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的变与不变 70载的六一70年的变迁

时光飞逝,岁月留痕。儿童节再一次如约而至,和往年略有不同的是,今年正值自治区成立7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上,我们请了7位来自自治区7个盟市不同年代的普通人讲述自己的儿童节。他们中有21世纪出生的10后萌娃,也有生于上世纪的50后的老者,有60后普通的退休工人,有80后高级摄影师……站在岁月的门槛上,他们讲述着自己的童年故事,每10年一个节点,每一个人身上都有着时代的印记,每一个平凡人的童年都为大时代的发展作出独特的注脚。70载的记忆,不但是个人珍贵的回忆,更为世人展示了一个见证自治区发展历程的独特视角。

今日的老者是曾经的少年,而今日之少年亦是明日历史的见证者。如今,全区有少先队员170万名,在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和庆祝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我区各地少先队正在组织一系列重点活动——

“喜迎十九大——我向说句心里话”主题活动。截至目前,全区线上线下共计800多个少先队大队组织开展活动,参与少先队员达到70多万人,开展各类活动3000余场。

各级少先队组织开展“百万少先队员展风采——喜迎自治区成立70周年”少先队系列活动。截至目前,“小蒙古马眼中的亮丽风景线”征文活动,共计征集优秀作品3100份。

“亮眼看家乡巨变——喜迎自治区成立70周年”手抄报征集活动全区共计征集优秀作品1500份。

“旗帜鲜艳指方向 小蒙古马在行动”喜迎自治区成立70周年少先队基础知识竞赛,已有7.7万名队员参与答题。

在暑期,各级少先队组织将陆续开展“讲述家乡红色故事 革命精神代代相传”民族学校少先队员手拉手实践体验活动、“飞扬红领巾 爱我内蒙古—我是中蒙小使者”青少年研学体验交流营、“领袖少年 励志北大”研学活动……各项系列活动将一直持续到年底。

70载寒来暑往,70载斗转星移。内蒙古大草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都映射在每个具体人的身上。童年记忆讲述者的背后,记录的是时代的变迁、城市的进步以及人们精神面貌的深刻变化。今天,我们一起回顾这些难忘的时光,也是为新的发展蓄积力量。

——编者

50后:红腌菜是礼物

◎于海东

回忆起自己的儿童节,今年64岁的马美兰一边摇头一边笑着说:“现在孩子过节都有礼物,我小时候啥礼物也没有,巴盟红腌菜曾是我的礼物。”

70年代的变与不变 70载的六一70年的变迁(1)

马美兰与老伴一起翻阅当年的老照片,回忆过去。 于海东 摄

1953年出生的马美兰,小学是在乌海市乌达区度过的。据她回忆,在儿童节的时候,一般学校会在上午举行少先队入队仪式。但那时入队不容易,小学前3年,每次的入队仪式,她都是观众,看着别的同学入队,心里特别羡慕。马美兰为了早点加入少先队,非常努力地学习,小学四年级成绩变好了,她才入了少先队。当时正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生活物资匮乏,加之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她从来没得到过儿童节礼物,“六一”在她眼里只是个放假的日子。别的同学“六一”那天会带鸡蛋上学,她则偷偷地从家里拿一把红腌菜放在裤兜里,到校后,与小伙伴一起嚼着红腌菜度过快乐的一天。

马美兰的老伴赵培华对儿时的“六一”印象深刻,至今还能哼唱出当时的队歌:

我们新中国的儿童

我们新少年的先锋

团结起来继承着我们的父兄

不怕艰难不怕担子重

为了新中国的建设而奋斗

学习伟大的领袖毛泽东

……

他说,这首队歌是由郭沫若作词,马思聪作曲,原来叫《中国少年儿童队队歌》,后来更名为《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赵培华小学时是个优秀学生,他记得自己是1955年入的少先队,是班里的第二批。

60后:借来的演出服

◎刘玉荣

1968年出生的晓琳,回忆起自己的童年,仿佛已经是很久远的样子。晓琳的父母都是林业职工,那时的父母都在为工作奔忙,根本无暇顾及孩子。晓琳的童年记忆里,她是跟表姐们共同在姥姥家一起度过。每年的儿童节和春节是晓琳最盼望的日子,儿童节意味着能吃上海拉尔大雪糕,穿上花裙子和爸爸妈妈去公园拍照,看电影……

70年代的变与不变 70载的六一70年的变迁(2)

晓琳(右)和表姐一起玩小汽车。

关于儿童节,晓琳印象最深的是运动会;关于运动会,最深刻的记忆是借衣服。小学二年级的儿童节,学校组织儿童节运动会,晓琳个子高,被选为鼓乐队的领队,学校要求当天要穿白衬衣、蓝裤子、白运动鞋。当时林业职工的工资不高,晓琳的衣服大都是亲戚朋友的旧衣服,没有多余的钱买演出服装。妈妈很为难,不得不去邻居家借衣服。借来的白衬衣和蓝裤子又瘦又小。演出当天,她也只能穿着这不合身的衣服,涂着红脸蛋,扎着红绸子去演出。现在想起,晓琳还会忍不住笑出声。其实,当时很多同学的衣服都是东拼西凑借来的,颜色样式各不相同,但这并没有影响大家的表演热情。

如今,已经年过半百饱经沧桑的晓琳,衣着得体,仍然怀抱着儿时的那份美好。

70后:母亲做的“千层底”

◎郝雪莲

“在每个70后的记忆里,文艺表演和运动会都与儿童节分不开。”曾当过14年教师,现在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新媒体管理中心工作的田志强对童年时代的儿童节记忆犹新。

70年代的变与不变 70载的六一70年的变迁(3)

田志强担任东胜区福兴小学校长时和孩子们在一起。郝雪莲 摄

1988年,10岁的田志强在乌兰察布市化德县白音塔拉乡中心小学上四年级。当时家里生活并不富裕,儿童节是他每年最期盼的节日之一,因为只有在那一天,他才能穿上母亲亲手为他缝制的崭新的黑色条绒千层底布鞋。穿着这双新鞋,他参加过学校的相声文艺表演,跑过2000米长跑,捧过学校的奖杯。

20多年后,田志强成了东胜区福兴小学的校长,每年的儿童节,他和师生们都要组织盛大的庆祝、表彰活动。为增强仪式感,学校精心搭建舞台,请专业摄像,精心挑选奖品,文艺表演一般会从下午2点一直进行到6点,尽量给每个愿意展示才华的孩子充分展示的机会。

“童年,对于一个孩子具有特殊意义。”田志强说。2015年的儿童节,一名得自闭症同时兼有多动症的孩子由于去卫生间错过了儿童节当天的升旗仪式,失望的孩子跑上台冲田志强大喊:“田校长,我要升国旗!”看着孩子天真又坚定的眼神,田志强和全校1500多名师生又陪这个孩子重新进行了一次升旗仪式,满足了孩子的愿望。这个儿童节,给全校师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

80后:从“拍洋片”到玩笔记本电脑

◎皇甫秀玲

儿童节对于80后吉喆来说,有太多快乐。印象最深的是上学前班那年的儿童节,吉喆穿上二姨夫买的中式新衣服,姥爷带着他和舅舅家的姐姐去满都海公园,比赛爬山、练武术……

70年代的变与不变 70载的六一70年的变迁(4)

工作中的吉喆。

吉喆说,过儿童节时学校放假,从妈妈那里要上一两元钱,就到楼下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洋片。拍一个下午,手掌都拍红了,兜里装的满满的洋片,就算开心过节了。那种成套的画《水浒》《三国》人物的洋片,竟然成了他了解古典文学的启蒙。在画片上,他知道了梁山好汉的绰号,明白了古代人物的装束。从此,他也开始喜欢上阅读古典小说。

玩儿,是整个童年最美好的记忆,但是真正改变他生活的是1990年爸爸买回的笔记本电脑。那一年,吉喆的儿童节是在笔记本电脑的陪伴下度过的。他用笔记本电脑学习了很多知识,当然也在电脑上打游戏,赢得很多战利品。从此,吉喆的世界里再也没离开过笔记本电脑。

现在,吉喆已经成长为一名国家级高级摄影技师,每年儿童节他依然能收到“大孩子们”一条条“六一快乐哦”的祝福。吉喆说:“我不需要什么礼物,只想回到小时候,和小伙伴们一起逛公园、拍画片、打游戏……”

90后:稀罕水果吃个够

◎高敏娜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驻兴安盟记者站记者郑伟是个90后,童年里对儿童节最为深刻的印象就是每当“六一”前夕都要为即将到来的文艺汇演进行各种彩排。“一般都是在放学后排练,以班级为单位表演唱歌跳舞,等到演出那天,还会让我妈帮着化妆,然后用口红在额头上点个小红点。”郑伟兴奋地说,演出结束以后一般会有表彰,给文明学生或者优秀少先队员颁发小红花或者奖状,被表彰的小伙伴都会开心很久。

70年代的变与不变 70载的六一70年的变迁(5)

90后郑伟生活照。

对于郑伟来说,除了各种艺术节和演出,最让她感到幸福的事就是父母可以陪自己疯玩一整天。“我们小的时候普遍生活水平好了,吃穿不愁,每到儿童节,父母会给我买一些平时很难吃到的稀罕水果。”郑伟说,小时候一些南方运来的水果像荔枝、大樱桃还有芒果之类的水果,她经常会在儿童节时吃个够。说到了吃,郑伟还笑着说,每年儿童节她还会有个小“特权”:“有一些特别爱吃但是平时被父母限制的小零食,在那天会被解禁。”

00后:爬山捕鱼当“野人”

◎海军

2000年出生的冯美婷,今年已经17岁。作为乌兰察布育英高级中学的一名高三学生,冯美婷每天都在加紧时间复习功课。说起儿童节,勾起了她童年美好的回忆。

70年代的变与不变 70载的六一70年的变迁(6)

冯美婷自拍照。

在冯美婷的记忆中,有一个儿童节过得特别难忘。5年前的儿童节,冯美婷和几个邻家孩子说好要一起去爬山,去过一次“野人生活”。那天早上,小伙伴们准备了午饭,一人背了一个筐,没错,大家打算采点好吃的回来。几个人兴致冲冲地翻过山的另一头,看到不远处有河,就决定在那里安营扎寨。席子铺好后,小伙伴们开始分工协作,冯美婷和另一个孩子负责捕鱼,其他的孩子有采野草莓的,有采樱桃的,有去拾柴禾的……对于大山里生活的孩子来说,这些事情一点都不难。冯美婷拿出准备好的宽腿裤,用绳子把裤腿扎严实,然后在裤子里放上饵料,走到河边在河水不深处没入水里,把裤子撑开,鱼虾就自己钻进去了。她可以清晰地看到鱼儿在裤子里扑腾着,每隔一会儿,她就把裤子里的鱼倒入岸上的水桶里。大家各自做着自己该做的事儿,把刚刚寻来的柴禾搭个架子,再把鱼串上去,点了火去烤,没过多久,香味就出来了。虽然没有调料,但是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在儿童节时回归山林,像个“野人”一样过了一天,小伙伴们都特别开心,每当大家聚会,总是能说起那次儿童节的经历。这份经历,都深深地留存在每个人的心里。

10后萌娃:和“雷锋”一起成长

◎姜晓莹

孟赫瑾和孟赫恩是一对2011年出生的双胞胎兄弟,正在锡林浩特市民族幼儿园大三班上学。为了“六一”儿童节的演出,他们一直在排练舞蹈《雷锋精神代代传》,这个跨时代的舞蹈让他们十分兴奋。

70年代的变与不变 70载的六一70年的变迁(7)

穿上红军装的孟赫瑾和孟赫恩。

今年是孟赫瑾和孟赫恩上幼儿园的第三年。每年“六一”,幼儿园都以班级为单位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每年的活动都有所不同,让两个小家伙很有新鲜感。

第一年的“六一”,小班的小朋友们在家长的帮助下,用各种废品做成手工艺品。孟赫瑾和孟赫恩与妈妈一同动手,用废纸箱做成了衣服,走了一场“时装秀”。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他们知道了要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道理。第二年的“六一”,中班举行了运动会,两个小男孩平时就活泼好动,尤其喜欢足球、篮球,作为主力军,他们在比赛场上十分坚强,跌倒了也不喊疼,还赢了个冠军。

如今,孟赫瑾和孟赫恩已经上大班了。今年班级庆“六一”的节目是舞蹈《雷锋精神代代传》。两个小家伙穿上红军装,扎上红领巾,小身板挺得直直的,认真地练习着敬礼的姿势。回到家,他们就缠着爸爸妈妈给他们讲故事,不是听童话故事,而是专门要听雷锋的故事。“雷锋叔叔是个喜欢帮助别人的好人,我们也要向雷锋叔叔学习。” 孟赫瑾和孟赫恩用稚嫩的声音总结道。

孟赫瑾和孟赫恩的爸爸表示,幼儿园通过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不仅让孩子度过了记忆深刻的儿童节,也让家长在参与过程中看到了孩子的成长。每次儿童节活动,他都会给孩子拍很多照片,为孩子保存儿童节珍贵的记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