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最有名的非遗(重庆三十八个区县)

之前网上爆出各种非遗的产品,各种非遗的美食,让人眼花缭乱,不知如何选择。其实,除了我们看到的非遗产品和美食以外,今天我们还要给大家推荐许多重庆的其他非遗,比如口头传唱,传统技艺等。

介于各区县非遗比较多,有些非遗多的区县达几十项,我们仅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项目向大家推介。如果你有喜欢的非遗产品,或者是你所在的区县,具有代表性的,也可以向我们推荐,我们将在之后以专辑形式推出,呈现给网友阅读。

渝中区

蜀绣

重庆最有名的非遗(重庆三十八个区县)(1)

蜀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与苏绣、湘绣、粤绣齐名,产于四川、重庆等地。蜀绣以其严谨细腻、光亮平整、构图疏朗、浑厚圆润、色彩明快等独特的风格闻名著称。蜀绣工艺有其悠久的发展历史,西汉文学家扬雄的《绣补》一诗就有赞誉,宋代历史文献中称蜀绣“穷工极巧”。1915年国际巴拿马赛中,蜀绣作品荣获金奖,在国际上享有很高声誉。2006年5月20日,蜀绣正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九龙坡

走马故事

重庆最有名的非遗(重庆三十八个区县)(2)

走马镇民间故事流传于重庆市九龙坡区走马镇,它起源的确切年代无从稽考,但走马场建立于明末清初并很快得以兴盛,故事应与之同步发展,其产生形成至少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走马镇的地方民间故事内容丰富,类型多样,数量巨大,讲述者众。主要包括神话仙话、风物传说、动植物传说、民俗传说、生活故事等。

巴南区

木洞山歌

重庆最有名的非遗(重庆三十八个区县)(3)

木洞山歌是重庆市巴南区木洞镇民众传唱的传统山歌歌种,木洞位于重庆东面,长江南岸,是重庆市巴南区的一个镇。在春播的插秧时节和金秋水稻的收割季节,重庆市巴南区木洞镇广阔的田野上,人民会边劳动边唱起巴渝山歌。

石柱县

土家啰儿调

重庆最有名的非遗(重庆三十八个区县)(4)

石柱土家啰儿调与唐代巴渝地区广泛流传的竹枝词一脉相承,具有悠久的历史。有人认为“ 儿调”有古代“竹枝词”遗风,被誉为“竹枝词”活化石。因便于即兴编词,富于生活情趣,唱起又朗朗上口所以流传面极广。

梁平区

梁山竹帘

重庆最有名的非遗(重庆三十八个区县)(5)

梁平竹帘,又称梁山竹帘,中国民间手工艺品,竹帘画的一种。是流传千年的历史文化遗产,已被录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辞海》记载:"竹帘画,在细竹丝编织的帘子上加上画的工艺品,产于重庆市梁平区"。 而梁平竹帘的工艺制作历史已逾千年。史料记载,早在北宋年间,就被列为皇家贡品,饮誉天下,素有"天下第一帘"之称。

荣昌区

夏布

重庆最有名的非遗(重庆三十八个区县)(6)

夏布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地方传统手工艺品。以苎麻为原料编织而成的麻布。因麻布常用于夏季衣着,凉爽适人,又俗称夏布、夏物。夏布经过独特的传统手工工艺绩纱、纺织加工而成,是传统的服装面料,夏商周以来就用于制作丧服、深衣、朝服、冠冕、巾帽。夏布漂白以后称为白纻。

永川区

豆鼓酿造

重庆最有名的非遗(重庆三十八个区县)(7)

永川豆豉,是重庆市的著名特产,永川豆豉起源于永川家庭作坊,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属毛霉型豆豉。永川豆豉富含蛋白质和人体所需氨基酸,香气浓郁,滋味鲜美,即可用于烹饪,也可代菜佐餐,不但营养价值高,又有开胃助食解表祛汗之功效。

万州区

金钱板

重庆最有名的非遗(重庆三十八个区县)(8)

金钱板表演者手持长约一尺、宽约一寸的三块楠竹板进行表演。其中两块还嵌有铜钱或其它金属片,表演时竹板互击,能发出金属声音,艺人们以它为道具进行表演,常能“走州吃州、走县吃县”,习称“金钱板”。 2011年5月23日,万州区申报“金钱板”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彭水县

高台狮舞

重庆最有名的非遗(重庆三十八个区县)(9)

高台狮舞是彭水民间独具特色的体育与舞蹈相结合的表演艺术,已有约150年历史。搭台上架的高台狮舞多用于重大节庆和比赛。最重要、最好看的是空中表演,用小方桌搭台,最少7张,大多一二十张,能达两三层楼房高,清代时曾有记载达108张的纪录。各层表演时,狮子要穿过每一张方桌。在最高点玩狮子和立桩,惊险刺激。

黔江区

南溪号子

重庆最有名的非遗(重庆三十八个区县)(10)

南溪号子流行于重庆市黔江区,它的雏形是土家族农民在劳动中解乏鼓劲的劳动号子和山歌号子,与薅草锣鼓近似。在长时期的传唱过程中,南溪号子逐步发展成为一种自成一格的特殊山歌品种,它既不同于周边的川江号子、纤夫号子,也有别于广泛传唱在武陵山区的其他劳动号子和山歌号子。

酉阳县

土家摆手舞

重庆最有名的非遗(重庆三十八个区县)(11)

主要传承于酉水河中、下游地区,根据表演形式、内容、规模和祭祀主体的不同,摆手舞可分为“大摆手”和“小壁手“两种,摆手舞的基本动作有”单摆“、”双摆“和”回旋摆“,其基本动律为:手脚同边,下不过膝,上不过肩,身体下沉而微有颤抖。主要表现内容涉及人类起源、神话传说、民族迁徙、古代战争、狩猎捕鱼、刀耕火种、生产劳动、饮食起居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一套系列的土家摆手舞,实则是一部活生生的土家民族发展史。

巫山县

搬运号子

重庆最有名的非遗(重庆三十八个区县)(12)

龙骨坡抬工号子又称搬运号子、抬工号子。是民歌体裁号子的一种。龙骨坡抬工号子是一种三峡抬工在劳作中所吟唱、具有浓郁地域性特征的民间音乐,龙骨坡抬工号子发源于重庆市巫山县庙宇镇,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在三峡抬工中广为传唱。反映了勤劳勇敢的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向往和追求,以及朴素的审美情趣。

涪陵区

涪陵榨菜

重庆最有名的非遗(重庆三十八个区县)(13)

涪陵榨菜,重庆特产,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涪陵榨菜是选用重庆市涪陵区特殊土壤和气候条件种植的青菜头,经独特的加工工艺制成的鲜嫩香脆的一种风味产品。它与法国酸黄瓜、德国甜酸甘蓝并称世界三大名腌菜,也是中国对外出口的三大名菜(榨菜、薇菜、竹笋)之一。 其传统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秀山县

秀山花灯

重庆最有名的非遗(重庆三十八个区县)(14)

秀山花灯,是我国西南地区花灯艺术中的一支重要流派,是集宗教、民俗、歌舞、杂技、纸扎艺术为一体的民间文化现象和民间表演艺术,是我国宝贵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遗产。秀山花灯以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花灯艺术最具代表性而命名,又称跳花灯、耍花灯、花灯戏,是一种古老的民间歌舞说唱艺术,广泛流传于四川、湖南、贵州、湖北四省交界的土家族聚居地区。

万盛经开区

金桥吹打

重庆最有名的非遗(重庆三十八个区县)(15)

金桥吹打是万盛经开区金桥镇的汉族民间音乐,属于吹打乐种。有喜庆类、生产生活类、丧事类、民间传说类等类别,有花灯、大曲牌、朝牌、宫堂等曲牌和品打、刁打、散打、干打、夹打、刁散打、竹叶吹奏、口哨等演奏技艺,曲目达一千余首。金桥吹打有音域宽、音量大、力度厚、音色明快、穿透力强等特点。特别是“马风声”派,风格尤其突出。

铜梁区

龙舞

重庆最有名的非遗(重庆三十八个区县)(16)

铜梁龙舞是流传于重庆市铜梁区境内的一种以龙为主要道具的汉族民俗舞蹈艺术形式,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重庆十大文化符号之一 。铜梁龙舞兴起于明,鼎盛于清,誉于当今。既是舞,又是体操又是杂技。铜梁龙舞具有与汉族民俗活动紧密相联、舞时烟花烧龙、伴奏音乐独特、道具构思巧妙、服饰俭朴大方、群众参与性极强等特点。

渝北区

小河锣鼓

重庆最有名的非遗(重庆三十八个区县)(17)

起源于十六世纪的渝北吹打乐历史渊源流长,其中的小河锣鼓以盆鼓、更锣、小钵、铛锣等组合,系一种纯打击乐,在渝北西部地区更为独特。演奏曲目短小精干,节奏明快高亢,通过各种乐器的巧妙搭配,复杂的节奏交替出现,表现特定的意境、气氛甚至思想感情,给人以美的享受.。演奏形式以坐堂,行走均可。民间乐手大部分是以农为主,兼习唢呐锣鼓.他们以乐班为组织进行活动,以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代代传承。

其他项目

四川竹琴

重庆最有名的非遗(重庆三十八个区县)(18)

四川竹琴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戏曲剧种。表演者手持渔鼓、简板说唱故事。原名“名琴”。因其伴奏的乐器是竹制的渔鼓筒,故又称“渔鼓道琴”、“道筒”。清末、民初即有现名。流行于四川地区。竹琴长3尺,直径2寸,一端用鱼皮或猪小肠蒙上。演员斜抱竹琴,用指尖拍击竹筒下端;另一手持两块竹制的筒板,板上端系有小铜铃,筒板相碰时铃响板响,音韵铿锵。唱腔分为中和调、扬琴调。

其他项目

车灯

重庆最有名的非遗(重庆三十八个区县)(19)

表演者3人,1人饰么妹,1人饰小花脸,1人饰车夫或艄翁。也有7人表演的,除上述3人外,增加4个手执灯笼的“报子”(打场人)。灯班均由乡村表演技艺较高的老艺人领头,串联一些爱玩灯的人,临时组成“车车灯”队,春节期间四处玩灯,春节一过即行解散。

其他项目

漆器髹饰技艺

重庆最有名的非遗(重庆三十八个区县)(20)

漆器髹饰技艺(重庆漆器髹饰技艺)在继承我国传统漆艺工艺的基础上,以研磨彩绘、金银粉分光罩漆、彩色蛋壳镶嵌、夹纻胎、堆漆塑像等极富地方特色的工艺著称,是集艺术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手工漆艺工艺品。其成品光润坚滑,色彩富丽,装饰纹样丰富,显示出制作者精湛的技艺。

其他项目

川剧

重庆最有名的非遗(重庆三十八个区县)(21)

川剧,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四川东中部、重庆及贵州、云南部分地区。川剧脸谱,是川剧表演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历代川剧艺人共同创造并传承下来的艺术瑰宝。川剧由昆曲、高腔、胡琴、弹戏、灯调五种声腔组成。川剧分文生、旦角、生角、花脸、丑角5个行当,各行当均有自成体系的功法程序,尤以文生、小丑、旦角的表演最具特色,在戏剧表现手法、表演技法方面多有卓越创造,能充分体现中国戏曲虚实相生、遗形写意的美学特色。

结束语

其实我们的非遗产品还有很多,比如大家熟悉的云阳桃片糕、黔江渣海椒、黔江鸡杂、南川三不加酱油、彭水的鞍子苗歌、忠县的豆腐乳、巫山的翡翠凉粉等等,我们要罗列出来有几百项,为了不和以往的重复,这次给大家推荐的都是平日不怎么熟悉,或者是没怎么介绍的,希望这期的推送让你了解和知道重庆的非遗有哪些,而且,还要告诉你的是,今天介绍的都是国家级项目哦。

(来源: 我和你一起过文艺生活)

重庆最有名的非遗(重庆三十八个区县)(22)

诗意的生活,快乐的阅读

书香重庆与你一起点亮梦想

编辑部电话:02363066717

投稿信箱:71155116@qq.com

书香君sxcq0234(欢迎联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