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礼之用和为贵教学设计(汉字之美与写字教学内容)

摘 要:汉字之美体现在其书写运笔的灵动之美、结构的均衡之美和包蕴 历史的文化之美把双姿、笔画(运笔)、偏旁、结构、字源作为写字教学的内容, 才能提高书写质量,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灵动之美、均衡之美和文化之美, 使“练字的过程”成为“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论语礼之用和为贵教学设计?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论语礼之用和为贵教学设计(汉字之美与写字教学内容)

论语礼之用和为贵教学设计

摘 要:汉字之美体现在其书写运笔的灵动之美、结构的均衡之美和包蕴 历史的文化之美。把双姿、笔画(运笔)、偏旁、结构、字源作为写字教学的内容, 才能提高书写质量,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灵动之美、均衡之美和文化之美, 使“练字的过程”成为“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

关键词:写字教学 汉字之美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在“教 学建议”部分对写字教学提出了更为明确具体的要 求——“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求学生 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 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同时指出:“练字 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 强调了写字教学的综合功能以及对学生语文素养形 成的积极作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第一学段“识 字写字”第 3 条指出“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在具 体的教学中如何将“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落到实处, 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 惯”,凸显写字“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育人 功能呢?根据笔者十几年从事写字教学研究的实践, 我认为,遵循以表意兼象形为特征的汉字书写规律, 明确写字教学(指导)的内容,才能写出规范且形体 优美的汉字,达到课程标准写字教学的要求、彰显汉 字育人的功能。本文试就汉字之美与写字教学内容, 谈谈自己从学习汉字知识和写字教学实践中获得的 思考,就教于行家。本文所说的汉字,是指现在通行 的正楷字体。

一、汉字书写的灵动之美与双姿、笔画(运笔) 教学

宋代书家姜夔说:“余尝历观古之名书,无不点 划振动,如见其挥运之时。”书写不是简单的笔画组 合,也不是类似于绘画作品的图像。构成汉字的基 本元素是线条,每一根线条的头尾、每一组线条的连 接,都隐含着一定方向的运动轨迹。在正楷字中,这 些笔画的连接并不能直接看出来或表现出来。但是, 如果注意了笔画间内在的衔接、联络和动势,写出来 的字就会给人以笔断意连、顾盼生姿的动感,上一笔 画和下一笔画之间可谓去有往、来有迎,笔画之间眉目传情、楚楚动人。这就是汉字书写的灵动之美。怎 样让学生体会汉字笔画书写的灵动之美,享受书写过 程呢。这就要教双姿和笔画的书写。双姿和笔画书写 的教学,就成了写字教学的第一个也是基础的教学内 容。双姿就是执笔姿势和坐姿。只有正确的双姿,才 能保证用笔力度和速度的控制,做到挥洒自如。写字 姿势不正确,势必影响书写的规范、端正。不少学生 执笔离笔尖太近,写出来的字不免拘谨局促。这样的 执笔姿势,影响了手指的运动,手指运动不开,字自然不能舒展。有的学生手指包住铅笔写字,写出的“折 画”常常是圆笔居多。因为没有指关节的运动,指尖用不上力,体现不出顿笔下按的过程。所以说,加强 双姿教学不只是一个姿势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影响到汉字书写运动的过程,影响到书写的质量。江苏省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会长王世华先生指出:“正确的执笔训练是写好字的基础,开始就要规范训练。”目前,在教学实际中,学生的双姿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 教师要耐心、长期地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双姿,纠正目前许多学生不正确的双姿。本文重点谈笔画(运笔) 这一教学内容。这是许多教师尚不了解或未引起重视的。

运笔教学,即在点横竖撇捺等基本笔画书写的过程中,掌握运笔的轻重快慢、停顿转折,让学生感受到笔画书写的运动过程,体会书写的节奏,感受到书 写汉字就是笔尖的舞蹈。刚学写字的小学生,书写笔 画只是让笔尖在纸面上拖行,或者用力过大,笔画粗笨,或者笔力不济,笔画细小。没有轻重快慢的变化, 写出的字是呆板的,没有生气的,更谈不上美感,俗 称“火柴棒字”。教师可以通过示范、讲解,告诉学生, 什么是按、提,什么是行、顿,什么是转、折;何时快, 何时慢,何时轻,何时重。为了让初学写字的小学生尽早地掌握汉字基本笔画的正确书写,可以改变以往 “点、横、竖、撇、捺”的教学顺序,先让学生学写“提” 与“撇”两个笔画。因为“提”和“撇”,只有由重到轻、 由慢到快、由按到提两个节奏的变化。点,也是由轻到重两个节奏的变化,但是,点的形体小,不便于小 学生刚开始的学习。横是稍重(按、慢)——轻(行、 稍快)——重(按、慢)三个节奏的变化,竖也是三个节奏的变化,捺则有四个节奏的变化。基本笔画是构建汉字大厦的砖瓦,如果基本笔画的书写不过关, 汉字大厦砌得越高越危险,结构再美,也是危房。学生只有体会并掌握了运笔轻重快慢变化,具备了扎实的笔画书写的技能,才能从易到难,循序渐进,掌握更为复杂、多变的书写技能,也才能感受到汉字书写的灵动之美。让学生的笔尖有节奏地舞蹈起来,写出有动感、有生气的笔画,才能写出形体美的汉字。

二、汉字结构的均衡之美与偏旁、结构教学

写好基本笔画,为书写规范、美观的汉字打下了基础。在此基础上,要写出形体美观的汉字,还要掌握汉字的结构规律。汉字的字形千姿百态,富于变化。古今书家,总结了丰富的汉字结体(结构)规律。但 这种变化并非无章可循。相反,这些规律无处不显现 着汉民族审美特性——均衡之美。汉字的均衡,绝非简单意义上的均匀、平正。这就好比中国的秤,利用手持的部位和杆的长短随意调节秤砣。没有绝对固定的支点,也没有严格的对称,一切都在不平中取平。 汉字结构的均衡之美,是这样一种地道的汉民族审美特质。比如,汉字的横画。你真写成180度的水平线,就不美了;写成略向右上斜且略带弧形,才是美的。 比如:汉字中横画与竖画多的字,书写时要注意横画、 竖画间距离的均匀以及长与短的伸缩有致,如“重, 青,真”“画,川,典”。“重,青,真”三字中,都有一 较长横画,这便是字的主笔。我们是不是可以将其看作走钢丝的杂技演员手上的一根平衡木,起到调节平衡的作用呢?汉字多呈方形,显示出方正、端庄的均衡之美。课程标准里第一、二学段写字要求“规范、端正、 整洁”,“端正”就是一种均衡之美。也有的呈长方形, 如:月、长。还有的呈扁形,如:工、皿。还有的呈斜形 (斜中求稳),如:夕、戈。不管是什么形状,都给人稳重、均衡的美感。

汉字的均衡之美主要体现在它的偏旁和结构的 变化上。因此,写字教学的第二个教学内容是偏旁和结构的教学。偏旁的变化、结构的规律,教给了学生,学生才能写出规范、美观的汉字,才能体会汉字的形体美。

汉字的大多数偏旁都是由独体字转化而来。这些偏旁在原来字的基础上做了细微变化,再与其他部件组合,从而体现汉字的均衡和形体美。比如:木字旁、 火字旁、金字旁、三点水、四点底等。以木字旁为例, 粗一看只是把木字的捺改成了点。其实,还有两处细微的变化要注意。一是,木字旁的竖,不是从横的中间穿过,而是偏右,使左边稍长,以和右边的部件取得均衡;二是,木字旁的点,不能写在横和竖的交叉点上,在横略下的位置,避免了呆板,显示出玲珑之态而富有生气。下面再以女字旁为例,看看偏旁姿态变化所构成的汉字的形体美。姿,女在下,撇短点长,字形略扁,再与上面的“次”组合成“姿”,就成了姿态美丽的“姿”。如果,把“次”和“女”机械地组合起来,写出来的“姿”就不美观了。妈,女在左,撇长点短, 字形窄长,如同女子瘦身,与右边的“马”组合,就成 了体态秀美的“妈”;妆,女在右,横略短,如同女子 束腰,与左边组合,就真“妆”出个仪态大方。

再说汉字的结构,这里主要谈最为常见的上下结构与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的字,如何体现它的均衡之美?上下结构的字,一般规律是上下部件略扁,合起来给人稳重之美。一个汉字,就像一座建筑。中国古代的建筑,在平面布局上总是有一条中轴线。沿着中轴线展开格局,并在轴线上布置最重要、最高大的建筑,因而主次分明,均衡对称。比如,“宋”,它的中轴线,就是中竖,两边对称了,就显出均衡之美。

左右结构的字,一般规律是左右部件稍稍瘦身, 合起来给人和融之美。除了大致上的左窄右宽、左大右小之外,还有很多细微的变化。这些变化,使汉字于均衡之中表现出摇曳多姿、仪态万千的形体美。

1.左小右大左偏上:“吓、冷、峰、矿”。这类字 右边较大,左边明显偏小、偏上,呈小鸟依人之态。

2.左大右小右居中:“知、加、和”。这类字较少, 以右边是“口”较为常见,“口”居中、略小,整个字 险中求稳。

3.左短右长左居中:“珠、休、骑”。

4.左长右短右居中:“阳、柜、标”。

5.左右相等上下平:“阴、脱、信”。

6.右下有竖要错落:“邱、新、印、即”。这类字, 最后一笔写出悬针竖,似仙鹤单足独立,形成错落之 态。

7.左竖右横右提上:“伍、恒、位”。这类字,右 边部分的下方以横画收笔。这类字在书写时应注意右 边部分最后的横画要比左边的笔画收笔处高一点。

如果写在低处或者齐平,右边就会给人要掉下来的感 觉。 注意了偏旁的变化和结构的规律,写出的每一个 汉字都是身材匀称、姣好的“帅哥”“美女”,给人美 的享受。

三、汉字文化之美与字源字理教学

每一个汉字都是古人经过观察自身、自然,联系生活实践创造出来的,所谓“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每个汉字都是一幅画,都是一个 文化符号。汉字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化石,包含着历史和文化的元素与密码。成千上万的汉字,其实就是成千上万的作品,它们构成了一座蕴含丰富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宝库。余光中先生在散文《听听那冷雨》 中深情地诉说——“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太初有字,于是汉族的心灵他祖先的回忆和希望便有了寄托。譬如凭空写一个‘雨’字,点点滴滴,滂滂沱沱, 淅淅沥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

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字形演变轨迹,联系生活中的现象、观念来分析字形、字义之间的逻辑关系,既能感受汉字结构合理、趣味浓郁的可爱面容和汉字的文化之美,又能帮助学生正确书写汉字。因此,写字教学第三个要教的,是已成定论的基本字源、字理,一 来引导学生对汉字发生兴趣逐步热爱汉字,二来帮助识字、写字。

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画,一段历史,一种文化。教学字理字源,显现汉字本来的面目,让学生聆听来自远古的声音,这本身就是一段无比美妙的文化之旅。

(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市教育局教研室)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