还是《金瓶梅》,就文学创作本身而言无疑是非常成功的,其价值和地位在中国文学史上也都举足轻重。但是,为了创作的需要或者剧情的安排,作者都不可能也没必要对这些道听途说的故事蓝本做史学家们一样的确凿考证。于是,在他们取得文学创作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对这些原本用以污蔑诋毁的“谣言”的流传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她一直嫌弃武大生得丑陋不说,而且为人木讷老实,在几番勾搭不上武松后,则在王婆的撺掇下与西门庆勾搭成奸。被卖梨的郓哥撞到后告与武大,武大捉奸不成反被西门一脚踹到胸口,害心疼病躺在床上半个多月。期间潘金莲不但不管不问,反而更加变本加厉的折磨他。(武大一病五日不起,更兼要汤不见,要水不见,每日叫那妇人又不应。只见他浓妆艳抹了出去,归来便脸红。小女迎儿又吃妇人禁住,不得向前,吓道:“小贱人,你不对我说,与了他水吃,都在你身上!”那迎儿见妇人这等说,怎敢与武大一点汤水吃!武大几遍只是气得发昏,又没人来采问。——《金瓶梅·第五回·捉奸情郓哥定计;饮鸩药武大遭殃》)到后来武大实在没法处,只得拿武松吓她,好让她请郎中来瞧他的心疼病,谁知潘金莲与西门庆商议之下,一不做二不休,反将武大毒死。

与西门庆

潘金莲到底是怎样的女人(千古谁识潘金莲)(4)

她与西门庆的关系虽然看似如“蜜糖儿调”般融洽,但可以在西门庆死前死后看出她对西门庆是否有无真正感情。西门庆在外与家仆韩道国的老婆王六儿偷情回来,本来精疲力尽的他又被淫欲旺盛的潘金莲强行索要,并服下过量春药,致使西门庆脱阳而亡。就是在西门庆病重的那几日,她也不放过,仍强行与他行房,根本不管不顾他的死活。

(潘金莲晚夕不管好歹,还骑在他身上,倒浇蜡烛掇弄,死而复苏者数次——金瓶梅 第八十回 潘金莲售色赴东床 李娇儿盗财归丽院)

其实,潘金莲不仅身世清白,而且一出场就放射出人格的亮色。她没有因为张大户是一个大款而违心依从于他。这与那些一心傍大款的女人相比,潘金莲还是有她的可贵之处。据《水浒传》说,“那清河县里,有一个大户人家,有个使女,娘家姓潘,小名唤做金莲;年方二十余岁,颇有些颜色。因为那个大户要缠他,这使女只是去告主人婆,意下不肯依从。那个大户以此记恨於心,却倒陪些房奁,不要武大一文钱,白白地嫁与他。”由此可见,此时的潘金莲不仅守身如玉,而且还勇敢地向主人婆举报了张大户性骚扰的不轨行为。就这样,张大户恼羞成怒,竟然倒贴银子将潘金莲嫁给了有“三寸丁谷树皮”之称武大郎。

潘金莲到底是怎样的女人(千古谁识潘金莲)(5)

按说,武大郎虽然是一个既丑陋有窝囊的男人,但他毕竟是一个好人,而且还有一手做炊饼的手艺,尽管不能让潘金莲荣华富贵,但也可保她生活无忧。因此,做了武大郎媳妇的潘金莲,审视现实之后,还是很乐意做一个严守妇道的女人的。每当武大郎担起炊饼挑子出门后,她一天到晚都把大门关起来,独自一人在家甘于寂寞就是最好的明证。

当然,如果武大郎没有武松这样一个兄弟,如果说武松没有出现在潘金莲眼前,那么,潘金莲会是怎样一个女人呢?她会有后来的红杏出墙吗?纵观古往今来,无数的中国女人就是这么活过来的。然而不幸的是,武松出现了,这个景阳冈上的打虎英雄与潘金莲的丈夫武大郎形成了太鲜明的对比:一个是凛凛一躯堂堂一貌,一个是身材矮小形容猥琐;一个是英雄盖世万夫不挡,一个是窝窝囊囊手难缚鸡。任何一个女人,任何一个身心正常的女人,先嫁武大后遇武二,都不可能不心潮起伏,想入非非。

潘金莲到底是怎样的女人(千古谁识潘金莲)(6)

此时的潘金莲必然面临着两种选择:一是恪守妇道,甘于寂寞;二是冲开束缚,追求幸福。那个时代的中国女人,遇到潘金莲这样的情况,恐怕大多数必然要选择前者。然而,潘金莲却选择了后者,就像当年举报张大户的不轨一样的勇敢。当然,在那个时代,潘金莲没有选择甘守寂寞,这就注定了她的悲剧人生。她向武松示爱,不只是打破了男女不可有婚外情的三纲五常,而且破坏了叔嫂间不能私通的伦理规则。也就是这双重的罪名,让潘金莲走上了一条一朝婚姻、千年荡妇的不归路。

当然,潘金莲引诱武松并不是一个轻松的过程,而是一个充满思想矛盾、斗争的过程。潘金莲先是胡思乱想,觉得嫁给武大好窝囊,又觉得奇怪,怎么武大会有武松这样一个兄弟?都是一个妈生的孩子,做人的差距怎么这么大呢?而反过来又想,这是我的爱情鸟飞来了,“不想这段因缘却在这里”。

潘金莲到底是怎样的女人(千古谁识潘金莲)(7)

潘金莲胡思乱想一通之后,开始跟武松说了些半明半暗的十分暧昧的话语。兄弟你搬回来住吧,别在衙门吃食堂了,嫂子我做的饭多干净,多好吃啊!不回来,你在外面有女人?没有啊,那就好!兄弟你多大?哦,比我还大三岁哪。嫂子我嫁给你哥,受了不少气,要是家里有你这么一个生猛男人多好啊,我最看不得窝囊的男人了。云云话语,不一而足。

除了这些语言之外,还有一些亲昵的小动作,比如,在家里吃饭的时候,替武松夹菜,“拣好的递将过来”。最后,当着武大的面,直接要求武松搬回家里来住。兄弟你要是不搬回来住啊,那不是叫人笑话哥哥嫂子不懂事吗?潘金莲的话说得在情在理,武大郎也要求弟弟搬回来住。武松也就答应了。果然,武松回来了,而且是冒着大雪回来的。

那天,天上下着大雪,武松踏着一地“乱琼碎玉”似的大雪回来了。武大去卖炊饼了,家里自然只有潘金莲和武松两个人。潘金莲“暖了一注子酒来”,与武松对饮。屋子里还有一盆取暖用的炭火。大家想象一下,窗外寒风大雪,室内热酒火盆;一个欲火焚心情潮难抑的妙龄美女,一个冷漠忧郁强作镇定的英雄帅哥,英雄美女,雪天对饮,难道不是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浪漫图景吗?

潘金莲到底是怎样的女人(千古谁识潘金莲)(8)

潘金莲与武松对饮时,自然要拿话撩武松,那些话中有三句最是有趣:一是,“我听得一个闲人说道,叔叔在县前东街上养着一个唱的,敢端的有这话么”?兄弟,听说你在外头养着一个小蜜,有这事吗?二是,“叔叔,你不会簇火,我与你拨

火,只要一似火盆常热便好”。武松去捅火盆,潘金莲却说他不会,要与他“拨火”,才说出这几句话来。三是,“你若有心,且吃我这半盏儿残酒”。这是潘金莲自呷了一小口之后,与武松最直露的真情表白。注意,这“半盏儿残酒”似有深意,好像是对武松说,莫要嫌弃嫂嫂是已婚之人。

这三句话,让一个多情而又放浪的美女形象,呼之欲出。然而可惜的是,武松不解风情,又恪守礼法,与潘金莲的冲突是必然发生的。武松的态度很明朗,一是拒绝,二是警告。你不仅不可以对我这样,而且也不可以对别的男人这样,不可以对不起我哥哥,不然的话,别怪我这打虎的拳头对不起嫂嫂。一个女人,受到这样的拒绝和警告,何等难堪,何等羞愤!然而,就在此时,风流潇洒而又善解人意的西门庆的出现,这使潘金莲眼睛又是一亮。

潘金莲到底是怎样的女人(千古谁识潘金莲)(9)

西门庆与武松虽有确相似之处,比如都是相貌堂堂的男子汉,都有不凡的武功身手,都有几分男儿血性;但不同的是,武松不解风情,西门庆放荡成性;武松是衙门里的公务员,西门庆是挥霍无度的暴发户;武松为人刚正,西门庆为人狡邪。对于潘金莲,西门庆也许比武松更合适。如果说武松是潘金莲的初恋,她的下一个选择必定是一个与武松有几分相似的人。因此,潘金莲与西门庆出轨,虽说是偶然,但必然的成分还是很大的?

《水浒传》和《金瓶梅》中都说,潘金莲能认识西门庆,是因为一个叉帘子的小叉竿惹得祸。那天她关窗户不小心,把一个叉帘子的小叉竿滑出手中,不偏不倚正好打在西门庆的头巾上。西门庆正要发作,回脸一看,呀,好漂亮的妹妹, “怒气直钻过爪洼国去了,变作笑吟吟的脸儿”。而这一镜头恰巧被皮条大师王婆看见,于是给了“王婆贪贿说风情”的大好空间,有了中国文学史上最着名的“红杏出墙”的传奇故事。

王婆,可谓是中国文学史上最着名也最有成就的一位皮条大师,有了王婆在一旁拉皮条,潘金莲想不红杏出墙都难。王婆对西门庆与潘金莲的撮合,称得上古往今来拉皮条的经典之作。她的由浅入深、由外及内的拉皮条理论,她的层层试探、步步为营的“十分光”引诱法,端的让人大开眼界,令人叹为观止,也足可以让古今中外一切皮条大家望尘莫及。

潘金莲到底是怎样的女人(千古谁识潘金莲)(10)

然而,最令人拍案叫绝的是,王婆从拉皮条经验中总结出来的男人成功寻花问柳的独门秘籍,叫做“潘、驴、邓、小、闲”大法,就是潘安的美貌,毛驴的功能,邓通的钱财,善于向女人献小殷勤,还要“绵里针忍耐”,以及要有闲工夫。当然这五样,西门庆样样具备,一样不少。

于是,王婆就把潘金莲骗到了自己的屋子间,西门庆按照王婆教导的“十分光”引诱法,一步一步将潘金莲引诱到了床上。先是西门庆在王婆的屋子里与潘金莲对饮,故意弄掉了筷子,借蹲下拾筷子之机,在潘金莲的脚上捏了一把。潘金莲说,大官人别这么麻烦好不好?你有心,我也有意,“你真个要勾搭我”?其实,潘金莲很聪明,王婆的这些诡计早为她所识破,她不过是自愿中计的而已。

西门庆见诡计被识破了,马上就跪下说,“只是娘子作成小生。”可见,西门庆对于女人,只有巧取,绝不豪夺。比起一些欺男霸女的梁山好汉,西门庆显得更有情调,更有境界,无疑是风月场上的高手。

潘金莲到底是怎样的女人(千古谁识潘金莲)(11)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不出几天功夫,街坊四邻都知道了西门庆和潘金莲的出轨的事情,而只有武大郎不知。后来还是阳谷县城的一个卖梨的郓哥,把此事告诉了武大郎。于是,就演绎出一场郓哥望风、武大郎捉奸、西门庆恼怒出手重伤武大,以致后来武大遇害、武松复仇的连环大戏。而在这场连环大戏落幕之后,潘金莲也就成了名扬千古的风流荡妇了!

潘金莲到底是怎样的女人(千古谁识潘金莲)(12)

数百年来,人们只知道潘金莲是一个风流荡妇,但有谁知道一个女人由守身如玉的贞女蜕变成放浪形骸的荡妇的的悲苦和辛酸呢?千古谁识潘金莲?千古谁识《金瓶梅》?千古谁识《水浒传》?

瓷颜瓷语艺术工作室

微信号公众号ciyanciyu

头条网账户:瓷颜瓷语艺术工作室

陶艺家和陶艺爱好者的家园

资源:现有微信公众号和头条网自媒体账号,可以为群友推广作品和藏品。

目的:召集志同道合的陶艺爱好者一起交流,一起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