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一个人能看透人性吗 一个小人物的挣扎与自持
曾纪泽像
同治四年(1865年),江宁代理知县王鸿训的父亲王育德去世了。
曾国藩在当四川学政,主持乡试时,因考虑天下逢多事之秋,需要大量人才储备 。因而曾国藩到各地,特别留意拣选人才。王鸿训就是曾国藩在四川举人里挑选出的“明敏之才”。
王鸿训以举人身份,在曾国藩幕下从军,参与攻克太平天国“天京”(南京)这一机缘,让他有了请曾国藩为其父做墓志铭,以荣乡里的想法。
曾国藩的考虑。一则,曾国藩作为带兵打仗的人,深知身冒矢石和在书斋里坐而论道的腐儒,其功其人完全不同。因而,曾国藩对跟过他从军的人,待遇从优从厚。
二则,虽然以曾国藩的局面规模,王鸿训一小小举人,在曾国藩大营里,顶多算个书办、参谋。但以曾国藩的道德修为,事无巨细,威德不遗草泽的作风,他打算卖王鸿训这个人情。
这个可以从曾国藩写给朝廷的奏折中,连篇累牍,不厌其烦地保举,抚恤,请旌中可以看出来。曾国藩深谙奖罚乃治军之要。
因而,曾国藩不仅从朝廷为王鸿训的父亲请来了“奉政大夫”这一诰封。清廷也想明白了,这种追授不花钱,不上税,对方也就求个风光,感恩戴德,更加卖命,双赢的事为何不做?
而且,曾国藩决定写这个墓志铭。但鉴于曾国藩需要应酬的事太多,王鸿训的身份又不足以令他花费精力亲自操刀。因此,曾国藩让他的儿子曾纪泽,以他的名义写一篇墓志。
虽然这种“谀墓”的文章乃是例行公事之作,但曾纪泽继承了乃父“敬事”的作风,仍然很认真地调查了王育德的生平,认真地写了这篇墓志铭。让我们得以看到晚清一个小人物的挣扎与坚持。
据墓志。王育德,是四川乐山井研县人,生于嘉庆三年(1798年)。爷爷、父亲那一辈都是没有功名的“白身”,当然,曾纪泽的墓志里用春秋笔法写成“皆不仕”。
但王育德本人有点读书天赋,20岁中了秀才,而且名列前茅。
但王育德的仕途有点类似蒲松龄,功名止于秀才,再也上不去。虽然秀才中的拔尖者也可以通过补廪膳生,贡生的途径获得特殊进修资格。
但不走举人、进士的途径,很难进入官场。就好比我认识的一个小老弟,能力很强,领导也认可,但因为他是事业身份,不是公务员,丧失了很多晋升机会。
但因为王育德好歹有岁贡生的身份,年龄很大的时候在县里获得了一个训导的职位,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县教育局局长。按说,这种身份万万轮不到曾国藩写墓志的。
所以曾纪泽也如实写,因其子王鸿训贵(显贵),他死后被诰封为奉政大夫(所以才获得曾国藩写墓志的资格)。
但即使这样,也必须有德行过人之处。
那么王育德有何过人之处呢?
一是好学:曾纪泽说他劬学笃行,律身治家,言行不苟。手写经史百氏之言,积百数十卷。
二是有见识王育德常说学人要有卓识伟度,不可以一得自喜,也不可以一不得自贬。
下面是关键。王育德说,所谓圣贤,并不是特立独行,行为怪异,不食人间烟火的人。
圣贤就体现在日常的伦理纲常,人际关系的应对交接,财物的予取,喜怒哀乐,平居履险时的表现。凛凛焉求衷于道而已。
壮哉!!就凭这样的认识,就值得曾国藩给他写墓志!!
三是有德行王育德,就以此为人生指南。他的家族零零总总虽然很大,但都是贩夫走卒的平头百姓。
他这个训导(县教育局局长),正科级干部算是最大的。于是他牵头,给家族建了宗祠,修了谱牒,省的列祖列宗再当游魂野鬼。
碰巧,我们这边一个小医院院长(正科级),刚当上院长就满世界联系修家谱。可见这是一种民族遗传病。
此外,王育德有个妹妹,家贫早寡,带一个外甥。是他供养孤儿寡母,把外甥抚育成人,获得官府的旌表。家族在乡里渐渐有了声望。
曾纪泽说,王育德先生,生活在嘉庆、道光年间的承平之世,士人们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都被绑在学校里按部就班地走科举之路。即使有瑰才奇行,也缺乏建功立业、脱颖而出的机会。所以呢,王育德先生虽怀德行,但没有施展之处。加之性格又耿介,所以名誉不四驰,道不泽于物。
后来,王育德先生的儿子王鸿训中举了,这就好歹在官场“上道了”(参见范进中举)。
适逢太平天国,王鸿训投入曾国藩军中。毕竟,举人如果不经军功,在官场的前途非常有限。承平之世如果不是进士出身,仕途几乎没有什么大前途。当然,举人沾光军功,官做的最大的是左宗棠,但没有进士身份是他一生的隐痛,动辄拿进士只会寻章摘句,缺乏实干精神说事,可谓欲盖弥彰。
王鸿训投军后。
王育德告诫其子,不要“希荣躐进”,意思是不要刻意钻营,吃相难看。告诫儿子“荣名非所期,德业当自进”,大意是富贵功名不是人力所能苛求的,人所能做的只要专注精进德业就够了,得失自待天定,不必挂意这个。
王育德育有三子,一女。有孙十二人。
同治四年(1865年)二月十五日去世,终年67岁。
令人感慨的是,王育德是不见于史册的,只是曾纪泽的文集里有所提及。
世间有千千万万,同王育德一样,一生穷经皓首,德行无亏,苦苦挣扎,但不甚得志的人。甚至有更多的人还不如他,湮没荒草,如同没来过人间。
但王育德一生秉持操守,有所坚持,最终于自己有所交代,无愧祖先,有荣于乡里。
墓碑上终于刻上协办大学士,一等毅勇侯,两江总督曾国藩署名的墓志铭。
总而言之,寸心无愧,可以坦然面对天地鬼神,列祖列宗了。中国人,一生所求,无外乎求个心安,所谓心外无物是焉。
王育德也可谓求仁得仁,与有荣焉,此生圆满了。
注:墓志铭,一般有生平介绍,和附后的诔诗。本文主要是墓志的生平解读。应读者要求,把诔诗(盖棺论断的浓缩)附上,有一些生僻字,不做解释了,大家慢慢消化:
“峨眉嵒龉,岷江槃纾,君生其间,抱镏怀瑜。末流诡遇,百圜一觚,躬守方軨,又毖其帑。虽不用世,其泽孔幠,阐幽钻石,我辞不诬。”
看了以后,是不是对老祖宗的雅致,有文化肃然起敬。对自己的“眼前风景美如画,本想吟诗赠天下,奈何自己没文化,卧槽一声真好看。”暗生愧意呢?
@禾麦文化
#曾国藩##国学##文化##修身##人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