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哪家裁缝店好吃(一平米的夫妻店)
【青岛新闻网独家】
(记者 李丽涛 徐斌)
一家仅1平方米的夫妻店,两台踩了30年的缝纫机,一位在台东打拼了近40年的修裤脚“老炮儿”。寥寥几句,似乎并不能概括这位修裤脚大姨姜云英半辈子的奋斗史。22岁来台东创业,她是最早一批摆起地摊的商家;30岁改做服装加工,她在东镇开起最火的修裤脚夫妻店。30年后的今天,当东镇平房都变成高楼大厦,当泥泞小路都变成繁华步行街,只有这家修裤脚店还依然在这里迎来送往。
“我在台东开了一家夫妻店”
在台东和兴路26号原飞拉利通讯城里,有一家开了近30年的夫妻店,专门为顾客改衣服、修裤脚。一平方米的地盘,脚踩缝纫机、电动缝纫机、扒边机、签边机摆得满满当当,中间刚好能紧凑地放下一把凳子,正对着台东最有名的小吃街。
“我刚来那会儿,台东还是平房、泥地,虽然到处是小街小巷,但买卖特别好做。”1984年,由于中山路的服装店铺拆迁,刚从平度来青闯荡的姜云英,选择与丈夫刘鸿业一起在台东落脚。那时候台东正流行摆地摊,吃穿用度,什么都好卖。姜云英也支起自己的小摊,以卖服装为主,兼售日用百货,生意一度红火得很。
随着孩子的出生,姜云英渐渐感觉有些力不从心,1992年便收摊干起了修裤脚的手工活儿。“卖衣服的时候就经常帮顾客改改尺寸,自己也爱做点衣服,好这些针线活儿。”修修改改、缝缝补补,少了各地进货的奔波,也方便照顾孩子。
凭着一番手艺,找姜云英修裤脚的人越来越多。“那时候从早干到晚,连水都喝不上一口,里三层外三层围的全是来修裤脚的人。”慢慢地,丈夫刘鸿业也放下了制刷厂的工作,和姜云英一起经营这个摊位,业务范围也慢慢扩大至修拉链、打扣子、包边等各类服装加工。摊位前也立起了“刘师傅夫妻店”的招牌。
“靠修裤脚为孩子买了套婚房”
也许修个裤脚就三五块,但一天下来,挣个百八十单是没问题的。“我也没啥大抱负,就做点小生意,把孩子们拉扯大。”姜云英说,台东最吸引她的地方就是“热闹”,也是因为这份“热闹”,让她觉得只要勤劳肯干,就不会没钱花。
那时候,光是和兴路一条街上就有4家修裤脚的店,但姜云英的店总是生意最好的,埋头苦干,脖子都来不及伸一伸。有人劝她:“别让自己那么累,多干一件又赚不了几个钱。”姜云英却说:“有活儿干就来劲,没活儿干才累。”
转眼今年已经60岁,老两口不仅自己在台东有套拆迁房,还为儿子置办了一套婚房。尽管早已到了安心当奶奶的年纪,但姜云英和丈夫却执意守着这家夫妻店。“干了大半辈子,真闲不住了。”
修了30年裤脚,姜云英的夫妻店一直是全年无休,三十初一也照常营业。最初是为了多赚点钱,后来却更多的是为了不让顾客跑空。这些年来,这家店也是靠着口口相传一直留在了台东,老客带新客,新客变老客。“以前有大老远从城阳、即墨赶来的顾客,专程来找我姜阿姨改衣服,结果扑了个空,那该有多难受。”为了尽可能避免这种情况,除非是特殊情况,姜云英都会待在店里。
“希望下一个30年,我还在这儿。”
姜云英的缝纫机深深浅浅踩过30年,台东的小商贩早已换了一批又一批,曾经数不清的修裤脚店如今也寥寥无几。随着衣服款式的不断丰富,蕾丝边、流苏边、做旧边……却鲜少有人需要裤脚包边。裤子长了挽起来,上衣宽了就系腰带,甚至oversize风直接掀起潮流……而越来越少有人需要修改尺寸。
儿女们纷纷劝说:“要不别干了吧。”“我要干下去,只要能动就继续干!”姜云英说,不少顾客,都是祖孙三代上她这来修裤脚的。“年轻的时候带着孩子上我这买衣服,如今,带着孩子的孩子上我这来修裤脚。”每每看到这些老顾客,姜云英就无限感慨,谁曾想,一晃这家修裤脚的小摊都成了30年老店。
一儿一女早已结婚生子,没有经济压力的姜云英和丈夫始终认真经营着这个小店。夏季修裤脚的不多,那就增加售卖冰饮,不说挣多少钱,这个店至少不能倒闭。如今,姜云英的生活范围就基本固定在台东,她的店在这,家也在这。
如果说30年前开店,是为了挣钱,那么30年后还开着店,则是为了坚守。台东这片土地见证了她的奋斗史,台东的成长也伴随着她的成长。看着门前的那条街从服装街变成小吃街,再到如今的恣儿街,但无论怎么变,这个修裤脚店永远不会变。“希望下一个30年,我还在这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