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追星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心理专家谈追星)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沈杰群

日前,艺人吴亦凡因涉嫌强奸被依法刑拘。明星无视法律底线,应当受到法律制裁。然而,之后其粉丝圈出现力挺吴亦凡、挑战法律底线的言论,甚至出现“劫狱”“探监”“救援”等极端表达,影响恶劣。

追星,为什么追掉了判断和底线?

近年来,随着偶像经济的兴起,越来越多年轻人迷恋追星,出现了“饭圈”。喜爱偶像无可厚非,然而“饭圈”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包括高额消费、投票打榜、互撕谩骂、拉踩引战、造谣攻击等。有些粉丝模糊了与明星距离的界限,通过不法渠道窥探明星生活隐私。

为何会出现狂热极端的追星行为?“饭圈”对个体是如何产生影响的?临床心理学博士、精神科医生、大儒心理总督导徐凯文接受中青报·中青网专访,从心理学角度剖析青少年追星与“饭圈”现象。

针对追星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心理专家谈追星)(1)

徐凯文

徐凯文指出,追星不是“洪水猛兽”,但青少年要保持独立理性思考,不要被“饭圈思维”裹挟;全社会都应该倡导积极正确的价值观,树立值得青少年学习的榜样;资本和平台要负起社会责任,不能唯利是图。

追星的“养成感”多于崇拜,商业资本不该塑造虚假“人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