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沙漠治理名人 宁夏白芨滩三代人60年坚守

“我们把沙漠从城市和农田的边缘推后到20公里的地方,这就是三代白芨滩人六十多年的坚守。”宁夏灵武市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党委书记王兴东感慨道。

宁夏沙漠治理名人 宁夏白芨滩三代人60年坚守(1)

1953年,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芨滩防沙林场)成立,2000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48万亩。这里毛乌素沙地边缘,距黄河最近距离仅仅5公里,大量泥沙沿沟进入黄河,严重影响黄河安全。

宁夏沙漠治理名人 宁夏白芨滩三代人60年坚守(2)

在治沙技术上,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结合宁夏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水施策,在沙漠腹地,自然降雨条件下,改变过去一季造林、成活靠天的被动治沙模式,采取草方格固沙,三季造林的综合治理措施,探索了“1 4”精准技术,“1”是草方格固定流沙,“4”是与雨季播撒草籽、穴播灌木种子,营养袋苗造林、春秋植苗造林四项技术互为补充,主抓雨季造林,啥时候下雨就啥时候造林,并注重灌草结合、树种间合理搭配,沙丘丘顶播撒草籽,在迎风坡、丘间低地种植耐旱灌木(柠条、花棒、沙拐枣等),极大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在降雨量160毫米左右情况下,当年成活率能达到75%以上,三年植被覆盖率达到45%以上。

宁夏沙漠治理名人 宁夏白芨滩三代人60年坚守(3)

在沙区边缘有水的地方,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取滴灌节水技术,营造乔灌混交林,种植沙地经济林,发展沙产业。通过多年的探索,构建了前沿沙生灌木林、近生活区乔灌混交林,经果林、养殖业、种植业、生态旅游“六位一体”的治沙模式,实现了治沙与致富同步发展,“六位一体”治沙模式被国务院确定为促进宁夏经济发展重点推广模式。在治沙机制上,改变过去大兵团作战的管理方式,实行职工个人、家庭或联组承包合同制造林机制,充分调动积极性,形成“我要造林”的浓厚氛围。

宁夏沙漠治理名人 宁夏白芨滩三代人60年坚守(4)

60多年来,在国家林业局、三北防护林工程的大力支持下,三代白芨滩人坚持不懈防沙治沙,累计治沙造林63万亩,控制流沙近百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1%,有效遏制了毛乌素沙地的南移和西扩,保护了黄河、银川河东地区的生态安全。

宁夏沙漠治理名人 宁夏白芨滩三代人60年坚守(5)

白芨滩生态系统得到了全面修复,绿量显著增加,动植物生长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与第一次科考数据对比,2019年,野生动物由115种增加129种,野生植物由306种增加到311种,尤其是鸟类增加较为明显,首次发现生态系统指示物种豹猫,标志着白芨滩保护区生态生态系统、食物链趋于完整,野生动物种类总体呈增加趋势,猎隼、石鸡、狗獾、沙狐等动植物数量扩大。主要保护对象天然柠条群落、猫头刺群落及沙冬青群落等的种群数量明显增加,每年的治沙造林逐步演变为大片郁郁葱葱的灌木林,植被覆盖度、多样性增加,林地环境不断改善,这里也成为三北工程精准治沙、科学治沙的样板区。(中国日报宁夏记者站 胡冬梅 摄影 张亮 乔嘉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