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型文艺演出直播时间 今晚拉开百场驻演大幕
澎湃新闻记者 廖阳 实习生 罗佳宁
“票子有吗?票子有吗?”7月16日晚,上海美琪大戏院门口人声鼎沸、人头攒动,求问门票的声音络绎不绝,进场观众排起了数十米长队。而在剧场内,围绕着巨幅海报和复刻道具留影打卡的观众更是一拨接一拨。这一切热闹,均来源于“电波热”。
当晚,上海出品“爆款”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正式进驻美琪,拉开驻场演出的大幕。未来6个月,上海歌舞团两部看家大戏《永不消逝的电波》《朱鹮》将在此演出100场,同时在全国巡演65场,这一“开天辟地”的大动作,迅速把社会各界的目光聚焦到了上海。
驻场演出将分批进行,7月第一轮,《永不消逝的电波》《朱鹮》将分别演出10场和8场。“目前,《永不消逝的电波》的票房接近400万,《朱鹮》的票房接近180万,已经售出了70%的门票!”驻场演出的首演现场,上海歌舞团团长陈飞华向澎湃新闻记者分享了这一喜讯。
上海出品“爆款”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正式进驻美琪,拉开驻场演出的大幕。 澎湃新闻记者 廖阳 图
“这真是上海市民的福利呀!”
作为国内首部“谍战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以李白烈士的真实故事为素材,再现了共产党为民族解放事业壮烈牺牲的英雄形象。李白曾是中共在上海的地下党联络员,他在上海潜伏了12年,也在刀尖上行走了12年,还有20天解放时,不幸被敌人杀害,时年39岁。
“我和李白家是邻居,邻居了五六年。我小他儿子三岁,小时候常到他家去玩,一起吃饭、打闹,还在他家睡过。爸爸牺牲的时候他太小了,所以比较少讲。”演出前,杨先生的这番话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当时,我们住在上海虹口区四达路的邮电宿舍,离李白故居挺近的。”
1958年,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在军人俱乐部上映,杨先生还和李白夫人、李白之子一起去看了电影。如今,《永不消逝的电波》开始百场驻演,他也第一时间赶来,还拉上了五位白发老友,“朋友抢到了票,很有缘分!可惜李白的夫人和儿子已经不在了,否则我会和他们一起看的。”
78岁的傅先生同样是白发观众,是一位有着50年党龄的老党员。除了太太,当晚,他还拉上了儿子、媳妇、孙女,一家五口赶来了现场,“李白不惜牺牲自己,把最后一封电报发出去,他们的流血换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我们的幸福来之不易啊,希望年轻人永远铭记,永远跟党走。”
除了拖家带口的中老年观众,独自一人来现场“打卡”的年轻人也不少。
廖小姐今年年初才结束美国学业来上海发展,听说“电波”好看,一直心心念念。百场驻演计划刚出炉,她便守在了电脑前,“我就盯着开票,赶快抢,抢到了第一场!”此前,“电波”演出机会不少,但不光抢票难,想买视线佳的位子更是难上加难,“没有好位置,我就觉得钱花得有点亏,现在有驻演了,看的机会多了,性价比也更高了!”这位新上海人感慨,“这真是上海市民的福利呀!”
虽然是“95后”,廖小姐却是主旋律作品的拥趸,前段时间才看了《觉醒年代》,更是《潜伏》《伪装者》《叛逆者》等谍战剧的粉丝,“看了电视更能体会到革命先烈们的艰难处境,所以我是怀着一种敬畏心来看舞剧的。”
孟小姐已经是二刷“电波”了,为了更有仪式感,她还特意穿上了一袭水蓝色旗袍,略施粉黛,和舞剧里的旗袍姑娘相得益彰。
“舞剧实在是太美了,把上海的美完美表现了出来,所以我一定要刷第二遍!”孟小姐感慨,驻演百场对上海观众、外地观众来说都是幸运的,“希望能长久保留下去,让更多人体验到上海的特色、上海的历史、上海的底蕴。”
《永不消逝的电波》剧照
爆款没有套路,也没有模式
听说观众纷纷反映福利好,上海歌舞团团长陈飞华笑开了花,“很开心,很幸福!这也是我们最乐意看到的结果。”陈飞华说,舞团每年都有舞剧季,但三十天里最多演二十几场,可以容纳的观众有限,如今驻演100场,观众的涉及面大大拓展了。
据他观察,第一批驻演刚开始,上海观众仍是主流,随着演出进入轨道,本地观众和外地观众的比例也会慢慢调整,“比较理想的状态是,上海观众占4成,外地观众占6成,更理想的状态是像伦敦西区和纽约百老汇,本地观众占2成,世界游客占8成,可能要好几年时间积累,任重道远,慢慢来吧。”
为了应对庞大的演出体量,上海歌舞团积极整合演员队伍,分出了4套演出班底,且从《诗经》里获得灵感,将4套班底分为“风雅颂韵”。
在此之前,舞剧往往会将聚光灯打在男女主角身上,没有那么多角色、那么多机会给大部分演员,而《永不消逝的电波》有9个主要人物,4套演出班底,意味着36个人可以演重要角色,“以前想都不敢想,所以这是上海歌舞团全体演员的一个机遇,孩子们都非常珍惜,练功非常勤快。”陈飞华说。
驻场、巡演“双线并进”,在国内的舞剧市场绝无仅有,需要一支更为庞大的演员队伍来支撑。为此,上海歌舞团面向全国招募舞蹈英才,包括30名男演员、30名女演员。
“7月2日发布消息以后,已经有三百多位大学生和舞蹈演员报名。”陈飞华说,过几天,考核专家组就会飞到成都、兰州、长沙、天津、沈阳等城市展开复试,7月底,60名“外援”将开始为期2个月的专业训练和舞剧排练,9月下旬登台演出,至驻演、巡演项目结束,“我们会专门成立一个工作小组,慢慢把这些孩子带入作品里,带入舞团的风格里,带入上海的城市文化里。”
《永不消逝的电波》自2018年12月首轮试演,至今已巡演260场,创造了罕见的“电波”现象。《朱鹮》被誉为“东方天鹅湖”,曾三度赴日巡演,还曾登上纽约林肯艺术中心。过去两年,根据两部舞剧改编的精彩舞段相继亮相央视春晚,“上海出品”惊艳全国。
为什么上海歌舞团能频频出爆款?陈飞华坦陈,一直来,上海歌舞团在创作上的坚守都是“艺术为上”,态度非常缜密、非常谨慎,各个院团都在出好作品,但最终检验的是市场。
怎么才能得到市场的认可?“没有诀窍,我们比较关照观众的感受,紧跟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步伐,尤其是年轻人赏析习惯的步伐。”他说,创作的心得都藏在心里,一时很难条分缕析,但绝对没有套路,也没有模式。
在剧场内,围绕着巨幅海报和复刻道具留影打卡的观众更是一拨接一拨。
责任编辑:陈诗怀
校对:张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