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在什么时候写了邓稼先(杨振宁看着邓稼先嘴角渗出的鲜血)

杨振宁在什么时候写了邓稼先(杨振宁看着邓稼先嘴角渗出的鲜血)(1)

邓稼先和杨振宁合影(邓稼先的嘴角在渗血)

1986年,杨振宁最后一次见到邓稼先,眼前的一幕让他无比心酸。

邓稼先的嘴角不住的渗出鲜血。

那个一手缔造出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男人,此时却是如此的虚弱。

长期接触核辐射,让邓稼先早已身患癌症,在这生命的最后时刻里,邓稼先全身都在出血,每小时要打一支镇痛剂。

邓稼先望着眼前的好友杨振宁,目光中仍是肯定和期许,正如他曾留给对方的寄语: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

杨振宁在什么时候写了邓稼先(杨振宁看着邓稼先嘴角渗出的鲜血)(2)

百岁高龄的杨振宁

时光荏苒中,已经百岁的杨振宁早已回到了祖国怀抱,深情回忆着他这一生最敬重的那个人:

我人生后的五十年,符合了邓稼先共同途的瞩望!

前生不可悔,未来定可期!

杨振宁和邓稼先这一对好友,五十年前做出了人生不同的选择,又在五十年后走向同途!

这一切仿佛命中的注定,又仿佛有着历史的必然!

名满天下却牵挂一人。

1971年,杨振宁第一次回国探亲。

此时的杨振宁早已名满天下。

1957年,杨振宁和李政道因“宇称不守恒”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杨振宁在什么时候写了邓稼先(杨振宁看着邓稼先嘴角渗出的鲜血)(3)

杨振宁获得诺贝尔奖

但“宇称不守恒”的科学贡献在杨振宁所有科学成就中都进不了前三。

杨振宁和他的学生米尔斯创立的“杨-米尔斯理论”,被称为可以踏上物理学大一统理论的第五座高峰。

第一座是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力学的牛顿。

第二座是电和磁的麦克斯韦。

第三座是相对论的爱因斯坦。

第四座是量子力学的普朗克、爱因斯坦等人。

第五座是粒子物理标准模型,也是最接近终点的存在。

杨振宁就是第五座高峰中站的最高的那个人。

曾有五位科学家用“杨-米尔斯理论”来解释强力,诺贝尔奖一次颁奖不能超过3个人,但这五个人硬是被分成两次授予诺尔贝奖。

杨振宁在什么时候写了邓稼先(杨振宁看着邓稼先嘴角渗出的鲜血)(4)

世界物理学家合影,居中的是杨振宁

作为过去1000年里贡献最大的20位物理学家之一,也是唯一一位健在的物理学家,杨振宁在世界科学界的地位,比大多数中国人想象的还要高!

但这些璀璨的荣誉,在杨振宁心中,也敌不过一人的肯定。

1971年,来到北京的杨振宁向周恩来总理提出了一个特殊要求:

他要见一下邓稼先!

这又是为何哪?

杨振宁在什么时候写了邓稼先(杨振宁看着邓稼先嘴角渗出的鲜血)(5)

周恩来接见杨振宁

五十年前的不同人生选择。

1922年,杨振宁出生于安徽合肥,

两年后邓稼先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

此时的世人不会知道这两位老乡会有着一生的相伴和传说。

1936年到1937年,杨振宁和邓稼先同在北平崇德中学学习一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杨邓二人一起在西南联大读书。

而后杨振宁和邓稼先先后赴美留学,又曾同屋居住两年。

杨振宁在什么时候写了邓稼先(杨振宁看着邓稼先嘴角渗出的鲜血)(6)

杨振宁和邓稼先

1950年,邓稼先选择回到了新中国,报效祖国核事业。

而杨振宁则继续留在国外,进行着学术研究。

1971年,杨振宁第一次回国探亲,就向周恩来总理请求会见邓稼先,周总理当即批准了他的请求。

杨振宁对着邓稼先,问出了一个深埋心中多年的问题:

中国的原子弹是否有美国人帮助研制?

杨振宁在什么时候写了邓稼先(杨振宁看着邓稼先嘴角渗出的鲜血)(7)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之后,杨振宁在报纸中看到了邓稼先的名字。

此时的杨振宁已多年未有邓稼先的消息,回国后的邓稼先从事着绝密工作,研制着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对外早已失去了联络。

西方列强当然不会轻易放任新中国有着自己的核武器,在技术封锁未果的情况下,美国报纸上开始传着一则消息:

中国的原子弹之所以成功,是因为美国女科学家寒春的功劳!

同为顶尖科学家,远在海外的杨振宁时刻关心着这个消息,他也在疑惑着,新中国能否可以自己研制出原子弹。

邓稼先听到杨振宁的问题,沉默不语。

他需要遵守保密条例!

邓稼先立即将这一情况汇报给了中央,周恩来总理亲自来电,可以告诉杨振宁中国研制核武器的真相。

杨振宁在什么时候写了邓稼先(杨振宁看着邓稼先嘴角渗出的鲜血)(8)

振宁吾兄,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全部是由中国人自己研制!

在返回美国的飞机上,杨振宁看着手中邓稼先的来信,久久难以平静。

1971年,一颗归国的种子已经深深埋下。

邓稼先让杨振宁的心灵接受了洗礼!

是回国报效祖国?

还是继续选择开展学术研究?

五十年前的杨振宁徘徊在选择的十字路口。

但他做出了和邓稼先不同的选择。

1964年,杨振宁选择加入美国国籍,这个选择让他的父亲至死也不原谅他。

“传统的中国文化里,没有移居他乡的观念,如果一个中国人这样做了,他会被视为是对祖国的彻底的背叛。尤其是我的父亲对于我放弃故国,我知道,他直到临终前,在心底里的一角始终没有宽恕过我。”

1971年,杨振宁和邓稼先的这次见面,给予了杨振宁心灵的洗礼。

没人知道此时杨振宁内心有多么复杂,但可以肯定的是,新中国在他的心中有了一个全新的印象。

“是什么让稼先舍弃了所有?”

“又是什么让稼先甘愿隐姓埋名?”

“又是什么能让中国人如此自主的研制出核武器?”

无数的日夜中,杨振宁翻看着好友的那封信,也在思考着自己的人生。

上世纪70年代,杨振宁共访问新中国7次,他努力向世界传递着新中国的变化,在他的帮助下,国内清华、复旦、南开等多所高校在,创建出多个物理实验研究所。

五十年后共同途!

1986年,杨振宁最后一次见到邓稼先,看着这个为新中国甘愿流尽鲜血的好友,他的心里充满悲伤和震撼。

杨振宁在什么时候写了邓稼先(杨振宁看着邓稼先嘴角渗出的鲜血)(9)

邓稼先后32次亲历核试验现场,15次担任现场总指挥。

1979年,一次航投试验中原子弹坠地被摔裂。

邓稼先当然知道核辐射泄露的危险,但他不忍心让年轻人去,抢先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在手里检查。

致命的核燃料放射性钚239直接侵入了他的体内,邓稼先的身体开始急转日下。

杨振宁在什么时候写了邓稼先(杨振宁看着邓稼先嘴角渗出的鲜血)(10)

核试验现场

“稼先,你研究出原子弹和氢弹,国家给你多少奖金?”

杨振宁问出了一个问题,邓稼先用一种难以形容,而又无比幸福的语气,高兴的回答道:

“20元,原子弹10元,氢弹10元。”

看着邓稼先眼神中的那种自豪,杨振宁突然懂了:

唯有理想,可睹我意!

唯有祖国,可籍我心!

这一刻,杨振宁知道了自己的选择。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不幸逝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留给了好友杨振宁一个盒子:

“振宁,致礼存念”

杨振宁看到盒內家乡安徽出产的笔砚等物,不禁想起来了邓稼先的那句遗言:

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落后就要挨打,邓稼先至死还在无比的渴望中国能够更加强大。

而强大的中国,离不开前沿的科技,更离不开最顶尖的科学家。

“稼先,我来了,希望不会太晚!”

杨振宁在挚友的墓前,踏上了人生的另一条道路。

杨振宁在什么时候写了邓稼先(杨振宁看着邓稼先嘴角渗出的鲜血)(11)

杨振宁

上世纪80年代,杨振宁拒绝了国外高薪邀请,开始卖掉房产旅居国内,为中国教育和科研贡献力量。

从顶级实验室的创立,到为中国科研人才领路,杨振宁一直在用自己的全心力量,为中国科学发展贡献力量!

半生不可悔,余生与君勉。

2003年,杨振宁回中国定居。

2017年,杨振宁放弃美国国籍,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7年,杨振宁改回中国国籍。

半生不可悔,余生与君勉。

杨振宁在什么时候写了邓稼先(杨振宁看着邓稼先嘴角渗出的鲜血)(12)

杨振宁

今天的一些人总是人云亦云,认为杨振宁晚年才回国,不是真爱国。

对于这种观点,窃以为大错特错:

1、一个人哪怕只是从今天开始爱国,世人都应该给予鼓励。

2、杨振宁舍弃了国外的超高薪待遇,以百岁高龄还在积极劳碌着,他追求的是什么?

3、以杨振宁在世界科学史上的名声和地位,金钱名利对于他来说,又何在乎多一点和少一点?

4、杨振宁更在意的,是重回祖国怀抱,沿着挚友邓稼先的道路,为祖国的强大留下一份贡献!

科学无国界,可人总是有着故土,有着那个无法舍弃的祖国!

杨振宁在什么时候写了邓稼先(杨振宁看着邓稼先嘴角渗出的鲜血)(1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