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口述杨宇霆被杀的原因(9.18事变之张学良杀杨宇霆到底是对是错)

“一座大帅府,半部民国史。”国人对民国时期割据东北的地方军阀张氏父子有着很多的了解,对于那段历史也是褒贬不一。大帅张作霖本身就是一个人无法定义的历史人物,你很难去定义他到底是遗臭万年,还是名留青史,他造福一方,在日俄夹缝中生存利用自己的权术使东三省在他的统治下未丢失一寸国土,入关行使民国统治权时在外交上也保持了一个大国该有的风范,为了不让日本人得逞,最后被炸死,也算是为国而死,这些都是不可磨灭的。

张学良口述杨宇霆被杀的原因(9.18事变之张学良杀杨宇霆到底是对是错)(1)

张作霖

但是杀害共党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同志,杀害制造舆论对他不利的记者,成立军政府,建立独裁统治制度也同样是不可磨灭的。所以他是这样复杂的形象,很难一两句话定性。不过他的长子张学良就可较好分辨了

张学良口述杨宇霆被杀的原因(9.18事变之张学良杀杨宇霆到底是对是错)(2)

张学良

张学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字汉卿,号毅庵,出生于辽宁省鞍山台安县,是张作霖长房长子,母张春桂。“皇姑屯事件”后被拥戴为东北最高领导人,南北统一也是他一手造成,东北易帜确实功在千古,西安事变也是民族大义。可是这些远远比不上震惊中外的918。

这段历史大家烂熟于心,就不多做解释,说句到家的话如果9.18事件爆发时,汉卿先生能统帅大军与敌做周旋之战,以东北军所部之装备及部队规模,不说完全战胜日本,但是拖它个3至4年还是有可能的。因为当时日本国内内阁是不想对华作战的,只是军方一些人在鼓吹,一旦抵抗之后,以日本在奉军队数量,想要对抗几十万装备精良的、陆海空齐全的东北军是不现实的,一旦受挫,必然招致国内政客们的极力反对,这场战争就会扼杀于摇蓝中,也就不会让日本军方觉得中国部队不堪一击而大规模侵华。

反言之,就算日本国内意见统一,增调朝鲜驻防师团增援南满日军,但是如果进行全面抵抗,拖至数年,其兵锋必衰,因为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岛国,资源本就匮乏,难以支撑旷日持久之大战,有人不禁问了,那最后不还是在中国打了14年?请记住,那是占领了东北之后,以东北为大本营,后方基地才得以实施,说白了,不占有东四省日本是绝对没有资源基础去发动侵华战争。

“不抵抗命令”几乎不用深挖,就是张少帅下的命令,可能蒋中正也有这种想法,不过他没有明确向张学良命令不予抵抗,因为他也命令不了张学良,当时蒋介石所能控制的底盘还不及张学良一半。蒋与张的想法大概雷同,就是不想消耗有生力量,想借助所谓的国联能不流血的解决事变。不过这也与张学良身边没有优秀的政治人才有着极大的关系,在他枪杀了杨宇霆之后,基本东北对日外交上和对日政策上就没有了可用之才。

张学良口述杨宇霆被杀的原因(9.18事变之张学良杀杨宇霆到底是对是错)(3)

杨宇霆

杨宇霆(1885—1929),字邻葛,系北洋军阀执政时期奉系军阀首领之一。奉天法库(今沈阳市法库县)蛇山沟村出生,祖籍宋道口镇代岭村。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八期步科毕业。长期担任张作霖的左膀右臂,对日政策及外交几乎都是出自他手,如果他不死,可能就不至于发生9.18事变,就算发生了,他也会有相对的对策肯定不止于不抵抗而丢东北,日本人费尽心机离间他与张学良之间的关系,就是为了拔掉这颗眼中钉肉中刺。而因为郭松龄的事情还有杨宇霆本身的傲慢以长者自居的态度,无疑助推了日本的阴谋。

林权助回日本后对记者说的“现时东北,就像日本德川幕府时期一样”的话语深深的刺痛了张学良,日本关东军司令也在说诸如“小心提防有人取你而代之”的话等等,也加速了张学良要除掉杨宇霆的步伐。

终于杨宇霆还是死了,死在他的傲慢之下,死在流言蜚语之中,东北的对日问题大脑失去了,很快东北也陷入了难以挽回之地步。回想一下难道杨宇霆真的会反吗?这个谁也说不好,有了郭松龄的前车之鉴也让少帅变得谨慎起来,假设他真的反了,从大局来讲对东北利大于害,毕竟能力是要高于张学良的,但是从执政者的角度看,那就是定时炸弹了。杨宇霆死后张学良也是追悔莫及,特写下挽联以表示心中思虑。晚年的张学良也是承认错杀了杨宇霆。

讵同西蜀偏安,总为幼常挥痛泪

凄绝东山零雨,终怜管叔误流言。

历史不能重来,也没有假设,我得住所距离帅府不到一公里,据杨宇霆公馆也只有两三公里的路程做为一个辽宁土生土长的生活在沈阳的我来说,这段历史值得回味与思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