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居图所含的意境(富春山居图的意境美)
#中国水墨画的意境之美#《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于至正七年(1350年)创作的纸本水墨画,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结尾有长图全画)
黄公望为师弟郑樗(无用师)所绘,几经易手,并因“焚画殉葬”而身首两段。前半卷: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半卷: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画面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富于变化。
富春山居图被誉为“画中之兰亭”。
你在闲冷孤逸,一笔写春秋1.开头部分:剩山图从一座顶天立地浑厚大山开始,长篇巨制,拉开了序幕:
一峰收卷山峦翠,层林又叠巘
长披麻皴堆一脉土堆
画在山岚的薄雾下
是一画江南风景旧曾谙
剩山图
2.接下来所画的山脉的发展变化发生了转折:
落木萧萧静土眠,江野泛轻舟
淡墨突转吹半山松柏
细勾水波是罥烟浅
望一段峰回路转绕青山
由第二部分至第三部分也是墨色变化最大,空间变化最丰富,
莫道山重水复疑无边
劝君惜取此景天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见一眼清欢是微澜
任尔山林风月共投一阙华年
黄公望把这些哲学、文学的东西变成山石、水沙跟云起之间的互动关系。
第4 部分,画作笔墨少,没有皴染,只有山,只有水,还原了自然的本真,构图上跨越第五部分,一片水沙,一段很长的留白,如同一年四季,时间流逝,岁月匆匆:
逍遥自在山水间,留白意浩然
枯苔几处点苍了桥岸
空余过客的不愿返
看一卷春秋冬夏诉苍茫
第五部分至第六部分中宽远的白沙,留白处两艘小船并行江中,船上渔夫也只是点景,微小的身影,渺小的生命,在整片的留白中,一如一颗尘埃。远处一片远山,笔的线描,墨的拖带,交织在一起,一直延续在后面的大段留白中。
宽远白沙笑江湖,一船浮浅江
渔舟唱晚又响穷空远
尘埃渺渺是蜉蝣憾
凭一笔线描拖墨繁华宽
莫道山重水复疑无边
劝君更尽此景天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见一眼清欢是微澜
任尔山林风月共投一阙华年
好一幅江山如画,风雨俱成空
中国的山水画不只是简单地描摹的自然风光,而是画家的精神的诉求与流露,是画家人生态度的表达,是画家人生追求的体现。
《富春山居图》画的是一个漫长的江水,在一千年的历史里,流过浅滩、激流、高峰。前面一段是春夏茂林,到后面一段,出现了秋天的景,树叶部分淡掉,全部用垂直的皴法,好像繁华落尽的感觉。
中国哲学讲究“天 人 合 一”,自然与人是一体的,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古代文人眼中的自然,不是肤浅的物质存在,而是哲思,是情感,是精神家园……
黄公望眼中的富春山水,可以是任何一座山任何一座水,但它永远是黄公望心中的理想世界。不只是一张画,更是一种哲学,是一种生命态度。老庄之道,清净无为诟谇空;菩提之心,灵台空明尘土无。
皇图霸业、朝代更替都是空,都不重要,更不能永恒,而不朽的是秋月春风,是能不能有“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苏东坡词)”。也就有渔樵耕读,隐居于山林而忘于江湖。
夜青苍宇嵌孤灯,萧瑟秋风几度停。
灰帐曳摇寻藻荇,寒鸦独渡叙幽情。
百年潦草思空影,万里茕孑祭暗星。
我欲冯虚归羽落,无边岁月是相逢。
《富春山居图》全画如下,请右转横屏看:
泰皇神武今何在
一轮明月照千古
看天地苍茫,有人醉生梦死,一樽清酒酹江月
尽英雄人物,笑谈几度春秋,曾经儒林成虚左
任大厦倾覆,一如草木荣枯,宫阙万间成废土
雄关岭云孤,梅路岁月徂
相祠虚寂寞,王阙总荒芜
塞北无鸿雁,江南有鹧鸪
不堪多伫望,落日满长途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