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简介人物特点(廉颇离不开赵国)

廉颇简介人物特点(廉颇离不开赵国)(1)

廉颇

《鱼儿离不开水》

作者:王泽仁

廉颇,赵国良将,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以擅长防守反击作战闻名于世。赵惠文王对其颇为倚重,拜他为上卿,享受正国级待遇。

廉颇流传最广的事迹,连小学生都知道,乃是负荆请罪,与宰相蔺相如消除嫌隙,结为刎颈之交,上演了一出‘将相和’的曲目,使得赵国‘文有蔺相如,武有廉颇’,诸侯不敢窥视。

赵惠文王去世后,赵孝成王接班。此君年少登基,对先父留下来的老臣,如廉颇、蔺相如等人,表面上虽礼敬有加,心里面却并不怎么待见。赵孝成王在位期间,最著名的历史事件,莫过于长平之战了。

长平之战前期,赵国以廉颇为三军统帅,廉颇与秦军野战对攻,数遭失利,遂改变战争策略,坚壁清野,固守防线,准备与秦国打持久战。廉颇的战略调整,起到了非常明显的效果,赵军众志成城,坚守阵地,防线固若金汤,秦国再也无法前行一步。但打消耗战,一是需要强大的国力做支撑;二是全国上下得有足够的耐心,尤其是国家元首的心态,至关重要。很不幸,赵国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从实力上来说,他们打不起投入兵力四五十万的消耗战,而赵孝成王年轻气盛,刚登基不久,欲要建功立业,树立威信,他是没有耐心耗下去的。

廉颇简介人物特点(廉颇离不开赵国)(2)

赵孝成王

基于以上两个原因,赵孝成王早就看不惯廉颇了,遂临阵换将,将和自己一样年轻的赵括换上前线,接替廉颇。战争的结局,大家都很熟悉:赵国全军覆没,主将赵括被杀,四十五万赵军被白起活埋,赵国从此一蹶不振。

廉颇被免职,待在家闷闷不乐;当听到赵军惨败的消息,更是悲愤不已。五年后,燕国将军栗腹,欲趁赵国精锐都已死在长平,想要趁火打劫,遂发兵攻赵。赵孝成王后悔长平换将,故重新任命廉颇为将,廉颇果然不负所望,大破燕军,杀掉栗腹。赵王大喜,封廉颇为信平君,代理相国之职,以接替刚过世不久的蔺相如。

廉颇当初被免职时,他的那些门客们,都纷纷离职,跳槽到其他人的门下去了。可当他被重新起用后,这些门客们,一听到风声,又都立马回到廉颇的门下。廉颇很是气愤,对这些墙头草、势利眼很不客气,只用了三个字回敬他们:滚出去!其中一个门客,认为廉颇此举,大不符合世俗逻辑,他回道:“大人为何如此迂腐呢?大家工作都是为了利益,你有钱有势时,我们都跟从你;你一无所有时,我们都离开你,这本就天经地义,自古如此,你有什么可怨恨的呢?”

廉颇一介武夫,读书不多,一听这话,感觉颇有道理,反正自己无法反驳,被说服了。于是不计前嫌,依然收留了这些门客。

赵孝成王去世后,儿子赵悼襄王继位。廉颇已是三朝老臣,资历深厚,但新任赵王可不在乎这一套,他刚一上任,就更改人事安排,以乐乘接替廉颇之位。廉颇为人向来刚直,几十年来,除了蔺相如之外,就没有人能够入自己的法眼。你乐乘算老几,竟然踩在老子头上了。廉颇怒气难平,咽不下这口气,遂做了一件很不上道的事情,他竟然带领军队,攻击乐乘,乐乘毫不知情,没有任何准备,仓皇之下,逃之夭夭,不知去向。

廉颇这事做得实在太过分了,就算你心中不服,大可上奏领导,表达不满嘛。怎么能动用国家军队,以泄私愤呢,这不是大逆不道吗?关键乐乘乃是领导亲自提拔的,你就是一万个不乐意,也得顾忌领导的威信吧?总不能因为自己资格老,就可以为所欲为吧?总之,廉颇这事,行为鲁莽,有欠考虑。赵王知道后,火冒三丈,欲要重治廉颇之罪,廉颇恐惧不已,遂连夜逃到魏国去了。

廉颇简介人物特点(廉颇离不开赵国)(3)

廉颇

廉颇待在魏国,时光荏苒,转眼间好多年过去了,却一直不被魏王重用。当此之时,秦赵之间不断发生战争,赵国接连兵败,赵王深刻的感受到国无良将,受人欺负,遂又开始思念廉颇,欲想重新起用他;而廉颇在魏国也是郁郁不得志,赋闲在家,时常怀念在赵国时的光辉岁月,内心里无比渴望能够重回赵国,披挂上马,统领三军。

赵王虽想再次任用廉颇,但廉颇毕竟已是七八十的人了,不知是否还能胜任军旅生活。遂派一使者去魏国看望廉颇,其主要目的是观察一下,他身子骨是否还硬朗。此时,赵王宠臣郭开,因素与廉颇有仇,害怕廉颇重返赵国,遂私下里买通使者,让他说廉颇的坏话。

赵国使者一见到廉颇,廉颇立马就知道他此行的来意,明白赵王欲重新起用自己。为了向使者表明自己虽然年迈,但依然体力充沛、精神矍铄。遂当着使者的面,大碗喝酒、大口吃饭、大块吃肉,不知不觉间,一顿饭吃下了一斗米,十斤肉;廉颇觉得这还不足以赢得使者的信任,遂于酒足饭饱之后,穿上重铠甲,一跃上马,纵横奔驰,神色焕发,以示尚可带兵作战。

廉颇简介人物特点(廉颇离不开赵国)(4)

廉颇

廉颇以为自己的这一通表演,一定会征服使者的,可他哪里知道,他的这一片渴望为赵国重新效力的赤子之心,在使者眼里,和郭开给的金银财宝相比,狗屁不值。使者回到赵国,非常平静的向领导汇报道:“廉颇将军虽已年老,饭量倒是不错,不过当我和他坐着聊天时,一会儿的功夫,他竟然上了三次厕所。”赵王听后,认为廉颇老了,不堪任用了,遂打消了召他回国的念头。

廉颇在魏国,日夜盼望,等待着赵王召回的消息,可一天天过去,杳无音信。廉颇的心情,慢慢的由希冀,到失落,最后只有绝望了。他知道,重返赵国的大门已经关上了,此生再也不可能踏上赵国的土地了。想到这些,不由得双眼含泪,心中凄苦。

廉颇于人生的最后阶段,受楚国邀请,在楚国为将,但始终寸功未立,碌碌无为。他时常自我哀叹道:“我多么想指挥赵国的士兵啊!”从话中可知,廉颇人生的最后几年,心情极度郁闷,对未能重返赵国,一直心存遗憾,耿耿于怀。

不久,廉颇病重,卒于楚国寿春(今安徽省淮南市寿县),享年84岁。死时,北望赵国。

廉颇简介人物特点(廉颇离不开赵国)(5)

廉颇

泽仁曰:廉颇,一代名将,其毕生功业,皆在赵国,奔魏入楚后,未见其能。呜呼!此为有能者之戒也!在此为能,在彼为庸,此乃常理,岂独廉颇一人而已哉?郭开者,亡国之臣也。廉颇、李牧,皆赵之名将,悉毁其手,可知赵主昏聩,赵国亡国之必然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