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砚的入门知识上篇历代砚台(洮砚十年磨一剑)

洮砚这一中华瑰宝,华夏的名砚,在1300年前的唐宋时期就已登上了皇宫内外的大雅之堂,被文人墨客称为希世珍宝,贵重无比!“洮砚贵如何,黄膘带绿波。厥名鸭头绿,色润如碧玉。砚质最坚膴,纹理舒璘光。摛洮水之雕饰以涌波痕,流黄膘之辉采以曜光华。如汇百溪之涓流,似绕千山之云霞。厚蕴神山之气脉,深浸岩泉之柔涟。采阴纳阳,咀华含英。色清朗以光辉,泽温润以生津。贮墨不耗而历寒不冰,涩不留笔且滑不拒墨。抚之渗水,呵之凝珠。同皖山之歙,并灵岩之辟。古往今来,得之无价。或列案牍墨轩,或藏曹仓杜库。此乃国之精粹,文房瑰宝。” 这是西部著名诗人李德全先生在《洮砚赋》里对文房四宝之一——洮砚的别样赞誉。

玩砚的入门知识上篇历代砚台(洮砚十年磨一剑)(1)

因洮砚的石质细腻温润。软硬适中,夏不耗墨,冬不结冰,发墨快而有光泽等特点,又加洮砚集石雕、玉雕、木雕、根雕等雕刻工艺于一身,实用性、欣赏性两者兼顾,文化内涵深厚,收藏价值极高;洮砚的文房之宝美誉,根深蒂固,长盛不衰。洮砚的制作工艺技术在民间代代相传,保留下来。今天可以毫无疑问的成为了共和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和传承,造福国民!

玩砚的入门知识上篇历代砚台(洮砚十年磨一剑)(2)

“智者临砚,仁者赏墨。挥毫书赤壁,泼墨绘八骏。文房抒胸臆,墨轩著春秋。华夏文明五千年,洮砚翰墨留青史。”则是德全先生对从事洮砚工艺的艺人表达的无限敬意......洮砚艺术之高贵典雅尽人皆知,然而其中的酸甜苦辣,大概只有像李海平这样浸淫其中终身坚守的艺术行家才深知其中滋味。

玩砚的入门知识上篇历代砚台(洮砚十年磨一剑)(3)

李海平:艺名:拼子(干工作有点拼命三郎的架势?!),男,汉族,1977年生于洮砚之乡,今甘肃省卓尼县洮砚乡制砚世家,著名的国家级洮砚雕刻大师的嫡孙,师从制砚名家李茂棣、刘爱军、王玉明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洮砚传承人及省级工艺美术大师,是货真价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嫡孙。擅长雕刻古今人物、山水、花鸟虫鱼,其作品多次在全国各省市工艺品大赛中获奖,并赢得荣誉。现为中华传统工艺名师、甘肃省工艺美术大师、甘肃润玉洮砚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甘肃卓尼李氏洮砚研究会会长、甘肃卓尼洮砚协会副会长、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甘肃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甘肃省农村实用文化人才副高职称。海平先生以其刻苦勤奋及其累累硕果,自然成为极有潜力的青年雕刻师之一,也当仁不让地成为洮砚行业的工艺专家和领军人物,并受聘为甘肃省工艺美术协会“百花奖”评审委员会评委。2010年3月,李海平、李江平被全国发展促进会评为“中华传统工艺名师”。4月,在甘肃省领导和各界艺术大家的关心支持下,兄弟两倡导组织,创办了“甘肃卓尼李氏洮砚研究会”,组成了洮砚产地唯一的一家民间集体组织,成员达60余人。研究会的目的是:贴近时代题材,提升洮砚艺术境界,提升洮砚产品档次,保持洮砚中国三大名砚地位。让洮砚成为谁见谁爱的真正文房之宝。广泛传授雕砚技艺。提升洮砚在国内外的知名度,控制洮砚文化内涵。创造洮砚奇迹。开拓洮砚市场,与国内外同行深入交流经验。做强、做精、做好、做大洮砚产业。把洮砚艺术文化传承发扬下去。让刻砚艺人提高经济收入。让藏砚家得到有收藏价值的希世宝砚!

玩砚的入门知识上篇历代砚台(洮砚十年磨一剑)(4)

提起李海平,大概洮砚圈内每个从业者都会由衷地翘起大拇指,内心还会生出些许的羡慕嫉妒恨来......为什么嫉妒恨呢?因为他太优秀了,在近几年不长的时间里,以跨越发展的方式把许多同行和老前辈们远远地甩在了身后......2009年,甘肃卓尼县洮砚乡峡地村民间工艺师李海平、李江平兄弟二人组织了数名民间刻砚艺人,雕刻了震惊砚界的“5·12汶川地震纪念砚”及“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60华诞砚”。中央档案馆,兰州市委市政府各自收藏了一方。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节目、中国新闻网、中国网、新华网、甘肃新闻网、中国汶川抗震救灾网、人民网等多家网站媒体报道了“5·12汶川地震纪念砚”。(甘肃日报、甘肃农民报)甘肃电视台:团结历进60载节目报道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60华诞砚”。媒体报道后,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这两方巨型砚,创造了洮砚史上的奇迹。大大增强了洮砚在国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了行业内部的肯定和认可。开拓了洮砚紧跟新是时代政治题材的先河。对洮砚雕刻者给予了极大的信心和启发。给洮砚创作贴近时代旋律,发展洮砚文化指明了方向。创造了洮砚作品紧跟时代主旋律创作珍品砚的典范。

玩砚的入门知识上篇历代砚台(洮砚十年磨一剑)(5)

玩砚的入门知识上篇历代砚台(洮砚十年磨一剑)(6)

海平年纪轻轻即出道,一路走来披荆斩棘,高歌猛进:2000年——2005年在甘肃临洮洮河源洮砚有限责任公司任技术指导;2006年— 2008年曾被多家制砚公司聘请为高级工艺师;2009年于北京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高级研修班结业后在甘肃卓尼李氏洮砚研究会组织十几名高级雕刻人员,专门培训雕刻巨型洮砚;2011年5月至10月份参加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在苏州举办的“国家级培训雕刻(砚)高级研修班”,以优异的成绩结业;

玩砚的入门知识上篇历代砚台(洮砚十年磨一剑)(7)

玩砚的入门知识上篇历代砚台(洮砚十年磨一剑)(8)

2011年参加中国宁夏贺兰石(砚)设计创意大奖赛,一方“福在眼前”(贺兰砚),在宁夏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展,被宁夏自治区博物馆永久性收藏。参与由国家财政部永久收藏的作品“祥龙护宝”洮砚石雕的雕刻。

玩砚的入门知识上篇历代砚台(洮砚十年磨一剑)(9)

《5.12汶川大地震纪念砚》被中央档案馆收藏。《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华诞砚》被甘肃省兰州市人民政府收藏。

海平先生不仅在专业技术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屡获殊荣,而且在公益慈善事业方面也为大家做出了榜样,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特大地震。地震发生后,在党中央领导下,全国人民展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抗震救灾行动,那一幕幕催人泪下、感人至深、充分体现中国人民伟大民族精神的场景,已被历史永远铭记,永远镌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上。2009年,在地震发生一周年之际,同为地震灾区,也是中国四大名砚产地的甘肃卓尼县洮砚乡,和藏族干部赵建军联手,李海平和弟弟李江平以及另一位洮砚雕刻艺人历时9个月,精心设计制作了“纪念5.12特大地震巨型洮砚”。巨型洮砚整体采用镂空高浮雕技法,砚盖设计为爱心中国,心形正中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巨型洮砚周边雕刻了200多个栩栩如生的抗震救灾感人瞬间,以石雕这种特有的艺术形式缅怀长眠于九泉下的数万地震遇难同胞,讴歌伟大的抗震精神,表达甘南灾区人民对全国人民的感恩之情。

玩砚的入门知识上篇历代砚台(洮砚十年磨一剑)(10)

路漫漫其修远兮……几度风雨,几番拼搏,这种大爱激励着他和乡亲们百折不挠,矢志不渝,坚强地活下去。回味创业路上得失成败,海平先生无限感慨,他说,除了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最大的希望就是以洮砚石雕这种方式为伟大的中国人民“树碑立传”,激励后人,默记历史,珍爱生命,发奋图强!

部分新作欣赏:

玩砚的入门知识上篇历代砚台(洮砚十年磨一剑)(11)

玩砚的入门知识上篇历代砚台(洮砚十年磨一剑)(12)

玩砚的入门知识上篇历代砚台(洮砚十年磨一剑)(13)

玩砚的入门知识上篇历代砚台(洮砚十年磨一剑)(14)

玩砚的入门知识上篇历代砚台(洮砚十年磨一剑)(15)

玩砚的入门知识上篇历代砚台(洮砚十年磨一剑)(16)

玩砚的入门知识上篇历代砚台(洮砚十年磨一剑)(17)

编辑运营:嘉伟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