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华黎的子孙(木华黎后裔分布)

中国东北部的木华黎后裔, 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内蒙古赤峰市一带。

现有姓氏有蒙古族姓氏,汉姓“牟姓、何姓、海姓、李姓、金姓、赵姓、季姓”等等,他们继承了蒙古族的一些风俗习惯,大量接受了汉文化的习俗,大部分已汉化。

木华黎的子孙(木华黎后裔分布)(1)

东北部的木华黎后裔分布图(原创)

阜新“李姓”木华黎后裔

据《蒙郭勒津姓氏及村名考》[1],当地蒙古族县的“李姓”是“毛郝黎”(即木华黎,来源于《青史演义》“毛浩来”,不同的对音译法,引者注)的后代。

木华黎的子孙(木华黎后裔分布)(2)

蒙郭勒津姓氏及村名考(图片引自谢咏梅教授)

《蒙古族简史》[2]记载,1368年(即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元惠宗妥懽帖睦尔至正二十八年,明军攻入大都,元朝灭亡,)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后,北元蒙古兵分三路抵御明军,东路军为纳哈出的军统帅,20万大军在东北辽河流域与明军作战,后于1378年战败降明,纳哈出(木华黎后裔)之部众、后裔等栖居于这一带,有一部分在蒙郭勒津地区(辽宁锦州蒙古族自治县)繁衍生息,与《元史》、《明史》记载相符。

这一部分人中的纳哈出后裔,因“毛郝黎”(即“木华黎”对音译)是“扎黎尔”(即札剌亦儿,引者注)部人,又称“扎黎尔”氏族,因“毛郝黎”和“扎黎尔”中都有“li”音,故取蒙语汉译同音“李”为姓氏。

这一部分“李姓”木华黎后裔,现主要聚居于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佛寺乡套斯胡音艾里(牛心屯)、诺彦各巴勒嘎斯(王府镇)巴日嘎斯套海(南新邱)、沙日乌斯(沙拉)乡朝代音艾里(朝代营子)、阜新市郊区查干哈达(长哈达)等地(详见图1)。

木华黎的子孙(木华黎后裔分布)(3)

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李姓分布图(原创)

据内蒙古师范大学谢咏梅教授采访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沙拉乡朝代营子陶格敦扎布老人,辽宁阜新一带的“李姓”蒙古人是灭金时随木华黎到此地,是扎剌亦儿部人,早期没有汉姓,只是个部落,后取木华黎名尾音同音汉字“李”为姓,早期在查干哈达一带居住了有700年,解放后迁居到朝代营子。

阜新一带“李姓”蒙古人,熟知木华黎及其五弟带孙郡王的事迹,以及木华黎后裔留在山东史实,有一支带孙答日杰的子孙明朝逃到这里,带头的人叫李俭。

木华黎的子孙(木华黎后裔分布)(4)

辽宁阜新“李姓”木华黎后裔家谱1(图片引自谢咏梅教授)

据保存于阜新大固本镇毛敦艾里村李淑堂家,更新于清朝光绪九年(1883年)二月二十一日的汉文捆卷式《李氏宗祖》记载,其先祖是李俭,原籍山东镇定府岭阳县大柳树柳树庄,清康熙年间(1661-1722年)迁居建邑东,家谱记载八世祖先,立碑时间为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二月二十日。

木华黎的子孙(木华黎后裔分布)(5)

辽宁阜新“李姓”木华黎后裔家谱2(图片引自谢咏梅教授)

牛心屯的另一支“李姓”蒙古人是从山东济南挑着担子来的,居住的村子一度叫“李姓屯”,传说祖先以前是汉族后改蒙古族(详见图2:《辽宁阜新李姓自山东迁移图》)。

木华黎的子孙(木华黎后裔分布)(6)

图2 辽宁阜新李姓自山东迁移图(原创)

综合这些信息,辽宁阜新一带的“李姓”蒙古人应是清朝康熙年间迁居与此的蒙元时期留居山东的木华黎及其五弟带孙郡王的后裔,其世系木华黎、带孙到李俭之间不明,甚至笔者推测李俭并非此支系的“李姓”始祖,只是其中的一支脉系,其世系大致如下:

木华黎的子孙(木华黎后裔分布)(7)

阜新“海姓”木华黎后裔

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的海姓蒙古族渊源与来历,有三个传说:

一说是木华黎三子霸都鲁(应为木华黎孙,孛鲁三子,引者注)征辽东成功并在这里驻守留下的后代;

一说是安童第四个儿子和童的后裔。《元史•安童传》记载:“(其)子四人:长安童,次定童,次霸都虎台,他姬子曰和童,袭国王。”大蒙古国时期,札剌亦儿部木华黎世袭封地在蒙古的东南以及辽东地区,“海”姓家族自认为是霸都鲁将军的后裔,姓氏源于“国王”称号的继承者——“和童”,根据一般习惯,蒙古人改汉姓是取祖先名子的首音为姓氏,“和”与“海”在读音上非常接近。

一说木华黎沦为成吉思汗祖先海都家奴后随海姓[3]。

阜新“何姓”木华黎后裔

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蒙古贞)的“何”姓蒙古族,此支脉与辽宁阜新“李姓”蒙古族渊源相近。辽阳一带的“毛忽来氏”,本为先祖扎剌亦儿部木华黎将军子孙,Mohulai(毛忽来),即木华黎的蒙古语形式。相传,蒙古右翼万户长、享有太师国王称谓的木华黎将军,领札剌亦儿等蒙古大军攻大金辽河地区时,伤员众多,在蒙古大军主力班师北返后,伤员便留守于土获真河(老哈河)驻牧。木华黎将军在留守在老哈河的部将,曾以“毛忽来•奈•巴特如德”(木华黎的勇士们)自称,元亡明替,为了生存,他们分别取“毛(牟)忽(何)来(李)”的首音、中音、尾音以“牟(木)氏,何(华)氏,李(黎)”氏为汉姓。当年留守的蒙古士兵,便是今天“牟、何、李”三姓蒙古族的祖先,在今老哈河、希拉木伦河、西辽河地区喀喇沁蒙古人之中,多有“牟、何、李”三姓,尤以“李”姓分布最广。

赤峰“金姓”木华黎后裔

主要居住于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其姓氏来自札剌亦儿部的Altačin altan γadasu一支,简化 为“金”。据传其祖先迁自口里,初到东土默特,即现辽宁阜新地区,后到喀喇沁中旗(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北一带,引者注),住在邻近辽宁地区的玛(玛哈巴拉)公旗的五花十家(Ongqor-un aru engger),并投奔了海山成为其属下一名军官。在喀喇沁土默特地区时金姓是个大家族,说起“黑大门”“黑轿子”,方圆数里无人不知。但因受到一些牵连,离开了宁城,兄弟二人分别奔走喀喇沁左右二旗,历经翁牛特、巴林等旗,通过卖苦力度日。

赤峰“季姓”木华黎后裔

“季”姓蒙古人,主要聚居于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旗府西南的长胜镇牛力皋行政村,该村有个叫“枳针林子”的自然村落,“枳针林子”三组(俗称北营子)季姓蒙古人较多。该地“季”姓蒙古人传说,他们的祖上血统是札剌亦儿木华黎后裔。相传,“季”姓蒙古族为札剌亦儿氏(Jalair)。据传后世取“札剌亦儿”首音“札”的近音,改汉姓除了“季”氏之外,还有改汉姓“赵”氏。

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木华黎后裔

木华黎的子孙(木华黎后裔分布)(8)

扎赉特旗,来源于成吉思汗二弟哈布图•哈撒尔后裔所部名称。

明代万历年间,哈布图•哈撒尔第十五世孙博第达喇的第九子阿敏,分得嫩江以西的绰尔河流域,所部命名为“扎赉特部”。

阿敏用“扎赉特(札剌亦儿)”命名其统领的部落,主要是属民中除了孛儿只斤氏后裔——科尔沁贵族以外,属札剌亦儿部落后裔的人较多,此其一。

更为重要的是,“札剌亦儿(扎赉特)”部落是蒙元时期极具影响力的部落。

清代“嫩江科尔沁”十旗中的扎赉特部,即从此开始。简单说,“扎赉特旗”是“札剌亦儿部落”名称演变而来。

扎赉特的札剌亦儿人从何而来,有以下说法:

一是元代朵颜温都儿兀良哈千户所中的“札剌亦儿”人;

二是元初从桓州(今内蒙古正蓝旗)迁徙至辽阳的“札剌亦儿”人;

三是随成吉思汗二弟哈布图•哈萨尔后代奎孟克塔斯哈喇迁徙而来的“札剌亦儿”人;

四是外七鄂托克喀尔喀迁徙来的“札剌亦儿”人;

五是南迁“漠南”的木华黎五弟带孙郡王的后裔及部属。

现今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的“札剌亦儿”后裔,都以木华黎后裔自称。


[1]高勒巴干等编:《蒙郭勒津姓氏及村名考》;蒙郭勒津,《元朝秘史》记载为“忙豁勒真”,铁木真十三代远祖孛儿只斤•蔑儿干妻豁阿所属部落;《蒙兀儿史记》记载孛儿只斤•蔑儿干与妻忙豁勒真•豁阿为黄金家族“博尔济吉特”的得姓始祖。

[2]编写组:《蒙古族简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7年1月

[3]谢咏梅:《长城东部边缘地带木华黎后裔传说与记忆》,《乌审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察干苏力德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7年11月18-22日,第219页。其文后备注:转引自海德山《蒙古族海氏家族史略》(内部资料),第89页所引莫•贺希格陶格套文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