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屏交通事业发展(沃野千里架通途)
锡林浩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碧波如海的草原上,而交通的飞速发展,让这座城市更加引人注目。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编织出一幅开放与发展的画卷,让更多的人走进锡林浩特、了解锡林浩特。这座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从闭塞的交通环境,到如今拥有“公铁空”立体交通网络,这其中凝结着几代人的汗水,条条大道如飘落在草原上的哈达,筑起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通途。
丰富航线网络布局
1958年10月1日,接受检阅的队伍正浩浩荡荡地走过天安门广场的主席台,这一天,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9周年,大阅兵和群众游行人数达到了60万人,举国上下一片欢腾。而也就是在这一天,锡林郭勒草原的交通事业发生了质的变化,锡林浩特民航站正式开航,第一架飞机落在草原上的那一刻,草原人民欢欣鼓舞,从此,草原和北京的距离拉得更近了。
时隔34年,1992年7月22日,锡林浩特机场迁建工程通过正式验收并投入开放使用,以全新的面貌迎接着五湖四海的游客。建成后的新机场坐落于锡林浩特市西南9公里处,候机楼外观呈蒙古包式穹庐型,建筑颇具民族特色,新候机楼的建成不仅大幅提高了待客能力,也展现出了草原小城的新鲜活力。
李女士第一次乘坐飞机是在1993年的冬天,她说,由于票价相对高,当时乘飞机出行还没有普及,一般都是有急事才会选择。“我是身体查出了一些问题,需要马上去北京进一步检查,才选择坐飞机的。那时候的飞机很小,大概也就二三十个座位,而且还坐不满。虽然机票相对来说比现在便宜得多,但要知道当时我们的月工资也就五六百元啊。”李女士不禁感叹如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出行的便捷真是无法想象,大家条件都好了,乘坐飞机成了大多数人出行时的首选。毫不夸张,远隔七百公里的北京,当天也能约着一起吃晚饭。”
随着航空事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选择乘坐飞机的人越来越多,小飞机便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自2001年7月7日起,锡林浩特机场经过改扩建,已可起降波音737/300以下机型。2008年改造后的机场,可同时停放6架C类飞机和1架D类飞机,可以满足波音737/800全重起降及波音767/300ER以下机型备降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地区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航空货运在锡盟民用航空运输市场中崭露头角,占据了一席之地,成为了航空客运的有力补充,步入了航空运输和谐发展的快车道。
目前共有6家航空公司运营锡林航空市场,分别是国航、联航、天航、天骄航、新疆通用航空公司和华彬亚盛航空公司。机场在原有基础上还在不断努力丰富航线网络,适时开辟新航线,以满足不同旅客的多元化需求。
数据最有说服力。2019年1月到10月,锡林浩特机场共保障运输起降6304架次,同比增长18.6%;共完成旅客吞吐量636018人次,同比增长20.6%;共完成货邮吞吐量1433.3吨,同比增长3%;可供座位数781631个,与去年同比增加80287个;进出港平均客座率81.4%,同比增长6.2个百分点。
今年前十个月,机场进港、出港货邮量同比去年均有增长,主要贡献货邮吞吐量164.58吨。以快递公司、肉类运输公司以及固定的散户投运为主要客源。航空物流优势显现出了活跃的市场占有能力,成为了推动民航运输业和谐发展的不竭动力。
▲杨子建 摄 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
织密国省干线路网
2014年7月,锡林浩特至张家口高速公路全线贯通,标志着内蒙古通往京津冀地区的重要出口通道正式建成通车;2019年8月,丹锡高速经棚至大板段通车,该路段的通车标志着G16丹锡高速公路全线贯通……近年来,随着我盟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锡林浩特市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国省干线路网越织越密,为锡林浩特更好更快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霍燕萍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从张家口嫁到锡林浩特,说起当年来锡林浩特的情形,她依然记忆犹新。“那时候不敢来,觉得距离太远了,来了就怕回不去了。”霍燕萍说,当时坐班车从张家口到锡林浩特需要两天,中间还要在哈毕日嘎住上一夜。那些年,几年才能回一次老家,而如今路越来越好走了,一年要回去好几次。
近年来,小汽车走进了寻常百姓家,随着公路网络建设的不断完善,选择自驾出行的人越来越多。“从锡林浩特出发,沿S27高速公路一路向南,沿途风景尽收眼底,很舒心。”锡市居民吴伟是一名80后,每个假期,他都会提前规划,和家人自驾出游。“自驾出行比较随心,想走就走、想停就停,现在路况越来越好了,去哪儿都很方便。”
▲娜仁高娃 摄 巴彦宝拉格苏木道路硬化平整。
吹响铁路发展号角
2002年8月1日,锡林郭勒绿草如茵,“一条长龙”缓缓驶进锡林浩特火车站,结束了锡林浩特没有火车的历史。锡林浩特火车站地处锡林郭勒盟中心腹地,开通运营后,是锡多线、锡二线、锡乌线的起始站。
火车的开通,对于锡林浩特地区的人们来说,是一件大喜事。比起坐汽车,火车相对安全、舒适。今年52岁的司秀红还能回忆起30年前坐火车的经历,因为过程十分艰辛:“当时已经是初冬了,我和父亲的目的地是北京。记得我们是坐了一天的大解放车才到了张家口,一进张家口火车站,我震惊了,一条条长龙来来往往,汽笛声此起彼伏,那次是我平生第一次坐火车,太难忘了。”
锡林浩特火车站建成通车那年,张璐考上了大学,要到呼和浩特市求学,她调侃:“火车就像是专门为我开通的一样。”当火车载着莘莘学子缓缓离开站台时,张璐感到非常激动,她说至今都忘不了火车窗外锡林浩特的掠影。
锡林浩特火车站运营初期,到发线有5条,旅客列车只有1对。年运输收入184.9万元,年到达货运量3万吨,年发送货运量0.1万吨。年发送旅客18万人次。
为了更好地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锡林浩特火车站于2009年、2011年先后经过两次站场扩能升级改造,如今,锡林浩特站到发线已增加到了12条,牵出线4条,货物线5条,运通煤炭专用线1条,石油、石化、锡林浩特机务段燃油到达专用线各1条。铁路运输的快速发展,为锡林浩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随着2017年锡乌线、锡二线的相继开通,锡林浩特站现日均接发旅客列车4对,其中去往包头方向1对、呼和浩特方向1对、二连方向1对;途经锡林浩特站1对,为呼和浩特—乌兰浩特旅客列车。预计多伦—丰宁线贯通后,还将开行去往北京方向列车1对。
一条条长龙满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穿梭在草原上,输送着南来北往的游客,编织着锡林郭勒发展的美好前景。如今,锡林浩特火车站年发送旅客量达到了40万人次。由于铁路运输的安全快捷和票价低廉,锡林浩特火车站也成为了锡林郭勒盟旅客的主要集散地。
▲全媒体记者 王雪莹 摄
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
近年来,锡林浩特市始终坚持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相结合,以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为着力点,按照“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的要求,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改善县乡路网结构,逐步实现县乡路网由“树状”路网向“网状”路网转变,有效改善农村牧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边淑萍是白音锡勒牧场乌拉苏太分场的主任,他在白音锡勒牧场生活了50余年,说起这些年来路网的变化,他不禁感慨,一条条水泥路,像洁白的哈达在草原上绵延伸展,将嘎查牧点连接起来,彻底解决了农牧民的出行难题,推动群众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
“以前下乡,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铁锹、拉车绳是车上必备的工具。”边淑萍说,2014年之前,分场和分场之间都是自然路,路况不好,遇雨雪大风天气,泥泞难行,误车是经常的事儿。“尤其到了牧户储草的时候,特别费劲,雨雪天气根本找不到路。”边淑萍说,乌拉苏太分场距离锡林浩特大概70公里,以前去趟市区,需要半天的时间,自从水泥路修好了以后,两个小时就能抵达市区。要想富,先修路。近年来,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水泥路通到了分场牧户的家门口,一条条平坦畅通的水泥路和逐步完善的路网,极大地改善了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助力牧民增收致富。
▲全媒体记者 托日贝克 摄
近年来,锡林浩特市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村村通”基本覆盖了每一个村落,截至2018年底,锡林浩特市共有农村牧区公路73条1043公里。4个苏木乡镇已通沥青水泥路,通畅率为100%;22个嘎查村已通沥青水泥路,通畅率为100%。农村牧区道路的迅速发展,在方便农牧民出行的同时,推动了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来源:锡林郭勒日报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于《草原明珠锡林浩特》官方微信
责任编辑:刘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