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德育原则的讲解(德育原则你知多少)

一、考情介绍德育原则是德育这一章节的重点内容,在考试中主观题、客观题都会涉及客观题主要一单选、多选、填空、判断等形式呈现,多以名人名言和例子来考查主观题主要以案例分析题的形式呈现,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关于德育原则的讲解?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关于德育原则的讲解(德育原则你知多少)

关于德育原则的讲解

一、考情介绍

德育原则是德育这一章节的重点内容,在考试中主观题、客观题都会涉及。客观题主要一单选、多选、填空、判断等形式呈现,多以名人名言和例子来考查。主观题主要以案例分析题的形式呈现。

二、知识点剖析

(一)导向性原则

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由于学生 正处在品德形成的阶段,可塑性强,这就要求学校德育要坚持导向性原则,为学生的品德健康发展指明方向。比如,小学生在读一年级时,让他们学习国旗、党旗, 从小走党的路线。

(二)疏导原则

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 积极向上。 侧重疏通与正面教育。比如,孔子善于诱导。他的学生颜回对孔子循循善诱做了极高的评价。颜回说: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体现的便是疏导原则。

(三)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结合起来。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注意:反对两种倾向,只严不爱与只爱不严。

(四)知行统一原则(理论与生活相结合原则)

既要重视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比如,我国古代教育家历来倡导学、行结合,重视“言行一致”。 孔子强调人的道德行为培养。他说:“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讷于言而 敏于行”。比如,朱熹认为:知与行不可偏废,“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致知、力行, 用功不可偏,偏过一边,则一边受病”。

(五)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德育工作既要正面引导、说服教育、启发自觉,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又要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并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比如,教师在教育学生时需要正面教育,同时伴有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约束学生的行为。

(六)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长善救失原则)

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 比如,《学记》中提到:“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七)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德育工作中应主动协调多方面的教育力量,统一认识和步调,有计划、有系统的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品德。 注意:家校社相结合。比如,5 2=0说明没有做到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老师联系缉毒干警,对学生进行一次“关爱生命,远离毒品”的课外教育活动体现了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八)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比如,陶行知说的“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比如,朱熹的“夫子施教各因其材”。比如,《论语》中,还有一句“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也是对因材施教的描述。

【小试牛刀】

(案例分析题):第一学期期中考后,七年级某班班主任纪老师发现班级总平均成绩年级排名最后。为能有效提高学生成绩,家长会上纪老师宣布了一些决定。首先是将在班级微信群里公布学生每次考试成绩及排名,要求子女成绩不好的家长配合监督;其次对排名靠后的同学实施惩罚:要么背第一名绕操场跑一圈,要么罚款20元以奖励第一名。女生杨某是外地生,近一个月连续几次考试都排名最后,由于身材弱小,她只能接受罚款。杨某为逃离这种困境,决定离开学校,父亲认为女儿的成绩升学无望,便同意女儿的想法。在告知纪老师后,把女儿杨某送到亲戚家的小食店做服务员。一周后,校领导到班级听课时发现了问题,在详细认真调查后,做出更换班主任的决定,由经验丰富的黄老师接任。

第一次班级晨会,黄老师先和同学们用掌声热情欢迎杨同学“回家”,以“我们是一家人”为主题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进而黄老师以和蔼的态度,生动具体地分析学习的意义和班级学风建设的重要性;最后宣布本学期结束时,班内设立特殊奖项并颁发荣誉证书,包括“文艺能手”“勤学标兵”“进步典范”“优秀组长”“助人为乐之星”等奖项。短短的班会,黄老师的精彩“演讲”让全班同学耳目一新,充满期待。之后黄老师在教室里设立了“班主任信箱”,让同学们为班级建设提建议,也可匿名留言等。信箱的效果很明显,收集到很多意见和建议,黄老师都及时给予采纳或反馈,并在“点赞墙”给同学们点赞!

有一天,黄老师收到一张留言:“谢谢您,黄老师!是您开启了我人生的希望之门……”那隽秀的文字表达了杨同学的心声。原来,黄老师一接任就到杨某家进行家访,了解到期中考前杨某的母亲就生病在家,父亲务工时间长,照顾母亲的担子就落在她身上。黄老师一方面个人出资对杨某的家庭表达了慰问,引导杨某及其父亲正确认识接受教育的必要性;另一方面针对杨某的实际困难制定了详细的帮扶计划。

后来,黄老师发现杨某在唱歌方面很有潜质,建议音乐老师给予关注,又鼓励她参加校园歌手赛,获得二等奖。期末考前,黄老师组织了主题为“主动学习,快乐成长”的温书迎考班会,邀请了各科任老师和部分家长代表参加。班会上设有学习经验交流、生问师答、自由发言、家长寄语等环节,杨某在发言中表达了自己努力学习的信心和决心。

问题:

(1)结合案例,分析黄老师的行为自觉贯彻了哪些德育原则?(10分)

【参考答案】

第一,黄老师贯彻了疏导原则。黄老师通过分析学习的意义以及班级建设的重要性,向学生讲明道理,疏导思想,通过设置特殊奖项对学生进行鼓励,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其积极向上。

第二,黄老师贯彻了因材施教原则。对杨某进行家访,并针对其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帮扶计划。体现了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

第三,黄老师贯彻了发挥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杨某虽然成绩上暂时落后,但是在唱歌方面有特长,黄老师看到其长处,让音乐老师加以关注,并鼓励其参加学校比赛,做到了长善救失,发挥学生的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

第四,黄老师贯彻了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黄老师去杨某家进行家访,并让其父亲认识到接受教育的重要性,在学校中对学生的教育和科任老师相配合,做到了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在班级管理上,设置“班主任信箱”并能够及时回复,做到了教育影响的连贯性。

第五,黄老师贯彻了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黄老师在班级晨会上通过精彩的演讲和班级管理制度的建设,让学生充满期待,营造了和谐、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期末考试前组织了迎考班会,并通过师生之间,家长和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营造了班级的民主氛围,杨某也表达了自己努力学习的信心和决心。和谐的集体活动和民主的班级氛围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转化,是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成果。

【难度等级】★★

【知识点】教育学-思想品德教育-德育原则概述-德育原则以及运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