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和养育孩子的成本高的表现(从出生到独立家庭生命周期视角下的养育宝典)

01

你知道有的孩子会因为养育不当而导致发展受阻吗?这种个体发展受阻不同于身体发育不良,而是一种隐蔽的心理问题。

如果你是一位中学生的妈妈,以下这些现象,你是否熟悉?

你看到孩子把时间浪费在其它地方,好言提醒,他却大喊大叫,有时候甚至泪流满面,怪父母不理解自己。

你想跟孩子好好谈谈,他却对你的“示好”视而不见,反正不管你怎么说怎么做,他就是不听你的,还嫌你烦。

孩子喜欢交朋友,跟朋友有聊不完的话,可是跟自己就没得说,不让他交非要交,连跟父母闹掰也在所不惜。

以上这些画面是不是非常熟悉?不仅如此,还有这样一些现象:

有些孩子总是不开心,什么也不想做,无论干什么都提不起兴趣也没有愉悦感。

有些孩子性格暴躁,因为一点儿小事就乱发脾气,而且对他人怀恨在心,报复心强。

有些孩子到了青春期表现得极为叛逆,甚至以“自杀”威胁父母。

……

以上种种都是孩子所表现出来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形成都与其所在的家庭及其父母有关联。

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发展是有周期的。大部分人都会经历从出生到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孩子是生长发育中的个体,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发展主题和任务需要接受每个阶段的挑战,顺利过渡到下个阶段,生命的发展才能得以继续。

所以,已经有越来越多到父母意识到,孩子的身心发展离不开父母,离不开家庭。要想培育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来,父母得有专业知识。正所谓“父母好好学习 孩子天天向上”。

02

生育和养育孩子的成本高的表现(从出生到独立家庭生命周期视角下的养育宝典)(1)

最近我看到一本特别实用的育儿书籍:《从出生到独立——写给父母的养育心理学》,它以家庭生命周期为框架,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和非常专业的指导。

换句话说,这本书描述了父母在养育孩子的每个阶段可能遇到的困惑,还有中国最专业的心理学专家答疑解惑,我一下子就爱上了它。

本书的几位作者都是临床领域内的专家:孟馥是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注册工作委员会委员、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医师,王继堃是华东师大应用心理学副教授、医学博士、心理学博后,美国早期儿童正面管教认证讲师,有20余年临床经验。

这本书的主要作者之一刘亮,就是负责青春期部分的专家。他说,谈青春期,不能只关注青春期,我们还需要把青少年当下的行为放到他们经历的整个生命历程中去看待。

一个看上去情绪难以管束的青少年,如果把他的生命时间轴拉回到童年期,可能会发现他有一对同样情绪不稳定的父母,如果再把他的时间轴往回拨一拨,可能还会发现他在婴幼儿期曾经被养育者忽视或虐待。

比如说,如果一个学龄前的孩子在家发脾气,大多数父母常用的解决方法,无非就是以下三种:

第一:控制型,表现得比孩子还生气,大声呵斥他,以暴制暴。

第二:放任型,任凭孩子怎么闹就是不理睬,这其实是一种冷暴力。

第三:安慰了一会,见孩子没有停止哭闹,就失去了耐心,自己也跟着生气了。

其实这三种方法,都没从根本上解决孩子闹情绪的问题,而且可能适得其反,让亲子关系变得更加紧张。埋下的隐患很有可能到青春期或者成年以后爆发。

03

事实上,整体性、阶段性地呵护孩子的心灵成长是非常重要的。人类的身体和心智成熟都需要一个足够好的供养环境。

最让我深有感触的是第四章“青春期篇”,我们都说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难对付,和他们的沟通让无数父母头疼。

看完这一章的十个案例解读,我发现很多孩子表现出来的问题,板子真的要打在父母身上。

比如说,为什么孩子不愿意跟父母沟通?

第一,父母根本没有好好理解孩子,只看到了他们的“表层情绪”,没理解孩子的“深层情绪”,比如只看到孩子的愤怒没发现他隐藏的悲伤无力。

第二、有些事情发生以后,父母总是先指责,哪怕事后发现自己说错了,他们也不会对孩子道歉,甚至都不能耐心去听孩子解释。

第三、父母虽然爱孩子,却不愿意了解孩子,只凭着一厢情愿,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让孩子感觉沮丧。

第四、有的父母自己都控制不了情绪,不能理智地和孩子相处,说话甚至没有边界感,却还指责孩子态度不好。

如果你不能心平气和地接受青春期的孩子,根本就无法教育他们。

作者在这一章中传达的要点是:与孩子沟通的态度远比内容更重要。

刘亮老师说,我们可以用“听、回、清、说、商”五步法来和青春期的孩子沟通。

生育和养育孩子的成本高的表现(从出生到独立家庭生命周期视角下的养育宝典)(2)

生育和养育孩子的成本高的表现(从出生到独立家庭生命周期视角下的养育宝典)(3)

心理学的临床专家们就是用倾听情绪、回应感受、询问和澄清、满足期待的方法来与来访者沟通的,这也必然会成为亲子沟通的有效模式。

04

孩子终归要长大,不能总是牵着他的手走,而还是要让他独立行走,使他对自己负责,形成自己的生活态度。

一个青年人成功地离开家庭,不仅仅是他个体的成功,更应该是整个家庭系统调整、分化的结果。

所以,本书的意义显而易见。随便翻到哪一页,那些接地气的案例和解决方案,都很适合读下去,并一读再读。

最后,我想说,犹太人说,生孩子是母鸡都会做的事儿。现在只有努力学做父母,将来有一天才能得体地退出 ,愿和你共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