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生态资源在哪(森林覆盖率全省第一)

西双版纳生态资源在哪(森林覆盖率全省第一)(1)

7月25日上午,“云南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西双版纳专场发布会在海埂会堂召开,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取得的成就,并回答记者提问。

西双版纳生态资源在哪(森林覆盖率全省第一)(2)

发布会现场图 赵嘉 摄

西双版纳

位于云南省最南端

是大叶种茶的原生地、普洱茶的故乡

中国第二大天然橡胶生产基地

也是“中国最美绿色休闲旅游名城”

“中国最美康养度假旅游名城”

西双版纳生态资源在哪(森林覆盖率全省第一)(3)

资料图 刘超平 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

西双版纳州委、州政府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

把对云南发展的“三个定位”

转化为维护边疆繁荣稳定的具体实践

夺取了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全力推进“一城两区”建设

西双版纳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

团结增谊的十年

十年来,西双版纳州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不断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成功创建5个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9个教育基地、146个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142个州县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5个集体、7名个人分别受到国务院、云南省委表彰。2016年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州”。各个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和睦共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目前,新一轮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通过省级初验,正在接受国家民委的检验。

西双版纳生态资源在哪(森林覆盖率全省第一)(4)

资料图 李直森 摄

生态增绿的十年

十年来,西双版纳州不断深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认识,始终把环境保护、生态建设作为支撑全州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严厉整治种茶毁林,实施热带雨林和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成功创建为全国首批、云南首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

西双版纳生态资源在哪(森林覆盖率全省第一)(5)

资料图 陈启发 摄

全州森林覆盖率由2012年的78.3%增加到81.34%、居全省第一,自然保护地面积居全省第3位;动植物种类分别占全国的1/4和1/6,是名副其实的“动植物王国”和“物种基因库”,我国热带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的地区。亚洲象种群数量由上世纪80年代的150头增至300余头,生活在州内的亚洲象“北上南归之旅”,温暖了全世界。

西双版纳生态资源在哪(森林覆盖率全省第一)(6)

西双版纳亚洲象种源繁育中心 陈飞 摄

在2021年“中国十大环境舒适之城”评选中,西双版纳天气清新、水质清净、绿化清秀等环境舒适指数评价位居第一。

西双版纳生态资源在哪(森林覆盖率全省第一)(7)

资料图 陈启发 摄

开放增力的十年

十年来,西双版纳州坚持把扩大开放作为活力源泉,抓住中老铁路顺利通车的历史性机遇,持续深化对内对外开放,口岸进出口货运量年均增长15.95%,口岸进出口贸易总额年均增长15.62%。国家级对外开放口岸增至6个,成为全国唯一拥有“水陆空铁”国家级对外开放口岸的民族自治州。

西双版纳生态资源在哪(森林覆盖率全省第一)(8)

中老铁路 西双版纳站

公路通车里程从2012年的6265公里增加到9041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360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建制村道路全硬化。水运设施持续完善,港口码头货运总吞吐能力达140万吨。西双版纳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550万人次,成为省内航线最多的州(市)机场之一。

持续加强开放型平台建设,勐腊(磨憨)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中老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建设提速推进,昆明市托管磨憨镇共同建设国际口岸城市工作顺利推进。

西双版纳生态资源在哪(森林覆盖率全省第一)(9)

资料图 李云生 摄

地区吸引力不断增强,全州常住人口较2010年增长14.81%,是全省除昆明市外唯一实现两位数增长的州(市)。西双版纳正从国家地理版图的末梢华丽转身为国家和云南省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前沿。

经济增长的十年

十年来,西双版纳州聚焦高质量发展,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地区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248.57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676.15亿元,年均增长9.1%;人均生产总值由21699元增加到51812元,翻了2.4倍,排名全省第7位;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6242元、17108元,分别是2012年的2.1倍和2.5倍,年均增长8.4%、10.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长期位列全省第3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全省最小。

不断优化城乡布局、完善城镇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夜间经济蓬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城镇化率由2012年的39.3%提高到2020年的48.01%。

西双版纳生态资源在哪(森林覆盖率全省第一)(10)

资料图 阎俊琨 摄

立足一产优势,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茶叶、乳胶、稻米、肉牛、热带水果等精深加工实现新的跨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1%,精制茶加工业税收占全省的77%。

治理增效的十年

十年来,西双版纳州不断增强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能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不断增强。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抓班子带队伍、抓基层强基础,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史学习教育等党内学习教育活动,凝聚了奋进新时代、谱写新篇章的强大合力。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开展文明城市创建,营造团结和谐的社会氛围。

西双版纳生态资源在哪(森林覆盖率全省第一)(11)

资料图 刘超平 摄

深入推进平安西双版纳建设,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创新组织发动群众工作方法,完善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制度,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构建起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化解机制。同时,积极构建“大应急”治理体系,防灾减灾、救灾抗灾和综合应急处置能力得到持续提升。

边防增固的十年

十年来,西双版纳州始终把强边固防作为第一责任,深化千里边疆党建长廊建设,压紧压实“五级书记抓边防”的政治责任,建立完善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的工作机制,加大跨境违法犯罪打击力度,确保了祖国西南边境的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

面对边境线全省最长、入境隔离人数全省最多、境外疫情输入风险全省最大的严峻形势,西双版纳州创造性推进隔离预检、形势研判、核酸检测、医疗救治前移,率先向全部抵边村、组派驻第一书记和强边固防工作队员,构建起“点线面”相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相融合的边境立体化防控体系,守住守好了外防输入的第一道防线,为全国全省疫情防控大局作出了西双版纳重要贡献。

民生增福的十年

十年来,西双版纳州始终牢记“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指示要求,久久为功抓脱贫,在全省率先实现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9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7.1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脱贫人口人均收入提高至1.2万元、居全省第3位,“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整族脱贫,实现从贫穷落后到全面小康的第二次历史性跨越。

西双版纳生态资源在哪(森林覆盖率全省第一)(12)

版纳景勐高速公路景洪服务区 图源:云南日报

围绕“能上学、想上学、上好学”目标要求,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全州学前三年儿童毛入园率达90.74%,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7.6%,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提高到92.46%。

星光不负赶路人

江河眷顾奋楫者

西双版纳州将

以作风革命、效能革命为抓手

深入开展“五比五看五争当”活动

做好“五篇文章”

为云南建设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

贡献西双版纳力量

西双版纳生态资源在哪(森林覆盖率全省第一)(13)

西双版纳州委宣传部 供图

做好“产业升级”文章

将聚焦绿色产业体系建设,做优文旅康养产业,全域打造世界旅游名城,促进文旅产业提质升级。做深天然橡胶全产业链,加大企业引培、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推动原料向产品终端升级转化。做优精制茶产业,加大生态茶园改造、品牌营销,提级园区建设,巩固中国普洱茶的一流标杆。做大现代农业,按照产业布局规模化、产业链条规模化、服务组织规模化的思路,推进“滇南粮仓”、全国牛肉产品供保基地、热区生态特色农业三个基地的加快建设。

做好“项目建设”文章

将树牢“项目为王”的工作理念,把加快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作为稳增长的重中之重,创新项目包装、项目推进、项目考评机制,在项目谋划、项目开工、项目达产等方面全面提速提质,招引、布局、建设一批重大项目、产业项目、民生项目,为西双版纳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

做好“绿美城乡”文章

将深入实施绿美西双版纳行动计划,巩固好种茶毁林整治成果,加强亚洲象栖息地保护,守护好美丽中国雨林胜地,擦亮绿色发展的底色。持续开展污染防治攻坚,进一步改善空气、水质、土壤,让群众享受更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全域开展城乡绿美行动,高标准打造美丽中国绿美云南的“西双版纳样板”。积极推进全国碳中和示范区建设,努力在碳达峰、碳中和方面走在全省前列。

做好“营商环境”文章

将以“两个革命”为抓手,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学习借鉴浙江“极速审批”经验,深化流程再造改革,推出一批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秒批秒办”事项;同时积极优化提升法治环境、信用环境、金融环境,用一流的营商环境让市场主体留得下、稳得住、能发展壮大。

做好“民族团结”文章

将树牢“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的思想,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继承和弘扬誓词碑精神,全力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升级版”,不断夯实思想基础、物质基础、社会基础、法治基础、治理基础,走好民族团结进步“第一方阵”。

西双版纳生态资源在哪(森林覆盖率全省第一)(14)

发布会精彩问答

去年,亚洲象的“北上南归”引发全球的关注。西双版纳作为亚洲象的主要栖息地之一,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如何在生态文明这方面持续发力,继续做生态文明排头兵的示范者?

多年来,西双版纳州大力践行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走“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弘扬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之路,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全面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我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作出西双版纳贡献。将抓好3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个方面——着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一是持之以恒打好蓝天保卫战。根据“强措施、控内源,腾库容,削峰值,减天数、惠民生”的工作思路,严格落实好《西双版纳州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攻坚方案(2022-2025年)》各项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措施。二是久久为功打好碧水保卫战。保持地表水、县级和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环境质量稳定,持续开展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和监督管理各项工作。三是锲而不舍打好净土保卫战。继续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置和涉重涉危行业污染防控,加大力度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全面加强疫情常态化的医疗废水、废弃物规范处理和应急处置工作。四是巩固提升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州成果。积极做好国家级复核的各项准备工作。深入开展建设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等绿色系列创建活动。五是全力推进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认真抓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投诉举报件和反馈问题的整改,景洪市垃圾处理厂环境污染典型案例年内完成整改验收销号。

第二个方面——着力保护生物多样性。一是全面保护野生动物资源。以亚洲象国家公园创建为抓手,推动亚洲象种群和栖息地系统建设,科学实施亚洲象跨区域保护和栖息地自然生态保护修复。开展重点野生动物动态监测,加强重要鸟类迁飞通道保护。建立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实施重要物种人工繁育和野化放归。二是不断加强植物资源保护。修复古茶树(园)生态环境,实现古茶树(园)资源有效保护和持续利用。建立珍稀濒危动植物保护小区,严厉打击乱采滥挖野生植物、破坏生态环境和非法交易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的行为。三是推进生物多样性胶园、茶园森林化生态改造。按照“三超退改,林下还草木,沟谷还雨林湿地”的措施,对全州人工橡胶园进行生态系统修复重建。以提升茶园的生态环境与茶叶品质为着力点,引导茶产业走绿色可持续健康发展之路,从根本上消除种茶毁林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违规行为。“十四五”期间,全州计划完成52万亩生物多样性橡胶园建设和茶园森林化改造任务。四是巩固提升中老跨境生物多样性联合保护区域。以跨境生物多样性联合保护区域为基础,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跨境联合巡护等方面开展合作,构建中老边境绿色生态长廊,筑牢中老边境生态安全屏障。“十四五”期间,争取将全州跨境生物多样性联合保护区域总面积扩大到350万亩。

第三个方面——着力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一是生态价值观念实现新提升。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核心的生态价值观深入人心,生态文明意识普遍增强,生态文化更加繁荣,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获得感进一步增强。二是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稳步提升。资源能源节约、高效、循环利用水平不断提高,万元GDP能耗、万元GDP水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达到云南省下达目标要求,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碳排放强度进一步降低,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形成。三是生态系统稳定性持续巩固。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等指标继续保持在全省、全国前列。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显著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进一步提高。四是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持续提升。环境保护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污水处理率、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垃圾分类和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大幅提升,实现生态环境监管执法标准化、网格化、智能化,环境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

更多详细内容

看发布会实录

西双版纳生态资源在哪(森林覆盖率全省第一)(15)

内容综合整理自云南省网上新闻发布厅

编辑:李茜 秦建佳

西双版纳生态资源在哪(森林覆盖率全省第一)(1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