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君子小人之辨(论语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论语君子小人之辨(论语君子居之何陋之有)(1)

本文继续品读《论语》第九篇“子罕篇”,本篇主要核心是告诉人们安心立命的知识。

在上文品读了“《论语》: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 ”,谈到了孔子病重,子路假借同学当家臣。

孔子生了重病,差点就死了。然后子路就想给孔子安排后事,让同学们当“家臣”,家臣只有当官的才有的。

后来孔子病好点了以后,起来就骂子路,说子路为什么做这些欺诈之事。

孔子认为,自己又不是诸侯,本来就没有臣,非得要按照诸侯的方式,这样装模做样。是想骗谁,难道想要去骗天吗。

孔子认为装腔作势是没用的,抬头三尺有神明,总不能去骗老天爷吧。

孔子希望能够为自己料理身世的是自己最亲近的学生,只有自己的学生为自己料理后事,才是死得其所,才是孔子的所希望的。而不是那些假装的或者与自己无关的外人。

后面谈到,子贡去探孔子的口风,想知道孔子是想当个隐士还是出来做官传播学术。

子贡想问孔子,他的才能是隐藏起来呢,还是等别人来发现他。

孔子就说自己只是一个待价而沽的人,等一个识货的人出现,等个伯乐出现。

继续下章,讲孔子选住所。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

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孔子想要搬到九夷地方去居住。有人说:“那里非常落后闭塞,怎么能住呢?”

孔子说:“有君子住在那儿,怎么会鄙陋呢?”

在上章,孔子说:““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意思是说,孔子是在等一个懂得赏识自己的人出现,是想出去干活的,而不是埋藏了自己的才华。

但可能大家觉得孔子不好用,名气那么大,又比较教条化,所以很少人能去用孔子的才华。

那没人请他,怎么办呢?这章就讲到:“子欲居九夷”,那就移民吧!孔子就打算移民到九夷。

这章和之前公冶长篇里的“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感慨基本是一样的。

孔子见仁道难以推行,又没人用自己,就抒发感叹,表示自己想漂流出海,或去九夷居住,有点离开伤心地的味道。

孔子在感叹,旁边有个人就说:“陋,如之何?”,说是九夷这个地方,风俗鄙陋,破破烂烂的无法居住。

孔子就回答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句话太有底气了,文化的自信,大丈夫气魄,读起来太有感觉了。

孔子认为自己就是一道光,还怕去到那里没有光明吗?只要有君子去这些地方居住,传播文化知识,开化人们的愚昧思想,那么这些地方就不会再闭塞落后了。

这表明了,只要自己做好了,外界的环境好不好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有没有能力去改变,如果自身本来就一无是处,那么去哪里住还不是一样一无是处。

继续下章。

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孔子说:“我从卫国回到鲁国以后,然后对乐曲进行了整理,使《雅》和《颂》两类诗歌都有了适当的位置。”

在之前读到过:“《论语》: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成于乐”,是讲在晚年的时候,能给人带来乐趣,能给心灵带来慰藉,能够提升修养。

据记载,在鲁哀公十一年,当时孔子年纪很大了,从卫国返回到鲁国。

回来就开始整理诗经。当时鲁国虽然保存周礼最多,可是已不完备的状况,孔子首先修正了《诗经》中的“雅”“颂”两部分,将其中顺序错乱的作了调整:正其乐音,使音律不致于错乱;正其乐章,使乐章各得所宜,合乎体制。

可见,孔子认为正音可以端正人的性情,寓教于乐,音乐教育是人生的收尾,最后都会归于艺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