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航员同款飞亚达(戴个手表进太空)
第十三届珠海航展终于来了!
本来,按照两年一届的频率,去年就应该举办,但由于全球疫情的原因,被延至今年举行。不过好饭不怕晚,多了一年时间,又会有很多新装备亮相。珠海航展是中国航空工业阶段性成就的集中展示,会有诸多军机和民机参展,今年的明星,就是歼16D电子战型,当然也少不了我们已经很熟悉的歼20。
▲“太行”发动机装配
航空工业,历来被认为是现代工业的皇冠,航空发动机更是皇冠上的明珠。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航空工业的产品不是可以大路货,而要建立在金属冶炼、复合材料、微电子、流体力学、数值计算、精密加工等诸多产业和基础学科之上的塔尖,能够把这一切都置办齐全,能完全自研自产飞机的国家,世界没有几个,而中国就是这极少数之一。
现在的中国,拥有能制造从最简单的活塞机到最顶尖的歼20隐身战机的完整产业链。实际上,在新中国建立之初,正是从活塞机到喷气机的过渡阶段,中国起步就是喷气机,起点其实相当高,但难度也一样高,因为旧中国几乎没有留下什么工业,更别说航空工业了。
然而,经过70多年的奋斗,中国航空人硬是拼出了一条路,使中国成为世界数得着的航空大国,最耀眼的成果,自然是具有世界顶尖水平的歼20!
歼-20,中国航空工业的明珠。
在歼20的复合材料占比达29%,“航空金属”钛的用量为20%,仅是这两项数据就充分表现出了浓浓的高科技味。五边形的机头以及机身横截面、切尖外倾斜双垂尾、带锯齿边的各种舱门,都是隐身战机的显著特征。此外,还有采用了DSI进气道、隐形特种涂料、液态感温技术、气动伺服控制技术、镀膜整体座舱盖等国际领先技术,是F-22在地球上唯一的对手。
就拿很容易被忽视的歼20座舱盖来说,它并不是用玻璃做的,因为玻璃太重,强度也不够。
那么它是什么做的呢?用聚碳酸酯(PC) 丙烯酸酯类材料 “渐次悬拉” “真空辅助”等技术和工艺,制造出带夹心结构的一体化透明座舱。别看就是一个座舱的透明盖子,这可是一项价格不菲,地球上除美国外仅有中国掌握,俄罗斯都搞不定的高技术。
▲光是看表面的管线,就能感受到航发的复杂度
歼20的另一个关键点,就是航空发动机。
航发,是飞机的心脏部件,飞机上一切动力的来源,要求很高——重量要轻,动力要强,故障要少,同时满足,难度极高。当今世界上有能力制造先进航发的国家,也就是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
航发难在哪里?一是设计,二是材料。
战机使用的涡扇发动机,直径1米左右、长度4米左右。虽然相对人的个头来说,这个体量并不小,但考虑到其中要塞进十多级的风扇、压气机、涡轮以及燃烧室、加力燃烧室等部件,真的是十分拥挤。
在发动机燃烧室及涡轮这些能量转换的关键部位,工作温度非常高,可达到1700度,加力燃烧室内的温度更是高达1800—1900度,而目前一切高温合金材料的最高耐受温度仅为1100摄氏度,不可能单靠自身原始性质扛住。
所以,除了强调材料本身以外,还不得不在叶片内部设置迷宫一般的冷却通道,而且,每块叶片,一旦转起来,要承受十几吨离心力和向前的巨大推力。指标如此变态,加工难度当然也就极高,以至于一个单晶叶片的价格,几乎超过了同重量的黄金。
难度这么大,当然也就只有少数国家玩得起,而中国正是其中之一。歼20所用的涡扇发动机,涡轮叶片使用单晶铼镍超级合金制造,带矢量控制,足以将最大重量37吨的战机送上蓝天,以每小时2200公里的超音速巡航,是中国精密制造的重大结晶。
歼20的出世,显示出了中国工业的日益强大。而在另一个领域,一个几十毫米的极小空间内下功夫的领域,同样也能显示出中国工业水平的日益精密和发达,这是一个我们更加熟悉的领域——手表。
▲《敦刻尔克》中就有战机中弹,飞行员靠手表估算燃料的情节
其实,开歼20的飞行员同样要戴一块表,专供飞行员使用的手表就叫做航空表。
在航空时代的早期,航空表除了看时间,还有计算、辨别方位、估算等实际功能,即使到了现代,不受电磁干扰的手表仍然是飞行员的常备品,但不是随便找块表就可以用的。
如果你是一名王牌飞行员,选航空表,一定会选飞亚达,因为这是目前唯一和歼-20有官方合作的腕表品牌。飞亚达,就像手表中的歼20,精密而先进,与中国航空有着深厚渊源——在世纪之交的千禧之际,就为空军提供了计时腕表,还曾经推出过歼-15、攻击-11等一系列飞行员表,是中国工业实力在另一个维度上的反映。
▲发现歼20了吗?
飞亚达与歼20联名出品首飞十周年两款限量腕表,分别采用航空金属——五级钛,以及大马士革钢制成,具备“防震、防磁、防水”的三防强悍属性,能抗高过载,拥有海洋着陆,陆地战备、空中计时三大性能场景。
五级钛轻便坚固,是典型的航空金属,也是衡量飞机结构材料的领先标志,主要用于制作发动机压气机部件、飞机主要结构件等,其它材料无法替代。用五级钛为材料制作出的手表,天生自带航空属性,而且更耐腐蚀,与人体肌肤的亲和力更高。
大马士革钢是冷兵器时期的集大成者,军迷不会陌生,至今仍有很多军刀爱好者,热衷收藏大马士革钢军刀,成为军品中的“颜值”品类。这种钢在铸造过程中会形成艺术性纹路,如行云似流水,有一种异常的美感,被誉为“最极致的钢铁艺术”。如果说五级钛有航空范,那么用硬朗的大马士革钢铸造出的表壳,就显示了浓浓的军事风。
马赫系列“歼-20”首飞十周年限量款腕表4800A/m非凡抗磁能力,荣膺“防磁表”称号。还通过了“防震表”两轮冲撞测试,具备100米防水等级(=330英尺),充分满足飞行员水面着陆等特殊场景需求,不磨损的蓝宝石玻璃镜面就像歼20座舱一样优秀,应对日常泼溅和浅水游泳更是毫无压力。
飞亚达不仅飞上天空,还跟随中国航天员进入了太空,这是一个难度更高的考验。
▲出色的航天表,背面也很漂亮
航天表的技术指标更加严格,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
1. 能够承受高过载和强震动,在发射和着陆的高过载的情况不能出现故障。
2、在纯氧环境下确保手表的安全性和保持表带的承受能力。
3、在太空高辐射、强磁场、高低温环境下保持计时精度。
4、在整个航天过程中,手表要经历正负压力交替的考验,无论正负压力,都要能够保证气密性。
5、在密封舱中,航天员的行动会受到一定的限制,手表要便于操作和观看。
这些指标,都非常重要。比如正负压力导致航天表损坏,就在航天史上出现过真实的险情——阿波罗15号上的美国宇航员大卫·斯科特在出舱返回后,发表航天表表镜脱落,不得不换上备用手表,才完成了接下来的任务。而飞亚达截止目前,仍然保持了零失误的纪录,用硬核实力,为中国航天员保驾护航,值得被点一个大大的赞!
在21世纪初,始于1983年的飞亚达经过了航天部门的盲测后,开始为中国航天事业打造专用航天表,杨利伟第一次登上太空,就佩戴了飞亚达航天表,飞亚达成为世界三大航天表品牌之一,打破了国外在航天计时腕表的壁垒,是“大国品牌”的实力担当!
▲航天表其实是“绑”在航天服上
从神五到神十一,飞亚达航天表经受住了飞船发射和着陆时的高过载和剧烈震动,在强辐射、高磁场、负压环境 下保持了计时精度。2003年10月,航天英雄杨利伟随“神舟五号”进入太空,共计21个小时,成为进入浩瀚宇宙的第一位中国人。“神舟五号”舱内航天服手表在起飞和着陆前配合完成了舱内航天服的检漏计时,记录了“最伟大的一天”。
▲神舟七号航天表
更值得一提的是,飞亚达在保障神舟七号“太空漫步”中贡献。
航天员出舱活动,随身供给仅能支持8小时,出舱前航天员会启动计时功能,以保证在规定时间内返舱——这就是航天员为什么太空中也需要手表的重要原因。
神七航天表,首次采用了飞亚达耗时3年,自主研发的重大科研成果——复杂机械计时机芯,而太空则成为了检验这枚机芯的绝佳场所。按照航天部门的要求,飞亚达设计并实现了AM/PM显示功能,方便清晰辨识地球昼夜时间;采用特殊润滑,极大提高了机心耐温差性,在正负摄氏80度的严苛条件下依然走时精准;还首创了45分钟航天计时。
▲“神七”多功能计时自动机械机芯
除了一般的时、分、秒显示外,为配合航天员执行任务特殊计时需要,设计师将累计计时长度做了人性化改进,在表盘上添加了以45分钟为单位的标识,同时辅以两种颜色的弧线,作为警示任务完成的进度,这被称为“特征计时”。
▲飞亚达“太空漫步”系列腕表,完美还原了“特征计时”和7 1表圈
此外,设计师还给航天表增添了两项特殊功能,即AM/PM指示和外层7 1小时旋转表圈的预警刻度,AM指示0:00-12:00,PM指示12:00-24:00,让航天员在昼夜难辨的太空中仍能轻松掌握地球时间和舱外活动时长。
经受住了太空环境考验的飞亚达,又在之后的历次载人航天任务中为中国航天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航天表,成为中国航天员必不可少的计时装备。
要在一个薄薄的极小空间内达成能抵御严酷环境的高指标,说实话,非常不易。从另一个角度看,飞亚达的产品能经得起太空恶劣条件的考验,无疑是一个具有非凡实力的腕表品牌。
▲探索未知,飞向火星!
秉持探索未知的航天精神,飞亚达完成了为中国航天提供高质量辅助计时装备的任务 ,以完美的产品致敬了中国航天的坚韧与勇气,中国航天员每一次的凯旋,都离不开飞亚达航天表的守护——承载了航天精神的飞亚达,上过太空的飞亚达,永远属于勇敢者和探索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