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宰相费祎怎么死的(蜀汉名臣费祎遇害后)

蜀延熙十六年(253年)正月,费祎在汉寿召开“年初工作会议”,不料却遭降将郭脩所刺,而后不治身亡。同年八月,消息传到魏国,魏帝曹芳闻讯大喜,专门下诏,把郭脩夸奖一番。

然而,与曹魏的一片赞扬声相比,蜀国朝堂的态度却十分耐人寻味。当时,费祎乃蜀汉大将军、录尚书事,虽无丞相之名,却早有丞相之权。

可奇怪的是,面对这么一位重量级人物的遇害,蜀国朝堂上下竟无一人表态,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蜀汉宰相费祎怎么死的(蜀汉名臣费祎遇害后)(1)

上图_ 费祎(?~253年2月),三国时期蜀汉名臣

一、最有嫌疑的姜维

刺杀费祎的凶手,毫无疑问,正是郭脩,可他却不是唯一一位凶手。

(注1:刺杀费祎者,《三国志》中,《后主传》和《费祎传》作“郭循”, 其他纪传中均作“郭脩”;而《资治通鉴》卷七十五、七十六与《华阳国志》卷七中,亦作“郭循”。另,《资治通鉴》卷七十六又有“郭修”。本文采取胡三省说:统一为“郭脩”。)

据《三国志·姜维传》记载:“十六年春,(费)祎卒。夏,(姜)维率数万人出石营,经董亭,围南安。”前文已多次提及:《三国志》的书写顺序,颇重因果、递进关系。因此,费祎遇刺与姜维出兵这两件事,必然存在某种关联。

蜀汉宰相费祎怎么死的(蜀汉名臣费祎遇害后)(2)

上图_ 姜维(202年-264年)

又据《三国志·费祎传》记载:“每欲兴军大举,费祎常裁制不从,与其兵不过万人。”费祎在世时,姜维每次举兵总被他牵制,兵不过万;但费祎去世不过三四个月,姜维竟已率数万兵马出征。可见,费祎遇刺的直接受益人,正是姜维。那么,后者到底有没有嫌疑呢?

答案是肯定的。首先,姜维兴起数万大军,绝非一日一时之功,这说明他早就有所准备;或者说,姜维已经预料到了费祎的结局。因为他与刺杀费祎的郭脩,交情不浅。

蜀汉宰相费祎怎么死的(蜀汉名臣费祎遇害后)(3)

上图_ 凉州地图

蜀延熙十三年(250年),姜维发动西平之战,“不克而还”。此战虽无足轻重,却有不少疑点:

一者,西平位于凉州的西南角,距离蜀地较远不说,还偏离了姜维以往的行军路线;

二者,西平之得失,于蜀地无实际意义,可姜维却偏偏带着不到一万的兵马,绕路到西平做“无用功”;

三者,姜维此战的唯一收获,正是魏将郭脩的投降。凭借这层关系,后者在蜀国平步青云,累迁至左将军。

可见,姜维与郭脩之间早有密切往来。据《三国志·姜维传》注引《傅子》记载:“维为人好立功名,阴养死士。”而郭脩于大庭广众之下刺杀费祎,也分明是死士手段。这便意味着:费祎遇刺的幕后推手,极有可能就是姜维。

姜维的动机和目的,并不难猜测:一旦费祎去世,便没人能妨碍他北伐;那郭脩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彼时,已官至左将军的他,为何会放弃高官厚禄,选择这条取死之道呢?

蜀汉宰相费祎怎么死的(蜀汉名臣费祎遇害后)(4)

上图_ 《三国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

二、舍身成仁的郭脩

据《三国志·三少帝纪》注引《魏氏春秋》记载:“脩欲刺禅而不得亲近……事辄不克,故杀祎焉。”郭脩投降蜀国,本打算刺杀刘禅,但他最终却将目标定为了费祎,这显然受到了一些影响:

一方面,刘禅不好刺杀;另一方面,正如越巂太守张嶷所言:“费祎为大将军,恣性泛爱,待信新附太过”,费祎对人没多少防备心,故而很容易下手。加之姜维对郭脩的影响,后者这才改换目标。

在此过程中:郭脩的立场是坚定的,他需要一件足够轰动的刺杀事件,来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既然郭脩能舍弃高官厚禄,就说明个人富贵绝非其追求;他所求者,实则是亲族的未来与前途。

曹魏曾推行过“质任制”,军中将士们的亲属,要送到指定地点为质,并参与农事。郭脩既为魏将,其亲族大概率会在保官中为人质。

蜀汉宰相费祎怎么死的(蜀汉名臣费祎遇害后)(5)

上图_ 三国鼎立

又据《三国志·后妃传》记载:“明元郭皇后,西平人也,世河右大族。黄初中,本郡反叛,遂没入宫。”裴注《魏氏春秋》称郭脩“著名西州”,亦是名士出身,说明他极有可能与郭皇后(魏明帝曹叡之妻,非郭女王)同出西平豪族郭氏。但这个家族,早已因反叛而没落,可见郭脩此举,也未尝没有牺牲自己而成全亲族的打算。

正因如此,郭脩刺杀费祎,才要经过精心筹谋。地点是战略要地汉寿,历来备受关注;时间则选在岁首(一年中的首月首日,或正月期间)大会召开之日,此时正值群臣云集。此时此地,郭脩于万众瞩目之下公然刺杀费祎,必然会让此事造成足够轰动的效果。

果不其然,魏帝曹芳在得知此“壮举”后,不仅对郭脩赞赏有加,称其“勇过聂政,功逾介子,可谓杀身成仁,释生取义”,也对其妻、子进行了封赏。亦如诸葛亮北伐期间,曹魏名将张郃明知此去是死路一条,却仍遵从了司马懿的命令,结果张郃虽战死木门,但他麾下诸子却尽数封侯。

蜀汉宰相费祎怎么死的(蜀汉名臣费祎遇害后)(6)

上图_ 1994年电视剧《三国演义》里的曹芳

三、左右逢源的陈祗

相较于曹魏这边的“歌功颂德”,蜀国群臣的态度更值得玩味:费祎遇刺这件事如此轰动,为何没有在本国掀起半点水花?

窃以为,在费祎遇刺这件事上,姜维应该还有帮手。费祎死后的第二受益人:陈祗,同样有不小嫌疑。他虽受费祎器重,为人处事上却八面玲珑、左右逢源,是个典型的“骑墙者”。

前文“蜀承汉制,那刘备和诸葛亮执政时,为何没有设立大将军”中指出:刘禅为分化蜀国军政大权,已废置丞相之位。费祎在担任大将军、录尚书事后,逐渐把重心放在军务上;反观一些政事,则交由侍中董允处理。后者执政时,曾自愧不如费祎,并发出“人才力相县若此甚远,此非吾之所及也”的感慨。

话虽如此,董允能接任侍中、尚书令,就已经说明:他是费祎之后的接班人。只可惜,董允辅政不过三年,便早早逝去,以致于“陈祗代允为侍中,与黄皓互相表里”。《三国志·姜维传》也说:“(陈)祗上承主指,下接阉竖,深见信爱,权重于(姜)维。”

蜀汉宰相费祎怎么死的(蜀汉名臣费祎遇害后)(7)

上图_ 董允(?~246年),字休昭

陈祗接替董允后,左右逢源,与后主刘禅、宦官黄皓以及大将军姜维都保持着密切往来。而姜维与陈祗的“勾结”,很有可能就是从费祎遇刺案开始的。理由有二:

从费祎正月遇刺,到姜维四月出兵(见《三国志·后主传》),不过短短三月。这数万大军所需的粮草、军械等物资,必然要提前准备;这么大的动作,要瞒过费祎,自然要陈祗帮忙。此为其一。

费祎死后,蜀国录尚书事唯有姜维一人,陈祗任侍中兼尚书令,已经是名副其实的“二把手”。若此二人联手,那费祎遇刺带来的政治影响,便能在短时间内被压下去。此为其二。

蜀汉宰相费祎怎么死的(蜀汉名臣费祎遇害后)(8)

上图_ 刘禅(shàn)(207年-271年),即蜀汉怀帝

需要指出的是,这个消息不会瞒得过后主刘禅。而他本人对这件事的沉默态度,或许是蜀国无人表态的又一主要原因。

(注2:据《三国志·费祎传》记载:“(费祎)还成都,成都望气者云‘都邑无宰相位’,故冬复北屯汉寿。”费祎问宰相位,可能是一时“口嗨”,但此事性质上就像楚庄王“问鼎中原”。或许,后主刘禅在陈祗的谗言下,认为费祎欲归军政大权于一身,这才会导致他在此事中保持沉默。)

作者:瀛洲海客 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

〔1〕陈寿撰,裴松之注 《三国志》

〔2〕司马光撰,胡三省注 《资治通鉴》

〔3〕常璩撰 《华阳国志》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