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游击队印象最深刻的人物(刘知侠写铁道游击队)
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自问世以来,不仅以曲折惊险的故事情节、幽默抒情的写作风格深受读者的喜爱,而且以此为蓝本改编的电影、电视剧深深影响了几代中国人。那么,《铁道游击队》这部红色经典作品是如何产生的,作者刘知侠为了创作这部小说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回溯历史,追记刘知侠历时十年、三赴枣庄实地寻访铁道游击队战斗生活的传奇往事。
文|李海流
刘知侠与铁道游击队的首次“亲密接触”缘于一次偶然的采访。
1943年夏,刘知侠任山东文协主办的《山东文化》杂志副主编,参加山东军区在莒南召开的全省战斗英雄、模范大会,会上他被铁道游击队的短枪队中队长、甲级战斗英雄徐广田的英雄事迹深深吸引,为此对他做了专访。当时恰好游击队的政委杜季伟也在附近的省党校学习,刘知侠得知后多次找他采访。
刘知侠在英模会上通过对这两个人的访谈,粗略地了解了铁道游击队的英雄人物和一些抗敌事迹,这些颇具传奇色彩的战斗事迹深深感染了刘知侠,英模大会后,他便迅速整理材料,着手写关于铁道游击队的章回体小说,不久,刘知侠草创的《铁道队》小说在《山东文化》上连载了两期。由于作品故事性较强,富有一定的传奇色彩,发表后引起读者的强烈反响。
不久,刘知侠接到了铁道游击队的来信,当时大队长洪振海已经牺牲,新任大队长刘金山、政委张洪义写了一封信,信的大意是:铁道游击队中像徐广田这样的英雄人物还有一些,因为对敌斗争战事比较紧张,他们只能派徐广田一个人去参加英模会。如果他能够到铁道游击队那里去,和他们一起生活一段时间,对他们的战斗生活做多方面的了解,一定会比现在写得更好。
1944年春,刘知侠第一次来到鲁南对铁道游击队进行实地采访,当时,枣庄、临城还有敌人。刘知侠绕道韩庄过津浦铁路,到达微山湖,登上微山岛和铁道游击队里的英雄人物生活在一起。刘知侠住在铁道游击队的大队部,当时的大队长刘金山,高个儿,和刘知侠很能谈得来,见面后还把从日军那里缴获的一支轻型驳壳枪当做礼物送给了刘知侠。他常常与游击队员们一起活动在津浦和临枣铁路两侧。一有空闲,刘知侠就向他们采访多年来在铁道线上英勇歼敌的事迹,从大队干部到长枪队和短枪队的队长及主要骨干队员,都作了深入细致的访问。
值得一提的是,铁道游击队中的女英雄“芳林嫂”的人物原型就是在临城南的六炉店、大庄、刘庙一带走访中发现的。刘知侠得知铁道游击队第一任大队长洪振海牺牲在微山湖畔黄埠庄附近的一块小高地上,他亲自到那里去凭吊,俯视着曾经洒满鲜血的这块土地,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后来,副大队长王志胜带领他到枣庄火车站去看血染洋行的旧址;到临枣支线的五孔桥,采访打票车的战斗经过;又悄悄地到临城南的古井村了解当年铁道游击队员潜伏在这里,智毙鬼子特务队长岗村和痛歼敌特务队的情景;到沙沟和塘湖之间黄庄那段铁路弯道的地方,了解当年他们怎样把布车从列车上卸下来,发动湖边人民群众和长短枪队员,连夜向微山湖运布,解决抱犊崮山区主力部队的冬衣问题。
1946年4月,刘知侠再次奔赴铁道游击队所在地——枣庄,进行创作性采访。此时的枣庄虽然日军已经完全撤退,但以王继美为首的1000多名伪军控制着“中兴煤矿公司”与我军作对。王继美被蒋介石任命为“山东挺进军三十二纵队少将司令”,他不仅不配合我军的工作,而且还殴打我方谈判代表,拒不向我军投降。
鲁南军区经过研究决定全歼这股顽匪,值得一提的是,刘知侠与铁路局警卫部队一起参加了这次攻打中兴公司伪军的战斗,他随同部队一边作战,一边深入战场采访。战斗一打响,我军七师一部将东南围墙炸开突进,一个连在炮火掩护下直逼“电光楼”,经一夜激战,全歼王继美部,枣庄遂宣告解放。这次战斗,刘知侠不仅亲自参与,而且经受了血与火的洗礼。
刘知侠与铁道游击队队员们合影(后排左三)
刘知侠第二次到铁道游击队活动区域采访,历时半年多,足迹踏遍枣庄和微山湖畔,找到昔日的铁道游击队英雄,与他们同吃同住同战斗,根据收集的材料开始创作《铁道游击队》的初稿。作品最初是以传记或报告文学的写作手法,将铁道游击队的真人真事如实地写出来,如草创时期的开炭厂、两次打洋行、在临枣支线上搞机枪、打票车、在津浦干线上打岗村。正当刘知侠准备倾力投入创作时,解放战争打响了。铁道游击队编入主力部队,他也奉命奔赴前线,写作只好停下来。
解放后,刘知侠在济南市文联担任领导工作。1952年刘知侠请了一年长假,准备完成创作《铁道游击队》这部小说的夙愿。为了重温当年铁道游击队以及整个抗战时期的斗争情形,唤醒当年与铁道游击队共同生活、参加战斗的激情和冲动,刘知侠又找到了小说中人物李正、王强、芳林嫂的原型——杜季伟、王志胜、刘桂清等进行采访座谈。1952年春,刘知侠又一次到枣庄、临城、微山岛去寻访当年铁道游击队的主要战场——早已坍塌的洋行、打票车的三孔桥等;又夜宿微山岛,访问了这一带村庄的老百姓。乡亲们听说“铁道游击队的人”又来了,像迎接久别的亲人一样都围了上来,生动形象地描述着当年铁道游击队在这里奋勇杀敌的故事,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抗日战争画卷就这样在当地老百姓的口中传颂着……
从枣庄回来后,刘知侠就开始在济南大明湖畔进行创作。从1943年“英模报告会”与铁道游击队英雄偶然邂逅,让刘知侠萌生写作此书的念头,三次深入枣庄等周边地区实地采访,到最后成书,历时10年,真可谓十年磨一剑。这部小说在出版前也曾遇到曲折,有的编辑说,这不是文艺作品,只是堆积了一些战争素材,但大多数人认为这是一部好作品,应该立即出版。经过一番周折,1954年1月,4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后立即在读者中引起强烈震撼,新书上柜不久便告罄,当年即再版。到现在,《铁道游击队》这部红色经典小说被翻译成十多个国家的文字,印数超过了400万本。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