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在悼词后添了一句话(邓小平在悼词后添了一句话)
1976年1月8日,北京305医院内哭声一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于当天上午去世。
接下来几天里,就是操办周恩来总理的丧事了。
党内领导在人民大会堂东大厅召开政治局会议,大家一致认为:
关于在追悼会上为周总理致悼词的人,邓小平同志最为合适。
后悼词经李鑫、周启才的整理,在叶剑英、李先念等将军同意后,准备报毛主席审批悼词。
就在这时,邓小平拿过悼词看了一眼,毫不犹豫地在其中加了一句话,并郑重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成稿送到毛主席那里后,主席看罢,直接批示:同意!
那么,关于周总理的追悼词,邓小平究竟添加了什么内容?毛主席对周总理的离世又有何反应?
一 周总理病逝
1976年初,北京305医院病房里哭喊声一片。
这悲伤的哭声中,邓颖超的哭声格外令人心碎。
她在众人的搀扶下走到周恩来总理的灵前,轻轻地摸着周恩来的脸颊说道:“恩来,你走了......”
周恩来总理去世的消息迅速被通知到了各个政治局委员,同年1月8号早上11点钟左右,中央领导人陆续到齐。
邓颖超在现场转告了周恩来总理的遗嘱:
一、不保留骨灰;二、后事处理不搞特殊、不要超过任何人;三、不要开追悼会。
可周恩来总理的遗嘱没有被完全采纳,邓小平直接说到如果不开追悼会,我们无法向全国人民交代!
(邓颖超在告别会的照片)
当天下午3点,邓小平召开会议讨论周恩来总理的丧事。
会议开始,他让周启才为在场的所有人读了一遍周总理逝世的讣告。
在场人员无意见后,这份一千字左右的讣告将以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和国务院的名义向全国人民发布。
会议上,邓小平认为周恩来总理的追悼会必须要办,而且他还要亲自修改追悼词。
同年1月12日的会议,起草悼词的周启才将文稿呈给政治局委员审阅。
会议上,叶剑英和李先念等人都表示同意,只对文稿当中的个别用词用语作出了小小的修改。
敲定悼词文稿后,李鑫、周启才再次在众领导面前通读,就在准备报毛主席审批的时候。
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看了看悼词的初稿,毫不犹豫地加上了一句话:坚决捍卫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
之后,他在文稿上加上时间和自己的签名,报告至毛主席审批。
凌晨1点钟,毛主席亲自签批:同意!
在签批文件送到时,工作人员并没有第一时间告诉毛主席这个悲痛的消息。
因为当时毛主席在年初也生了一场病,头天晚上也是一夜未睡,工作人员担心如果主席知道这个消息,可能会对病情不利。
但周总理去世是万分紧急的事情,也不能瞒着毛主席,于是工作人员想了个办法,等主席午休起来精神头好了,把报纸连着这个消息一起念给主席听。
毛主席先是闭眼听报纸,等工作人员念到“周恩来同志与世长辞时”,他忽然睁开了眼睛,望着工作人员很久。
然后毛主席点了点头,表示知道了,不一会,泪珠从他的眼窝涌出,流过脸颊,流进了脖颈......
二 对总理的悼念周恩来总理去世的消息,于1976年1月9日,通过广播传遍了全国,悲鸣之声骤然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响起。
当天全国的国旗都降了半旗,联合国也降了半旗。
(瓦尔德海姆的照片)
周总理是人民的好总理,可人们都不愿意相信他去世,很多人都在焦急地求证这个事情的准确性。
10点钟过后,北京街头仍有油墨迹的《人民日报》刊登了周恩来总理去世的讣告和遗像,向人们传达出了残酷的事实。
全国上下、大街小巷,有些人怀着沉重的心情在寒风中脱帽致哀,有些人泣不成声,深刻地怀念着人民的好总理!
同年1月10日到11日,周总理的遗体告别会在北京举行,这时,在寿衣的选择上,大家犯了难。
(周恩来总理的遗容)
许多人认为周总理操劳了一辈子,穿旧衣服了一辈子,该给他换上一身新衣服,但邓颖超却严厉地拒绝了。
邓颖超说,不要做新衣服,要选周总理平时最喜欢穿的、现有的衣服。
于是工作人员从周总理穿过的衣服中找来找去,找不到一件合适的衣服,不是太旧就是有补丁,最终大家给周总理选了一件冬天穿的中山装,虽说旧了点,至少没有补丁。
在告别会的规模上,邓小平同志尊重周总理的遗愿,降低告别会的规模,但自发来的群众还是将现场围地水泄不通。
(群众悼念周恩来总理)
能真正走进周总理灵堂告别的只有几万人,但前来吊唁的有数百万人,更多人是冒着严寒,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前悼念周总理,他们在广场上流泪、哭泣、久久不肯离去。
两天的遗体告别会很快就过去了,时针来到1976年1月11日下午,这天晚上,周总理的遗体将被火化。
载着周恩来遗体的白色灵车慢慢启动,数十辆车紧随其后,形成了送灵的车队,此时长安街上已经涌满了自发告别的群众,他们像告别亲友一样再送总理最后一程。
(十里长街送总理)
“十里长街送总理”不仅成为人类历史奇观,更成为中华民族人心的检查。
新华社记录了十里长街的场景,镜头中,蜿蜒十里的群众扶老携幼,默默垂泪,这是何等伟大的力量,这是多么朴实、真挚的情感!
在送走周总理的灵车后,仍有很多人在路灯下等候,想看周总理最后一眼,当时虽天寒地冻,但他们还是在黯淡的灯光下伫立着,至到晚上12点,载着总理骨灰的灵车经过,他们才肯离去。
周总理的追悼会于1976年1月15日下午3点,在人民大会堂北大厅举行,当时的气温只有零下10度,泼水成冰一样寒冷,但天安门广场上却人潮涌动,甚至比周恩来遗体火化的那几天还多。
追悼会一开始,邓小平在哀乐中缓缓出现,他表情凝重,面带哀伤,他虽然很悲痛,但他的腰杆笔直,像泰山一样站在讲台上。
(邓小平在周恩来同志的追悼会)
邓小平用低沉悲痛的声音开始念:
“今天,我们怀着极其沉痛的心情,悼念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同志......”
当念到“周恩来同志的心脏停止了跳动”时,邓小平哽咽了,他的眼中含满了泪水,极其努力地抑制自己的悲伤。
这时会场上一片哭泣呜咽,有一些人失声痛哭,邓小平每念一会,就要停下来平复心绪,才能继续念下去。
邓小平声音中的悲怆,深藏着他与周恩来总理之间的深厚友谊。
周总理在邓小平眼中一直是亦师亦友的存在,两人在那个艰苦凶险的年代,一起为共产主义奋斗的往事,随着悼词,逐渐浮现在眼前...
三 周总理力荐老搭档1972年年初,周恩来总理癌症复发,他力荐邓小平做自己的副手,说人才难得!
最终,毛泽东主席和党中央决定任命邓小平为国务院副总理。
为什么周恩来会如此了解、看重邓小平的能力,这要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
1920年,周恩来和邓小平先后赴法国勤工俭学,两人经历出奇的相似,都是一边读书,一边去工厂做工。
(旅法期间的邓小平,面目清秀)
后来,周恩来在法国成立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负责宣传工作,1922年,邓小平加入了这个组织,后来周恩来担任书记,邓小平配合周恩来做一些辅助工作,周恩来对这个小弟弟也很照顾。
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邓小平和周恩来挤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他们喝着白开水,吃着廉价的牛角包。
在这样穷苦的日子里,缔结了非常深厚的友情,当时的他们是一群有革命劲头、有相同理想的热血青年。
在这段经历中,邓小平优秀的执行能力给周恩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两人也因此结下了深刻的友谊。
当子孙辈们问邓小平最让你怀念经历是什么,邓小平略微沉思了一会,回答说在法国和周总理共事的时光。
到1973年,党中央任用邓小平为国务院副总理,历史证明,党中央和伟人毛泽东的眼光具有高度前瞻性。
就像周恩来曾经向世界预言的那样,邓小平将是未来中国一位极其重要的领导人!
同年12月底,周恩来亲自将对邓小平任职的正式通知发至全党。
至此,邓小平正式迈出了接管周恩来工作的第一步,疾病缠身的周恩来也得以长舒一口气,接受治疗,然而此时周恩来的身体已经不行了。
1974年开年,周恩来总理的身体开始出血,原来他的膀胱癌已经转移了,需要住院治疗。
住院时,邓小平经常找周恩来总理请教问题,每隔几天,他们就要见一面,有时一见就是3、4个小时,根据值班卫士的回忆,邓小平是周恩来在医院中会见最多的中央领导人。
次年9月7日,周恩来总理强忍着病痛会见罗马尼亚访问代表团,他满怀欣喜地说,自己虽不能工作,但请你们放心,邓小平同志很有才能!这句话几乎是向全世界表达自己对邓小平的肯定。
同月20日下午,周恩来总理进行第四次手术,进入手术室前,躺在病床上的周恩来用力握着邓小平的手,用很大的声音说,小平同志!你用这一年多的工作成绩证明,你强得多!
周恩来总理平时声音不大,但这次几乎是吼出来的,他自知将不久于世,于是用最后的力量来支持邓小平的工作,这是他生命最后一个吼声。
5个小时的手术结束后,医生发现,周恩来总理的癌细胞已经扩散至全身,无法医治,邓小平十分悲痛,他请求医疗组要减少痛苦,延长寿命。
其实周恩来总理也深知自己的身体状况,但他还是坚持拼命工作,到了第二天凌晨6点钟,医护人员打电话给邓小平,说周总理想要找罗青长谈台湾问题。
邓小平叹了一口气,沉痛说道,总理都病成这个样子了,还关心国家大事,以后他要找谁谈都同意。
有了邓小平的指示,大家赶紧安排罗青长与周恩来总理见面,根据罗青长晚年回忆,周恩来总理当时很消瘦。
一开始周恩来总理就歉意地讲,我实在太累了,等我休息十分钟咱们再谈,还没等罗青长反应过来,周恩来总理又昏迷了过去。
一直等到中午,周恩来总理才苏醒过来,周恩来总理主动拉着罗青长不断地询问台湾的政治、民生等情况,罗青长也一一作出了回答。
周恩来总理听着也点了点头,他忍着剧痛、强打起精神,然后对罗青长说:“不要忘记了在台湾的老朋友......”
周恩来总理说完这句话,就慢慢地闭上了眼睛,然后继续昏迷过去。一旁的罗青长终于忍不住了,他背过脸去,泪如雨下。
病榻之上,周恩来总理仍然担心着这个千年古国的命运,他坚持让医护人员轮流念报给他听,有时还会听听广播,元旦那天的报纸他一直放在枕边,原因是里面有毛泽东主席写的两首新年贺词。
在弥留之际,周恩来总理经常让医护人员把毛泽东主席的那两首新年贺词念给他听,如果读错了,他还会轻声改正,可见这两位革命伟人的友谊跨过了时间、距离,甚至生死。
一天晚上,周恩来突然对医护人员说,我的病就这样了,我自己已经很清楚了,我不想再麻烦医生们了,他们应该去那些需要他们的地方去,去给别的病人看病,哎,出来住院两年多,真想回去住住啊!
但很快,周恩来又闭口不提回家的事了,他主要怕医护人员担心,也给他们添麻烦。
四 伟人去世到了1976年1月7日深夜11点,弥留之际的周恩来总理从昏迷中苏醒,他用微弱的声音留下了最后一句话:“我这里没有什么事情了,你们还是要去照顾别的生病的同志,那里更需要你们......”
说完这句话,周恩来总理一直看着门口的方向,医生问,总理,您是不是找邓大姐(邓颖超)?
周恩来总理摇了摇头,意思是没事。第二天早上9时57分,周恩来总理与世长辞,告别了这个他为崛起而读书的新中国,告别亿万个深爱、眷恋着他的人民!
(周恩来总理追悼会)
追悼会结束后,当天晚上,周恩来的家属决定遵从伟人的遗愿,将他的骨灰撒向祖国。
早在60年代,周恩来总理就有了这个想法,他说人死后为什么要保留骨灰呢?撒在地里可以做肥料,撒在水里可以喂鱼虾,还可以做些贡献,老一辈革命家豁达、务实、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令人钦佩、感叹!
经过紧急商议,大家决定把周恩来总理的骨灰撒向三处,一处是密云水库、天津海河和黄河入海口。
因为天津是周恩来同志的革命起点,密云水库是建国后周恩来同志日夜奋斗过的地方,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而周恩来同志一生无儿无女,中华人民就是他的子女。
结语:周总理生前将身心都献给了崇高的革命事业,长眠后也把骨灰回馈给了大自然。
他看似什么都没有留下,实际上留下了一切。这些经历着后人们永远学习、努力!
周恩来与邓小平相识于1922年,在半个多世纪里,两人风雨同舟、生死与共、经历了重重波折,也结下了跨时代的友谊。
连邓小平的长子都说,父亲和周总理是20世纪的真知己!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