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阅读笔记怎么写(儿童整本阅读童年)

提到高尔基,大多数人会首先想到他的那句经典名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今天我们就把读书和高尔基联系起来,一起来品味他的这本经典著作《童年》。值得注意的是,《童年》也是“快乐读书吧”六年级上学期的推荐书目哦!

儿童阅读笔记怎么写(儿童整本阅读童年)(1)

《童年》这本书,是马克西姆·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为《在人间》、《我的大学》)。

该书主要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前苏联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

01

书名透露哪些信息?

带着好奇心来开启阅读

看到童年二字,你们首先会想到什么呢?

书中内容与书名又有什么关系呢?

显然这本书所讲述的内容是关于某个人的小时候,那这个时光主人公会是谁呢?

……

心中有了这些疑问,我们就对这本书更加充满了好奇。由此,我们还可以联想自己的童年时光,那是一段怎样的时光?那一定是既美好,又幸福。

就如巴尔扎克说过的:“童年原是一生中最美妙的阶段,那时的孩子是一朵花,也是一颗果子,是一片朦朦胧胧的聪明,一种永远不息的活动,一股强烈的欲望。”

那么,这本书所讲述的童年与我们所知道的童年生活是一样的吗?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开启《童年》整本书的阅读之旅……

02

透过历史背景,分析书中人物

本书描写的是19世纪后半叶的俄国生活。当时的俄国社会又是怎样的呢?

那个时候正是俄国大革命的前夕,整个社会处于沙皇的统治之下,人民生活苦不堪言、流离失所。就连偷窃都在村民中形成了一种风气,不算是罪恶,这一行为对于半饥半饱的小市民来说差不多是唯一谋生的手段。

儿童无钱上学,沦落街头,靠捡破烂为生。从大背景来说也正是这种民不聊生的社会环境造就了阿廖沙的个人悲剧

儿童阅读笔记怎么写(儿童整本阅读童年)(2)

书中主要塑造了两大类人物形象:一类以外公为代表的自私残暴的黑暗派人物,一类是以外婆为代表的正直、善良的光明派人物。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分析这两派人物。

外公是阿廖沙十分讨厌的一个人。书中对他无论是外貌描写还是内心世界的刻画,都充斥着作者对他的讽刺。

例如书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他矮小、干瘦,只有外婆的肩膀高,走起路来步子快而细,自私残忍,野蛮粗暴,动辄就打人骂人,哪怕遇上一点不如意的事情也要歇斯底里的发作。

字里行间透露着对外公的嘲讽。

尽管外公市侩气十足,但他身上还是有着些许人性的。比如他教阿廖沙识字的时候,是比较慈祥的,也体现出了对阿廖沙的疼爱。但这并不能掩盖他整体人性上的残忍与自私。

外婆善良慈祥,爱身边所有的人。她心甘情愿把生活中的一切压力都独自承受而毫无怨言。

生活的困苦、丈夫的殴打、儿子的忤逆……这一系列的苦难,都熄灭不了她内心深处的那份仁爱之光。

儿童阅读笔记怎么写(儿童整本阅读童年)(3)

与外婆同类的人还有小伙子茨冈尼克与房客“好事儿”。

这些人都是阿廖沙所喜欢与崇敬的,他们对阿廖沙人生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他们给阿廖沙带来了有益的影响,唤起了阿廖沙对生活的向往。

这些人都不同程度地向阿廖沙敞开自己的心灵,帮助他了解到在生活中除丑事之外,还存在着健康与富有创造性的东西。

儿童阅读笔记怎么写(儿童整本阅读童年)(4)

配合作品当时的历史背景,不仅可以更加清楚了解故事中主要人物的特点,分析造成人物性格差异的原因,也有助于对整本书的理解。

高尔基在作品里写道:

“在童年,我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蜂窝,一些普通、平凡的人们像蜜蜂一样,把自己的知识和关于生活的想法的蜜送到那里,每个人尽自己的力量慷慨大方地充实着我的心灵,这种蜜往往是肮脏而苦涩的,但这一切知识仍然是蜜。”

形象而又恰当的比喻,也能让我们从字里行间体会出高尔基童年的苦涩。

03

以精彩片段赏析,带动全书的理解

书中有多个特别精彩的片段描写,不仅让我们可以从这些描写中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点,也有助于带动我们理解全书。

比如,在书中描写了关于外公的这样几个片段:

他六亲不认,将替他劳动了一辈子的老匠人格里戈里赶出家门,最终让格里戈里乞讨街头,晚年生活悲惨;

与外婆分家,把值钱的东西据为己有,把不值钱的东西给了外婆,让共同生活了一辈子的外婆自谋生路;

在阿廖沙母亲过世无人照顾的时,仍旧让外婆独自照顾阿廖沙,而自己却一点儿也不管……

有钱时作威作福,独断专行。破产后更加贪婪吝啬,品格低下。物质上破产,精神上也完全垮掉。尤其是书中描写外公无故殴打善良的外婆时,阿廖沙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发自内心的无比愤怒,一直到后来想办法报复外公。

通过一系列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也将阿廖沙对外公的厌恶和愤怒突出得淋漓尽致。

儿童阅读笔记怎么写(儿童整本阅读童年)(5)

在《童年》中,人物已不再是单纯的个人,而成为某一类人的代表;外祖父的家已不是一个一般的家庭,而是旧俄时代由沉重的劳动、家长制手工业生产关系和无聊的生活造就的小市民社会的缩影。

同时高尔基通过对外婆等人的回忆,表达出对以外婆为代表的劳动人民的热爱、崇敬之情。

这也是本书所要传达的精神思想。

04

开放式结尾,引人联想

文章以“于是,我就走入了人间”寥寥数字结尾,没有直白地说阿廖沙今后的人生走向,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人间,对年少的阿廖沙意味着什么?是更加黑暗的生活,还是变得美好起来?高尔基没有给出答案。

儿童阅读笔记怎么写(儿童整本阅读童年)(6)

这里,孩子们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为阿廖沙设计一下他的人生。

结尾所使用的表现手法更贴切生活,正如生活不会给你提供答案,只有在流淌的时间,自己去寻找答案一般。

虽然现在看来,我们对于高尔基今后的人生,已经有了既定的答案,但是阅读此书,对于孩子们来说,却留下了更多、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本书带给我们的人生哲理:

在阅读完《童年》整本书,细细品味之下,你有什么收获呢?是单纯的沙俄黑暗统治,人民生活疾苦吗?

显然不是的。

书中要传递给我们的是满满的正能量:时代不断进步,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人类却变得懦弱,面对困难不断退缩、逃避甚至是走捷径。阿廖沙面对童年生活中的种种不好的遭遇,他没有没打到,而是积极面对,勇于战胜各种困难,真正做到了笑看人生,只有这样的魄力才有了成年之后的高尔基吧。

美好的生活必须有所付出,才会长久;有所争取,才会得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