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最有温情的一首诗(李商隐九首经典情诗)

李商隐九首经典情诗,哪首最让人伤怀?

导读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河南荥阳市)。他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李商隐最有温情的一首诗(李商隐九首经典情诗)(1)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首诗诗人大量借用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良田生烟等典故。

采用比兴手法,运用联想与想象,把听觉的感受,转化为视觉形象,以片段意象的组合,创造朦胧的境界。

从而借助可视可感的诗歌形象来传达其真挚浓烈而又幽约深曲的深思,千百年来吸引着无数读者,令人百读不厌。

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孤栖无伴的嫦娥,寂处道观的女冠,清高而孤独的诗人,尽管仙凡悬隔,同在人间者又境遇差殊,但在高洁而寂寞这一点上却灵犀暗通。

李商隐把握住了这一点,塑造了三位一体的艺术形象。

李商隐最有温情的一首诗(李商隐九首经典情诗)(2)

昨夜星辰昨夜风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这首诗是追忆所遇见的艳情场景,先写筵会时地;

接着写形体相隔,人情相通,再写相遇的情意绵绵,最后写别后离恨。

艳丽而不猥亵,情真而不痴癫。

风雨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消愁斗几千?

风雨,语义双关,既指自然界风雨,更喻人世间风雨。

李商隐一生羁旅漂泊,宦海沉浮,不得重用,饱尝世态炎凉,遂借风雨以起兴,抒发抑郁悲愤之情。

李商隐最有温情的一首诗(李商隐九首经典情诗)(3)

晚晴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作为一首有寓托的诗,《晚晴》的写法更接近于“在有意无意之间”的“兴”。

李商隐也许本无托物喻志的明确意图,在登高览眺之际,适与物接而触发联想,情与境谐。

从而将一刹那间别有会心的感受融化在对晚晴景物的描写之中,所以显得特别自然浑成,不着痕迹。

李商隐最有温情的一首诗(李商隐九首经典情诗)(4)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

此时的痛苦,与将来的喜悦交织一起,时空变换,此诗语言朴素流畅,情真意切。

“巴山夜雨”首末重复出现,令人回肠荡气。“何当”紧扣“未有期”,有力地表现了作者思归的急切心情。

李商隐最有温情的一首诗(李商隐九首经典情诗)(5)

霜月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深秋季节,在一座临水高楼上观赏霜月交辉的夜景,月白霜清,给人们带来了寒凉的秋意,这样的景色,使人心旷神怡。

相见时难别亦难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赠荷花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李商隐一生不得志,只做过几任小官。其主要原因不是他无才,而是没有知己者的力荐。

他生存在牛、李两党的夹缝之中,没有信任,没有依托,饱受奚落和排挤。

这首诗歌颂荷花能荣衰相依,实则表达了自己渴求知己、寻觅政治依托的心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