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诞辰九十周年纪念大会(纪念孙中山诞辰152周年)

百年前,孙中山先生呼喊着“以四百兆苍生之众,数万里土地之饶,因可发奋为雄,无敌于天下”;九十多年后,“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这句嘱托,每一个中国人依然铭记于心。

今天,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52周年。何以纪念先生?唯有振兴中华!

今日分享的文章摘自《 中国革命1911:一位传教士眼中的辛亥镜像》一书。从一位西方传教士眼中,我们可以看到怎样的孙中山先生呢?一起看看吧!


孙中山先生在辛亥革命及其后的变故中发挥的作用也值得高度赞扬。这位杰出人士生于中国的广东省,他出身寒微,曾随家人移居夏威夷,后又返回广东,他皈依了基督教并在伦敦新教的传教士团体中潜心研究西方政治经济理论。他宣称,自己并非如许多报道中所说的出生在夏威夷,他出生在中国。1

孙中山诞辰九十周年纪念大会(纪念孙中山诞辰152周年)(1)

他的朋友、纽约的牧师许芹(Huie Kin)曾说,他出生于广东省的香山县,童年时期在檀香山度过,并在一家圣公会开设的学校中接受教育。回国后,他继续就读于香港和广州的教会学校,除了学习英文,还在广州基督教长老会的著名医生嘉约翰(John G. Kerr)指导下学习医术。他成了一名基督徒,是在香港公理会牧师喜嘉理(C.R.Hager)那里接受的洗礼,这位牧师至今仍是香港公理会的常任牧师。根据最新的报道,他已经结婚,并育有两个子女,他的妻儿与他寡居的母亲一起生活在香港。

孙中山早年便投身革命,在一次夺取广州的起义计划泄密后,他被迫离开祖国,流亡海外多年,此间他的头颅一直是清廷悬赏的对象。就在这样的条件下,他投身革命宣传事业,足迹遍布除中国以外的亚洲、欧洲和美洲各大港口的华裔聚居地,并与国内的革命派领导人频繁通信。他不屈不挠地四处奔走,抱着坚定的爱国信念,努力推进这项他为之献身的事业。清政府为逮捕他绞尽脑汁,他曾被清政府驻伦敦使馆诱骗,沦为阶下囚,然而,在接到驱逐令之前,他凭借英国法律重获自由。他的这段经历广为人知,但其从容脱身的奥妙却耐人寻味,中山先生是那样富于人格魅力——他这样一个没有任何官衔的、原本籍籍无名的人,一个被帝制政府视为罪犯而追捕不断的人,一个具有高额赏格惹来暗杀者垂涎不菲报酬的人,似乎有法术护身,其所到之处必能获得同胞的保护和慷慨解囊,也必能说服精明的外国资本家为其革命理想提供巨额贷款。他经常造访旧金山与纽约,与财雄势大的中国商人和外国金融家们侃侃而谈,向人山人海的中国听众发表激情澎湃的演讲。

中国的大革命爆发后,离乡15年的孙中山迅速被革命派奉为国家领导人,在祖国的召唤下,他很快回到中国。

1911年12月29日,他接受了共和国大总统一职,这引起了许多外国朋友的担忧。这一选举结果代表了真正的民意吗?抑或是一个行事马虎的议会仓促间做出的决定?中国当前的局势需要一个能兼具奥利弗·克伦威尔(Oliver Cromwell)和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双重能力的领袖,尽管孙中山先生获得了与其价值相称的所有认同,但他有足够的魄力和能力当此大任吗?另一个重要人物袁世凯,多年来一直是中国最有权力的人,他曾担任过巡抚、总督、陆军最高统帅和内阁总理大臣等重要职位,也是目前北京政府的实际控制者,他会让位给这个46岁仍然相对默默无闻的人吗——他从未有过任职经历,甚至连官衔也没有,更谈不上任何管理国家事务的必备的行政经验。

孙中山诞辰九十周年纪念大会(纪念孙中山诞辰152周年)(2)

▲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这是1912年1月,孙中山和总统府职

孙中山很快便让中国国民和外国的友人打消了这些疑虑,他公开宣称自己只是一个临时大总统,他暂时担任此职只是为了号召国民团结一致、投身革命,一旦一个稳固的共和政府得以建立,尤其是袁世凯能够出面担任大总统,他便准备退位让贤。这听起来似乎不错;但似乎不合常理——一个在外国流亡多年、饱尝辛酸的伟人,在初尝权力与地位甘甜之初,便答应交出最高权力,履行承诺,似乎有悖于一般人的处世之道。

然而他兑现了自己的诺言。清帝宣布退位后,相信袁世凯有忠于共和之心的孙中山便发表了一篇谦逊庄严的辞职演说,此文堪称人类有史以来爱国者表达心声的经典范文。

笔者描述的以下给人的内心带来强烈震撼的场景必将载入人类史册:南京的“中华民国”临时参议会在接受孙中山的辞职、选举袁世凯为“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之时,给予了孙中山先生一个恰如其分的评价——“中山先生志虑忠纯、牺牲自我堪称人类楷模”。

孙中山先生流亡国外15载,始终关心着祖国和民族的命运,于千里之外运筹帷幄,说服万民时口若悬河字字珠玑,面对强敌时坚毅果敢毫不动摇,他伟大的人格力量感召了教化了他的亿万同胞。在其历经磨难回归祖国之日,却能够视名利如粪土主动让贤,此种胸襟深深慑服了许多野心勃勃的革命派领袖们。

革命派领袖们叹服于中山先生的领袖风范、高超智慧和宽厚人格,以及他毫不利己的动机背后释放出的无与伦比的道德力量——像孙先生这样集多种崇高美德于一身的伟人世间罕有。

(图片:来自网络)

注释:

1.见于1912年4月《海滨杂志》(The Strand Magazine)《我的回忆》一文。

相关推荐

《中国革命1911:一位传教士眼中的辛亥镜像》

☆美国传教士眼中的辛亥真相

☆深入剖析错综复杂的时局背景,全景再现辛亥前后社会百态

☆请世界理解一个重新崛起的中国

孙中山诞辰九十周年纪念大会(纪念孙中山诞辰152周年)(3)

【美】阿瑟•贾德森•布朗 著

重庆出版社·华章同人

  • 内容简介

19世纪末20世纪初,延续了三百年的清王朝内忧外患,外有列强虎视眈眈,内有有志之士呼吁改良,岌岌可危的局势也急需一场大变革。

阿瑟•贾德森•布朗在辛亥革命爆发的次年写就了本书,他尝试从社会百态层面去解读那段历史,以便西方真正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人。

不同于脸谱化的叙述倾向,布朗博士用实地走访的调查报告方式,带我们回顾了那段被宏大叙事淹没的辛亥革命。在他的笔下,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轮番登场,晚清民生百态详尽而丰富,西方列强的恶行也有所披露,他用一些鲜为人知的资料描摹了一个不同于我们想象的晚清。通过东西方文明对比,他认为中国的改造只能通过中国内部的力量实现,请世界“理解一个重新崛起的中国”。

【END】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