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凶兽(第十二章狩猎)

东北的冬季,更有意思的就是捉野兔。

那时,东北草原广袤,地广人稀,自然植被丰盈茂盛,野生动物很多,尤其是野兔几乎是随处可见。以前有个说法,北大荒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早些年东北更是漫山遍野的野味。

冬天雪地里你会时不时地看到野兔像梅花形状的串串脚印,它们都是白天休息,夜晚出来活动。

野兔也是在夜里吃食的,田野间的野兔吃越冬作物和枯草,尤其是种过红薯和萝卜或者豆子的庄稼地里,是野兔最爱光顾的地方。

俗话说:狡兔三窟,野兔性格很谨慎,而人们正是利用了野兔这过于谨慎的一点。

一、守株待兔

冬天刚下过大雪,野兔出来找食物,就留下一串脚印,像一串串漂亮的小梅花,野兔返回的时候也喜欢沿着来时的脚印返回去,也许它相信只有走过的路才是最安全的,于是有人就在野兔来时的脚印位置安上绳套或者兔夹,然后坐等第二天收货美味。

第十二章凶兽(第十二章狩猎)(1)

雪地里兔子脚印

二、直接追击

当时,农村很多家喜欢养一条或者几条狗,一来可以看家护院,二来,每每大雪过后,村人就会带上一条或几条猎狗(细腰、能跑的那种),到野兔经常出没的地方,尤其是种过红薯或者萝卜地里,只要发现野兔脚印,就证明野兔刚刚来过,而且,地面雪厚,野兔腿短行走很费劲,走不远的,猎狗也会嗅到野兔的气味,也会顿时兴奋起来,狂吠不止,一路狂追。在辽阔的大草原上,野兔一旦被几条猎狗发现,都基本难逃一劫的。

第十二章凶兽(第十二章狩猎)(2)

猎狗追捕野兔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一年都吃不到荤腥,能捉到野兔的美味,幸福满满自不用说,兔皮又可以做成棉帽子,既舒适又暖和。

捕野兔,只有大人们能做,而对于我们这些小孩子没有那么多经验也没有体力,只能屁颠颠地跟着人家屁股后面看热闹,眼睁睁看到别人的胜利果实,甚是羡慕不已。

我们这些小孩能做的就是捕鸟。

能捕的鸟主要是麻雀,在那个时候麻雀还是四害之一。

那个时候,每家每户土地不多,没有农药、没有化肥、所以庄稼产量很低,口粮都很困难,而这些麻雀又喜欢铺天盖地的扑向庄稼地,特别是冬天里院子里码好的谷子垛,麻雀这种鸟既喜欢吃又喜欢用爪子蹬,大群麻雀过后,谷子垛上层谷粒尽失,除了吃掉的更多的是被蹬掉的。看着自己用血汗换来的谷子被如此糟蹋,让人甚是头疼。

麻雀当地人叫它“家贼”,正所谓:家贼难防,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只要被这家伙们盯上了,赶走了一会就会回来,反应又快,根本打不到它,整天和农民打游击,不厌其烦,让人恨得牙根痒痒。

冬天捕鸟方式也和平日不同,主要要借助大雪覆盖。

麻雀成群结队,到处飞到处寻找食物,大雪覆盖了所有的地方,这时,我们的做法是在找一片开阔的地方,用扫把清扫开雪露出地面,面积不用太大,直径1-2米即可,然后稀稀拉拉撒上一点谷子。再在这片区域中埋好鸟夹或者绳套什么的,马上撤离,因为很快就会有成群的麻雀落下来觅食。

也可以,架起箩筐或者筐子之类,一侧触地,一侧用一根木棍支起来,木棍上系上绳子,离得远远地握着绳子另一头,静静地观察,很快就会有麻雀进入箩筐下面觅食,于是,快速地抽回绳头,木棍飞出,箩筐直接把麻雀扣在下面,将“家贼”生擒活捉。

第十二章凶兽(第十二章狩猎)(3)

雪地捕麻雀

如果幸运的话,一次可以同时捉到几只麻雀。接下来的难题就是:如何伸手进去活捉,而不会让它跑掉。

还有一种鸟我们叫它苏鸟,也叫朱顶雀,它体型和麻雀很相似。外观最典型的就是额头顶深红色,黄白色的眉纹。

苏鸟,喜欢吃稻谷,尤其喜欢吃苏子,性较温顺,不怕人,易饲养,叫声清脆悦耳,所以苏鸟是东北人喜爱笼养的鸟类。

苏鸟喜欢群栖,通过叫声可以呼朋引伴。人们也是利用这一点,用一个事先准备好的鸟笼,一般成“凸”字状,中间隔间放一只苏鸟,也是诱饵,通过鸣叫,很快就会有同伴应声而来的。而两侧耳室则为设置好的抓捕陷阱,一般都是利用小鸟自身的重量,被唤来的苏鸟一旦落入,就会被翻盖或者翻滚方式生擒活捉。

第十二章凶兽(第十二章狩猎)(4)

苏雀

人们捉这种鸟来都是为了养着,挂在窗前,喜欢听它悦耳清脆的叫声。而麻雀的气性大,性格烈,是喂养不活的,它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绝食而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