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就不能给保健品正名呢(被捧上天的5种保健品)
小刘的爸爸在退休之后迷上了买保健品,整日闲来无事就在小区楼下和一些大爷大妈探讨保健品。
家里的保健品堆了满满一桌子,无论儿女怎么说他就是不听,坚持要买保健品,想要依靠吃保健品来获得长寿。
生活中像小刘爸爸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很多老年人在“入坑”保健品之后难以自拔。事实上,很多保健品都是“智商税”,根本起不到保健的效果。
这5种保健品,多半是“智商税”
1、高钙奶
高钙奶顾名思义是比普通牛奶钙含量要高的牛奶,以100g牛奶为例,一般普通牛奶内的钙含量在104mg左右,而高钙奶内的钙含量需要在120mg以上。
一盒牛奶一般在250g,两种牛奶的钙含量大约相差40mg。很多人认为这个数值的量很高了,更应该买高钙奶。事实上,钙多不一定身体就吸收得多。
高钙奶内添加的成分为碳酸钙,这类的钙难以被身体吸收,和普通牛奶内的乳酸钙不一样。什么意思呢?你喝了高钙奶身体也不一定能吸收钙,还白花了高价钱。
建议日常直接喝普通牛奶,同时可以多吃一些豆制品、绿叶蔬菜,即可补充身体所需的钙元素,还不用多花钱。
2、蛋白粉
蛋白粉是不少健身人士的心头好,甚至是一些不健身的人也会购买蛋白粉,当成日常补钙的途径。这个做法非常不推荐,蛋白粉内的主要成分为植物蛋白,进入体内后需要经由肾脏分解才能被身体所吸收。
长期摄入大量的蛋白粉,会导致体内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的平衡被打破,产生大量毒素容易导致肾脏负担加重,还可能会诱发肾功能损伤。
特别是本身就肾功能不好的人群,食用蛋白粉会加重本身的症状。日常想要补钙,可通过多摄入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比吃蛋白粉靠谱多了。
3、酵素
酵素也是曾经红极一时的产品,号称可以阻断热量、通便、调理体质以及促进消化等,让很多想减肥的女性为之神往。事实上,酵素就是发酵后含有酶的产品。
商家宣传的酵素内含有的一些有益成分,其实都含有很大的水分。如益生菌成分,其实就是乳酸菌,且市面上所售卖的酵素几乎都不含有活性乳酸菌,即便是食用后也难调理肠胃。
粗多糖属于膳食纤维,进入体内后可帮助让粪便变得松软,促进排便。但该物质在生活中并不少见,果蔬内含量也很丰富,为什么不直接吃呢?
还有就是号称可消耗脂肪的脂肪酶物质,该物质只会让你摄入食物内的脂肪消耗加快,会让你饿得更快,但身体上的脂肪是无法被消耗的。
的确有些人在吃酵素后有强烈的腹泻感,这其实是因为里面违规添加了番泻叶、西布曲明等物质,长期食用这些物质容易诱发肠梗阻、肝损伤等,且会让身体形成依赖性,之后不吃的话就难以自行排便。
对于想要减肥的人来说,只有六个字“管住嘴、迈开腿”,没有捷径可走。而便秘人群则需要多吃水果蔬菜、多喝水来进行缓解。
4、鱼油
很多宣传的鱼油号称含有的营养元素极高,事实上鱼油内的成分非常不稳定,吃鱼油还不如吃鱼来得效果好。鱼肉内还含有丰富的其他营养元素,还纯天然无添加,为什么不直接吃鱼呢?
5、燕窝
从营养的角度来看,燕窝内含有蛋白质、燕窝酸等成分,但燕窝内的蛋白质质量比较差,和肉蛋奶类内的蛋白质没有可比性,且含量也很低。
再加上现在市面上燕窝的品质层次不齐,有些甚至在制作过程中会加入一些漂白剂等,食用后反而对健康不利。想要通过吃燕窝补充营养,还不如多吃点鸡蛋、牛奶、肉类来得实在。
推荐4大饮食长寿方,比吃保健品还管用《细胞》杂志上曾发表过一项研究,研究发现从非精制来源中摄入高碳水化合物,每天的食物摄入保持在11~12小时内,可帮助改善胰岛素抵抗、血压以及其他疾病的患病风险。
日常饮食保持大量的豆类、全谷物、蔬菜、适量鱼类、少量白肉摄入,可帮助让人更加长寿。具体该如何做呢?坚持这四个原则即可:
首先,饮食上要尽可能保持多样化,每日食物摄入要有五大类,包括谷薯类、豆奶类、蔬菜水果、动物性食物以及油脂类,至少保证每天12种食物的摄入,除了这些食物外,还要适当摄入主食,每日保持200~300g为宜;
其次,尽可能使用清淡的烹饪模式,少油少盐少糖,每日盐分摄入在6g以下、油脂摄入在25~30g为宜,尽量少吃甜食;
第三,每餐要注意定时定量地吃,每餐只吃7~8分饱即可,在两餐中间如若出现饥饿感,可适当吃些水果来缓解饥饿;
第四,日常要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建议每日摄入在1500~1700ml之间,少量多次地喝。
饮食对于我们的健康而言固然重要,但绝不是在提倡大家要多吃保健品,日常通过摄入天然的食物即可满足身体需求。#健康真知计划##健康明星计划#
参考资料:
[1]《八招照顾老人健康饮食》.广州日报.2021.7.9
[2]《“长寿饮食”怎么吃才长寿》.科技日报.2022.4.29
[3]《乱补蛋白粉肾很受伤》.广州日报.2019.11.29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