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鼓舞介绍(跳铜鼓舞斗鸟赛弓箭)

“达努”节,又称祖娘节或瑶年,是瑶族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是农历5月29日。 “达努”在瑶语中的意思是“不要忘记”。

“达努”节,以农历5月29日为正日,一般欢庆三天。节日的周期各地略有不同,具体情况是根据当地习俗、作物收成、人畜兴旺等情况决定的,一般一年一次,也有的地方三五年一次,或十二年才一次。

铜鼓舞介绍(跳铜鼓舞斗鸟赛弓箭)(1)

达努节

(传说)

相传古时候,在迤俪的群山中,有两座同样高大的宝山,左边的叫“布洛西”山,威武雄壮似勇士挺立;右边的叫“密洛陀”山,像个拖着长裙的姑娘。两座山每年都要互相靠近一些,经过了999年终于挨到了一起。农历5月29日,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霹雳,高大英俊的布洛西和亭亭玉立的密洛陀从两山裂缝中走出来,结为夫妻。他们生有三个女儿。

时间穿梭般逝去,头发花白的密洛陀遵夫嘱,让三个女儿各自去谋生。大女儿扛着犁耙,到平原耕耘,生儿育女,繁衍成汉族。二女儿挑起一担书走了,繁衍子孙形成壮族。三女儿拿着小米、锄头到山里开荒种地,安居乐业,成为瑶族祖先。三女儿通过辛勤劳动,庄稼结出累累硕果。谁知天有不测风云,顷刻间籽粒饱满的果实被鸟兽、地鼠分食殆尽。

密洛陀在女儿危难时鼓励她:“天空难免出现乌云,生活也会遭受挫折,狂风吹不倒劲松,困难吓不倒勤劳的人,只要勤奋耕耘,生活是会幸福的。”并给了她一面铜锣和一只猫。来年,庄稼长势更加喜人,她敲响母亲给的铜鼓,惊走鸟兽,放出猫吃尽了地鼠,获得丰收,为报祖娘养育之恩,她带着丰盛的礼物于母亲生日即农历5月29日为母亲祝寿,并共庆丰收。从此,瑶族人民将瑶族祖娘生日作为庆丰收的节日。

(习俗)

跳铜鼓舞——

铜鼓舞介绍(跳铜鼓舞斗鸟赛弓箭)(2)

铜鼓舞

“达努”节最重要的活动是打铜鼓与跳铜鼓舞。铜鼓分为两种:(1)公铜鼓。 (2)母铜鼓。铜鼓表演需要五人出场。两人打铜鼓,一人打铜锣,一人敲皮鼓,一人舞竹帽。锣声先响,接着铜鼓、皮鼓有节奏地敲响。铜鼓有十二套传统的打法,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表现耕作,狩猎等与自然搏斗的场景。其动作粗犷有力,舞姿优美大方。舞竹帽者,穿插在上述四位锣鼓手之间,不时作出幽默可笑的动作,逗得观众捧腹大笑。鼓点铿锵,舞姿纯朴,风格粗犷剽悍。表演者虽谈不上有多少艺术感觉,但在劳动中演练出的舞步,清新刚健,舞者配合默契和谐,不时博得观众的喝彩。最佳的舞者还能得到“鼓王”之美誉。

入夜,舞罢,青年们就去对歌。他们喜欢唱情意绵绵的趣话歌,有的男女青年因对歌而生情。老年人则集体唱起了密洛陀颂歌。他们你问我答,歌声充满了对密洛陀的敬意。除了唱密洛陀,他们还唱醉酒歌,每唱完一段便集体举杯畅饮,欢呼,一直到三星西斜仍不肯离去。

斗鸟——

瑶族人好玩鸟,斗鸟,养鸟。因此,“斗鸟”是“达努”节上的一项很有特色的节日活动。

斗鸟活动有一定的规矩。斗鸟开始,对手双方把笼子并拢,等到两边的鸟都拍翅抖脚欲冲出笼门扑向对方,这时才同时开笼门让两只鸟交锋厮打。凡被打死的,赢者不赔。得胜的鸟,很受欢迎,围观者纷纷讲价争购。

赛弓箭——

“赛弓箭”是布努瑶青年小伙子择偶的良机。“达努”节这天,小伙子精神抖擞地挎弓持箭上场。布努瑶的弓箭为竹木制成,弓巢是红青枫木,弓张是密西木,弓绳是麻线棕榈丝,箭条是老楠竹条。靶立于四、五十米外。围观者中注意力最集中的是姑娘,哪个小伙子箭法好,就容易得到姑娘的爱情信物——缝绣有鸡眼、鸟眼的头巾。

赛马——

“达努”节上的赛马活动是最激烈的。马是布努瑶人家的传家宝。布努瑶选马有其标准:头高、眼灵、腿粗、身短。“达努”节上的赛马场,不是在平地大路,而是在崎岖不平、坎坎坷坷的山路。乘坐时不许置配马鞍。这样对骑手的要求更加高了。每当骑手以高超的骑术化险为夷的时候,都说是密洛陀给他们的法力。最先到达终点的优胜者,往往被姑娘抢着往马笼头上插花并得到她们赠予的骑手彩巾。

“达努”节是瑶族人民不忘母恩的纪念日,生动再现了瑶族先民狩猎,农耕,与大自然斗争的情景。密洛陀是瑶族人民理想中的祖先,从她身上可以看到祖先创世的艰辛和征服自然为民族造福的崇高精神,以及瑶族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