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子之道与孩子保持距离(孩子需要的是体验)

逢年过节的时候,大人们聚在一起,总是围着孩子不停的给他们讲道理。好像所有的父母都喜欢给孩子讲道理。但是很多时候讲道理几乎是没有用的。因为对着一个充满生命活力、情感变化迅速的孩子而言,讲道理是最无趣的体验。所以他们面对喋喋不休的父母,内心通常想的是如何逃离。

教子之道与孩子保持距离(孩子需要的是体验)(1)

经常跟孩子讲道理的父母,最后会收获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当孩子长到一定的年龄,突然有一天他会对你说:“闭嘴,你的话太多了。”卢梭在艾米尔里反复提到,跟孩子讲道理是最无效的教育,这句话值得我们深思。很多孩子都会因为调皮被父母说教。可是我们可曾真正的静下心来探求孩子内心的秘密,以及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在被黑暗的理性吞噬之前,童年的世界是由听觉、嗅觉、视觉来构建和丈量的。孩子的世界就是这样的,那些理性是不存在的。

认识世界的方式是通过最直接的感官接触来完成的。但是他们有时也会去思考,对男孩而言,大多数是天马行空的冒险故事。而对女孩而言,她们喜欢做小公主,喜欢美丽的城堡,喜欢美食和洋娃娃。所以,在美好的童年里,我们不要急于去打破孩子的幻想。更不要在孩子画一个蓝色太阳的时候,告诉他太阳是红色的。你应该先问问自己,为什么不能画一个蓝色的太阳呢?很多理性的道理,真的是如同黑暗的深渊,吞噬了孩子的童真。

教子之道与孩子保持距离(孩子需要的是体验)(2)

我的左手有个伤疤,是小的时候用刀切菜的时候弄的。但就是这个伤疤让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自己喜得的经验才是实在的受用的。别人说得再多,孩子都会觉得多余。孩子对事物的理解决定了他们的成长,而不是你讲的那些道理。心理学家皮亚杰在儿童自我中心论中给出了一个答案。孩子只能从自己出发看世界,他们的世界很简单,一切都与自己有关。那些属于他或不属于他的小玩意儿,以及发生在他周围的事都与他有关。

也正是由于这种思维使我们跟孩子讲的那些道理,基本上是行不通的。所以再好的道理,孩子听不进去,那就是没用的道理。我们应该考虑的不是责备孩子不听道理,而是应该考虑怎么才能把道理讲得进去,让孩子听得进去;所以,家长我们要学会巧妙地跟孩子去讲道理。

教子之道与孩子保持距离(孩子需要的是体验)(3)

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我们需要一些小技巧,让他们明白你的道理。而且这些小技巧远比讲道理有用。卢梭说:“你既然不能防止一个孩子在外边学别人的样子,那么你就必须集中精力结合孩子的不良行为,把那些样子印在了他的心中。”对此,绘本是一个好帮手。因为绘本是最适合孩子阅读的图书形式,其故事内容非常容易印在孩子的心中。通过绘本阅读,让孩子看到犯错产生的可怕后果。比如:孩子不刷牙,可以让他看看《没牙的老虎》、《鳄鱼怕怕,牙医怕怕》。孩子喜欢发脾气,让他看看《生气的亚瑟》,亚瑟是如何让宇宙弄爆炸的?孩子喜欢吃零食或只吃肉食,不吃蔬菜,让他看看《好饿的毛毛虫》,那个星期六毛毛虫为什么会肚子疼?以及《肚子里有个火车站》,让孩子知道肚子里的小精灵不喜欢你挑食,更不喜欢你狼吞虎咽地乱吃东西。通过角色扮演,一问一答,用绘本讲故事,让孩子跟着故事的主人公亲身去体验,用孩子能够理解的方式,让他明白该怎么做

教子之道与孩子保持距离(孩子需要的是体验)(4)

为此,父母如果能够帮助孩子爱上阅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除此之外,读书还可以增加孩子的内涵,每天读一点好书,日积月累,读不读书的区别就显现出来了。所谓开卷有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读书还可以领略智者的思想。因为读书的过程就是和智者交流的过程,能够让孩子的思维变得开阔起来。所以整个童年阶段,阅读和实践都是孩子们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利用绘本帮助我们讲清楚那些道理,或者鼓励孩子去实践,去体验,远比做一个唠叨的父母要强得多。

文章选自《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系列丛书,有需要转载的,请联系小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