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山文化遗产地址 探寻浙江老建筑

舟山市位于浙江省东北部,是中国第一个以群岛建制的地级市,包括1390个岛屿,海岸线270公里,人口110万。总面积2.22万平方千米,其中海域面积2.08万平方千米,

普陀山文化遗产地址 探寻浙江老建筑(1)

舟山群岛相当于我国海岛总数的20%,其中舟山岛最大,为我国第四大岛。普陀山,观世音教化众生的道场,是舟山群岛1390个岛屿中的一个小岛,形似苍龙卧海,与舟山群岛的沈家门隔海相望,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

普陀山文化遗产地址 探寻浙江老建筑(2)

普陀山文化遗产地址 探寻浙江老建筑(3)

普陀山地形呈菱形状,南北长8.6千米,东西宽约3.5千米,岸线长30千米。中部佛顶山天灯台最高,海拔291.2米,向四面延伸,西为茶山,北为伏龙山,东为青鼓垒山,东南为锦屏山、莲台山、白华山,西南为梅岑山,主峰均在100至200米间,连绵起伏。

普陀山文化遗产地址 探寻浙江老建筑(4)

普陀山九大景区:佛顶山景区(慧济寺)、梵音洞景区、法雨寺景区、西天景区、普济寺景区、紫竹林景区、南天门景区、洛迦山景区、宝陀讲寺景区。山上一共有32座寺庙。

普陀山文化遗产地址 探寻浙江老建筑(5)

南天门景区:短姑道头、短姑圣迹、海岸牌坊、南天门、龙眼泉;

西天景区:芥瓶庵、观音古洞、二龟听法石、磐陀石、说法台、灵石禅院、梅福庵、灵佑洞、圆通庵、铜殿、一叶扁舟石、西天门、心字石、千年古樟;

紫竹林景区:南海观音立像、西方净苑、观音跳、紫竹林禅院、不肯去观音院、潮音洞;

法雨寺景区:法雨寺(里面九龙宝殿的九龙藻井)、杨枝庵(观音殿后面的杨枝观音碑)、千步沙、望海亭、大乘庵;

普济寺景区:普济寺、海印池、多宝塔、天华百子堂、百步沙、狮子尾巴、师石、仙人井、朝阳洞、观日阁;

佛顶山景区:瞻佛亭、慧济寺、刀劈石、香云路、云扶石、海天佛国崖、香云亭;

梵音洞景区:祥慧庵、善财洞、梵音洞庵、梵音洞、瞻圣阁;

宝陀讲寺景区:古佛洞、天竺水库、宝陀讲寺、普门千佛宝塔、佛顶山索道。

普陀山文化遗产地址 探寻浙江老建筑(6)

普陀山三寺:普济禅寺、法雨禅寺、慧济禅寺。

普陀山三宝:多宝塔、杨枝观音碑、九龙藻井。

普陀山三石:磐陀石、心字石、二龟听法石。

普陀山三洞:潮音洞(紫竹林)、朝阳洞(百步沙)、梵音洞。

普陀山文化遗产地址 探寻浙江老建筑(7)

普陀山文化遗产地址 探寻浙江老建筑(8)

普济禅寺(普陀山三寺之一)

普济寺景区为普陀山风景名胜区之中枢,主要景点由普济禅寺、海印池、多宝塔、法华洞、百步沙、朝阳洞等组成。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合和谐。

普陀山文化遗产地址 探寻浙江老建筑(9)

普济寺上空全景

普陀山文化遗产地址 探寻浙江老建筑(10)

俯视图

普济寺,俗称前寺,位于普陀山白华顶的灵鹫峰南麓,创建于后梁贞明二年(916年),为普陀山山中供奉观音的主刹。后屡兴屡毁,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康熙南巡时下诏重建寺庙,后又赐题额“普济群灵”。每次当地有佛教活动都会在此举办,人气也是最旺的,历任普陀山方丈大和尚均住于此。另外农历的2月19,6月19,9月19为庙会。

普陀山文化遗产地址 探寻浙江老建筑(11)

普济寺前有一个广约15亩的莲池,名叫海印池,亦名放生池,建于明代。池水为山泉所积,清莹如玉,池中荷叶田田,莲花亭亭,景色迷人。“莲池夜月”指的是海印池的月夜景色。“海印”,佛所得三昧之名,如大海能印象一切事物,佛之智海亦然,能印现一切之法。 池上筑桥三座。

普陀山文化遗产地址 探寻浙江老建筑(12)

多宝塔(普陀三宝之一)

多宝塔也称太子塔,在普济寺东南,海印池附近,多宝塔取《法华经》“多宝佛塔”之义而定名,始建于元朝,距今差不多快九百年,是普陀山最古老的建筑之一,也是浙江省唯一的元代石塔,非常珍贵。

普陀山文化遗产地址 探寻浙江老建筑(13)

宝佛塔为五层方塔,高18米,双层塔座,三层塔身,有台无檐,全由太湖石砌成。

普陀山文化遗产地址 探寻浙江老建筑(14)

上三层四面均凿龛雕佛,造型别致,气韵古雅。

普陀山文化遗产地址 探寻浙江老建筑(15)

尤其是第三层四周的观音三十二应身小像,神态温和凝重,给人以亲切端庄之感,其独特的宝箧印式造型为全国罕见。

普陀山文化遗产地址 探寻浙江老建筑(16)

普陀山文化遗产地址 探寻浙江老建筑(17)

佛像的背景为十八罗汉,每个罗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每层石台置石栏,石栏柱端刻有守护天神、狮子莲花等图案。

普陀山文化遗产地址 探寻浙江老建筑(18)

普陀山文化遗产地址 探寻浙江老建筑(19)

石塔底层基座平台较宽,顶层四角饰有蕉叶山花,四周栏下雕有四个龙头,张口作吐水状,雨天水从龙口流溢,如龙垂涎。

普陀山文化遗产地址 探寻浙江老建筑(20)

朝阳洞(三洞之一)

朝阳洞在普陀山几宝岭的尽头、延伸于海中的山崖上,为什么叫它“朝阳洞”呢?那是因为旭日东升,先倒映这个洞。朝阳洞外巨石参差,洞口直面东海,左右挽百步沙与千步沙。在普陀山 观日出,以朝阳洞为最,故有“朝阳涌日”之说。

普陀山文化遗产地址 探寻浙江老建筑(21)

朝阳洞还是听潮音的好去处。此处原有朝阳庵,后来朝阳庵毁于战火,1992年在原址修建了观日阁。

普陀山文化遗产地址 探寻浙江老建筑(22)

百步沙

百步沙位于宝塔东约百多米处海边,南北长600多米,东西宽200余米。与朝阳洞北的千步沙 相对应,故名百步沙,又叫塔前沙。百步沙沙质纯净、滩形优美。百步沙的海水浴场,始建于民国23年(1934年)。经过扩建,设施逐年完善,现在一次可容纳游客1500人。

普陀山文化遗产地址 探寻浙江老建筑(23)

法雨禅寺(普陀山三寺之一)

法雨寺又称后寺,为全山第二大寺。共有殿宇楼阁厅堂294间。创建于明万历八年(1580),初名海潮庵。万历二十二年(1594)扩庵建寺。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赐“天花法雨”额,遂称法雨禅寺。 法雨寺建筑布局依山取势,分群递升,从天王殿、玉佛殿、九龙观音殿、御碑殿、大雄宝殿,直到方丈殿,殿殿升高,显得宏大高远,气象超凡。远处的千步金沙空旷舒坦,海浪声日夜轰鸣。

普陀山文化遗产地址 探寻浙江老建筑(24)

法雨寺的寺门不在中轴线上,而在东南角上,建筑为重檐方亭,也不同于一般寺庙的山门。

普陀山文化遗产地址 探寻浙江老建筑(25)

法雨寺前面的放生池

普陀山文化遗产地址 探寻浙江老建筑(26)

普陀山文化遗产地址 探寻浙江老建筑(27)

入口这一段,古树参天,遮天蔽日,尽管这里人来人往,游客如织,但依然感觉特别宁静悠远,让人流连忘返。

普陀山文化遗产地址 探寻浙江老建筑(28)

九龙壁:此壁不同于故宫、北海、大同三处的陶制九龙壁,而是用60块青石拼接,雕刻嵌镶精致,犹如整块青石雕刻而成。在高2米、长12米的壁上,九龙昂身舞爪,腾飞于云山碧海之间,争夺龙珠。壁顶梁上还雕有17条小龙,形态各异。此壁由浙江温岭民间石雕艺匠仿北京九龙壁刻制。

普陀山文化遗产地址 探寻浙江老建筑(29)

九龙殿:为法雨寺的主殿。系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从南京明故宫拆迁来的,是国内寺院建筑最高规格的一座佛殿。殿内八根金柱的柱础是精致的雕龙砖。

普陀山文化遗产地址 探寻浙江老建筑(30)

九龙藻井(普陀山三宝之一)

藻井是按古朴典雅的九龙戏珠图案雕刻的,一条龙盘顶,八条龙环八根垂柱昂首飞舞而下,正中悬吊一盏琉璃灯,宛若一颗明珠,组成九龙戏珠的文体图案。

普陀山文化遗产地址 探寻浙江老建筑(31)

杨枝观音碑( 普陀山三宝之一)

在普陀山法雨寺后侧,有一庵名杨枝禅林,以供奉普陀三宝之一的“杨枝观音碑”而著称,此碑系明代万历三十六年根据唐代名画家阎立本所绘杨枝观音像勒石而成。

普陀山文化遗产地址 探寻浙江老建筑(32)

碑高2.5米,宽1.2。观音菩萨珠冠锦袍,璎珞飘披,右手执杨枝,左手托净瓶,袒胸跣足,端庄慈祥。上刻有“普陀佛像,摹自阎公,一时妙墨,百代钦崇”等字句。

普陀山文化遗产地址 探寻浙江老建筑(33)

普陀山文化遗产地址 探寻浙江老建筑(34)

《步辇图》作者唐初著名人物画家阎立本传世之作甚少,至于佛像,仅此一幅,此碑也是根据碑拓本所刻,数百年来,寺院几经兴废,但仍能保存至今,足见其珍,被誉为普陀山“镇山之宝”。

普陀山文化遗产地址 探寻浙江老建筑(35)

《步辇图》作者唐初著名人物画家阎立本

慧济禅寺(普陀山三寺之一)

慧济寺位于普陀山佛顶山上,为普陀山三大寺之一。原有石亭、供石佛。俗称佛顶山寺,明朝(1368-1574年)僧人圆慧初创。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庵为寺。清光绪一切规制与普济、法雨鼎峙。

普陀山文化遗产地址 探寻浙江老建筑(36)

普陀山文化遗产地址 探寻浙江老建筑(37)

寺院现占地13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6649平方米,有殿4座,堂7所,楼阁7幢,以及方丈室、库房等,共145间。全寺建筑别具一格,依山就势,横向排列,布局包括天王殿后,大雄宝殿、大悲殿、藏经楼、玉皇殿、方丈室等俱在同一条平行线上,与左右厢房相拥,颇有浙东园林建筑风格,为其他禅林所少见。殿堂宽敞壮丽,整座寺院深藏于森林之中,以幽静称绝。

普陀山文化遗产地址 探寻浙江老建筑(38)

普陀山文化遗产地址 探寻浙江老建筑(39)

和普陀山其他寺庙最大的不同是,普陀山是观音菩萨的道场,其他寺庙的大殿一般供奉的是观世音菩萨。而这里的主殿供奉的是佛祖释迦牟尼。

普陀山文化遗产地址 探寻浙江老建筑(40)

磐陀石(普陀山三石之一)

磐陀石位于九子寺西北角200米处谷口岩,有一块约15平方米由南向北平斜的岩石,上有臀印,相传是金地藏入九华曾在此岩石上打坐禅修时留下的圣迹。后人称此“打坐石”为“磐陀石”。

普陀山文化遗产地址 探寻浙江老建筑(41)

普陀山文化遗产地址 探寻浙江老建筑(42)

被誉为“天下第一石”的磐陀石是普陀山的石中之圣。磐陀石由两块石头相磊而成,上面的石头体积达40余立方米,而它与底石相接触的面积仅10余厘米,看起来犹如悬在半空而即将坠下。传说当初观音菩萨开辟道场时,取来了女娲补天剩下的顽石镇住普陀山,所以磐陀石是普陀山的镇山之石。石头上刻的“磐陀石”三个大字是出自明代抗倭名将侯继高之手。

普陀山文化遗产地址 探寻浙江老建筑(43)

心字石(普陀山三石之一)

坐落在西天门下方,广约300余平方米,圆浑平滑,中镌刻一巨大的“心”字,此字长5米,宽7米,周边近50米,中心一点可容八九人同坐,整个字可容近百人打坐,真可谓“心怀博大”,为普陀山最大的石刻文字。

普陀山文化遗产地址 探寻浙江老建筑(44)

据传观世音菩萨曾在此石上讲说“心经”。佛家以修心为上,人们到普陀山礼佛,都喜欢到心字石,或绕着心字环行抚摩,或坐在心字中摄影留念,以作对佛诚心。

普陀山文化遗产地址 探寻浙江老建筑(45)

二龟听法石(普陀山三石之一)

二龟听法石位于磐陀石西,五十三参石下端的岩崖上,岩崖上有两石酷似海龟,一龟蹲踞崖顶,回首顾盼,似有等候之意。相传两龟受龙王之命前来探听观音菩萨 说法,只因听得入了 迷,忘了归期,被观音菩萨变成了石头。

普陀山文化遗产地址 探寻浙江老建筑(46)

普陀山三洞:潮音洞(紫竹林)、朝阳洞(百步沙)、梵音洞。

普陀山文化遗产地址 探寻浙江老建筑(47)

潮音洞

潮音洞位于普陀山岛东南紫竹林庵前,龙湾之麓,不肯去观音院下人海处。洞半浸海中,纵深30米左右,崖至洞底深约10余米,洞内怪石交错,犬齿森然,不可容足。此处海岸曲折往复,巉岩峭壁,怪石层层叠叠。洞底通海,顶有两处缝隙,称为天窗。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御书“潮音洞”刻于洞壁。

普陀山文化遗产地址 探寻浙江老建筑(48)

传说唐大中元年,有一印度僧人在洞口焚烧十指,礼拜观音,洞内忽放异彩,观音大士现身,并授以七色宝石。自此,潮音古洞就被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并不断有信徒前来仿效,自残礼佛。现在,洞上还依然留存着明万历年间都督李分、参将陈九思树立的“禁止舍身燃指碑”,可见历代信徒们的笃信和虔诚。

普陀山文化遗产地址 探寻浙江老建筑(49)

梵音洞

梵音洞与潮音洞南北相对,它和潮音洞的潮音,各俱特色,合称为“两洞潮音”。普陀最东部的青鼓垒山东南端有一天然洞窟,洞岩斧劈,高约60米,纵深约50米,峭壁危峻,两边悬崖构成一门,习称梵音洞。

普陀山文化遗产地址 探寻浙江老建筑(50)

梵音洞两陡壁间架有石台,台上筑有双层佛龛,名“观佛阁”,前可望海,后可观洞,相传为观音大士显圣处。凡欲观览梵音洞者,先要从崖顶迂回顺着石阶而下,然后来到观佛阁。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皇帝御书“梵音洞”额赐挂于此处。

普陀山文化遗产地址 探寻浙江老建筑(51)

佛阁下海潮翻滚,拍崖涛声如万马奔腾、龙吟虎啸,日夜不绝。因此,梵音洞又与潮音洞并称为“两洞潮音”,是普陀山上最适宜听潮观海的两个地方

普陀山文化遗产地址 探寻浙江老建筑(52)

南海观音立像

南海观音立像位于普陀山风景名胜区之东南的龙湾岗巅。这一尊南海观音立像总高33米,其中台基高13米,铜像高18米,莲花座为2米,重70多吨。

普陀山文化遗产地址 探寻浙江老建筑(53)

佛像基层是面积1000多平方的功德厅,上层供奉500尊形态各异的观音铜像,下层大厅饰有观音灵异故事的大型黄杨木雕和以普陀山风景名胜区景色为题材的彩玉浮雕。

普陀山文化遗产地址 探寻浙江老建筑(54)

礼佛流程

大家要求愿,一定要告诉菩萨自己叫什么名字,出生地点和时间,然后把自己的心愿告诉菩萨。如果要许愿一定要带蜡烛。

普陀山文化遗产地址 探寻浙江老建筑(55)

普济寺

普济寺是普陀山的前寺,门口有三座桥,相传分别代表“福、禄、寿”,建议都走一下。也是唯一一座供奉男身正观音的寺庙。寺内共有8个大殿,每个大殿都要点香。(烧香一般都是进门先拜弥勒菩萨,最后出门拜韦陀菩萨,切记!)依次是:圆通殿,供养男身正观音,许合家安康愿。文殊菩萨殿,供养文殊菩萨,许学业、智慧愿。普贤菩萨殿,供养普贤菩萨,许事业顺利愿。大雄宝殿,供养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菩萨三世菩萨,许合家平安愿。地藏菩萨殿,供养地藏菩萨,许父母安康,亡者早生极乐愿。普门殿,供养千手观音,许个人想达成的心愿。伽兰殿,供养伽兰菩萨,许求财愿。三洲感应殿,供养韦驮菩萨,许家宅平安、出入平安愿。

普陀山文化遗产地址 探寻浙江老建筑(56)

普陀山文化遗产地址 探寻浙江老建筑(57)

法雨寺

法雨寺是普陀山的后寺,也是规模最大的一个寺庙。寺内共有7个大殿,依次是:天王殿,正门供养弥勒菩萨,许合家安康愿,反面供养韦驮菩萨,许家宅平安,出入平安愿。玉佛殿,供养白玉释迦牟尼佛,许合家平安愿。圆通殿,供养观世音菩萨,许合家欢乐愿。千手观音殿,供养千手观音,许个人愿。大雄宝殿,供养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菩萨三世菩萨,许合家平安愿。

普陀山文化遗产地址 探寻浙江老建筑(58)

慧济寺

佛顶山上的慧济寺,是全山最高的寺庙,也是普陀山三大寺庙之一。寺内有三大殿,依次是:

天王殿,正门供养弥勒菩萨,许合家平安愿;反面供养韦驮菩萨,许家宅平安,出入平安愿。

大雄宝殿,供养释迦牟尼佛,许合家安康愿。

普陀山文化遗产地址 探寻浙江老建筑(59)

普陀山文化遗产地址 探寻浙江老建筑(60)

大雄宝殿,供养释迦牟尼佛

“不二法门”观音殿,正面供养观世音菩萨正像,许合家平安愿。反面供养送子观音,许愿得子,很灵验。

普陀山文化遗产地址 探寻浙江老建筑(61)

礼佛规范

1.请香:寺院买香请称做“请”。香要自己请,不能由他人代付香火钱,请香三支为宜,一支敬佛,一支敬法,一支敬僧。

普陀山文化遗产地址 探寻浙江老建筑(62)

2.进寺、入殿:无论是哪个寺、哪个庵,都不可以从正门进去,那是给出家人走的。进寺、入殿需走偏门;男左女右迈腿跨过门槛,切忌踩踏门槛,切忌用手指点佛像。

3.进香:在寺庙内有很多菩萨,可逐一拜,如果时间不允许,只需在大雄宝殿前进香,其他合掌拜三下即可。

普陀山文化遗产地址 探寻浙江老建筑(63)

4.点香:去专用的点香处点燃香火,不可去香炉内取火,亦不宜用打火机点燃。左手点香,因为佛教认为左手是最干净的(因右手杀生,左手相对平和)。燃香后香头朝上,用右手把火轻轻扇灭,不宜用口吹灭,然后再用右手插在香炉中。

普陀山文化遗产地址 探寻浙江老建筑(64)

5.上香:

①面朝大殿大门,双手将香举到眉毛的高度,双手大拇指按住香的尾端,香尾端对准自己的眉心。香的顶端对准佛像,闭眼许愿,然后三拜。然后右转,面朝东方举香三拜,再同样朝南、朝北;

普陀山文化遗产地址 探寻浙江老建筑(65)

②拜完后应用左手取一支先上中间,供养十方一切佛;然后用右手取第二支上右边,供养十方一切法;再用左手将第三支上左边,供养十方一切僧。三支齐排插好,然后礼佛三拜。若香火太旺不便直接插到香炉,就用左手把香火直接平扔火炉中即可,意为平安香。

普陀山文化遗产地址 探寻浙江老建筑(66)

6.许愿:通常要记得告诉佛祖你叫什么,家住何处,有何事相求,事成后何处还愿。不可随口许愿,愿望实现后回来还愿。跪拜时先了解佛菩萨名号。

普陀山文化遗产地址 探寻浙江老建筑(67)

7.拜佛

①在佛殿里拜佛,一般人都喜欢占用中间的一只拜垫,其实,正中间的是专供方丈和尚或主法师傅在佛事上拈香礼佛时用的,一般的信众不宜在这个位置拜佛。香客男人跪拜用左边的,女人用右边的,不可跨过拜垫。

普陀山文化遗产地址 探寻浙江老建筑(68)

②拜佛应先拜中间主佛,然后沿顺时针方向依次拜其余诸佛菩萨。

③拜佛时应面向佛像,念所拜佛像名号。比如观世音菩萨,就口念一声“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然后报自己的姓名、地址,随后拜下去,双手手心朝上(手心朝下是拜祖先的),那是对佛祖的尊敬,表示接佛两足,如此三遍。如果不知道面前是哪一尊佛菩萨,在普陀山就念“南无观世音菩萨”。

普陀山文化遗产地址 探寻浙江老建筑(69)

④拜完后右手撑起身体,右转离开。

普陀山文化遗产地址 探寻浙江老建筑(70)

⑤帽、手套等物拜佛时须拿下收好,不可往佛案及佛桌上放置。

8.见僧:与僧人见面常见的行礼方式为双手合十,微微低头,或单手竖掌于胸前、头略低,忌用握手、拥抱、摸僧人头部等不当之礼节。

普陀山文化遗产地址 探寻浙江老建筑(71)

凡人去普陀山,有些是朝拜,大多有所求。求子求财求平安求健康,也有人求的是内心的安宁、灵魂的皈依。

普陀山文化遗产地址 探寻浙江老建筑(72)

静心自在,正是普陀山最让人动心的地方。心静智生,心静致远,心静自然得。一切修行皆在修心。你来普陀山,不是为了遇见佛,只为遇见更好的自己。

普陀山文化遗产地址 探寻浙江老建筑(7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