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的艾灸疗法(治痛经艾灸有办法)
大家好,我是九选艾的小九老师。
痛经又称“月经痛”,古代医著中称之为“经行腹痛”、 “经前腹痛”、“经后腹痛”、 “月水来腹痛”、“妇人血气痛”等。是指女性在月经前后或经期,出现下腹部及腰骶部剧烈疼痛。
病因
本病的发病机理,主要是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究其病因不外乎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气血虚弱和肝肾亏损等。
治疗方法
本病为小腹疼痛,并随月经周期而发作。其临床证候有虚实之分。凡气滞血瘀、寒湿凝滞者属实;气血虚弱、肝肾不足者属虚。故亦有称经前、经期疼痛者属实,经后痛者为虚。现就四型辨治于下:
一、气滞血瘀型
【症状】: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或阵发性剧烈绞痛,放射到腰、骶部;月经后期,色紫红或紫黑,有血块及腐肉样片状物,经行淋沥不畅。若偏于气滞者则胀甚于痛,可伴有乳房及胸胁胀痛。
【处方】:气海、太冲、血海、地机、合谷、三阴交。
【随症加穴】:①瘀血较甚者,加中极、经中 ②气郁化火,瘀热为患者,加行间。
【方义】:本型为气滞血瘀证,治以调气化瘀,活血止痛。故取气海,因此穴由任脉脉气所发,为诸气之海,善调并振奋全身之气机;取太冲以疏肝理气而清瘀热;取血海、地机以活血散瘀而止腹痛。若瘀血症状严重者,则效法于宋.徐文伯补合谷,泻三阴交之旨,以补上泻下,俾瘀血下行,冲任气血通畅,则腹痛自除。
二、寒湿凝滞型
【症状】:经前或经期小腹绞痛,且有冷感,按之痛剧,得温则舒;有时痛彻腰脊,月经后期, 量少,行而不畅,色紫黑夹块;常伴有形寒、肢冷、关节酸痛,舌苔白腻,脉象沉紧。
【处方】:关元、大赫、三阴交、肾俞,次髎、十七椎下。
【随症加穴】:①小腹绞痛者,加中极、地机 ②经行后期量少夹块者,加天枢、水道,
【方义】:本型为寒湿凝滞之证,治宜温经散寒,解凝祛湿。故取关元、肾俞灸之,以温补下元,振奋肾阳而祛胞宫之寒湿,取大赫、三阴交及奇穴十七椎下,以调气活血;独取次髎灸之,以解寒凝而止痛。
三、气血虚弱型
【症状】:经期或经净后小腹绵绵作痛,喜按,经色淡红,面色苍白或萎黄,倦怠乏力,头晕目眩,心悸失眠。舌质淡、舌体胖大而边有齿痕、苔薄,脉细弱。
【处方】:脾俞、胃俞、中脘、章门、气海、足三里、三阴交、膈俞。
【随症加穴】:①头晕目眩者,加百会、风池 ②心悸失眠者,加神门、太溪。
【方义】:本型为气血虚弱之证,治宜补气益血。由于肾间动气为十二经之根,是开发元气从三焦之道而通达周身,并激发和推动脏腑经络的功能活动。元气不足则脏气虚惫,故取气海灸之,以增强元气而温养胞宫。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取脾俞、章门、胃俞、中脘以俞募相配,而调整脾胃之功能,俾脾健胃和,得谷者昌,则气血之生化有源。取足三里、三阴交以补气活血,则有助于脾胃之生化。
四、肝肾不足型
【症状】:经后小腹隐隐作痛,月经先后无定期,经量或多或少,色淡红,无血块,腰酸膝软,夜寐不酣,头晕耳鸣,视物模糊,舌红苔薄,脉细。
【处方】:肾俞、肝俞、血海、三阴交、太溪。
【随症加穴】:①小腹隐隐作痛者,加气海 ②腰酸膝软者,加腰眼、足三里 ③夜寐不酣者,加神门。
【方义】:本型为肝肾不足之证,治宜滋补肝肾。由于人身三宝精气神,而肾藏精、藏志为精神所舍,元气所系之脏,其经脉上行与任脉交会于小腹,故取足少阴肾经之原穴与肾之背俞穴肾俞相配,以滋补肾精而固其本。取肝俞、血海、三阴交,以滋补肝肾而活血通经。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可以关注,有任何疑问欢迎下方留言或私信。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