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核王新华(中广核集团换帅)

每经记者:欧阳凯 每经编辑:陈俊杰,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中广核王新华?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中广核王新华(中广核集团换帅)

中广核王新华

每经记者:欧阳凯 每经编辑:陈俊杰

7月22日,国务院国资委公布了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广核集团)领导班子调整的决定:杨长利任中广核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何海滨任中广核集团党委常委,提名为中广核集团总会计师人选;免去贺禹的中广核集团党委书记、党委常委、董事长、董事职务;免去吴俊峰的中广核集团党委常委职务,不再担任中广核集团总会计师职务。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贺禹出生于1957年3月,今年已经63岁,到了央企“一把手”退休年龄大限(央企管理层的退休年龄一般为60岁)。中广核集团新任董事长杨长利,则是今年1月刚从中核集团调任至中广核集团,也是首位从中核集团直接调任中广核集团担任总经理、董事长的高层管理者。

“黄金人”贺禹

贺禹在中广核集团内工作了34年,是从核电一线成长起来的高管,履历经验可谓丰富。1986-2001年,他先后任广东核电合营有限公司生产部运行处副值长、运行工程师、处长、大亚湾核电厂厂长等职务,值得一提的是,贺禹亦是国内第一批核电“黄金人”。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在大亚湾核电站建设之初,为确保核电站的长期安全运行,需要有一支优秀的生产运行队伍,但在当时,国内根本没有运营管理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的专业人才。1989年4月至1990年初,大亚湾核电站先后派出三批共计110余名学员远渡重洋、赴法国培训,学习国外先进的核电管理技术。

这三批人的培训时间平均约为一年,平均每人培训费约130万法郎,如果按当时的金价折算成等值的黄金,其重量接近一个人的体重,核电“黄金人”的说法便由此而出,包括贺禹以及中广核集团原总经理张善明都是首批“黄金人”人员之一,在去年,中广核集团还举办了“黄金人”30周年暨中法核能企业合作发展论坛。

2005年,贺禹担任中广核集团总经理;2010年起升任中广核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2018年7月起,任中广核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贺禹任内取得了诸多成绩,包括中广核电力完成A H上市,中广核矿业和中广核新能源陆续在港上市,中广核技A股上市,最瞩目的莫过于成功投资英国核电项目,实现了中国核电走出去的巨大突破。

尽管任内成绩瞩目,但中广核集团亦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去年8月,美国商务部在联邦纪事上发布公告,将中广核集团及其关联公司共4家实体加入“实体清单,随后中广核方面回应称,这对中广核的发展影响可控。

杨长利面临新的挑战

与贺禹履历带着“中广核”标签相似的是,中广核集团新任董事长杨长利带着“中核”的标签。

杨长利1964年3月出生于辽宁大连,1989年,他硕士毕业于天津大学机械制造专业后便进入中核集团,在中核集团工作30年,从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国营四〇五厂副厂长、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到中核集团科技与国际合作部副主任、主任,再到中核集团副总经理、党组成员。

今年1月20日,国资委有关负责人在中广核集团宣布了有关干部的调整,原中核集团副总经理杨长利任中广核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张善明不再担任中广核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职务。5月20日,上市公司中国广核发布公告称,选举杨长利为公司第二届董事会董事长。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核集团任职期间,杨长利主管分管核燃料循环的相关单位,中核集团是中国唯一拥有核燃料循环全产业链的企业。而近年来,中广核在海外的纳米比亚、哈萨克斯坦、澳大利亚等国开发了铀矿资源,试图打破中核集团的垄断,谋求实现核燃料自主化。

杨长利的到来,能否推动中广核在核燃料自主上的进一步突破?

每日经济新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