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朔他的想象力有多大(汪兆骞再侃王朔)

再侃王朔

文|汪兆骞

当今,混迹文坛的新锐,都各有各的道行和能耐,哪位是个善主儿?各色者,眼皮冲下;自负者,面孔朝天,不时给有序的文坛找找乐,添添彩。这中间执牛耳者,侃爷王朔也。

他“码字”,一下子出版了三百万字的书,铺天盖地上了书店的书架,下了个体户的书摊,让爬了一辈子格子而出不了几本书的作家惊愕得张嘴瞪眼。

他玩电影,小试身手,就有九部影片先后问世,赚了个“王朔年”的美名,令“不敢触电”,至今尚有余悸的人,百思不得其解。他侃电视连续剧,呼啦啦就占领了荧屏,让老百姓哭得死去活来,不解气,又折腾得他们笑岔了气儿……

王朔原本不爱标榜自己,他往往是面无表情、不动声色地任凭对他深恶痛绝的评论家的批评和崇拜者的狂热颂扬。但有一次,王朔面对他的听众,毫无调侃、一本正经地说:“我是个天才!”然后,他扫视一下骚动起来的听客,脸上浮起天真纯洁而又有点狡黠的微笑……

其实,朔爷“侃”得很苦

一次,天津几个文学圈子里的年轻人,想会会文坛怪杰王朔,准备了丰盛的酒水。他们仰慕王朔已久,却一直无缘谋面,便拐弯抹角地求到曾写过《侃爷王朔》的我这里。

他自嘲地把磨破的手指给我看,有些凄楚地说:“吃这碗饭真不易。”有时,他躲到无人知晓的地界儿去码字,睡不安,食无味,整个一个苦行僧。

有些报刊上发表文章说,王朔握笔在手,乐乐活活,胡侃神哨,写得是如何潇洒云云,这实在是一种误会。不错,王朔兴之所至,有时也说:“我写小说,就是两路活儿,一路是侃,一路是言情。”聪明的读者最好别上王朔关于“侃”和“玩”的当,也别跟他较真儿。

的确,他也曾把写小说戏称成“玩”,但他说的“玩”,是指在写作中的一种状态,一种排除任何功利杂念,调动起全部智力潜能的创作状态。文坛上怪得很,有的作家在有压力的情况下,才能出活儿,而有的人则只能轻松愉快地写东西,王朔属于后者。

每次谈到这个问题,王朔那张纯情少年的脸上,便浮起一丝欢笑,他说他这个人表达谦虚的方式是与众不同的,觉得自己有愧于作家这个头衔,就称是“玩部小说”,让别人听来,不是煞有介事,有抬高自己的嫌疑。他得意地一笑说:“就像我觉得说写作特傻,而常常喜欢把写东西说成写字一样,一种表达习惯而已。”

至于说“侃”,就是三五好友、四六哥们儿坐在一起,二锅头就着花生米,或扎啤配上拍黄瓜,小口品,大口喝,海阔天空,西瓜芝麻,清醒话、傻话、疯话、真话、假话,畅所欲言,集思广益。瞪眼睛,捋胳膊,认死理儿,钻牛角尖相互争执,相互碰撞,相互启发。一个个都把水分挤干,掏出硬邦邦的干货。一个“侃”字,概括了这一生动的创作过程,何等贴切。

王朔操作小说的语言,除了对小说和影视语言是个革命性的冲击外,还丰富了以京味为底蕴的口头语言,而这一切,恰恰是源于一个“侃”字。“嘿,难道得说,在热烈友好、亲切坦率、宽松融洽的气氛下,卓有成效地讨论创作,傻不傻呀!”自由状态下码字,就那么轻松?非也,王朔常常摸着屁股上磨出的茧子,调侃:“真正的功夫,都集中到这上边儿了。”

王朔他的想象力有多大(汪兆骞再侃王朔)(1)

最损也是个天才

逛书店,遛书摊,满世界都是一米见方的宣传王朔的材料,大照片上王朔那张白净秀气的脸,并没有作家惯有的深沉的痛苦,也没有得意和自负,倒十足地像一个与文坛无涉,发了一笔小财的小老板,平静和气。但这张脸,如今家喻户晓了。

于是,名人的种种好处和烦恼也就找上门来。人们说:“这是名人效应嘛!”上街,一群崇拜者围将上来。进饭店,老板乐了,白吃白喝,留下箴言墨宝就得。最令王朔为难怵头的,就是各种名目、各种形式的与读者观众的见面会。实在推辞不了,只得赴汤蹈火。

他孤零零地被请到台上,让那么多双含义不同的眼睛“看”,他觉得浑身不自在。

一次,细雨霏霏,他来到位于西四的地质礼堂,如同元首一样被簇拥着上了主席台。坐定之后,王朔有点吃惊,台下有那么多亮晶晶的眸子在审视着自己,他觉得挺可笑,很像小时候,捅了娄子,被人家围住审视一样。但他毕竟是个闯荡过世界,经受过风雨磨难的人,他那张白胖胖的秀气的脸毫无表情。

“呵,还挺深沉,哥们儿行啊!”一个总憋着见识见识王朔的年轻人说罢,就旁若无人地大吼,“王朔,哥们儿喜欢你!”

两个漂亮的姑娘看了半天她们心中的白马王子,很遗憾地说:“他怎么是这样啊,整个一个小白脸儿啊,太斯文了,我觉得他应该坏一点,起码有一脸络腮胡子。”

从读王朔小说而熟悉王朔的人,觉得王朔这坏小子,一定是个放荡不羁,一肚子坏水的角儿,此可谓望文生义吧。京城流传着一个小笑话,挺有意思。

王朔和几个作家去小饭馆吃饭,一进门,正碰到一群年轻人围着一个一脸横肉、虎背熊腰的人,听他眉飞色舞地神侃。年轻人说:“王朔,我们这帮哥们儿特喜欢你的玩意儿,玩得特地道。”那壮汉呷了一口二锅头,颇帅气地道:“随便玩玩,这年头,谁他妈服谁呀!”得,真王朔遇到假王朔了。

王朔想挤对挤对这假李逵:“您就是王朔,久仰,久仰!”壮汉又喝了一杯酒,不屑地伸出手一摆:“听你这话,酸不酸哪,特俗气。”王朔又道:“最近有什么大作?”那壮汉来了精神:“随便玩玩,这回准备玩一篇一个坏小子和小妞吊膀子的,给哥们儿解解闷儿、逗逗乐儿。”

同王朔一起进饭馆的作家忍无可忍,喝道:“冒名顶替,整个一个骗子,真王朔在此!”谁料那壮汉仰头哈哈大笑:“这年头装什么不好,大款、华侨、总经理、老板,干吗非要冒充作家,这位兄弟真没劲儿。”

那一群年轻人也跟着起哄,轻蔑地拍拍王朔的肩膀:“还想冒充王朔呢,就您这张小白脸?整个一个中学生,哈哈……”秀才遇上了兵,有理说不清,真王朔愣是让假王朔给轰出来了……

被人“看”了很久一段时间后,该开始座谈会了,人们蜂拥向前,近距离地看个底儿掉,王朔突发奇想,竟想到了峨眉山上的猴子。有人发问了—— 显然是个文学爱好者:“王朔,您喜欢自己的哪些作品?”

王朔忙把飘到峨眉山的思绪拉回来:“都不喜欢。写的时候,特累,写完了特烦。”

一位戴着眼镜的中年人,冷冷地问:“你写作品时,是否以一种观念、一种情绪来指导创作呢?”问题本身就是一种批评。

“你错了。”王朔瞄了颇有点得意的中年人一眼,认为这个问题还有点意思,“从骨子里,我是个自相矛盾的人,没有一个不变的观念,所以是靠本能写作,情绪也波动不定。今天下雨,气不顺,心烦,得,下笔时就好像对人生充满仇恨,要是哪天出门捡了个大便宜,那下笔时就十分大度。”听者有的微笑了,气氛稍微活跃了。

一个姑娘杏眼里闪烁出太多的羡慕:“你多幸运,这么年轻就成名了……”

“错了,”王朔打断她的话,“我已经写了十年,也该成名了。”

“说真格的,你怎么成了作家的?”一个佩戴大学校徽的有些消瘦的小伙子问。

“一不留神。考大学、做司机、开饭馆、试演员、当倒爷,什么都干不成,实在走投无路,只有当作家这条路了。”王朔总算找到感觉了,舌头上了润滑油,侃起来利落多了。

“将来没有人看你的玩意儿了,怎么办?”

王朔定睛看时,笑了,心说,玩耍贫嘴,您得好好学学:“我现在如花似玉,到人老珠黄,没准儿得沿街乞讨,到时您得赏我两个小钱。所以,我得在你们烦我前,留条后路,我得赚点儿钱。不过请你们相信,我总不至于落到靠写报屁股文章,靠参加座谈会混饭吃的地步。”再看一眼那小子,他正咧着大嘴,极钦佩地点头呢。

“你认为自己是天才的作家,对吗?”这姑娘挺斯文,问话时满脸通红。

“最损也是一个天才。”王朔原想借题发挥,他认为确实有很多伟人否认过天才的存在,但也有起码同样多的伟人承认天才的存在。他确信成功这个等式的计算,应该是“勤奋加天才”,而不是“勤奋出天才”。

王朔不忍心和这位纯洁的小姑娘调侃,很真诚地说:“我从小就做想当个二流作家的梦,已经圆了。一流作家咱中国也只有一个写《红楼梦》的!”

想收拾他却无从下嘴

没机缘得到首长和先贤的提携,也没摊上大评论家的抬举,更没因得到义正词严的批判而使读者产生逆反心理,借个光让王朔走红,王朔是全靠自己不断地向外抛作品而逐渐翘楚文坛又轰动影坛的。

1988年,王朔悄无声息地先后把自己的四部中篇小说改编成电影—— 米家山导演的《顽主》,黄健中执导的《轮回》,夏刚执导的《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叶大鹰导演的《大喘气》—— 呼啦一下子,劈头盖脸地打着旋儿,砸向观众,还真把人砸得挺高兴:“王朔这小子是从哪儿冒出来的神仙?”于是便有了1988年是王朔电影年的说法。

王朔他的想象力有多大(汪兆骞再侃王朔)(2)

货就摆在那里,谁能有脾气?虽没脾气,却有热闹。拍手叫好的,指名骂娘的,褒贬不一,臧否对立,吵得一塌糊涂。褒者云:电影塑造了一批在改革大潮中涌现的凡夫俗子,他们机智幽默、坦率、真诚、自尊,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

他们对现实有看破红尘的失望,也有对未来朦胧的美好期待,身上有毛病也有光彩,是一群真实可信的小人物。

批评者认为活动在银幕上的,是一群准流氓罪犯,他们穿梭于美女和牌桌之间,吃喝嫖赌,无所不为,整个是一批新贵和痞子。文艺界有一个颇有声望的人,看了几眼电影,拍案而起:“这还了得,照这样演下去,会把好端端的红色江山演变了颜色!”但要具体批评,又无从下嘴,只好悻悻拂袖而去。

有一次,我应邀到位于西四的“海马餐厅”去蹭饭,曾和王朔谈过人们对他的电影的种种反应。他平静地一笑:“我愿意听批评,也喜欢有人批评,有时,还故意卖个破绽,好让玩评论的有地方下嘴。可没几个骂到点子上。”

王朔磨搓着手中的酒杯,看了我一眼,很诚恳地说:“评论,要让作家有所启发,不能光诉诸简单的朴素的情感—— 热爱哩、憎恨哩,特浅!”

前两年,打击王朔的声浪日见高涨,我有些替他担心,打电话安慰他。王朔觉得我此举忒有杞人忧天的味道,他打着哈哈说:“我正等着他们下家伙呢,好让我见识见识他们能拿出什么兵器,又怎样下嘴。”

当然,批评一个作家或表扬一位诗人,这原本是极正常的现象,文坛无老虎,但只要有屁股,总会有人摸。问题是批评者的动机。以阶级斗争为纲,无限上纲上线,一棍子欲将人打死的不乏其人,可喜的是,实事求是地评论王朔的,毕竟是绝大多数。

有一位资格很老的文学前辈,面对几个凶神恶煞的、惯于使用文学武器的刀笔吏,痛斥道:“如果连王朔这样的作家也不能容,文艺要繁荣很难!很难!!很难!!!”三个“很难”,道出了这位爱护人才的老人对文坛的愤怒和声讨。

王朔眼巴巴地等待着那一小撮人下家伙,却不见一位武艺高强的刺客,也就心灰意懒地松懈了看热闹的兴趣。其实,一个文化个体户,从无失业之虑的朔爷,怕谁?

好王朔,年纪不大,却老练得可以,不理睬批判者,也清醒地冷处理夸赞者,只是自由自在,一个劲儿地写东西。他心里明镜儿似的,钟情于他的读者、观众和导演,对他的倍加爱护。

有了市场,他的东西何愁卖不出去。那个眼睛不大,却闪着攫取之光的张艺谋,在拍了几部令国内外震惊的影片之后,很有见地地把目光投向王朔,不惜用重金买下王朔的长篇《我是你爸爸》的拍摄权,想再抱个金娃娃。中国最有实力的演员姜文,在我家品茶聊天时,也表示了对王朔作品的兴趣。英雄慧眼,所见略同也。

王朔把影坛搅疯了之后,又向另一个崭新的艺术世界—— 电视出兵入侵。“鬼子”进村,“烧杀抢掠”,把老百姓折腾得死去活来。临了,观众咧嘴乐了:“王朔这小子还挺棒,挺招人待见。”

他和几个哥们儿策划的《渴望》,一夜之间轰动京城以至全国,赚了老百姓那么多鼻涕眼泪。那个叫李晓明的编剧,原本也不起眼。

王朔他的想象力有多大(汪兆骞再侃王朔)(3)

记得几年前,他和北京电视艺术中心的副主任郑晓龙,与我结伴去南京开会。当时,我是万万没有想到,这两个愣头青,今天会干得这般风生水起。去年第四届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在北京二十一世纪宾馆举行。

李晓明露着挺讨人喜欢的虎牙,冲我笑道:“汪爷,没想到吧?”他指的是自己居然当了华北地区代表的召集组长。其时,他还是个党外人士哩。

《渴望》作为第一部室内连续剧,称得上是中国电视剧上的里程碑。郑晓龙和李晓明两人没有躺在荣誉上得意忘形,而是又策划于密室:“让人家哭过了,得再来个喜剧,叫人家乐乐呀!”

生活中,悲剧原本就比喜剧多,喜剧难搞,笑料难觅。郑晓龙、李晓明急得直挠头皮。还是郑晓龙心眼灵,骂道:“咱俩真是傻,找高人哪!”

1989年冬,几辆小汽车驶进了友谊宾馆,只见王朔、苏雷、朱晓平等相继跳下车来,缩着脖子,搓着手,跟着郑晓龙钻进暖融融的房间。他们几人被安排进舒适的卧室后,又被让进一间豪华的会议室。郑晓龙颇严肃地说:“艺术中心出了血本,把几位爷请到这么牛的地方,好吃好喝侍候着,就是让大伙拿出真玩意儿,来部喜剧……”

王朔等人打着哈哈,叫着:“上茅台,不然甭想出活儿。”

李晓明骂道:“嘿,各位爷,要是拿不出好活儿,食宿自理。”

于是,《编辑部的故事》就在这里奠基了。

自个儿骂自个儿总可以吧

都说中国人缺少幽默感,其实这是个偏见。君不见,鲁迅的杂文嬉笑怒骂,篇篇皆冷幽默。钱锺书的《围城》,更是一幅智慧幽默的长卷。人生需要幽默,缺乏幽默的生活,将变成一潭毫无生气的死水。变化的时代,本身就是个睿智幽默的时代。

王朔等侃爷就具有幽默天赋。平日里,哥儿几个一见面,就逗乐了。耍贫嘴,寻开心,乍听起来戏谑得过火,有点俗气、贫气。细琢磨,这戏谑的背后,却蕴藏着最朴素又最深刻的哲理。

王朔等侃爷认为,《编辑部的故事》在风格样式上要与《渴望》不同。它要切实反映现实生活,具有纪实性,成为反映大千世界的一扇窗口,而且每一集要有个相对独立的故事,一个积极的主题。

王朔他的想象力有多大(汪兆骞再侃王朔)(4)

《编辑部的故事》剧照

王朔自然要挑大梁,好在他有一部写编辑部的中篇小说。不几天,这群平日里到处起腻逗贫的侃爷,就拿出了故事梗概,不到一个月,十一集剧本就鼓捣出来了。魏人颇自信地说:“这戏肯定逗人乐,甭硬胳肢人家,就能叫人家敞怀大笑。”

玩命拼了数日的王朔和苏雷们,轻松轻松,聚在一起,花生米就着二锅头,吹嘘自己的艳遇,相互挤对,好不惬意。谁知,郑晓龙闯进来,皱着浓眉,一脸阴沉地兜头就是一盆冷水:“诸位大爷,只有两集还凑合,其他九集全得枪毙!”哥儿几个等待犒劳的微笑凝固在脸上,昏菜了。

从此,王朔们更是全身心投入,不敢有丝毫的懈怠,陆续又完成了四十多集,经过反复筛选,剩下十五集。他们一边精心修改投入拍摄,一边报广播电视局审批。

谈到审批,这其间的曲折,足够写一台大戏。魏人写的《小保姆》,原是有感而发,那反仆为主的故事,不仅令人感慨万千,同时也引发人们对社会上出现的种种新问题的思索,可愣是没通过!

来自某权威的一封信指出:我们刚刚说要净化屏幕,你们就又拍出这样格调低下、丑化现实的片子。整个《编辑部的故事》的命运岌岌可危了。

王朔和郑晓龙、魏人等当然不服气。我们这些关心此剧的圈外人,得此消息,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王朔、魏人等为了逗别人开心一乐,不惜自嘲,这伙编剧大都当过或现在仍是编辑(王朔曾借到某杂志当过编辑),自己拿自己“开涮”,自个儿骂自个儿总可以吧!当然,自嘲也是自信的表现,鲁迅不是就“自嘲”过吗?

王朔说:“我们是改革开放之后才过上舒坦的好日子的,我们干吗要丑化现实?”

他们把这场官司“打”到北京市委。最后,市委副书记王光认真地看了《编辑部的故事》之后,一挥手,通过!王朔在《编辑部的故事》播映并取得极大的轰动之后,却极冷静地对我说:“我觉得这部戏不是很好,它只是一部通俗剧,追求一种广告效应,不是严谨的东西。”

这,就是王朔。

王朔在文坛和影视领域崛起,身价倍增。前年10月,组建不久,没有多少辉煌战绩的电视界“游击队”—— 北京文化艺术音像出版社,憋足了劲儿,拼上了血本,要独资拍一部电视连续剧,聪明的决策人首先想到大红大紫的王朔。

王朔果然身手不凡,以一部《爱你没商量》再次博得观众的喝彩。

《爱你没商量》一反王朔的调侃风格,而以独特的视角、丰富的内涵,充满哲理地讲述了一个美丽又哀伤的爱情故事。

说起《爱你没商量》的诞生,也一波三折。北京文化艺术音像出版社找到王朔,双方一合计,得,攒一个演员悲欢离合的本子。

但写电影演员的,太多太滥,那就写话剧演员的吧。王朔干过不少行当,阅历丰富,可对话剧“门儿不清”。王朔的脑子一动,就想到了总政话剧团的女编剧王海鸰,她深谙话剧行道和演员生活,又写过不少反映女性生活的小说和剧本,是个难得的合作者。

王朔他的想象力有多大(汪兆骞再侃王朔)(5)

王朔和海鸰的相识,可追溯到七年前我组织的《当代》杂志海南岛笔会。海鸰有着孩子般的纯洁和快乐,不大的眼睛,晶亮地闪着真诚的光彩。

那时,同往海南的四川才子乔瑜,对海鸰颇有好感,王朔等善解人意,便热心牵红线,果然成就了文坛上这对很有才华的年轻人的姻缘。

王朔和海鸰一拍即合,于是坐下开侃。写演员,男的不如女的有戏,那就先捏鼓一个女演员周华。写她从小就努力摆脱父母离异的阴影,自强不息,终于获得了事业和爱情的丰收?太俗!

王朔他的想象力有多大(汪兆骞再侃王朔)(6)

王海鸰

王朔惯于反着编故事,那就调个个儿,先写周华大红大紫,登上事业的顶峰,短暂的辉煌之后,就一路跌下去,由顺境到逆境,着眼于表现人物在这一过程中的焦虑、苦闷和种种希冀……

就这么编下去,拉了提纲,分头执笔,王朔的拿手功夫是写人物的对白精妙幽默,尤其擅长把自己对生活的理解,以调侃的语言抖搂出来,令观众赏心悦目,特招人待见;那海鸰却工于对人物特别是对女演员心灵世界的展示,他们都在各自熟悉的领域自由驰骋。

王朔和海鸰都是有艺术个性的作家,因各自的价值观和美学观不同,对剧中人物的处理常常出现分歧,两个极自信的人又各不苟同,只好通过笔下的人物传述各自的思想。偏偏歪打正着,这恰恰构成了一种既矛盾又统一的和谐境界。

在回忆这些往事时,王朔深有感触地说:“以前与哥们儿合作,好多话碍着面子不好说,大家相互吹捧一下,结果并不理想。”而这次,虽然常常争得面红耳赤,甚至吵得像仇人似的,几天不说话地“死磕”,可戏却编得好看了。

两人一路写下去,费尽了心血,编到三十集时,得意地拿给制片人张和平看,结果从二十三集到三十集全部被推翻,两人呆呆地面对付诸流水的十二万字稿子,悲从中来,王朔对制片人要求之严,以“苛刻、残酷”形容,但正是这种严格,才逼着他俩往外挤干货!呕心沥血写到三十集,王朔、海鸰感到江郎才尽,再也编不下去了。

说来凑巧,乔瑜忽从天降似的到了北京。这位操着浓重四川乡音的浪荡才子,才华横溢,热情幽默的天性很讨人喜欢。

他的加盟,给编剧们注入了生气和活力。乔瑜的笑话讲得好,戏编得也好,每得一神来之笔,便笑圆了胖胖的脸,张开双臂拥抱王朔,得意地大叫着:“咱太聪明了。太棒了,咱怎么就不能吹一回?”靠着精诚合作,《爱你没商量》终于与观众见面。

《爱你没商量》播放之后,王朔很激动,认为这是唯一使他激动起来的创作。但观众和评论界褒贬不一。本文无意评论它的优劣,那是只有广大观众才有权判定的,本文只想说,无论如何,在王朔的创作生涯里,《爱你没商量》是一部再次使他成为新闻热点的作品。

来源:汪兆骞作品《我们的80年代》现代出版社

王朔他的想象力有多大(汪兆骞再侃王朔)(7)

汪兆骞, 河北昌黎人,1980年后历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编辑部副主任、编审,《当代》杂志副主编。著有经典史诗级民国大师集体传记“民国清流”系列等

↓↓为您推荐↓↓

王雁翔:雪山上的灯光

美文 | 迷失在丽江的街巷

王雁翔:那些孤独的报刊亭

散文丨莫言:吃的耻辱

王朔:回忆梁左

杨绛:《傲慢与偏见》有什么好?

冯骥才: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

柴静:有些人的灵魂,能让你记得一辈子

散文丨余秋雨:教师的黑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