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核心力量训练 一场大赛背后的

清华核心力量训练 一场大赛背后的(1)

当一座国际性制造业大市与一场全球性大赛相遇,二者碰撞产生的影响力远超想象。

2021年10月28日-29日,第六届清华校友三创大赛互联网与新媒体全球总决赛系列活动在东莞松山湖举行,从全球各赛区脱颖而出的62支优秀清华团队参加了本次总决赛,同时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以及业内大咖也汇聚一堂,共同就校地合作、项目对接、助力东莞高质量发展等议题进行充分交流。

清华核心力量训练 一场大赛背后的(2)

市委常委、松山湖党工委书记刘炜

“清华校友以及其他各领域的业界精英,正是东莞最渴望、最急需的人才资源。”市委常委、松山湖党工委书记刘炜在致辞中将松山湖科学城比喻为“大湾区的明珠”,他说今年是松山湖建园20周年,也是松山湖科学城全面启动建设的开局之年,如今的松山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人才以及各类创新资源的“加持”。

他特别指出,希望更多优秀的企业特别是本届大赛中的获奖项目能来松山湖扎根发展,希望投资机构能更多地关注和参与松山湖的企业发展以及科学城的建设,更希望清华校友会持续导入清华优质资源,让东莞涌动更多创新创业能量。

清华核心力量训练 一场大赛背后的(3)

这是一场彰显“清华力量”的大赛。本届大赛聚焦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5G、工业互联、IT硬科技与新媒体、新经济等新兴科技产业,活动汇聚来自清华园、京津冀、粤港澳、长三角等十个国内和国际赛区角逐晋级的清华校友项目,其中涌现的不少新产品、新技术以及新服务、新应用让评委眼前一亮,直呼有可能“催生出更多新型产业生态”。

清华核心力量训练 一场大赛背后的(4)

清华大学副校长曾嵘在致辞中表示,本次大赛是市校继续深化合作的良好开端,相信通过本次大赛,将为东莞导入更多清华资源,助力东莞将松山湖科学城建设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始创新高地。

大赛成功举办的背后也是“松山湖引力”的体现。东莞是制造业大市,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完善的产业链配套更使之迅速成为创新创业的热土。近年来,随着一大批大学、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等高端创新资源不断汇聚,松山湖正对外凸显强劲“虹吸效应”。这也是“清华力量”选择东莞的重要原因。

本次活动通过大赛、论坛、项目对接会以及校地合作交流会为持续导入清华资源和“清华力量”开辟通道,赋能东莞高质量发展,助力东莞松山湖构建科学城全要素、全链条创新生态系统。

大赛涌现一批“令人眼前一亮”的项目

10月29日,第六届清华校友三创大赛互联网与新媒体全球总决赛获奖名单公布, 其中种子组的IntelSuite生产运营管理(MOM)平台、天使组的星海超算平台、成长组的vika维格表三个项目,从来自全球各赛区不同成长阶段的62支优秀校友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最佳项目奖。

清华核心力量训练 一场大赛背后的(5)

评委普遍表示,本次比赛的项目整体水平很高,参赛团队也准备很充分,“令人眼前一亮”。成长组评委组长、水木清华校友基金执行董事王学辉直言:“评委讨论非常激烈,优秀项目很多,但只要是好项目,我们就不会让它成为遗珠。”

种子组评委、英诺天使基金合伙人祝晓成认为种子组项目质量很高,让他印象深刻。“种子组项目非常丰富,既有热门的关于AI的项目,也有针对市场痛点的项目,其中还有不少文化属性的项目,项目的平均水平很高,而且能够看得出参赛人员很重视此次比赛,准备很充分。”

天使组评委、广东清大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德卫说,近年来中国在互联网方面发展很快,甚至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如今国际优秀互联网公司如Facebook等都在向中国学习。但即使在国内如此高水平的基础上,本次大赛中仍涌现出不少令人眼前一亮的项目,比如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发的平面设计平台,针对用户痛点而研发的密码安全管理项目等,个别项目甚至刚成立两三年,营收已达千万元级别。

“此次参赛的项目都是从几百个项目里面挑选出来的,水平很高,无论是从团队还是产品创新性等方面来看,都给人不少惊喜,从中也能看出清华人拥有很强的创新精神。”陈德卫说。

与种子组和天使组相比,成长组的项目更加成熟,项目的应用场景很明确,而且有的项目营收已达到千万元。“成长组的项目基本上已经从1走到10了,但从要10走到100也并不容易。”王学辉坦言,东莞的产业集群优势非常有利于成长组的项目落地,他希望地方政府能够对这些新项目加大培育力度。

清华校友三创大赛是清华校友总会主办的大型创意创新创业系列活动,已成功举办六届。今年,第六届清华校友三创大赛互联网与新媒体全球总决赛首次来到东莞举办。

“这次清华校友三创大赛不仅仅是一场比赛,更是项目与资本资源对接合作的通道。” 东莞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清华团队能充分利用清华东莞创新中心、东莞清华校友会在本地的资源渠道,使抱负得以施展,让更多好项目落地东莞。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副院长、清华东莞创新中心主任严叔刚则表示,清华东莞创新中心作为一个凝聚校友情谊、共享创业资源的平台,将一如既往,做好市校合作的桥梁,当好东莞校友的娘家,为母校和校友事业助力添彩。

新人才集聚将催生新型产业生态

今年除了积极组织项目参加三创大赛外,清华东莞创新中心和东莞清华校友会还积极对接母校,将更多的创意创新创业资源引进到东莞。“这是清华人在东莞科技创新领域的一大盛事。”严叔刚说。

在颁奖典礼现场,共有8个项目进行签约,分别是星速机器人落地东莞建设产业基地和生态项目、大数据及数字化产业项目联合投资合作项目、东莞瑞彩光学薄膜落户东莞及技术服务合作项目、智造创新设计产业生态城项目、健康空气实时监测智慧机器人入驻清大孵化器项目、共建智慧物流联合实验室项目、全生物降解无纺材料联合实验室项目以及创科机器视觉图像处理实验中心项目。

清华核心力量训练 一场大赛背后的(6)

清华核心力量训练 一场大赛背后的(7)

清华东莞创新中心一直致力发挥清华大学和东莞之间的纽带和桥梁作用。截止目前,该中心已引进清华大学及国内外科学家团队15个,在松山湖组建研发平台17个;投资创新科技项目约50个,其中12个实现2-15倍增值,1个已上市,2个有望短期内上市。在国际合作方面,该中心在美国、俄罗斯、巴西、以色列、韩国等地运营或合作建设海外资源平台,累计开展国际科技交流活动近100场,促成20多个海外科技项目在东莞落地。

清华东莞创新中心副主任邬新国指出,近年来东莞致力创新发展模式,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形成了开放的经济格局、完备的产业配套和持续的科技创新动力,接下来清华东莞创新中心将继续引进高科技技术与项目成果,与东莞产业对接,促进东莞经济的转型升级同时还将帮助东莞引进国际高端人才,助力企业打开国际市场,深化东莞与港澳及国际的交流与互动,将更多高附加值的产品推向世界。

东莞清华校友会会长莫沛全则表示,校友会计划通过与东莞各行业头部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安排清华毕业生来莞实习、工作、创业;通过类似清华校友三创大赛等活动,促成更多的清华校友企业落地东莞。

业内专家认为,随着更多创新人才向东莞汇聚,将催生出新型产业生态。“我们不能仅仅把东莞定义为制造业大市,东莞有很多种可能,随着更多互联网等领域人才集聚,未来东莞还将催生出更多新型产业生态。”陈德卫表示。

三创大赛评委祝晓成则直言,从生意角度看,大家希望项目尽快能看到效益;但是从长远来看,更多早期项目参与进来非常重要,新的项目、新的创意互相碰撞可以催生新可能、开拓新赛道。

“清华力量”赋能东莞产业发展

这同样是一个进一步彰显松山湖创新创业创富吸引力的舞台。

去年,松山湖科学城纳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实现了从荔枝林到科学城的“质”的飞跃。

清华核心力量训练 一场大赛背后的(8)

松山湖科学城建设效果图(局部)

当前,东莞正举全市之力建设松山湖科学城,中国散裂中子源、先进阿秒激光等一批大科学装置在这里加速布局建设,以国家实验室标准建设的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已投入运作,大湾区大学(松山湖校区)、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等一批项目正在加快建设,还集聚了华为、华贝、生益、歌尔等一批科技龙头企业,建成了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松山湖人才大厦、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等一批高品质的创新创业平台,形成了从原始创新到企业培育的全链条、全要素创新生态体系。

清华核心力量训练 一场大赛背后的(9)

中国散裂中子源

如今的东莞正在按照“把城市建在公园里,把森林搬进城市来”的理念,打造有颜值、有品位、有文化、有温度的现代化生态城市典范,让松山湖成为一座人才“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一座品质上与一流科学城相匹配的城市。

随着校地合作持续引进国际技术和人才,揭牌成立仅一年多的松山湖国际创新创业社区吸引了众多高水平项目落户,已经成为创新创业的高地。松山湖科教局相关负责人认为,松山湖创新创业社区只是东莞的一个缩影。实际上,松山湖的创新创业故事早已遍布整个松山湖功能区,甚至持续向全市延伸拓展。

29日当天,主办方特地举行校地合作交流会以及“清华校友东莞行”项目对接会,以进一步推动优秀创意创新创业项目在东莞落地。多个项目负责人明确表示,近年来东莞的营商环境大幅改善,他们非常期待到东莞落地发展。会场间隙,各项目负责人频频交谈,热议合作事宜。

清华核心力量训练 一场大赛背后的(10)

“令我惊讶的是,本来应该在北上广深的大批高端人才,现在正在向松山湖汇聚,这在十年前想都不敢想。” 松山湖科教局相关负责人说,现在大企业开始在松山湖扎堆出现,围绕大企业的半小时供应商圈越来越清晰。他特别指出,东莞工业基础雄厚,而此次清华校友三创大赛为东莞带来了很多TMT(科技、媒体和通信)新元素,“这就好比为东莞制造这盘大餐,增添了更多调料,让东莞的产业生态更加精彩”。

清华核心力量训练 一场大赛背后的(11)

TMT的引入,为东莞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在清华校友助力东莞高质量发展论坛上,清华校友总会互联网与新媒体专委会创始会长、英诺天使基金创始合伙人、水木清华校友基金创始合伙人李竹做了“TMT与前沿创新”的主题演讲。他表示:“未来十年,最具有确定性的是科技创新。风险投资中充满大量的不确定性,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拥抱不确定性,不断学习,把握住投资的思维方式。”

清华核心力量训练 一场大赛背后的(12)

在圆桌对话环节,专家学者和业界大咖围绕“未来TMT的趋势在哪”“如何助力东莞高质量发展”两个问题展开讨论。车库咖啡基金管理公司总经理袁剑雄则认为未来TMT将呈现云化、去中心化等变化趋势。

清华核心力量训练 一场大赛背后的(13)

而对于“清华力量”如何赋能东莞产业发展,清华东莞创新中心副主任、清大创投总经理肖斌认为,随着东莞不断转型升级,创新型平台陆续入驻,东莞的基因也在不断转化,接下来需要进一步丰富有利于技术承载和发展的投资体系。

“抱团结盟远比单打独斗能够产生更多的力量。”袁剑雄认为,东莞应持续支持孵化器行业发展,推动新形式的孵化形式落地,不断引导大型企业和孵化器合作,鼓励投资型孵化器发展,助力投资机构与孵化器的联动发展,继续加深校地合作、校企合作。

常见投资创始合伙人夏朝阳则认为,在构建创新型生态格局的基础上,东莞未来要紧扣大湾区来做好创新生态培育,在大湾区高质量、多层次的创新社会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

出品:松山湖融媒体中心

编辑:韦基礼 马新杰 郑国豪

责编:张珊珊

审校:黄少宏 陈启亮

【创新松山湖热点索引】

▶聚合力出硬招,松山湖全面推进党史学习教育

▶送医送药暖人心,松山湖推动退役军人工作提质增效

▶惠州发现一名密接!多名确诊病例,都有该口岸旅居史!

清华核心力量训练 一场大赛背后的(14)

清华核心力量训练 一场大赛背后的(15)

清华核心力量训练 一场大赛背后的(16)

清华核心力量训练 一场大赛背后的(1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