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致庸为什么叫亮财主(亮财主乔致庸创晋商辉煌)
在明朝“开中制”的影响下,晋商应运而生,而后蓬勃发展,被誉为是天下第一商帮。提起晋商就不得不提起一个人——乔致庸。
2006年火爆全网的《乔家大院》就是讲述,乔致庸是如何发家致富以及整个乔家家族是如何从兴盛走向衰亡的。
乔家的发家史要谈论乔家的经商史,那还要追溯到乾隆年间:乔家的第一代经商人乔贵发是农民出身,家境并不富裕。
为了谋生,在1736年和同乡一个姓秦的男子背井离乡来到内蒙,两人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包头的一家当铺里做伙计。
两人工作十几年后,有了一定的积蓄,就合谋开了一家小铺子,取商号为:广盛公。做生意都是有风险的,没过几年,广盛公司就因为经营不善,濒临破产。
此时,多亏了乔贵发的债主们大发善心,觉得他做生意很地道,就不约而同地跟他商定,三年后再来收债。
而乔贵发也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短短的三年之间,他成功地扭转局势:不仅将欠债都还上了,还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并改商号为——复盛公。
为乔家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乔致庸无奈选择从商等到1818年,乔致庸出生的时候,经过两代人不懈奋斗的乔家已经十分富裕了。在乔致庸尚且年幼的时候,他的父母不幸去世,将他托付给了家中长兄乔致广。
或许是觉得年幼的弟弟十分可怜,乔致庸的哥哥和嫂子都对他十分的宠爱。
在乔致庸小的时候,乔致广经常跟他说,乔家世代都是经商的,所以,希望他今后能够好好读书,争取当个官。
这样,乔家才能发展兴旺。乔致庸也确实没有辜负哥哥的期望,幼时读私塾的时候,就经常得到私塾先生的夸奖。
意外和明天你永远也不知道哪一个会先来。就在乔致庸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候,家中突然传来消息,说他的哥哥乔致广因病去世了。
乔致庸还来不及伤心,就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那就是哥哥的去世,让整个乔家的担子都落在了他的身上。
经过一番思考之后,乔致庸决定放弃自己的从政理想。
一方面是因为,哥哥去世,家中的产业没有人打理。
乔致庸不想让几代人的心血都毁在自己的手上;另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的清政府十分的腐败,乔致庸不想与其为伍,同流合污。
通茶道、创票号就这样,这个世界上少了一名读书人,多了一位商人。虽然乔致庸此前没有经商的打算,但还是跟着哥哥乔致广耳濡目染学到了很多经商之道。
在此之前,乔家的生意一直以出售高粱为主。乔致庸接手之后认为,高粱作为一种食物,虽然销售渠道很广阔,但是利润并不高,并不适合长期经营。
经过对市场的一番观察之后,乔致庸注意到利润最高的生意还是被誉为晋商成名绝技的茶叶。
当时,所有商人都知道做茶叶生意是一本万利,但是仍旧没有多少人真的去做。
原因就在于:一是茶叶生意的成本高,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二是当时的社会背景,连年战乱,土匪横行,很容易出现货物被劫一空的局面。
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乔致庸俯于案几,日思夜想。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到了一张王协留下的百年商路图。
经过一番仔细的研究之后,他发现早年间因太平军起义而封锁的那条岔路之上,蕴含着很大的商机。
如果能够打通这条南北茶路,那或许能够实现对茶叶的垄断,这背后蕴藏着巨大的利润。
考虑到乔家因为掌家人乔致广的去世而遭遇重创,实力不济,乔致庸特意联合了本地的几大家族一起推动这个项目。几年之后,乔致庸用实际利润向大家证实了自己的实力。
茶叶带来的巨额利润将乔家的生意拉回了正轨的同时,也让山西乔家享誉全国,就连当时的皇室都十分看好乔致庸的茶叶生意。
而此时春风得意的乔致庸也开始筹划下一步的商业规划。
乔致庸的着眼点放在了票号上。当时全国只有5家票号,并且这些票号都不和小商家合作。所以,当时的小商家做生意的时候只能随身携带大量的银两。
这个举动在这个战乱频繁、土匪横行的时代显然是十分不安全的。
于是,乔致庸心中有了一个宏伟的计划,那就是在全国范围内开设票号。
这样的话,即便是汇票凭证被抢走了,没有兑换的密码也是无法在票号中兑换出钱财的,大大地降低了商人的风险。
但是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乔致庸的想法太过于理想化:试想,要在全国范围内开设票号,那不同地区的票号之间势必要运送银两。
一方面是,如果金额太小,可能连运费等成本都不高;另一方面是,如果金额太大,那路上的安全问题又很难得到保障。
虽然在全国范围内开设票号的宏伟计划一时之间难以实现,但是在一定局域内取得成效对于乔致庸来说却是一件不难的事情。
乔致庸在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之后,开设了两个票号:大德通和大德丰。
据资料显示,这两个票号在最初建立的时候,仅有6万两的资本。随后几年,翻一番地增长到了12万辆。等到光绪十几年的时候,更是增长到了35万两之多。
不得不说,乔致庸继承了家族经商的优良基因,实在是个经商奇才。他带领着乔家走上了辉煌。
建国后,有人统计当时乔致庸创造的财富,在不算票号和房地产的情况下,流动资金竟然高达800万两到1000万两。
清朝末年,社会动乱,不愿意资金流入海外的乔致庸决定要斥巨资修建乔家大院。为了保证质量,乔致庸还特意寻来了很多建筑方面的能工巧匠。
为了力求完美,每个细节他都亲自把关。最终,建成了被誉为“清代北方居民建筑的一颗明珠”的乔家大院。
修身治家皆有道或许是早年间读书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缘故,乔致庸身为一位出色的商人,身上不仅没有“无奸不商”这种商人刻板印象,还十分的注重自己德行的修养。
乔致庸是个很有家国情怀的人。李鸿章为了救国组建北洋军舰队的时候,曾经向广大晋商寻求资金援助。
乔致庸当即捐赠出10万两白银,据说,后来还向北洋军捐赠了一艘军舰。大概也是因为这个缘故,乔致庸和李鸿章的关系十分要好。
因为乔致庸的乐善好施,他周遭的邻居感激地称呼他为“亮财主”,赞美他的高风亮节。除此之外,乔致庸还十分注重提携后辈。
他用人唯贤,不在乎出身,只看重能力。也因此选拔出了很多的人才,为他日后建立商业帝国贡献了巨大的能量。
乔致庸不仅对自己要求很高,对后辈的教育也是十分严苛。他为乔家人立下家训:不可吸毒、不可纳妾、不可虐仆、不可赌博、不可嫖娼、不可酗酒。而他自己也一直以身作则。
乔致庸先后娶过6任妻子,但都是续弦,又都早早地离世,只给他留下了6个儿子和几个女儿。
等到乔致庸老年的时候,家中又增添了11个孙子,人丁兴旺,但是没有老伴陪伴照料的乔致庸看起来又十分的落寞孤单。
几个子女商量之后,决定给乔致庸再娶一任妻子,一方面是能够更好地照顾他的生活起居;另一方面是能够有个精神慰藉。而这任妻子足足比乔致庸小了30岁。
1907年,享年89岁,一代商业奇才乔致庸寿终正寝,安详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乔家的生意则是由三个儿子桥景俨继续打理,等到桥景俨逝世之后,乔致庸生前一直看好的长孙乔映霞继承了衣钵。
乔家的后辈们乔映霞继承了祖父的优良基因,十分有商业头脑,他还联合早已自立门户的乔家儿女将家族生意做得更大。
但是好景不长,清朝末年,战乱频发,乔家的生意也因此一蹶不振,走向了衰败。被迫背井离乡的乔家人也因此分散四处,一直等到多年以后,才又重新团聚。
2003年,为了纪念乔致庸为乔家的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乔致庸的曾孙女乔燕如联合乔家后辈筹备了电视剧《乔家大院》的拍摄,让更多人的知道一代晋商乔家的发展历程。
坚韧的乔家人并没有被现实击垮,重新聚在一起的他们秉承着祖先留下的遗训,继续在生活中摸打滚爬。
现在的乔家后辈大多生活在我国首都北京,遇到事关家族的大事,他们会聚集在一起协商。不论朝代如何更迭,相信恪守诚信、秉承祖训的乔家人都会活得很潇洒。
[1]克念.晋商乔致庸[J].同舟共进,2021(08):68-74.DOI:10.19417/j.cnki.tzgj.2021.08.015.
[2]陆宇峰.晋商乔家——凭借家风家训,超过三代的巨富[J].文化产业,2021(09):27-31.
[3]夏靖尧. 乔致庸和“万里茶路”[N]. 华夏酒报,2018-07-17(D05).DOI:10.28390/n.cnki.nhxjb.2018.00060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