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西涧的诗及讲解(滁州西涧赏析)

滁州西涧的诗及讲解(滁州西涧赏析)(1)

选自《韦苏州集》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15岁起做三卫郎陪伴在唐玄宗的旁边。安史之乱后,韦应物流落他乡,失去官职之后,才开始立志读书。他是山水田园诗派著名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

【创作背景】

韦应物生性高洁,爱幽静,好诗文,笃信佛教,所居每日必焚香扫地而坐。他时常独步郊外,滁州西涧便是他常光顾的地方。作者最喜爱西涧清幽的景色,一天游览至滁州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后来成为他的代表作之一。

【字词解释】

独怜:唯独喜欢。

深树:枝叶茂密的树。

春潮:春天的潮汐。

野渡:郊野的渡口。

横:指随意飘浮。

【原文翻译】

我唯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幽野草,

树丛深处传来一阵阵婉转的黄鹂鸣叫声。

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

荒野的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一只小船随意横漂在河边上。

【实战演练】

诗中前两句分别用到了哪些感官呢?

答:视觉、听觉。

“独怜幽草涧边生”是看到的;“上有黄鹂深树鸣”,是听到。

【诗词赏析】

诗的前两句,诗人表示在春天繁荣的景物中,只怜爱涧边自甘寂寞的幽草,而繁茂的树丛中传来黄鹂动听的鸣声,诗人却似乎不以为意,可以看出诗人恬淡的胸怀。后两句写晚雨野渡所见,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而郊外渡口,此刻更是杳无行人,蕴含了诗人对自己无所作为的忧伤。由于韦应物先后做过“三卫郎”和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他为中唐政治腐败而忧虑,也十分关心民生疾苦,但他无能为力,这首诗就委婉地表达了他的心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