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的经典之作茶馆(你不读老舍的书)
《茶馆》这样的经典好剧,很少人追,有的人看不懂,有的人不爱看,我也不是很懂,但是因为老舍先生,于是又因为陈宝国先生演绎的王利发,很生动、很真实,才追了一把剧。
那个苦难年代的人,生存的不易,在茶馆掌柜王利发身上得到了集中体现。
开篇,他对耍骨头的大傻杨说不讲没用的交情,又含蓄地劝下象棋的茶客不要大力拍走榫了的桌子。王利发一幅精明算计的形象跃然在眼前。
王利发
我们看到了友谊之光,在王利发的身上散发,譬如:王利发、松二爷、常四爷的多年交情一直在茶馆里延续,在常四爷因庚子年间打死过洋人而被清庭 “追捕”多年以后直到民国建立,王利发对他老婆说:“我想他们这些个老伙计”,常四爷也说:“我惦记王掌柜和松二爷,喜欢见天的跟他们在一起,喝茶、聊天,我想他们”,我们看到了他们延续着父辈的交情,在动荡的年代,虽遭受着各种不幸与坎坷,但依然互帮互助,坦诚以待,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善和真。看到了王利发珍惜情谊的一面。
茶馆,你得看看
“掌柜的,你看,他们又躲到旮旯(这里指屋子里的角落)里去了,准没好事”,李三爷见刘麻子和唐铁嘴勾肩搭背往茶馆里走,对王利发说道。
“不躲到旮旯,也没好事”,王利发瞥了他们两眼,说道。
“谁说不是呢”李三爷叹息道。
刘麻子和唐铁嘴这一对,时而一起做坏事,时而互相咒骂,在王利发眼里,他们就是臭虫一样的人物。
对身边的弱者,王利发又发出深深的同情,散发出许多的好意,一面去帮助她,一面却又无可奈何。比如:他同情后院的张秀英年纪轻轻就成了寡妇,带着个在宫里当差的弟弟相依为命,在后院租着一间房,他帮她减免房租,只要她在茶馆帮着收拾收拾后院。
这个被王利发的大舅妈称为“坊死男人”的女人,在其弟弟张春和被冤枉成革命党进大牢后,想独自去牢房给弟弟送两件过冬的棉衣,最后在王利发的陪同下,却给了银子也递不进衣服,银子被牢房管事人没收不说,还被恫吓说“太后钦点的神机营火药库要犯,谁敢探视就罪加一等”而轰走。王利发也没办法,托人找关系使银子,怎么也没用。最后只得作罢,张秀英后来跳了什刹海,也是对生活全然绝望了的。
一起喝茶
对二德子(打手),他只有夸赞和说拜年的话,偶尔也被他盘剥,收一些保护费。但是,对黄胖子,他每次都是黄爷前黄爷后,黄胖子喜欢坐雅间,还喜好养鹰,他深谙黄胖子的这些癖好,每次都是亲自招待,妥帖至极,因为他在王利发眼里是一位从不赊账的茶客。
另外一位有身份又不赊账的茶客就是马五爷,刘麻子说马五爷是“中国人眼里的洋人,洋人里德中国人”,王利发一句“串秧”,点得大家呵呵大笑。有一次,马五爷径直走到茶馆的雅间来,跑堂的老伙计李三爷问王利发该上什么茶,王利发说,捡好的沏,李三爷犹豫说他掏钱的时候会不高兴,王利发瞥了一眼李三,说道:他不高兴能咋,还能露出来不成?他是有身份的人,不高兴也不会露出来,您听我的就成。他对黄胖子和马五爷这种“大人物”了如指掌,折射出了他为了茶馆而做的功课,一个精明能干世故圆滑的生意人形象渐渐丰满起来。
你就是这样的王利发
有一次,王利发因大舅妈自作主张给他定下婚约,他郁闷至极喝醉酒,去街上闲逛,碰到二德子(打手),二德子反问王利发,这样说道:“刘麻子专门拐卖妇女儿童,唐铁嘴能把活人说死、死人说活,黄胖子能把一帮红刀子进白刀子出的一伙人整到一起吃烂肉面,爷们,你有这道行吗?”,王利发听了只能苦笑,自己心里有苦出来散散心,却还要被跟那些个人相比较,坏人成了坏人嘴里的英雄榜样,好人连愁苦散心的权利都没有,利发只能苦笑了。
1945年日本投降,中华民族终于取得了战争的最后胜利。
“日本人在,我要饭耍骨头;日本人走了,我耍骨头要饭。在和不在的,我也闹不清了。”这是大傻杨对王利发说的,国民政府的执政并没有给下层民众带来什么,所以民众“麻木不仁”。
终究,还是没了
王利发的裕泰茶馆,也最后被小刘麻子盯上,要改造成沈处长名下的“娱乐歌舞厅”,官与痞的最终勾结,让王利发一心只想把茶馆做大做好的心思彻底熄灭,最终一把火结束了茶馆的历史,也宣告了与这个旧时代的彻底决裂。利发的心是死灰一样的。
利发的遭遇是旧时代千千万万苦难民众遭遇的缩影,旧社会的黑暗是吃人的。我们感恩现在所立足的新时代,同时也需要我们加倍珍惜和呵护。
没有老舍,就没有茶馆这么优秀的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