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经典散文摘抄赏析大全集(名家美文绘景读书笔记参考)

阅读使我们保持着语言鲜活,“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是一种读书激情,而当把书放下,刚读过的激情和领悟好像又还给了作者。这种“悠然见南山”的闲读书,是要饱受记忆遗忘苦恼的。若要有积淀,将启迪我们的文字和思想情感更多汲取,就要用笔抒写。

以下是中小学生诵读名家美文《绘景》中挑选出几篇文章作精读写的读书笔记,首创“以关键词”为行文中心的读书笔记写法。

名家经典散文摘抄赏析大全集(名家美文绘景读书笔记参考)(1)

名家经典散文摘抄赏析大全集(名家美文绘景读书笔记参考)(2)

碧野《迷人的夏季牧场》

关键词:流畅的笔调

文章作者用流畅的笔调描画白天、黄昏、夜晚不同时,段的迷人的夏季牧场,表达了对迷人的牧场自然风光的喜爱赞美之情以及对自由幸福生活向往之情。

文章自然流畅带给读者的是舒适和美感,这篇文章描画绮丽的牧场风光,语言自然流畅,带给读者愉悦的阅读。

这种自然流畅的笔调用自然衔接达成。例如,作者写在千里草原上尽情策马驰骋,处处可见冒着油星的羊群、马群和牛群;当另起一段时,用“有的时候“起承上文内容,自然转述看到的“牧女们骑着骏马,优美的身姿映衬在蓝天、雪山和绿草之间”。

白天的草原绮丽,雨后更加清新碧绿,当要结束白天草原风光描画时,作者用“特别诱人的是牧场的黄昏”过渡到另一角度的描摹。类似于这样自然衔接的语句都设计在每一自然段的开始部分,例如还有“上文写牧民准备晚餐,下一段写你不用客气,走进尽情享用。”等等内容,不再细细例举。

名家经典散文摘抄赏析大全集(名家美文绘景读书笔记参考)(3)

文章带给读者愉悦之感们不仅是美景描画再现,更多的是作者情景交融将陶醉其中的情感感染读者。

文章精妙语言令人赏心阅读:“过后,整个草原沉浸在夜静中。如果这时你披上一件皮衣走出蒙古包,在月光下或繁星下,你就可以朦胧地看见牧群。夜的草原宁静安详,只有流动的溪水声引起你的遐思。”

名家经典散文摘抄赏析大全集(名家美文绘景读书笔记参考)(4)

名家经典散文摘抄赏析大全集(名家美文绘景读书笔记参考)(5)

刘白羽《黄河之水天上来》

关键词:气势恢宏

文章描写了作者在刘家峡和在飞机上领略到黄河的磅礴气势和神奇风采,表达了对孕育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热烈的赞颂之情。

作者故设文章曲折,兰州的黄河与记忆中的黄河奔腾相去甚远,安逸平静与惊心动魄无法比拟。

而这样的行文是为对比衬托刘家峡黄河雄伟壮观。作者描绘令人震撼的黄河奔腾场景,给读者以强烈的如在眼前的画面感。细读这些文字,归纳写法是描景、抒发感受、画面旁白多角度呈现。如“愿望刘家峡,层峦叠翠、静谧安详”“我非常惊讶,天上晴空万里,哪儿来的暴雨狂风?我下车一看,怔住了”“原来接连落了几天雨刚才所见,就是黄河之水,从溢洪扣喷射而出的情景。”

名家经典散文摘抄赏析大全集(名家美文绘景读书笔记参考)(6)

文章描绘气势恢宏黄河水,融合自己感受,辅以旁白,自然带给读者画面感,很值得写作借鉴。

而作者真正一览黄河雄伟神姿,是在飞机上看到的,也许一个人一生一世只有这样一次,“黄河纵横奔驰,湾沱摇泄,呼啸苍天,排挞岩谷”高原上空,无数美丽的发亮的银白色云团,云影遮罩地段,黄河是深色的,阳光直射地段,黄河闪着银光。黄河神采使“我”惊讶得无法形容,“如科学发现了宇宙的无穷,如思想探索到人生的奥秘,如艺术施展出富有的、奔驰的幻想的巨大魅力。

心中一曲牧羊人的歌声嘹亮地响起,在随惊涛骇浪而飞扬,而回荡,作者热烈的赞颂之情溢于言表。

名家经典散文摘抄赏析大全集(名家美文绘景读书笔记参考)(7)

叶圣陶《没有秋虫的地方》

关键词:向往自由

文章作者通过批判现实枯燥喧嚣的城市生活,怀想富有情趣、充满生机的乡村生活,表达了对枯燥无味生活的厌倦和批判,对自由和谐生活的憧憬。

文章起笔渲染城市喧嚣环境,“邻居儿啼人闹、弦歌杂作的深夜,街上轮震石响、邪许并起的清晨”,这里连秋虫都不屑留的地方。

怀想乡村田间,充满生机活力,“嫩暖的阳光或者轻淡的云影覆盖在场上,到夜间,明耀的星月或者徐缓的凉风看守着整夜。”在这境界,秋虫仿佛经过,乐师的精心训练,众妙毕集,各抒灵趣,奏成人间绝响。

名家经典散文摘抄赏析大全集(名家美文绘景读书笔记参考)(8)

枯燥无味与乡情浓郁生活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作者,期盼、无奈之情。生活淡漠无味足令人窒息,“假若味道是甜美的,我们固然含着笑意来体味它;若是酸苦的,我们也要皱着眉头来辨尝它”,这也总比淡漠无味胜过百倍。

文章借物抒情,通过秋虫抒发作者对枯燥无味人生的反感,用舒缓的笔调描绘自然中秋虫声变化多端又和谐天成的趣味,表达对富有自然气息生活的向往。

名家经典散文摘抄赏析大全集(名家美文绘景读书笔记参考)(9)

名家经典散文摘抄赏析大全集(名家美文绘景读书笔记参考)(10)

庐隐《我愿秋常驻人间》

关键词:淡妆浓抹总相宜

文章作者从秋的凄迷哀凉意境,具有丰富色彩活泼。精神表现其迷人魅力,表达了作者对秋胜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以及秋常驻人间的愿景。

作者描绘秋天,可以用“淡妆浓抹总相宜“来形容,不仅是古往今来的骚人、墨客对秋:凄迷哀凉的唯美感叹,还是秋晨丰富色彩、活泼精神,充满了迷人魅力。

文章开篇引用古诗渲染了秋凄迷哀凉意境,带给读者美感,“这种美的元素只有在“秋”才有,也只有在“秋”的季节中,人们才体验得出”。秋如一声春雷,唤醒了人的灵魂,于是,人见到“阶着落叶萧萧下,而联想到不尽长江滚滚来”,思绪横生。

名家经典散文摘抄赏析大全集(名家美文绘景读书笔记参考)(11)

而秋实可以苏醒现代困闷人群的灵魂,是具有极丰富的色彩、极活泼的精神的。“当霜薄风清的秋晨,漫步郊野。可以看见如火般的颜色染在枫林、柿丛和浓紫的颜色泼满了山巅天际,简直是一个气魄伟大的画家的大手笔,任意勾抹涂染,自有雄伟丰姿,又岂是纤细的春景所能望其项背?”

秋风萧瑟,可以洗尽积垢;秋月明澈,可以照烛幽微。秋是一位艺术家,带给人们无穷的魅力,文章结尾作者直抒胸臆,愿秋常驻人间!

名家经典散文摘抄赏析大全集(名家美文绘景读书笔记参考)(12)

名家经典散文摘抄赏析大全集(名家美文绘景读书笔记参考)(13)

朱自清《绿》

关键词:热爱自然

文章作者通过热烈的笔调描写梅雨潭奇异的、醉人的绿,抒发了作者对生机勃勃、气象万千的“绿”的倾慕和向往,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

文章起笔点题:“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作者先写了梅雨潭的周围环境及梅雨潭之绿的成因。分别近身和远望两个角度写梅雨潭瀑布:近身“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

作者写梅雨潭的绿,绿得令人惊诧,绿得富有生命力。“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远看,像是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站在水边,这平铺着的绿着实可爱。作者用奇妙的比喻,将绿喻作“少妇拖着的裙幅”“跳动的初恋处女的心”“鸡蛋清”“温润的碧玉”。

名家经典散文摘抄赏析大全集(名家美文绘景读书笔记参考)(14)

作者用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杭州虎跑寺近旁的“绿壁”、西湖的波、秦淮河等以“绿”著称的景点作衬托,烘托梅雨潭之绿浓淡相宜,明暗适中,恰到好处。

“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女好么”,作者对梅雨潭之绿热爱之情溢于言表。

名家经典散文摘抄赏析大全集(名家美文绘景读书笔记参考)(15)

名家经典散文摘抄赏析大全集(名家美文绘景读书笔记参考)(16)

朱自清《白马湖》

关键词:寄景抒情

文章作者回忆于清幽、斑斓的白马湖与挚友,闲适生活经历,表达了作者对白马湖和挚友以及闲适生活的怀念之情。

作者以雨天的回忆起笔,想起第一回到白马湖,正是微风飘萧的春日。

白马湖在极小极小的乡下地方,却是湖水清澈,即使遇到早年的夏季,别处湖里都长了草,这里却还是一清如故。

作者用温润的笔墨写在白马湖的生活,对白马湖的黄昏,春日、夏夜做了细描,勾画了一幅环境清幽、色彩斑斓的白马湖风景画。而带给作者无限留恋的不仅是白马湖优美风景,更多的是这里的闲适生活,美好人情。

白马湖最好的时候是黄昏。”湖上的山笼着一层,青色的薄雾,在水里映着参差的模糊的影子。水光微微地暗淡,像是一面古铜镜。”在清幽的白马湖最胜处,我们知己几人,常常老酒一壶,共叙真情,沉醉其中。“大家微有醉意,该回家的时候了,若有月光也许还得徘徊一会;若是黑夜,便在暗里摸索醉着回去。”

名家经典散文摘抄赏析大全集(名家美文绘景读书笔记参考)(17)

作看留恋于白马湖胜景,温暖的人情,将这份情感寄予文章的字里行间,透出暖融融的亲切。

名家经典散文摘抄赏析大全集(名家美文绘景读书笔记参考)(18)

名家经典散文摘抄赏析大全集(名家美文绘景读书笔记参考)(19)

笔者首创读书笔记以关键词为行文中心写法,提炼关键词以把握好文章主题,写笔记时注重行文围绕关键词中心来写。以“主题概括”“关键词”为抓手能促进阅读领悟以及写作练笔,推荐读者参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