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22年半程马拉松(上马即将开跑沪上)
近日,上海马拉松(简称“上马”)赛事组委会宣布,第26届“上马”将于11月27日上午7点在外滩金牛广场起跑,终点设在龙启路云锦路,参赛规模为18000人,只设全马项目。
对于许多热爱跑步的市民而言,参加马拉松等长跑项目,不只是参与竞技体育运动,更是一种享受跑步快乐、身心得到释放的生活方式。在众人心目中,“上马”也已成为这座城市又一张闪闪发光的“金名片”。
回溯历史,马拉松项目何时来到上海?从最初的小众运动,到如今全城热议的焦点赛事,马拉松在上海走过百年发展历程,其背后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一起来看看↓
“全城以待,申爱依燃”,是今年“上马”的办赛口号
沪上马拉松“雏形”
现代长跑即长距离跑步 (Long-Distance Running),是一种西方舶来品的体育运动项目。1847年4月5日,伦敦举行最早的职业长跑赛,杰克逊以32分35秒夺6英里冠军。当时设4、6英里两项,后被5000米和10000米替代。
20世纪初,沪上出现“路跑”一族。图为越野会会员在练习长跑,有西方侨民,也有中国人(图源见水印)
上海作为西方近代体育进入中国的一个重要登陆点和扩散地,以长跑为代表的体育赛事发展可谓紧跟时代潮流。1904年,首届“上海万国越野赛”举行,这是上海最早的户外跑赛事,也被人们称为沪上马拉松的“雏形”。该越野跑路线固定,从虹口公园出发,沿今天的东体育会路、邯郸路,至江湾折回,当时主要是外国侨民参加。此后赛事每年春季举办一届,一直持续至20世纪30年代末。
上海万国越野赛在虹口公园起跑时的场景,选手一字排开,各就各位
华人大规模参加上述赛事已是1927年。该赛的团体赛按国家或地区组队,有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法、葡、美、日和中国,中华队夺得1935、1936年团体冠军,有名的华人队有“一冰”“白虹”和“丽都”等。
白虹田径队留影
至20世纪三四十年代,沪上各种形式的越野长跑比赛十分活跃,一年中多达十余次。各类群众性越野活动的兴起,推动了上海中长跑竞技水平的提高。
“长跑天才”传奇
1930年,上海选手邓志明在民国时期举办的第四届全运会上以2分09秒的成绩,获得男子800米跑冠军;1933年,上海选手王正林在第五届全运会上获得男子10000米亚军;1935年,上海选手贾连仁、王正林、邱忠澄囊括了第六届全运会男子1500米金、银、铜牌,贾连仁还获得男子800米金牌和男子10000米银牌;1935年至1936年,王正林、贾连仁分别创造了男子3000米、1500米、800米的全国纪录;1936年,王正林、贾连仁入选中国田径队,赴柏林参加第十一届奥运会。
民国时期第六、七届全运会举办地(今上海江湾体育场)
1948年,作为上海体育的代表人物,有“长跑天才”之称的聋哑人楼文敖,一人独揽男子5000米和10000米两项金牌,并刷新这两个项目的全国纪录。至此,中国男子800米至10000米所有5个中长跑项目的全国纪录,均为上海运动员创造,其中楼文敖的万米纪录已接近当时的奥运会纪录(30分11秒),被报界称为“今日中国田径界最出色的一个人”。1948年,楼文敖参加第十四届奥运会男子5000米、10000米和马拉松三项比赛,因旅途劳累、经验不足未获名次。
当年报纸关于楼文敖比赛佳绩的报道
1940年代,楼文敖(中)、王正林(左)与美国长跑冠军诺克斯在美合影
新中国成立后,上海选手收获的第一块马拉松金牌在1980年,张远达以2小时29分03秒获全国田径锦标赛男子马拉松冠军。
深厚的群众基础
上海的户外跑历史深厚,且有一定的群众基础。《申报》体育记者马崇淦1929年创办的沪上最早专业体育书店勤奋书局里,已有《越野跑训练法》等面向市民受众的普及型书籍。当时,长跑已作为一门功课进入中学生的日常教学安排。按1933年《澄衷中学体育锻炼最低标准》:初一跑1000—1800米,初二1400—2000米,初三1800—2400米。
1970年代,学生在校园内跑步
解放后,长跑亦被纳入中小学生的日常课程。在笔者记忆中,自己最早的长跑纪录是在1970年12月,当时在茂名南路第二小学读六年级。因为条件限制,小学内没有专门的田径场,只得绕着操场跑步。12月18日的日记中记录道:“老师叫我们跑三十五圈,共二里路程。”有时,跑到校外的茂名南路,从校门175号跑到59号锦江饭店,来回跑到达标为止。
当笔者1978年就读大学以后,按学校课程要求,需通过《体锻标准》,1500米是每一位男生必过的坎。为了考试达标,冬日里天没亮就到操场跑开了,冬来暑往,一直跑到1500米及格、通过《体锻标准》方得大功告成。那时,我们还从体育系老师那里学到运动时的呼吸方式等跑步技巧,如光靠鼻子不行,还要借助嘴巴,且有巧槛:用舌头抵住上颚,不让冷空气直奔嘴里造成不适。这个方法令我受用至今,不但用在跑步方面,登山时也是如此,非常管用。
当年上海体育学院学生长跑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上海人而言,求学时期的1500米跑、800米跑是咬紧牙关才能闯过的一道坎。莫说是普通人了,对于那些非长跑项目的专业运动员来说,长跑也是令他们感到“压力山大”。听著名乒乓球选手徐寅生说,长跑是他最头疼的训练项目。他参加第26届世乒赛国家集训队常跑万米,从驻地工人体育场跑到北京火车站再折返。他借此磨意志,次次坚持跑完全程,从此消除长跑恐惧。
改革开放后,上海各区县成立了不少群众自主发起的长跑队,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便是一支成立于1980年的四川北路长跑队,当时被命名为“青松长跑队”,一听这名就知其主力是一批中老年人,其中队员华骏琪一直跑到70多岁,共跑18次全马;2019年跑“上马”的最长者是上海75岁的宋先生,可谓“一马当先”的常青树。
1980年,虹口、杨浦老年长跑队合影留念(图源:李明远先生)
马拉松首次“沪跑”
若说起国内的首届马拉松赛事,却并非始于上海。1910年11月17日,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马拉松比赛在距离上海约300公里的南京举办。刊登在上海《时报》的比赛预告可知其赛道:“长距离竞走会(编者注:即马拉松比赛)从镇江金山顶起,至南京劝业会纪念塔止。十七 (日)发足,十九(日)达会场。”
上海正式出现“马拉松”比赛,是在1929年。上海体育协会举办了第一届城市马拉松赛,比赛全程线路17英里(约27公里),共有11个团体的41名运动员参加(其中华人5人参赛)。最终葡萄牙人李梅迪获得冠军,中国选手黄胜白获得第五,陈虚舟获第十一。到1931年第三届赛事,总共参赛的68名选手中,中国选手达到28名,虽然第一名仍由葡萄牙人李梅迪获得,但第二到第六由中国选手包揽。不过这一赛事只办了三届就因经费原因未继续。沪上后来虽也陆续举办过几次比赛,但大多未成气候。
1930年,参加上海马拉松赛的华人选手。自左至右:钟禺天、赵德新、董家燮、周余愚、宋译安、陈虚舟、黄胜白(图源见水印)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届全运会于1959年在北京开幕,这届全运会上马拉松作为正式比赛项目,亮相于当时全国最大规模竞技体育大会的舞台。
到了20世纪70年代,长跑赛在上海再度悄然兴起。比较有代表性的赛事,是由沪上各家新闻媒体牵头发起,于1974年1月20日举办的第一届“上海市迎春长跑比赛”,此后每年举办直至1990年。比赛的起点设在人民广场体育宫(现在的上海大剧院),终点设在长宁区沪西体育场,整个赛程约10公里,每次参赛规模数千人,这也是当时影响最为广泛的全市群众性长跑活动。
1972年,上海市长跑比赛在衡山宾馆前起跑
到了1980年代,长跑赛升级版的马拉松赛事开始奔跑在我们这座城市。1981年4月2日,首届上海杯马拉松比赛在上海嘉定进行,上海选手王雅萍获女子冠军。从1981年至1987年,该项赛事连续七年在嘉定举办。此外,上海嘉定自1982年至1986年,连续承办全国春季马拉松赛和竞走赛5次。
1981年,第一届上海杯马拉松比赛在嘉定举行(图源见水印)
一花引来百花开,上海的马拉松比赛犹如“雨后新笋”一般,越来越多地举办:有面向特定人群的第一届“亚字杯”老年人马拉松长跑赛(1984),有面向国际化的第二届上海杯国际马拉松友好邀请赛(1982),由中、美、日、英等10国选手参加的上海—大阪友好城市马拉松赛(1984),有上海国际女子马拉松赛(1986),中、日等国选手参加的“四方杯”市民马拉松赛(1991),中、日、美、瑞等国选手参赛的第12届上海“雪菲力杯”国际马拉松赛(1992)等……
1985年,上海市体委关于举办1986年上海国际女子马拉松比赛的请示报告(上海市档案馆藏)
1986年上海国际女子马拉松赛比赛现场(图源见水印)
开启新一页篇章的还要数1996年9月28日——那一天,中国田协、上海市体育总会在上海联合主办“1996年上海国际市民马拉松赛”,这便是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第一届“上马”。首届“上马”项目设全马、半马、5公里、2.5公里。参跑6000人中,有700 名外国参赛选手,来自美、英、德、日、瑞士和瑞典等国。
1996年9月28日,首届“上马”开跑,选手们途经外滩
绘就流动风景线
不同的年代背景下,马拉松赛道的设置,也是一个城市历史风貌的缩影,折射出了时代发展与变迁的印记。
20世纪初的“上海万国越野赛”,其赛道自始至终不变,起始点均为虹口公园(今鲁迅公园),沿新体育会路——翔殷西路——江湾折返。
1933年4月9日的上海市第二届长程赛跑会跑10公里,起点老西门陈英士纪念塔,环绕南市三路圆领电车路线一周,出小西门经大林路——斜桥——制造局路——斜土路至终点平江路107号国民政府市政府大厦。
1930年代,上海市长程赛跑的选手在途中(图源见水印)
1935年3月10日的上海市第三届长程赛跑会,赛道设计围绕《大上海计划》展开:起点翔殷路复旦大学,经黄兴路——控江路——马玉山路——观音堂路——军工路——浦西路——闸殷路——民壮路——市光路——国光路——政同路——淞沪路——政通路——国和路——府西内路至终点国民政府市政府大厦(现上海体育学院行政楼)。
时过境迁,历史的车轮驶入新时代。1980年代初,上海的马拉松赛事始发于嘉定。当时嘉定还是一派田野风光,人口密度也低于市区,赛道本身的“纯竞技”意味更浓厚,选手们一路所见多是天然淳朴的自然景致。
到了1990年代,当马拉松由上海郊区转入市区,沿途风光也更“移步换景”。以首届“上马”为例,赛道主要位于道路更为开阔的浦东地区,以人民广场为起点,过南浦大桥,终点是东方明珠电视塔;1997年的第二届“上马”,改起点为外滩,仍从南浦大桥过江至终点浦东中央公园;随着赛事举办经验的不断丰富,1998年第三届“上马”的赛道全部调整至浦西,并将终点设置在了上海体育场。
“上马”选手跑在南浦大桥上
2014年“上马”路线示意图
近年来的赛道路线与点位设置,越来越凸显重要地标和城市新貌:如2016年新增中共“一大”会址点位,2017年特设新贯通的黄浦18.5公里和徐汇4.4公里滨江路段……赛道的设置,更立体地呈现国际化大都市的多元形象,“上马”也日益成为上海对外展示的一个窗口,以奔跑之名,绘就城市流动风景线。
2020年11月,第25届“上马”在外滩开赛。时隔两年之后,“上马”即将于2022年11月27日第26次鸣枪开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